中考历史复习资料考点梳理第九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63035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考点梳理第九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考点梳理第九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考点梳理第九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考点梳理第九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考点梳理第九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考点梳理第九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docx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考点梳理第九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复习资料考点梳理第九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考点梳理第九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docx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考点梳理第九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九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九一八事变

1.九一八事变

时间

1931年9月18日

借口

柳条湖事件

爆发

日本侵略军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国民党政策

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

结果

东北三省沦陷,伪满洲国成立

影响

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温馨提示】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局部抗战的原因是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2.西安事变

背景

华北事变后,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目的

逼蒋抗日

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经过

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然后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结果

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进行调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启示

①中国共产党不计前嫌,愿意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的政党

②在大敌当前之时,中国各阶层采取各种方式赞同或支持抗日,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易混警示】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并不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只是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全民族抗战

七七事变

爆发

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影响

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英雄人物

佟麟阁、赵登禹

国共第二次合作

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

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日本制造了长达6周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被杀害人数达三十万人以上

 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著名战役

 

战役名称

时间

地点

指挥

意义

平型关大捷

1937年

平型关

中国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台儿庄战役

1938年春

台儿庄

李宗仁

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百团大战

1940年8月

华北

彭德怀

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2.中共七大

时间

1945年4—6月

地点

延安

内容

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制定党的政治路线: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意义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温馨提示】 在中共七大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3.抗日战争的胜利

胜利原因

主要原因

国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抗战

其他原因

正义的战争;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

标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意义

是中国人民近代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温馨提示】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史上唯一的一次取得对外战争的完全胜利战争,值得注意的是,在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一重大成果的同时,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重庆谈判

目的

蒋介石

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

中国共产党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代表

共产党:

毛泽东、周恩来;国民党:

蒋介石

时间

1945年8-10月

结果

签订“双十协定”

 人民解放战争——全面内战(1946—1949年)

1.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

爆发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疯狂进攻中原解放区,揭开了全面内战的序幕

防御——转

战陕北

背景

1947年3月,国民党20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过程

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进攻——挺

进大别山

概况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挺进大别山

意义

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2.三大战略决战

时间

名称

重要事件

战术

战果

意义

1948.9—1948.11

辽沈战役

锦州战役

“关门打狗”

解放东北全境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

1948.11—1949.1

淮海战役

徐州战役

“中间突破”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1948.11—1949.1

平津战役

北平和平解放

“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3.渡江战役

过程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解放南京

南京解放

时间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意义

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1927—1949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影响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造成台湾与大陆对峙至今

【易混警示】 三大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不属于三大战略决战。

【温馨提示】 近代史上造成台湾与大陆的两次分离:

一次是《马关条约》把台湾割给日本,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另一次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权逃往台湾,造成台湾至今与大陆的第二次分离。

4.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启示

共产党取得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人民解放战争的正义性等。

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性因素

启示

两党关系“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如今国共两党更需以民族利益为重,再次携手,为祖国统一做出贡献

命题点一 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

1.下面材料中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发表的()

  “全国同胞们!

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

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八一三事变

比较甲午中日战争与全面侵华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全面侵华战争

原因

日本想要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①日本征服中国,称霸西太平洋的企图。

②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日本,为转移国内人民视线,缓和阶级矛盾

时间

1894—1895年

1937——1945年

政府态度

清政府消极抗战

国共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抗战

民族英雄

邓世昌等

佟麟阁和赵登禹等

重要战役

黄海大战

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暴行

旅顺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

结果

失败

胜利

出现结果的主要原因

清政府腐败无能,消极应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进行全民族抗战

启示

①落后就要挨打,自尊必先自强。

②民族精神的觉醒和凝聚是抗战胜利之源。

③和平发展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

 

2.时政漫画常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反映某一时期复杂的政治形势。

下图是漫画家张仃1946年完成的作品——《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

这幕童话指的是()

A.甲午战争

B.五四运动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3.廖承志认为:

“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做出巨大贡献。

”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七七事变D.南京大屠杀

4.“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诚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

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

”这是在哪个纪念馆门前的发言()

A.人民英雄纪念碑

B.淮海战役纪念馆

C.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D.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5.“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华民族奋起反抗,创造了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

”这“奇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长征的胜利,红军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B.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提出和平解决的方针

C.中共七大的召开,全党在组织上空前团结

D.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全民族抗战

命题点二 人民解放战争

6.1947年7月—9月,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

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转战陕北歼强敌B.千里跃进大别山C.齐心合力战淮海D.百万雄师过大江

 

近代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及启示

(1)演变:

(2)启示:

两党关系“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如今国共两党更需以民族利益为重,再次携手,为祖国统一做出贡献。

7.下列表格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时间

1948年9月

地点

锦州、沈阳

结果

歼灭国民党军47万多人

意义

解放了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8.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近代史开始于南京,也基本结束于南京。

下列史实中,最能反映“中国近代史基本结束于南京”的是()

A.《南京条约》签订B.中华民国成立

C.日本占领南京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9.整理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

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挺进中原

(转入战略进攻)

转战陕北

(粉碎敌人进攻)

 

A.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B.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渡江战役

(推翻反动统治)

三大战役

(进行主力决战)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10.针对日本侵华和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史实,某同学整理制作了下面的表格。

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序号

时间

事件

结果或意义

A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

东北三省沦陷

B

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C

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

中国抗战开始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D

百团大战

1940年8月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11.2015年9月3日,全国将放假一天。

这个“假日”更多的是一种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体现在()

①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②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2.1945年8月,柳亚子赋诗一首:

“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

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

”此诗称颂的是()

A.谭嗣同B.孙中山C.毛泽东D.张学良

13.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毛泽东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

A.避免了内战的爆发B.通过了《共同纲领》

C.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D.签署了《双十协定》

14.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点有()

①张学良将军都直接参与其中②中国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国共都达成了反对内战的意向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重庆谈判的老照片 内战时期全国经济状况图表

(设战前工农业产量为100%)

材料二:

辽沈战役示意图淮海战役人民支前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

(1)根据材料一中的老照片,指出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的代表是谁?

国共双方在重庆签订了“双十协定”,后来国民党撕毁这一协定,发动了内战。

根据材料一中的图表,说明内战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三大战役分别取得哪些战果?

在三大战役中曾经和平解放了哪一城市?

 

(3)综上所述,你得到什么启示?

 

16.【抗争篇:

识人类良知】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揭穿谎言】

材料一:

日本右翼势力宣称:

“在支那事变(指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

材料二:

日本右翼势力胡说:

“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

(1)结合有关史实,批驳材料一、材料二中日本右翼分子的谎言。

 

【誓死抗争】

材料三: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

1940年5月,张自忠在宜城壮烈牺牲,张自忠牺牲前给将士们写下了鼓舞士气的抗战家书: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2)七七事变爆发前,中国民众是怎样抵抗日本侵略的?

材料三中提及的“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主要表现是什么?

 

(3)张自忠的抗战家书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守住良知】

材料五:

外交部长王毅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加害者越不忘加害于人的责任,受害者才越有可能平复曾经受到的伤害。

……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

(4)你认为日本怎样做才能不再输掉良知?

参考答案

第九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C 2.C 3.B 4.C 5.D 6.B 7.A 8.D 9.C 10.B 11.D 12.C 13.D 14.D 15.

(1)蒋介石、毛泽东;全国工农业产量大幅下降,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辽沈战役:

解放东北;淮海战役: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平津战役: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北平。

 (3)国共双方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同发展;打内战,会损害中华民族的利益等。

 16.

(1)材料一观点批驳:

日本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已经侵占中国东北;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又占领中国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

材料二观点批驳:

据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统计,日军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2)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国共合作,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必胜信念;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崇高气节;等等。

 (4)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信守和平承诺,做一个负责任的国家;真诚向受害国道歉,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