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南郑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60347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6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南郑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陕西省南郑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陕西省南郑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陕西省南郑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陕西省南郑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南郑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陕西省南郑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南郑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南郑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陕西省南郑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南郑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共60分)

1.“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

A.宗法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禅让制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家”与“国”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国家可以看做是宗法家庭的扩大,A项正确。

世袭制是指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B。

分封制是指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保卫周王室,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C。

禅让指统治者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家国同构”的概念。

2..秦朝统一中国后便征用大量的劳动力建造了规模宏大的下列工程。

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

完成这些工程主要是基于()

秦始皇陵秦长城阿房宫

A.奴隶制经济的兴盛和发展B.秦始皇的正确决策

C.中央集权制的建立D.工匠水平的高超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和工程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故选C。

秦朝已经进入封建社会,A错误。

B属于主观因素,不是主要原因。

D显然也不能说明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完成这些工程的主要原因。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名师点睛】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1)积极:

a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主权的完整;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融合,有利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2)消极: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激化阶级矛盾,是阻碍社会历史发展的因素;思想文化专制,钳制了思想,严重阻碍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严重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压制了新生产关系的成长。

3.反腐大戏《人民的名义》引发了社会对权力监督问题的讨论。

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也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

下列官职专为监督权力而设立的是(  )

A.郡守B.刺史C.中书门下D.三司使

【答案】C

【解析】据题干“专为监督权力而设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设通判监督地方知州,故A项正确;郡守是地方行政长官,故B项错误;中书门下是中央宰相,故C项错误;三司使管理财政,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中国古代官职的相关知识,再紧扣题干关键词“监督”,即可结合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4.明太祖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诏罢中书省”,但相权被废使皇帝与六部之间产生了一个权力真空。

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明代皇帝(  )

A.提高六部的政治地位B.设立内阁来辅助施政

C.任用宦官来参与朝政D.以特务机构充当耳目

【答案】A

【解析】废除宰相后皇帝又设立内阁来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六部的政治地位未提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设立内阁而非任用宦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设立内阁而非以特务机构充当耳目,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5.中国社科院知名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

“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

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必然导致地方势力膨胀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可以看出,行省是元朝地方行政机构,行省官员具有处理政治、军事、经济等权力,聚集地方财富上交中央,说明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B项正确;材料旨在强调行省制度下地方所拥有一定的大权,而不是强调行省制度造成地方势力膨胀,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权和制衡的关系,排除C;中书省才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排除D。

6.“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B.等待朝廷察举C.投笔从戎戍边D.投作官吏幕僚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体现的是知识分子政治地位的提高。

隋唐以后主要是实行科举制,通过考试做官,调动了知识分子读书的积极性,故A项正确。

察举制主要在汉代实行,故B项错误;CD在战国以后都不是主要途径。

故选A。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7.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灾难史,也是一部民族抗争史。

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是

A.左宗棠收复新疆B.反割台斗争C.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D.义和团运动

【答案】C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8.立足19世纪中期,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在太平天国运动领导者所采取的措施中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

A.以“国”字代替“國”字,取王居其中之意B.采用宗教,建设天国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D.颁布《资政新篇》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和结合选项可知,太平天国

运动后期提出《资政新篇》,提出了近代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一方案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D正确;题意无法体现是用国取代國,排除A;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建立太平天国,进行反清斗争,无法体现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排除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愿望,但平均分配土地的理想具有空想性和落后性,无法体现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排除C;所以选D。

9.梁启超曾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由此推断,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民族、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民众民主自由权利

【答案】A

【解析】“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是民族意识的觉醒,“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是民主意识的觉醒,故选A;B只符合后者,C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CD。

10.“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

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

”这表明(  )

A.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农村B.中共已从幼稚走向成熟

C.坚定的信念是长征胜利的保证D.党内要根除“左”倾错误

【答案】B

【解析】据材料“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长征的艰苦卓绝,只有坚定的信念是长征胜利的保证,故C项正确;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农村,故A项错误;遵义会议使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根除“左”倾错误的结论,故D项错误。

故选C。

11.2017年1月,教育部要求全国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十四年抗战”起自(  )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答案】D

【解析】:

抗战胜利是在1945年,然后减去14年,应是1931年。

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因此本题选A。

12.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告全国同胞书》中说“我全国军民经过这八年来无比的痛苦和牺牲,始结成今日光荣的果实;……中正个人感怀过去全国的奋斗”材料中蒋介石认为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全民族的团结与坚持B.国共两党的持久战方针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支援配合D.蒋介石与国民党的领导

【答案】D

【解析】“中正个人感怀过去全国的奋斗”说明蒋介石认为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全民族抗战,A正确;材料没有提及持久抗战信息,B错误;C和D材料中没有体现。

13.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

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A.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行动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法治统治D.要在法律的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起公诉”目的是维护法律制度;“特赦”目的是肯定学生的爱国热情,这体现了在法律的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的主张,故D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而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进行爱国运动,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故B项错误;梁漱溟该主张的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维护北洋政府的法治统治,故C项错误。

故选D。

14..周恩来曾说过: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

”前一个天安门是指五四运动,那么后一个是指

A.开国大典B.1949年政协会议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度

【答案】B

考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新中国的建立

15.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一边倒”的方针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政策D.多边外交战略

【答案】B

【解析】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B正确;A属于意识形态外交体现;C和D是新时期外交思想和方针。

16.希腊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是

A.公民B.贵族C.哲学家D.奴隶

【答案】A

【解析】希腊属于城邦政治,该政治的核心是公民,A正确;贵族和哲学家不是城邦核心力量,B和C错误;D不属于城邦政治成员。

17.《西方政治文化传统》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对平民治国能力的盲目崇拜以及平民群众权力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

”实质上是

A.否定公民民主政治B.批判过度的直接民主

C.肯定国家制衡机制D.肯定专制中央集权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据材料“对平民治国能力的盲目崇拜以及平民群众权力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过度的直接民主的弊端,故B正确。

材料没有否定公民民主政治,故A排除。

材料主旨不在于肯定国家制衡机制,故C排除。

材料无法体现肯定专制中央集权制,故D排除。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点

18.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

A.《十二铜表法》B.《罗马公民法》C.《万民法》D.《民法大全》

【答案】D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故A正确;罗马公民法不一定是成文法,故B错误;《万民法》形成之前罗马成文法已经诞生,故C错误;《民法大全》是罗马法体系完备的标志,故D错误。

故选A。

19.古罗马法中关于“排放雨水之诉”规定:

 除非邻人之建筑物将倾等原因,邻人不应因单方利益而改变雨水的自然流道。

这一规定

A.强调遵循自然规律B.注重保护私人利益

C.通过立法防灾治灾D.具有环境保护意识

【答案】B

【解析】材料是强调私人利益,而非重视遵循自然规律,故A项错误;题中所说的不能擅自改变雨水的流道,是为了避免影响到邻人的家庭利益,体现罗马法注重保护私人利益,故B项正确;材料关于“排放雨水之诉”调节的是邻里利益关系,与“防灾治灾”“环境保护”无关,排除CD项。

20.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各自保留,或由人民保留。

材料体现的原则是(  )

A.分权与制衡B.民主原则C.联邦制原则D.共和原则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是在划分联邦与州的权力,这属于联邦制原则。

因此选择C项;分权与制衡指的是中央的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之间权力的运行原则,所以A项错误;民主原则不是体现在这里,所以B项错误;共和原则主要体现在国家权力机关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在此并未体现。

所以D项错误。

点睛: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民主共和原则、分权制衡原则以及联邦制原则等,在做题时要分清各原则的适用范围。

民主共和原则体现在国家权力机关有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权力;分权制衡原则应用于国会、总统与最高法院的权利分配方面;而联邦制原则则应用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方面,规定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的权利分配。

21.下列有关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和1875年法国宪法共同点正确的是(  )

A.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B.内阁对国家元首负责

C.国家元首有权任命内阁成员

D.国家元首有权解散两院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法德政体的区别。

依据所学,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都规定,两国国家元首都有权任命内阁成员;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议会通过的法案须经皇帝审核同意,皇帝可以直接否定议会提交的法案;法国总理对议会而非总统负责;法国总统解散众议院时须经参议院同意。

故C符合题意,A只符合法国;B、D只符合德国。

考点: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异同

22.列宁曾说:

“马克思主义这一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取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

A.已经被世界大多数人所接受B.继承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C.借鉴了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D.只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想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吸取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材料主旨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借鉴了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C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提及“世界大多数人”,排除A;B项属于对材料信息的平面理解,排除;D项明显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故选C。

考点: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概况及认识

23.1871年4月19日巴黎公社在《告法国人民书》申明:

“通过选举或竞选任命”的“公职人员和公社官吏”,应该是“经常受到监督的、可以更换的。

”这说明巴黎公社

A.照搬了古代雅典的直接民主经验B.没有超越资产阶级民主范畴

C.进行了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伟大实践D.是苏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源头

【答案】A

【解析】古代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巴黎公社由公职人员管理,属于间接民主,故A项错误;巴黎公社政权掌握在无产者手中,不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故B项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故C项正确;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不成功的实践,苏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源于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故D项错误。

24.1917年11月某天晚9点45分,在冬宫身后涅瓦河畔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声炮响,拉开了总攻的序幕,数万名工人与士兵潮水般冲进了冬宫的大门。

这一情景发生在

A.英国伦敦B.法国巴黎

C.俄国彼得格勒D.中国南京

【答案】D

【解析】“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是十月革命中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中吹响攻打冬宫的信号,故C正确;其他国家不符合题意,排除。

25.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走向破裂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利益的冲突B.社会制度的不同

C.意识形态的对立D.处置德国的分歧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走向破裂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利益的冲突导致美苏战时同盟关系走向破裂,故A正确。

社会制度的不同,从属于国家利益,故B排除。

意识形态的对立,不是根本原因,故C排除。

处置德国的分歧,也是国家利益的表现,故D排除。

考点: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原因

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

这一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和华约的建立D.经互会的成立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B不对,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表明两极格局下美国冷战政策经济上的措施;A不对,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两极格局下冷战正式开始;D不对,经互会的成立是苏联针对的反击措施。

A.华约的建立使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长期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

考点:

两极格局

点评:

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二战后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以及国家利益方面的尖锐对立,特别是由于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造成两极格局下的对峙。

27.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

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

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是指二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殖民统治的运动,1960年的也掀起非洲的“变迁之风”,也反殖民统治的运动,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排除BD,C项正确;A项不是国家意识的觉醒,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所以选C

28.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20世纪70年代世界历史的过程中制作的一幅示意图,下列对该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B.西欧和日本取得了同美国同等的地位

C.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D.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

【答案】C

【解析】该示意图说明西欧、日本的实力上升,资本主义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预示着国际经济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和美国实力的相对下降,但西欧和日本并没有取得同美国平等的地位,故B错误,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是正确表述,符合题意。

排除。

29.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错误路线和政策B.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积累了许多问题D.民族矛盾尖锐

【答案】C

【解析】斯大林模式形成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C正确;A属于直接原因;B不是根本原因;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30.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引起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源是

A.俄罗斯走出低谷B.中国的崛起

C.世界经济力量的变化D.日本、西欧的崛起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俄罗斯走出低谷、 B.中国的崛起、D.日本、西欧的崛起都属于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表现而非根源,引起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经济实力为主的综合国力决定一国或地区的国际地位。

考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

点评:

多极化毕竟是未来的发展趋向,还未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其原因在于:

两极格局解体后,前苏联国家的政治经济还存在治乱兴衰的不少未定因素;美国的经济实力处于变化之中;德国、日本两国的外交战略还需要较长的调整;中国的综合国力也在不断变化。

上述对国际关系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力量,自身都处在较大的发展、变化之中,一时间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局面,由此决定了新世界格局的形成必然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

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1.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

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

……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

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

在君主立宪制的

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三:

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

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麦迪逊(美国宪法之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重要意义。

(2)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实现“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和“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

【答案】

(1)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在国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

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彻底打破了世卿世禄制,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

地方的长官不再家族世袭,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君主砖制,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3)实行联邦制,有效处理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关系,使政府有能力统治被统治者。

三权分立,利用国会与联邦法院来制衡政府(总统)

【解析】第

(1)问可在材料一中寻找关键信息回答,如“世卿世禄制”“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出任政府职务,实行世卿世禄制;郡县制下,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等分析回答。

(2)问注意时间限制,这一段时间内的重要的历史事件要有所涉及从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以及1832年议会改革角度回答。

第(3)问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从联邦制以及三权分立政治体制分析回答即可。

点睛: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根据本国的国情,确立了近代的政体。

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美国确立的是总统制共和制;法国确立的是议会制共和制;德国也是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是和英国的有很大的不同。

近代政体的确立都极大地推动了相关国家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与此相关的近代西方国家确立政体的宪法也需要掌握。

32.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谱写了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