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2010SATWE计算结果分析.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5725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8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KPM2010SATWE计算结果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PKPM2010SATWE计算结果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PKPM2010SATWE计算结果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PKPM2010SATWE计算结果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PKPM2010SATWE计算结果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KPM2010SATWE计算结果分析.ppt

《PKPM2010SATWE计算结果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KPM2010SATWE计算结果分析.ppt(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KPM2010SATWE计算结果分析.ppt

PKPM2010新规范版本SATWE计算结果分析l规范条文:

高规的3.4.5条规定,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T1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周期比控制控制目的控制结构扭转效应,减小扭转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使结构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

规则单塔楼结构验算周期比1)根据各振型平动系数、扭转系数大于0.5区分2)通常周期最长的扭转振型对应的就是第一扭转周期Tt,周期最长的平动振型对应的就是第一平动周期T13)对照“结构整体空间振动简图”4)考察第一平动周期的基底剪力比是否为最大5)计算Tt/T1,看是否超过0.9(0.85)多塔结构周期比对于多塔楼结构,不能直接按上面的方法验算,而应该将多塔结构切分成多个单塔,按多个单塔结构分别计算。

周期、地震力与振型输出文件WZQ.OUT振型号周期转角平动系数(X+Y)扭转系数10.6306110.180.99(0.12+0.88)0.0120.614421.190.95(0.82+0.12)0.0530.42482.390.06(0.06+0.00)0.9440.1876174.520.96(0.95+0.01)0.0450.171885.001.00(0.01+0.99)0.0060.13555.030.05(0.05+0.00)0.95X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

97.72%Y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

96.71%即要求:

0.4248/0.6306=0.6790%说明无需再增加振型计算电算结果的判别与调整要点1对于刚度均匀的结构,在考虑扭转耦连计算时,一般来说前两个或几个振型为其主振型,但对于刚度不均匀的复杂结构,上述规律不一定存在。

总之在高层结构设计中,使得扭转振型不应靠前,以减小震害。

SATWE程序中给出了各振型下基底剪力,可查看以及每个振型对基底剪力的贡献大小。

各振型作用下Y方向的基底剪力振型号剪力(kN)18473.66213374.283123.334560.45周期、地震力注意问题计算模型的选择与振型数的确定:

1.计算模型的选择:

当全楼作刚性楼板假定后,计算时宜选择“侧刚模型”进行计算。

而当结构定义有弹性楼板时则应选择“总刚模型”进行计算较为合理。

周期、地震力注意问题计算模型的选择与振型数的确定:

2.振型数的确定:

高规5.1.13条(宜考虑平扭藕连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小于15,对于多塔楼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小于塔楼数的9倍,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振型数是否足够,应以计算振型数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作为唯一的条件进行判别。

周期比的调整目的:

使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更有效、更合理,使结构不致于出现过大(相对于侧移)的扭转效应。

调整原则:

加强外圈结构刚度、增设抗震墙、增加外围连梁的高度、削弱内筒的刚度。

高规3.5.2“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的侧向刚度变化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框架结构”“2对框架-剪力墙、板柱剪力墙、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筒中筒结构”SATWE-楼层刚度比控制SATWE-楼层刚度比控制上述条文对侧向刚度均采用地震力比地震位移的算法。

对非框架结构的刚度计算考虑了层高的因素。

对非框架的比值提出了更细化的要求:

“本层与相邻上层的比值不宜小于0.9;当本层层高大于相邻上层层高的1.5倍时,该比值不宜小于1.1;对结构底部嵌固层,该比值不宜小于1.5”楼层刚度比软件实施软件只提供“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的选项软件默认同时计算“剪切刚度”和“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并以后者判断薄弱层在1、2层转换时按“剪切刚度”计算等效刚度比,在3层以上转换时按“剪弯刚度”计算等效刚度比新高规修改了原附录E公式(倒数),条文略有修改。

E.0.1非抗震时不应小于0.4,E.0.2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8抗规的刚度比控制无变化,仍然要求本层刚度不小于上层刚度的70%及上三层刚度平均值的80%;对于框架结构的刚度比控制,高规与抗规一致;对于非框架结构,高规采用“引入层高修正的单层刚度比”控制,不再要求本层刚度与上三层刚度平均值的比值。

据初步估算,高规的控制通常要比抗规松一些;对于非框架结构的薄弱判断SATWE-楼层刚度比控制薄弱层判断规则的修改2011年版本,软件两本规范同时执行,并从严控制;2012年版本,由用户选择判断标准SATWEPMSAP选择“按抗规和高规从严判断”时选择“仅按高规判断”时控制目的刚度比指结构竖向不同楼层的侧向刚度的比值(也称层刚度比),该值主要为了控制高层结构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

层刚比计算及薄弱层(WMASS.OUT)各层刚心、偏心率、相邻层侧移刚度比等计算信息Ratx1,Raty1:

X,Y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上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70%的比值,或上三层平均侧移刚度80%的比值中之较小者即要求:

Ratx1、Raty1不小于规范规定值。

电算结果的判别与调整要点1.规范对结构层刚度比和位移比的控制一样,也要求在刚性楼板假定条件下计算。

对于有弹性板或板厚为零的工程,应计算两次,在刚性楼板假定条件下计算层刚度比并找出薄弱层,然后在真实条件下完成其它结构计算。

层刚度比的控制2.层刚比计算及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的结果。

一般来说,结构的抗侧刚度应该是沿高度均匀或沿高度逐渐减少,由于薄弱层容易遭受严重震害,故程序根据刚度比的计算结果或层间剪力的大小自动判定薄弱层,并乘以放大系数,以保证结构安全。

当然,薄弱层也可在调整信息中通过人工强制指定。

l规范条文:

高规的3.4.5条规定,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位移比、层间位移比控制SATWE-位移比SATWE输出2套位移指标。

位移比指标看规定水平力项计算结果,其他位移指标看CQC计算结果。

SATWE-规定水平力框剪结构、短肢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以下楼层框支框架按规定水平力计算倾覆弯矩。

统计结果输出的相关修改地震作用位移结果取消位移比的输出统计结果输出的相关修改规定水平力作用位移结果取消位移角的输出0202规范和规定水平力计算位移比差异规范和规定水平力计算位移比差异对于比较规则的结构,新抗规采用规定水平力计算的扭转位移比与02规范相比差别不大,一般在5以内。

例如某剪力墙结构,结构三维轴测图如图所示02规范计算位移比vs10版采用规定水平力计算位移比的结果l高规3.7.3条规定,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间之比(即最大层间位移角)u/h应满足以下要求:

结构体系u/h限值框架1/550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板柱-剪力墙1/800筒中筒,剪力墙1/1000除框架结构外的转换层1/1000控制目的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具有必要的刚度:

1保证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避免混凝土墙柱出现裂缝,控制楼面梁板的裂缝数量,宽度2保证填充墙,隔墙,幕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完好,避免产生明显的损坏。

3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结构位移输出文件(WDISP.OUT)Max-(X),Max-(Y):

X,Y方向的节点最大位移Ave-(X),Ave-(Y):

X,Y方向的层平均位移Max-Dx,Max-Dy:

X,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Ave-Dx,Ave-Dy:

X,Y方向的平均层间位移Ratio-(X),Ratio-(Y):

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Ratio-Dx,Ratio-Dy:

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Max-Dx/h,Max-Dy/h:

X,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即要求:

Ratio-(X)=Max-(X)/Ave-(X)最好1.2不能超过1.5Ratio-Dx=Max-Dx/Ave-Dx最好1.2不能超过1.5Y方向相同SATWE-风振舒适度验算高规3.7.6房屋高度不小于150m的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应满足风振舒适度要求,结构顶点的加速度可按高钢规计算。

荷载规范J.1顺风向风振加速度荷载规范J.2横风向风振加速度风振舒适度验算-SATWE风振舒适度验算-PMSAP电算结果的判别与调整要点1若位移比(层间位移比)超过1.2,则需要在总信息参数设置中考虑双向地震作用;2验算位移比需要考虑偶然偏心作用,验算层间位移角则不需要考虑偶然偏心;3验算位移比应选择强制刚性楼板假定,但当凸凹不规则或楼板局部不连续时,应采用符合楼板平面内实际刚度变化的计算模型,当平面不对称时尚应计及扭转影响。

4最大层间位移、位移比是在刚性楼板假设下的控制参数。

构件设计与位移信息不是在同一条件下的结果(即构件设计可以采用弹性楼板计算,而位移计算必须在刚性楼板假设下获得),故可先采用刚性楼板算出位移,而后采用弹性楼板进行构件分析。

5因为高层建筑在水平力作用下,几乎都会产生扭转,故楼层最大位移一般都发生在结构单元的边角部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