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总复习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经济生活》考点梳理与技巧点拨.docx
《高考政治总复习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经济生活》考点梳理与技巧点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总复习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经济生活》考点梳理与技巧点拨.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总复习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经济生活》考点梳理与技巧点拨
高考政治总复习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复习专题
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
考点一 货币
1.市场流通中的货币变化
流通工具
含义
注意事项
货币
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纸币
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结算
工具
主要包括信用卡与支票
使用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支票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外汇
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升高,外币贬值,外币汇率降低;人民币贬值意味着人民币汇率降低,外币升值,外币汇率升高
联系
纸币是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过程中演化而来的,必须遵循货币的流通规律,不能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2.纸币发行量与经济形势的变化
【规律总结】经济调节一般是反向调节,物价上涨,应该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给经济降温;物价下降,应该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给经济升温。
3.人民币币值变动的经济影响
(1)人民币币值的变动
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升高,外币贬值,外币汇率降低;人民币贬值,人民币汇率降低,外币升值,外币汇率升高。
(2)人民币币值变动的影响
(3)人民币币值稳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企业生产
可以促进出口企业的稳定发展,从而维护我国经济的稳定
发展方式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可以协调出口、投资、消费结构,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对外贸易方式的转变
消费水平
可以减少国外市场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稳定物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国家利益
可以保持我国高额外汇储备不贬值,有利于维护我国经济利益
经济全球化
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通过国际贸易实现利益共享、资源互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稳定世界经济秩序
【方法技巧】分析经济意义,可以立足经济主体来分析,即强调对消费者、企业和国家的影响;可以立足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来分析,即强调对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影响;也可以立足资源配置来分析,即对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影响。
考点二 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与稳定物价的措施
影响价格的因素
稳定物价的措施
价值决定价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值量越大,商品的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的价格越低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合理引导生产者依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避免引起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
纸币的发行量: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市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如果少于市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降低
合理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使纸币发行量符合市场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国家经济政策: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市场流通领域的货币量、财政支出的数量,从而平衡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稳物价
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
2.价格变动产生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消费的影响
消费者
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不同商品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相关商品
某种商品价格上涨,需求减少,其互补商品需求减少,替代商品需求增多;某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增多,其互补商品需求增多,替代商品需求减少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
某种商品价格下降时,生产者获利减少,会减少产量;价格上涨时,获利增加,会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会增长这种要素的使用量;价格上升,生产者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3.经济生活中的价格曲线
供给曲线:
表达了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某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即商品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需求曲线:
表达了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即商品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需求变动曲线:
一般情况下,在相同价格水平下,由于客观条件的变动,从而导致商品需求发生变动
供给变动曲线:
一般情况下,表明在价格稳定的情况下,由于客观因素,特别是国家宏观政策等,导致生产供给量的变化
【方法技巧】 解答价格曲线试题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分解法,将价格曲线分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分别判定。
二是对应法,即直接通过材料得出商品需求和供给、价格的变动情况,然后对应找出相应的曲线。
考点三 消费
1.是什么——消费类型
(1)按交易方式:
钱货两清的消费、租赁消费和贷款消费。
(2)按消费目的:
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2.为什么——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消费与生产:
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新的消费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新的消费热点会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消费与经济发展方式:
消费、出口、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要想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必须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3)消费观念与经济发展:
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消费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
刺激消费,
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图解知识】 消费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3.怎么做——促进消费的措施
(1)影响消费的因素
生
产
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收
入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①当前收入:
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消费增长也较快
②未来收入预期:
对未来收入预期看好,预支未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反之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
③社会总体收入差距:
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物
价
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物价下跌,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2)怎样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国家:
①最根本的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
②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保持供需平衡,保持物价稳定。
③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统筹区域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专题二 生产、劳动与经营
考点一 生产与经济制度
1.大力发展生产力
(1)为什么——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①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其意义
分析角度
内容表述
社会主要矛盾
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矛盾的需要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新胜利
这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要求
国际竞争力
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综合国力,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
②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其意义
分析角度
内容表述
分配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力的发展是维护社会公平的前提和基础,并且为分配提供必要的物质财富
交换
生产发展能够促进社会供给,从而平衡社会供求,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为消费创造动力,决定消费的方式,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决定消费的对象
小康社会建设
大力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物质基础
宏观调控
促进经济发展是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2)怎么做——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措施
分析角度
内容表述
制度
加强改革,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激发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人才
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
科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资源配置
在遵循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发展方式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
【图解知识】 生产的作用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不
同
点
作用
决定社会主义性质,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基础,特别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展生产、促进就业、繁荣市场、解决资金不足等方面,有较大作用
态度
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注意
在市场经济中地位平等,公平竞争。
但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公有制是主体
(2)为什么——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
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国有经济
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对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集体经济
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能够促进就业,缓解社会资金压力
③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劳动者
有利于促进就业,繁荣市场,方便生活
国家
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提升综合国力,促进生产力发展
对外开放
有利于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扩大商品出口
(3)怎么做——如何正确对待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核心发散】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制度保障
(1)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基本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能够实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考点二 企业与劳动者
1.企业的经营
(1)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②企业的经营:
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如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竞争优势;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③企业的兼并与破产:
企业兼并能够实现以优带劣,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企业破产有利于强化企业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淘汰落后产能,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2)不同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经营措施
知识角度
具体措施
企业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建立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的管理结构
分配制度
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理顺企业分配关系,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价值规律
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消费与生产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所以企业生产应该立足市场消费需求,通过生产创新,为消费创造动力
企业与劳动者
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自觉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市场经济
①企业要自觉遵守市场规则和市场交易原则,树立诚信意识;必须坚持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市场交易原则
②企业要利用国家宏观调控的优惠政策,赢得发展机遇
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创新型发展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更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管理创新驱动发展
对外开放
转变对外贸易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以质取胜,增强应对国际风险的能力,培育自主品牌,坚持市场多元化发展道路,提高国际竞争力;利用世贸组织规则,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方法技巧】如何解答有关企业经营的试题
(1)从经济生活主体角度进行分析
(2)从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角度分析
2.劳动者的就业与维权
(1)促进就业的意义
角度
内容
生产
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促使社会劳动力不断再生产
分配
可以保证劳动者收入来源,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维护社会公平
消费
促进和扩大内需,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
小康社会
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市场经济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是宏观调控促进就业目标的要求
(2)促进就业的具体措施如下:
主体
具体措施
国家
①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国家应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
②正确处理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与扩大就业的关系。
第一,在推动科技进步,提高产业技术水平的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二,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四,在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的同时,鼓励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③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④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就业提供保障
劳动者
①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即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②要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企业
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相应社会责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劳动者培训机制和发展机制,促进劳动力合理再生
【方法技巧】 如何解答有关就业的试题
设问方式①:
结合材料分析国家保障和促进就业的经济意义。
答题模板:
生产+消费+收入公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设问方式②:
结合材料分析“用工荒”出现的经济原因。
答题模板:
劳动力结构+产业结构+劳动者自身+企业+国家宏观政策
设问方式③:
结合材料分析政府是如何促进劳动者顺利就业的。
答题模板:
发展生产力+就业政策+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完善就业市场+劳动者择业观念和素质
设问方式④:
结合材料分析,政府如何才能解决“用工荒”现象。
答题模板: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劳动者就业观和素质+引导企业发展方式转变+实施“走出去”战略
设问方式⑤:
结合材料分析,企业在发展中如何应对“用工荒”。
答题模板:
推动科技进步+转变发展方式+建立合理分配制度+保障劳动者权益+产业转移+“走出去”
考点三 投资与融资
1.居民投资
(1)是什么——居民投资的途径
项目
储蓄存款
股票
债券
商业保险
性质
储蓄
所有权证书
债务证书
风险保障
收益权
存款获息
取得股息和红利,公司经营好坏决定着股票的效益
定期收取
债券利息
按保险合同,从保险公司获得相应经济补偿
偿还方式
按存款方式获得本金和利息
不能退股,只能出让股票
具有明确的付息期限,必须偿还本金
当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可获得赔偿或保险金
注意事项
都是个人投资行为,一般来说对国家建设和公民生活有利,都能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收益
各种投资必须把握收益和风险的关系
(2)怎么做——居民如何投资
①影响居民投资的多种因素:
居民投资不但受到投资收益性和风险性的影响,而且受到消费支出、收入来源、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宏观经济政策、社会收入分配调整等多种经济因素的影响。
②居民投资的原则:
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要注意投资的多元化;投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
【核心发散】微观主体:
劳动者在经济生活中作用的体现
消费者
①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对生产具有导向和推动作用;②消费观念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生产者
①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劳动生产率; ②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影响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投资者
①投资方式:
储蓄、股票、债券、保险;②投资意义:
缓解国家资金不足,促进货币流通
分配者
①坚持和完善我国分配制度;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再分配时,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调节机制
2.企业融资
(1)是什么——企业融资的含义
企业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筹措企业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金的活动。
(2)为什么——企业融资的意义
资金是企业体内的血液,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没有足够的资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没有保障。
(3)怎么做——企业融资的途径
①途径:
贷款、发行股票和债券。
②保障:
加强诚信建设,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③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制改造。
【核心发散】 正确认识中小企业融资难
(1)国家为何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①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有利于保障企业资金来源,促进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③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扩大和促进就业。
④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是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2)国家如何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①加强宏观调控,给予中小企业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
②推动中小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③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体制,维护市场秩序,建立多种途径的融资渠道。
④坚持和完善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优化资本分配机制。
⑤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引进外资,助推中小企业发展。
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考点一 个人收入的分配
1.是什么——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的区别。
【图解知识】认识我国的分配方式
2.为什么——维护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1)效率与公平: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
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社会
公平的维护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
性,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
加社会财富。
(2)分配与消费:
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
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有利于引导生产,扩大内需。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社会公平的
(4)维护,有利于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
(5)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4)科学发展观:
维护社会公平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要求。
(5)经济发展方式:
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6)公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收入分配公平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
体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图解知识】 生产的作用
3.怎么做——维护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知识角度
具体措施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维护公平的根本措施在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把“蛋糕”做大)
分配制度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促进居民收入来源的多样化(把“蛋糕”分好)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①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②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打破单一的按劳分配,促进居民收入的多样化,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③发挥财政在再分配中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制,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核心发散】 我国收入差距的现状与应对措施
收入差距的表现
国家宏观政策
区域收入差距(主要指东西部收入差距)
统筹区域发展
行业收入差距(主要指垄断行业收入过高)
加强对垄断行业的改革
城乡收入差距
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过低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财政对保障人民生活的支出力度,由“国富”向“民富”转变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考点二 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支内容
(2)财政收支关系
关系
内容
平衡
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不平衡
财政盈余
当年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
财政赤字
当年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方法技巧】 正确认识财政赤字
经济形式
原因分析
具体措施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发生意味着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如果增加赤字,势必会促进社会总需求增加,会导致价格升高,不利于经济发展
适当减少赤字
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发生意味着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
如果增加赤字,就意味着加大财政支出,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适当增加赤字
2.财政的作用
(1)财政作用的发挥
作用
表现
原因
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单纯的市场调节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