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理论与可持续发展.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4098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PPT 页数:130 大小: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经济理论与可持续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循环经济理论与可持续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循环经济理论与可持续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循环经济理论与可持续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循环经济理论与可持续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循环经济理论与可持续发展.ppt

《循环经济理论与可持续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经济理论与可持续发展.ppt(1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循环经济理论与可持续发展.ppt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循环经济和生态技术观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循环经济和生态技术观思想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上升。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续发展能力。

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源利用效率。

循环经济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陷入困境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有哪些特征第一,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种以工业增长作为衡量发展惟一标志的发展模式。

把追求的增长视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动力。

第二,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以不可更新资源为主的高资源耗费的工业化生产方式。

煤、石油、天然气。

第三,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高污染的工业生产方式,在对自然资源开采和加工的生产过程中。

在工业品的使用过程中,都可能产生废气、废渣、废液等污染物质。

第四,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种“原料产品废物”的生产方式,其技术原则和组织原则都是线性的和非循环的。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已暴露出以下明显弊端第一,环境压力增大,人与自然矛盾突出。

传统经济模式下的社会经济活动对物质资源的索取和废物排放,远远超出了生态系统的资源供给能力和环境自净能力,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趋于尖锐化。

第二,造成造成资源资源、能源危机。

、能源危机。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增长,形成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三高一低”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浪费资源资源、能源、能源。

(2)循环经济的产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必然选择循环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后,发展循环经济被誉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

循环经济的产生使可持续发展由理念提升到了实践层面。

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循环经济是运用工业生态学规律指导的经济活动,是建立在物质、能量不断循环使用基础上与环境友好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范式,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

(3)循环经济的产生是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共赢目标的迫切需要循环经济是环境友好型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求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生产到消费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这是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的兴起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1962年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被看作是循环经济思想的萌芽。

当时,环保运动在全球刚刚兴起,鲍尔丁敏锐地觉察到必须从经济过程来思考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他将人类生活的地球比做太空中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能合理开发资源、善待环境,地球就会象宇宙飞船那样最终走向毁灭。

只有循环利用资源,才能持续发展。

然而,当时世界各国关心的问题主要是污染物产生后如何治理以减少其危害,即环境保护的末端治理方式。

到了80年代,人们注意到采用资源化的方式处理废弃物,思想上和政策上都有所升华。

人们的认识经历了从“排放废物”到“净化废物”再到“利用废物”的过程,但对于污染物的产生是否合理这个根本性问题,是否应该从生产和消费源头上防止污染产生,大多数国家仍然缺少思想上的远见和政策上的举措。

到了90年代,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潮流的近几年,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治理才替代了末端治理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环境与发展政策的真正主流,人们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为主线的循环经济战略。

国外循环经济发展概况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德国走在世界前列。

德国的循环经济起源于,或者说实质是垃圾经济。

在工业和部分生活型污染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后,由消费带来的日益增加的垃圾(包括工业和消费领域的废弃物)成为德国面临的最大国内环境问题之一。

上世纪70年代末,德国有5万个垃圾堆放场,由于管理不善,大部分堆放场引起二次污染。

1972年德国颁布了废弃物管理法要求关闭垃圾堆放场,建立垃圾中心处理站(焚烧和填埋)。

在1986年德国制定废物管理法时,政府就强调要通过节省资源的工艺技术和可循环的包装系统把避免废物产生作为废物管理的首选目标。

1991年,德国首次按照资源到产品再到资源的循环经济思路制定了包装条例,要求德国生产商和零售商对于用过的商品的包装,首先要避免其产生,其次要对其回收利用。

其目的是要大幅度减少包装废弃物填埋与焚烧的数量。

1996年德国又公布更为系统的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把资源闭路循环的循环经济思想从包装问题推广到所有的生产部门。

美国在国家政策层面则一向重视发展循环经济。

在美国,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起就制定了一系列以循环为目标的发展循环经济战略。

此后虽不断调整,但其核心内容一直围绕三点:

一是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二是充分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三是鼓励节能。

多年来,美国政府主要通过财政手段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美国不仅拨款资助可再生能源的科研项目,还为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项目提供抵税优惠。

在不影响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也是美国政府的一贯方针。

法国也制定了发展循环经济战略。

法国政府为防治或减少废物的产生制订了采用“清洁工艺”生产生态产品及回收利用和综合利用废物等一系列政策。

法国环境部还设立了专门机构从事这一工作,每年给清洁生产示范工程补贴10%的投资,给科研的资助高达50%。

法国从1980年起还设立了无污染工厂的奥斯卡奖金,奖励在采用无废工艺方面做出成绩的企业。

日本是最早发展循环经济的国家之一。

日本政府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技术体系。

1999年,日本通产省在题为“循环经济蓝图”的报告中提出了以零排放为目标的循环经济系统。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循环经济是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范式,其运行应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基本原则。

减量化原则减量化原则(reduce)是指在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污染物的产生,采用替代性的可再生资源,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

生产者应通过减少产品原料投入和优化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消费群体应优先选购包装简易、结实耐用的产品。

“减量化”原则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进而到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

减量化有几种不同的表现。

在生产中,减量化原则常常表现为要求产品小型化和轻型化。

此外,减量化原则要求产品的包装应该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从而达到减少废物排放的目的。

再使用原则再使用原则(reuse)是指产品多次使用或修复、翻新后继续使用,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防止产品过早成为垃圾,从而节约生产这些产品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投入。

要求消费群体改变产品使用方式,有效延长产品的寿命和产品的服务效能,如纸板箱、玻璃瓶、塑料袋生产者应加大产品到废弃物的转化周期,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产品的使用效率。

制造商应使用标准尺寸进行设计,如计算机、电视机和其他电子装置。

再循环原则再循环原则(recycle)是指使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变成资源,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通过对产业链的输出端废弃物的多次回收和再利用,促进废物多级资源化和资源的闭合式良性循环,实现废弃物的最小排放。

再循环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

循环经济的实践:

生态工业园生态工业园区概念的提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丹麦卡隆堡工业共生体的出现与所取得的进展,使工业生态学倡导者和政府部门管理者们看到了通过工业态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希望。

生态工业园的典型实例就是丹麦的卡隆堡。

卡隆堡共生体系中主要有5家企业,相互间的距离不超过数百米,由专门的管道体系连接在一起,这里的几家企业为了能够使原材料使用更加方便,同时也为了能够节约成本,减少资金成本和环境成本等因素,自发的开始了废料的交换,逐渐的形成了一套交换体系,被其称为“工业共生体系”。

发电厂发电能力为150万千瓦,它的废料有石膏,灰泥,飞灰,蒸汽,废热等。

炼油厂是丹麦最大的炼油厂,年产量超过300万吨。

炼油厂最多的废料是硫,和燃气。

丹麦最大的生物工程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酶和胰岛素生产厂家之一。

生物制品厂的废料大都是酵母和发酵污泥。

石膏材料公司,一家瑞典公司。

石膏是其需要的最多材料。

这家公司入驻共生系统与接收发电厂的废料有主要关系。

最后是卡隆堡市政府,它使用热电厂出售的蒸汽给全市远距供暖。

这五家联合自发形成了“废料”交换系统,初衷就是能够节省资源,并且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

这些企业开始相互间交换“废料”:

蒸汽,(不同温度和不同纯净度的)水,以及各种副产品。

80年代以来,它们逐渐地,也是自发地创造了一种体系,他们将其称之为“工业共生体系”。

离这个工业生态系统不远的地方农场,养猪厂,和水泥厂也相继加入其中。

各种“废料”的成功交换就像整个共生系统的血脉,支撑着整个系统供给,维持了工业与生态的平衡。

生态工业园的内涵与特征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类的命运。

人类应当向自然学习,模仿自然生态系统,构建物质高效流动的工业生态系统。

从经济布局角度,就是要改变传统工业布局,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生态工业园的定义定义1:

生态工业园区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建设的工业园区,在这样的工业园区内的各企业之间形成类似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一家企业的废物能够作为另一家企业的原材料,以此类推,若干个有着相互关联的企业要素形成了一个生态工业园。

一个生态工业园,完全可以像一个生物生态系统一样循环运行,植物吸收养分,合成枝叶,供食草动物享用,食草动物本身又为食肉动物所捕食,而它们的排泄物和残骸又成为其他生物的食物。

生态工业园的定义2:

生态工业园是一个计划好的原材料和能源交换的工业体系,它寻求能源、原材料使用以及废物的最小化,通过企业间的相互合作,建立可持续的经济、技术、生态和社会的关系。

生态工业园的主要特征生态工业园的最主要特征是:

生态工业园区中各组成单元间相互利用废物,作为生产原料,最终实现园区内资源利用最大化和环境污染的最小化。

国外生态工业园发展现状美国生态工业园美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已有十多年的历史。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生态工业园区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生产理念在美国引起了政府、科研机构及工商企业的高度重视。

美国的生态工业园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在原有工业园基础上改建的生态工业园。

只是几个企业作简单的交换已达到部分清洁生产。

另一类是美国特有的虚拟生态工业园,即为了完成废料交换,并不真实的形成地域便利的条件,但通过网络消化废料和购买废料作为原料。

这类园区并不严格要求其成员企业在同一地区,它通过建立计算机模型和数据库,在计算机上建立起成员间的物料或能量联系。

虚拟生态工业园可以省去一般建园所需的土地及设备购置费用,避免进行大量的工厂迁址工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其缺点是需要承担较高的运输费用。

第三类,就是与卡伦堡相同类似,并为了废料交换而形成适宜的地域环境。

美国真正的符合工业生态学的生态工业园是较为有名的弗吉尼亚州的查尔斯角可持续技术园区主要吸引那些具有“绿色制造技术”的企业入园,并创建一些基础设施使得这些企业间可以实现废水、废热等的交换。

这类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