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32激光全息照相.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32911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32激光全息照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实验32激光全息照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实验32激光全息照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实验32激光全息照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实验32激光全息照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32激光全息照相.docx

《实验32激光全息照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32激光全息照相.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32激光全息照相.docx

实验32激光全息照相

实验32激光全息照相

【实验目的】

1.学习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了解全息照相的主要特点

3.学习观察全息照片的方法

【仪器设备】

全息照相的整套装置(PHYWE),如图1所示:

【全息照相的特点】

全息照相是以光的干涉、衍射等物理光学的规律为基础,借助于参考光波记录物光波的振幅与位相的全部信息,在记录介质(如感光干版)上得到的不是物体的像,而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得到的细密干涉条纹,称之为全息图。

条纹的明暗程度和图样反映了物光波的振幅与位相分布,好像是一个复杂的衍射光栅,只有经过适当的再照明才能重建原来的物光波。

全息照片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全息照片在适当的照明下重建物光波与原来的物光波具有相同的深度和视差。

改变观察的位置,就可以看到景物被遮拦的物体,观察近距离的物体,眼睛必须重新调焦。

(2)把全息照片分成小块,其中每一小块都可以再现整个图像。

因为照片上每一点都受到参考光和被摄物体所有部分的光的作用,所以这些点就用编码的形式包含了整个图像的信息。

但是当小块逐渐减小时,分辨率逐渐变差。

(3)全息照片可以用接触法复制,但无正负片之分,不论是原来的还是复制的都再现被摄物体的正像。

而且无论照明乳剂的反差特性如何,再现影像的反差同原物体的反差都非常接近。

(4)全息照片绕垂直轴线转180°,引起一个倒转的像,让全息照片绕一水平轴线旋转180°,也产生一个倒转的像,但让全息照片绕一个垂直与全息图平面的轴线转180°,则不引起像的倒转。

(5)最后一个特点是在同一张底片上用连续曝光方法可以重叠几个影像,而每一张影像又不受其它影像的干扰而单独显现。

【物理原理】

全息照相是一种采用相干光源的两步光学成像过程。

第一步是在记录介质上记录由参考光和物光形成的复杂的干涉图样――全息图,第二步是在适当的照明下从全息图再现出物体通常的图像,所以全息照相的基本理论,实质上就是一种较为广义的双光束干涉场的计算。

由激光器发出的相干光经分束器之后,一束照明物体成为景物光,另一束为参考光。

两光束成一定的夹角入射到记录介质上,相互干涉而记录下全息图。

由于记录介质只能记录振幅,可见物波的位相记录也是利用干涉的原理转换成相应的振幅关系加以记录的。

1.全息照相记录的信号

如图2所示,(x1,y1,z1=-d)为物点所在的物平面,(x’2,y’2,z’2=0)为记录介质所在的像平面,P(x1,y1,z1=-d)为物点,R(xr,yr,zr)在任意平面(xr,yr,zr)上,R点源与平面(x’2,y’2,0)的距离为zr。

Q(x’2,y’2,0)为记录介质平面上任一点。

若物光与参考光是相干的,则记录介质上的光强分布为

(1)

其中,

为物点源到达全息图平面的光波的复振幅,

为全息图上参考波的复振幅。

由于做全息照相时,总是尽量使参考光和物光独立在记录介质上的照度均匀,所以在全息图上

变化比较缓慢。

所以这里主要注意相干项

(2)

其中

(3)

(4)

(5)

为光波从P进行到Q和由R进行到Q的光程差。

由图可见,当P点和Q点离z轴不太远,而且z1很大时,

可以由1/z1一级近似求得

(6)

同理

(7)

可见干涉项产生的是明暗以

为变量按余弦规律变化的干涉条纹并被记录介质记录下来。

由于这些干涉条纹在记录介质上各点的强度决定于物光波(以及参考光波)在各点的振幅与位相,因此记录介质上就保留了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的信息。

2.波前重建

常用于记录全息图的介质是照相干版或胶片,假定记录全息图的干版经曝光、冲洗以

后,把曝光时的入射光强线形变换为显影振幅的透射率,并假定曝光量的变化范围限于该

种干版的t-E曲线的线形区内,则干版的透射率为

(8)

式中,t0为未曝光部分的透射率,K为比例系数。

对同一干版,t0和K都可认为是常数。

I1=a02,I2=r02分别为入射到干版的物光强和参考光强,它们在全息图面上接近均匀。

因此对于点源的全息图,只有透过率与r*a+ra*成正比的空间变化干涉项,在照明后能产生衍射。

假设在全息图形成后和再现前有可能把它放大或缩小,为此把全息图平面坐标再标记为x2=mx’2,y2=my’2,式中m为线放大率。

假设再现波长λ2不必和形成波长λ1相同,它们的比值由μ=λ2/λ1给出。

再现波或照明波由一点光源C(xc,yc,zc)发出,如图3所示。

则全息图平面的衍射波复振幅C与上述透射率的乘积为

(9)

其中

(10)

(11)

(12)

为使全息图能产生点源物体P的像,全息图上的再现波的位相

必须和球面波相当,在全息图上球面波位相分布的一级近似值可按式(6)写成

(13)

其中z3为全息图到像平面的距离,x3和y3代表像平面上像点P的坐标。

我们必须使

有相同的形式。

如果做到这一点,那么在一级近似下影像波是会聚的平面波还是发散波将按

的正负号而定。

这就是点源的完全一级近似成像的情况。

可是

的展开式中略去了代表像差的高次项,因此,将与实际情况略有不同。

但是,若再现波和原参考光波完全一样时,式(9)变为

(14)

显然,式(14)右边第一项是按一定的比例重建的物光波,它离开全息片以后按照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继续传播时,其行为与原物在原来位置发出的光波相同(仅仅是振幅按一定的比例改变,位相改变180°),因此在全息片后面的观察者对着这个衍射而产生的另一个一级衍射波,称为孪生波。

在一定的条件下,它是一束会聚光,形成一个有畸变的,并且在观察者看来物体的前后关系与实物相反的实像。

如果用参考光波r和共轭光波r*(所谓共轭光波是传播方向和原来光波完全相反的光波,是会聚于点源R(xr,yr,zr)的球面波)照射全息片,此时透过全息片的光波,干涉项

可仿照式

(1)写成

(15)

式中等号右边第二项与原来物光波a的共轭光波a*成正比,由于a*是会聚于原来物点所在位置的光束,因此这一项所代表的衍射光束在原来物体所在的位置形成一个无畸变的实象,如图4(b)所示,从图(b)可以看到,观察者好像是跑到原来物体的背后去观察,

而且能透过原来处于后面的部分看到前面的部分。

在上面的讨论中,利用公式(8)分析透过全息片的衍射光束时,实际上是把全息片二维

的衍射光栅来处理,再照光经衍射后,除了直接透过的零级光束外,同时存在正、负一级衍射光束。

由于感光板上的乳胶有一定的厚度,而且是透明的,故其内部也存在物光波与参考光波的相互干涉,干涉条纹也被记录下来,经过处理后得到的三维全息图,相当于三维衍射光栅。

三维光栅的衍射受到布拉格条件的限制,只有物光束和参考光束的夹角较小时才能同时出现正、负一级衍射。

当物光束和参考光束的夹角较大时,(如接近180°时)和x射线在晶格中的衍射一样,

三维光栅对光的衍射也具有波长的选择性,因此可以用单色相干光制作全息片,用普通的白光照射它实现波前重建。

这一重建过程是三维光栅衍射的结果,从效果上看,好像是从全息片的反射光束中得到的,因此称为反射全息,又因为波前的重建利用了白光,所以又称为白光重现全息照相。

反射式全息片的制作法是让物光束和参考光束分别从照相底版的两面进入乳胶层,如图(a)所示(图中用直接透过底版的参考光作为物体的照明光),两束光的干涉极大值在显影后形成基面波的相互干涉来估计这些银层的间距。

图6中α和γ分别代表参考光束和物光束的传播方向,它们的夹角为2θ并假设都是平面波。

显然,两组波阵面的夹角也是2θ,每一组波阵面中相邻两波阵面之间的距离为λ,图中竖直线代表干涉极大所在的平面,它们的间隔为d,这些平面是物光束与参考光束的分角面,从图上画粗线的三角形可得

(16)

用上式计算d的大小时,θ和λ应取乳胶介质中的数值。

由式(416)可得

(17)

通常物光束和参考光束之间的夹角接近于180°,从而d=λ/2,若采用波长为的激光作为光源,银层的间距大约为μm,若考虑到乳胶的折射率n>1,这个间距还要更小。

通常全息干版的乳胶层厚度为6-15μm,因此在乳胶内部能形成几十层银层。

实际上参考光和物光都不是平面波,特别是物光波具有复杂的波前,因此干涉极大并非是和底版平行的理想平面,得到的全息图是复杂的三维光栅。

用再照光γ照射这个全息片时,入射光受三维光栅衍射时所遵从的规律与x光在晶格中衍射的规律相同,它们都遵从布拉格公式。

此时三维光栅的衍射等效于各银层反射光束的相干叠加,只有入射光线与银层的夹角和波长λ满足式(16)表示的布拉格公式时才存在干涉极大(此时,公式中的d为银层间距),而且相对于银层而言,干涉极大的方向正好是入射光经银层反射后的反射方向,如图7所示,把图7和图6比较,不难发现这时干涉极大的方向正好是制作全息片时物光束的方向,因此在反射方向上得到的正是重建的物光束,对此方向可看到原物的三维虚像。

由于三维光栅衍射的这种波长选择性,我们不必用原来的参考光作为再照光,而可以用白光照射重建原来的物光波,如图5(b)所示,如果把图(b)中的乳胶面转过180,可得三维实像,如图5(c)所示。

用白光再现时,根据式(16),白光中只有波长和制作全息片时所用光波波长相同的成分衍射后才能出现干涉极大,但乳胶经显影、定影和晾干后往往发生收缩,使银层间距减小,因此能出现干涉极大的波长比制作时光波的波长要小。

如用波长为的红光制作全息片,用白光再现时可能观察到绿色的像。

如果参考光束和物光束从感光干版的同一侧入射,而且相对于乳胶表面而言,它们的入射角都不大的话,根据上述分析,干涉极大形成银层间距将比较大,而且接近于乳胶表面垂直。

这时形成的全息图可近似看作乳胶面上的二维干涉条纹。

这就是前面讨论的一般透射全息照相的情形。

【全息照相的拍摄条件】

1.对稳定性的要求

全息片所记录的是参考光束和物光束之间的干涉条纹,这些干涉条纹十分细密,拍摄全息照片时,极小的扰动都会使得干涉模糊,甚至使干涉条纹完全不能记录下来.由上述布喇格法则(式16),我们可以估计干涉条纹的宽度,简单的理论推导和实验证明,景物在曝光时间内移动λ/8就足以使于涉条纹模糊不清。

所以,为了成功地记录干涉条纹,曝光期间,元件之间的相对位移应小于条纹间距的几分之一。

此外,空气、声波和温度的变化也会引起元件的震动,或者使空气的流动密度不均匀而导致光程变化,因此,曝光期间应避免大声喧哗、敲门、吹风等,更不能碰到防震台。

缩短曝光时间也有利于减少外界震动的影响。

使用脉冲激光器甚至可以拍摄运动物体的全息照片。

但是减少曝光时间往往受到光源强度和底片灵敏度的限制。

所以具体需要的曝光时间决定于各种因素,其中包括被摄物体的反射率、相对距离和几何位置以及感光干版的灵敏度等等。

2.对光源相干性的要求

如前所述,全息照相是用干涉的方法记录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因此参考光束与物光束必须是相干的。

我们实验用的是He-Ne激光器,λ=。

激光器的单色性虽然很好,但谱线仍然有一定的宽度Δλ,相应的相干长度l=λ2/Δλ,考虑到最坏的情况,例如多普勒展宽Δλ=时,l=20cm。

为了保证物光束与参考光束相干,应使参考光路与物光路的光程接近相等。

而被摄景物的景深也应该在相干长度之内。

此外,对空间相干性的要求也是必不可少的。

为此,我们的实验选用单横模(TEM00)的激光器,景物的大小应在空间相干的范围内。

【实验内容】

制作漫反射物体的全息片的典型光路如图8所示,这是一种典型的利思——厄帕特尼克斯(离轴型)全息照相的光路图。

He-Ne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由分束镜分为两束,两束光强的比例,要视被摄物的漫反射能力以及参、物两光束在底片上的比例来决定。

参考光束和物光束都经过扩束镜扩束,移动扩束镜的位置(或改变扩束镜的倍率),放大或缩小光斑,在一定面积上的光强就会增大或减小。

在底片位置处参考光束强度和物光束强度的比值可用光电池配以检流计在底片架上进行测量。

 

图8实验光路图

开始实验前,激光器要预热大约一个小时,以免发生波长振动。

由于激光经过分束器后形成参考光和景物光,它们沿不同的路径到达记录介质相互干涉从而产生全息图像,实验时必须确保机械的稳定性。

记录三维漫反射物体的全息片,观察再现的三维物像。

具体步骤如下:

1.调节激光器使激光束距离底板13cm,按图8安排好光路,选择适当的曝光时间进行拍摄。

注意在整个曝光时间内尽量避免走动及大声说话。

2.拍摄完毕以后,全息片要经过显影、停影、定影、水漂及晾干等四个步骤以后才能观察再现,整个操作过程均应在暗绿灯下进行,但要认真保持清洁。

3.底片处理完毕以后,就可以观察波前重建:

把制作好的全息片放回原来位置(乳胶面仍对着光),从底片后面观察再现的虚像,轮流挡住照明物体的光束和参考光束,从不同方向反复观察、比较原来的物体与再现的虚像;用一张带有直径约5mm小孔的纸片贴近全息片,人眼通过小孔观察虚像,改变小孔在全息片上的不同位置作同样的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4.改变全息片相对于参考光束的取向或距离,在底片后面的不同方向观察虚像有什么变化。

5.把全息片仍回复到原来的位置与取向,用不扩展的参考光束来照射全息片,并用毛玻璃在全息片后面不同距离的地方接受与观察衍射光束,记录并说明所看到的现象;把全息片绕竖直轴转过180,使乳胶面对着观察者,重复这一观察,记录并说明所看到的现

6.最后用阿贝比长仪(或读数显微镜)观察全息片的干涉图样,估计干涉条纹的间距。

【实验步骤与记录】

第一周实验

图9光路设计线路图

按图9连接好光路图,打开He-Ne激光器并预热。

使得两束光以小于30度的夹角投射到接收装置上(用其他玻璃片代替底片)。

光学器件都是通过磁性物质与载物台相固定,摆放时要注意不可引起载物台过大的震动(可握紧光学器件底座轻轻旋动,然后再进行移动)。

器材放置如下图:

在全黑外环境下(实验过程中为了避免温度的影响,要将实验室空调关掉),取出分割好的底片,安装在已设置好的接收装置上。

曝光时间定为9s(一般为10s左右,本组实验中所得光束光强较强,故稍微缩短曝光时间),打开激光器进行拍摄,拍摄期间要保持空间环境的稳定,避免说话和走动,降低呼吸声。

拍摄完毕,将已曝光的底片用夹子夹好,先放到显影液中浸泡至底片全黑后,再浸泡10至30秒。

然后从显影液中取出,放置到水中静置10至30秒。

继而放入定影液中浸泡2至3分钟,取出后放置水中10至30秒。

最后将底片浸泡在漂洗液中,直至底片的颜色不再变浅,冲洗干净即可。

底片制作完毕后,使激光通过底片,观察在接收屏上的衍射图像。

实验结果:

所得底片基本为透明,在某一区域颜色相对较暗。

只当激光照射到底片的该小区域内时才能在接收屏上看到一级衍射的光点。

实验结果分析:

1.所得底片只有一小部分区域在照射时在接收屏上产生衍射图像。

由此可分析在光路调节过程中,实验人没有让干涉区域充分落在底片上,因此得不到大面积的可用光栅。

2.由于本组实验所用仪器光强较强,因此曝光时间只设为9s。

但这也可能造成了曝光不充分导致得不到很理想的光栅。

3.在进行显影环节时,由于没有按照正确的指令进行操作,导致浸泡时间过短。

本应将底片在显影液中浸泡至完全变黑后再浸泡10至30秒,而在实际操作中只浸泡了20多秒,于是导致了显影不充分。

从最后所得底片的色泽(颜色太浅)也可得出这样的结论。

这是本次制作中比较重要的一次失误。

其他:

光路的设计(光程差的设置,干涉光的相对光强、角度的调节等)的不当偏差也会造成实验结果的不理想。

在拍照过程中由于噪声、其他光线的影响也会大大影响底片的制作结果,这些在实验过程中无法避免,只能尽可能保证实验环境不过多抵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光栅常数d的计算:

x(cm)

y(cm)

(y为底片到墙壁上的0级衍射光斑的距离,x为1级衍射光斑到0级光斑距离的平均值)

由布拉格方程

,可得光栅常数为

期中

利用

,可算出

解得d1=,d2=,d3=

则平均值为

标准偏差为

=

分析:

由于所的底片只有一小块区域可用,因此要长时间稳定地得到两个1级衍射光斑并不容易。

因此有一组数据测的是某一1级衍射斑与中心亮斑的距离,并没有求两个亮斑离中心的距离的平均值。

这会造成误差,造成数据波动

第二周实验

 

图10光学线路设计摆放图

第二周与第一周的实验步骤相似,由于第二次实验要求落在塑像上漫反射的光与参考光在底片上发生干涉。

而且为使参考光减弱,因此在参考光光路上加设两块减光片。

实验结果:

所得底片中间部分呈暗色。

放置在夹片装置上后用参考光照射,可以看到一小部分图像(石膏像的右肩轮廓)

实验结果分析:

1、实验光路线路设计得不够好,两束光的高度偏低,结果使物光束投射到石膏像凹陷处(主要是臂膀和手中鸭子部分)。

物光束在石膏像上漫反射光的光强偏弱,而且漫反射的光线没大部分不落在底片上,这导致观察时图像较暗,且并不清晰,只能看到大概轮廓。

2、曝光时,实验室内基本无人走动,光线和声音都得到较好的控制,但是实验室里的环境还不是十分理想,例如光线从窗帘边隙中照进来,达不到完全理想的暗室。

3、吸取上次实验的经验,在显影、定影环节,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对底片进行浸泡。

同时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在实验仪器以及操作上更为熟练。

【思考题】

1.普通照相比较,全息照相有哪些特点?

答:

1.全息照相以干涉衍射等波动光学的规律为基础。

普通照相过程是以几何光学的规律为基础。

2.全息图所记录的是物体各点的全部光信息,包括振幅和位相。

普通照相底片记录的仅仅是物体各点的光强。

3.全息照相过程中物体与底片之间是点面对应的关系,即每个物点所发射的光束直接落在记录介质整个平面上。

反过来说,全息图中每一个局部都包含了物体各点的光信息。

普通照相过程中物像之间是点点对应的关系,即一个物点对应像平面中的一个像点。

4.全息图能完全再现原物的波前,因而能观察到一幅非常逼真的立体图像。

普通照相得到的只能是二维的平面图像。

5.全息照相要求光源有很高的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

光源的相干长度越大、波前上相干区越大,就能越有效地实现全息照相。

普通照相只是像的强度记录,并不要求光源的相干性。

2.全息照相是如何把光波的相位记录下来的?

答:

由于记录介质只能振幅,故光波的位相记录是利用干涉的原理转换成相应的振幅关系加以记录的。

为物点源到达全息图平面的光波的复振幅,

为全息图上参考波的复振幅。

利用光强分布公式算出干涉项公式

算出干涉项的相位差值角度

可见干涉项产生的是明暗以

为变量按余弦规律变化的干涉条纹并被记录介质记录下来。

由于这些干涉条纹在记录介质上各点的强度决定于物光波(以及参考光波)在各点的振幅与位相,因此记录介质上就保留了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的信息。

3.观察到再现像后,将全息片旋转或倒置,透过全息照片能否观察到原再现图像。

答:

全息照片绕垂直轴线转180°,引起一个倒转的像,让全息照片绕一水平轴线旋转180°,也产生一个倒转的像,但让全息照片绕一个垂直与全息图平面的轴线转180°,则不引起像的倒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