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专题学生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43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专题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选修专题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选修专题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选修专题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选修专题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修专题学生版.docx

《选修专题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专题学生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修专题学生版.docx

选修专题学生版

 

选修专题突破

(一)

一、考纲要求

(1)商鞅变法;

(2)北魏孝文帝改革;(3)俄国农奴制改革;(4)明治维新;(5)戊戌变法。

二、备考策略

1.把握主干知识:

中外改革的背景、性质、措施、结果及其影响等;结合改革的背景分析理解特定历史背景下改革的措施、特点,正确评价改革的影响。

2.理解改革特点:

分析背景要从改革前存在的突出社会矛盾入手,分析存在哪些矛盾?

改革需要解决哪些社会问题等,理解改革的目的是缓和矛盾,稳定统治;从改革的措施、进程、结果和影响方面归纳改革的特点。

3.比较改革异同:

注意将同类性质和不同类性质的改革放到一起。

从背景、内容、措施、结果和影响、成败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出改革的共性和个性。

4.总结规律认识:

从背景、目的、性质、措施、结果及影响方面理解中外改革的规律;理性地分析中外重大改革成败的原因;加深对改革本质、改革必要性、多样性、复杂性、曲折性的认识,总结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认识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加深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三、考点整合

一、古代历史上的社会改革

1.商鞅变法

(1)背景:

①铁器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新兴地主阶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

②法家学说成为各诸侯国变法改革的理论依据。

③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④秦国落后,客观上要求变法。

⑤秦孝公的支持。

(2)措施:

①政治:

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实行连坐法。

②经济:

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③军事:

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

④文化与社会习俗:

“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3)影响:

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建立了地主阶级专政,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①必要性:

北魏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北魏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

②可能性:

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积极推动北魏改革。

(2)措施

①经济:

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推行三长制。

②政治:

整顿吏治,制定官吏俸禄制和考核制度。

③迁都洛阳,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④移风易俗:

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通婚、改汉籍。

(3)影响:

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与繁荣,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快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思维拓展】对古代改革的认识

(1)商鞅变法是一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社会转型时期的改革。

改革具有全面性、彻底性等特点,促进了社会进步,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的条件下进行的,是一场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

改革中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措施,特别是均田制的实行、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的汉化措施等,都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有利于汉族、鲜卑族以及其他民族之间的融合。

二、资本主义发展下的中外社会改革

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内容

①政治上:

废除农奴制,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②经济上:

土地仍归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③组织上:

强化村社对农民的管理。

(2)影响

①进步性: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推动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实现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局限性:

具有不彻底性、掠夺性和欺骗性。

2.日本明治维新

(1)内容

①政治上,废藩置县,确立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颁布《日本帝国宪法》,建立近代天皇制。

②经济上,改革币制;实行土地私有制;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

③文化教育上,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系;生活习俗推进西化。

④军事上,建立近代军事体制并辅以武士道教育。

(2)影响

①进步性:

加速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了富国强兵,成为亚洲强国;其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②局限性: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并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戊戌变法

(1)主张

①政治上,救亡图存,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②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革财政。

③军事上:

建立新式军队,增强军事力量。

④思想文化:

学习西学,开办京师大学堂,培养人才等。

(2)意义

①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②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他们试图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③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思维拓展】对近代中、俄、日三国改革的认识

(1)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工厂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改革向农民勒索了大量赎金,为大机器生产提供了资金,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些都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2)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说明一个国家的政策措施应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紧跟时代潮流,这样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但从明治维新后对外侵略扩张看,说明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以牺牲世界和平为代价,应该走和平崛起之路。

(3)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由“器物”到“制度”层面发展的表现,它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民族危机、变法图强的强烈愿望。

但其失败的结果则证明资产阶级改良之路在中国难以行通。

四、归纳反思

一、近代中、俄、日三次改革成败的原因及近代化改革的特点

1.三次近代化改革成败原因

俄国

日本

中国

国际环境

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进步潮流

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列强侵略中国

帝国主义阶段,瓜分世界、资本输出潮流

资本主

义发展程度

受工业革命影响,一些部门出现机器生产

资本主义发展

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但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封建专

制统治的强弱

封建专制势力强大

封建专制不强,幕府成为众矢之的

封建专制势力强大

准备

较充分

较充分

不够充分

改革者的实力

有实权的亚历山大二世

西南大名、中下级武士等实力强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没有实权的皇帝

措施的有效性

有效可行

有效可行

一纸空文,无法实施

群众基础

广泛

广泛

没有群众基础

2.中外近代化改革的特点

(1)经济上:

市场化、工业化

(2)政治上:

民主化、法制化

(3)思想文化上:

科学化、民主化

(4)军事上:

现代化、西方化

五、提升训练(作业练习)

1.(2013·中山模拟)商鞅变法曾经实施“为户籍相伍”的制度,其目的是(  )。

①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②强化基层社会的统治 ③实施公田的收授分配 ④保护宗法贵族利益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拔

贺赖

丘穆陵

独孤

步六孤

贺楼

2.(2013·内江一模)下面表格所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之一,这一改革措施产生的作用是A.为消灭其它割据势力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B.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C.结束了国家的分裂割据局面

D.促成了北方民族的大量南迁

3.(2013·揭阳模拟)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了解日本在迅速西方化方面取得真正秘密的历史学家,也掌握着远东近代史的历史线索。

”以下贯穿远东近代历史最普遍的线索是A.学习西方,走工业化的道路B.学习西方,走民主化的道路

C.学习西方,走殖民扩张的道路D.学习西方,走民族解放的道路

4.(2013·深圳二模)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中,亚历山大二世认为“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他都做到了”。

因此在改革后,俄国地主有权

A.自由买卖领地内的农民B.保留原有土地的所有权

C.没收农民的私有财产D.对领地上农民进行司法审判

5.(2013·江门模拟)1895年6月,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四书》中说,“夫泰西诸国之相逼,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也”,“若使地球未辟,泰西不来,虽后此千年率由不变可也”。

由此可见清朝末年

A.如果没有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中国社会永远都不会发生变化

B.欧洲人开辟新航路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C.西方国家的侵略,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变革

D.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造成政治制度变革的大趋势

6.(2013·中山模拟)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末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以来不断崛起的美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

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

它们崛起的一致因素是

A.制度创新B.武力掠夺C.民主强国D.和平崛起

 

选修专题突破

(二)

考纲要求

(1)17世纪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

①大抗议书;②内战。

(2)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①《独立宣言》;②《人权宣言》。

(3)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

①法国大革命;②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二、考点整合

一、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17世纪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1)《大抗议书》

①背景:

查理一世实行无议会统治,巧立名目搜刮钱财,国王与议会矛盾激化。

②时间:

1641年议会通过。

③内容:

历数国王弊政;重申议会税收、拨款等财政决定权;限制国王人事任免权。

④结果:

查理一世拒不接受,导致议会反对派与国王决裂。

(2)内战(1642年8月~1648年)

①原因:

查理一世对《大抗议书》拒不接受,镇压议会反对派。

②结果:

1648年底,议会军大败王军,内战结束。

③共和国成立:

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3)民主与专制的反复斗争

①1653年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实行独裁统治。

②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③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2.西方民主政治的法律文献

(1)美国《独立宣言》

①民主思想:

继承了洛克的天赋人权学说,认为人生而自由平等;体现了主权在民及人民革命权利理论。

②历史意义:

a.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承认了民主共和的原则。

b.推动了欧洲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2)法国《人权宣言》

①基本思想:

人生而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民主权理论。

②历史意义:

a.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

b.推动了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对亚洲和中国革命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3.法国共和制建立的曲折历程

(1)法国大革命

①背景:

旧的君主专制的衰落;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第三等级负债重迫切要求改革;三级会议重新召开。

②过程:

攻占巴士底狱、通过《人权宣言》、通过1791年宪法、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雅各宾派恐怖统治、热月政变高潮过去。

③影响:

民主平等思想和革命精神得到广泛传播;严重冲击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2)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①1789年7月14日大革命爆发,推翻波旁王朝的君主专制统治,确立君主立宪制。

②此后出现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帝国、复辟的波旁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

③1870年巴黎爆发革命,法兰西第二帝国被推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思维拓展】对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与实践的认识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践和丰富了西方民主思想;法国大革命是近代史中最典型的一次民主力量战胜封建专制势力的资产阶级革命。

具有深刻性、艰巨性、长期性和曲折性的特点。

法国经历了长期的过程才确立共和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