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26424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4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北京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北京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北京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北京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docx

《北京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docx

北京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

总复习

一 圆

一、圆的认识

(一)

1.圆的特征:

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2.圆的画法。

(1)手指画圆法。

以拇指为固定点,食指与拇指间的距离不变,将食指绕拇指旋转一周,食指的运动轨迹就形成了一个圆。

(2)实物画圆法。

把圆形物体放在纸上固定不动,用笔沿实物的边缘描一周,就画成了一个圆。

(3)系绳画圆法。

用一个图钉、一根线(没有弹力)和一支笔画圆的方法:

用图钉将线的一端固定在一点上,用笔将线拉直并绕这个固定的点旋转一周,就画成了一个圆。

(4)圆规画圆法。

根据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即半径)都相等,可以用圆规来画圆。

步骤如下:

①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半径);

②把带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即圆心)上;

③把带有铅笔的一只脚绕这个固定点旋转一周,就可以画出一个圆。

3.圆的各部分名称。

(1)圆心。

画圆时,圆规带有针尖的脚所在的点叫圆心。

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半径。

用圆规画圆时,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所画圆的半径,即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叫半径。

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3)直径。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作直径。

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圆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圆有无数条直径,无数条半径;同圆(或等圆)中的直径都相等,半径都相等;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可以表示为d=2r或r=

5.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6.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汽车车轮、自行车的车轮、球、齿轮、方向盘、圆规、井盖、钟表、水杯、环岛……

二、圆的认识

(二)

1.圆的对称性:

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常见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数量。

正方形有4条、长方形有2条、等边三角形有3条、等腰三角形有1条、等腰梯形有1条和圆有无数条。

3.利用圆的对称性确定圆心的方法。

方法一 把圆形纸片按下面的方法对折,两条折痕的交点就是圆心。

方法二 把圆形纸片沿不同的方向任意折出两条直径(直径所在的直线即对称轴),两条直径(折痕)的交点就是圆心。

 

4.圆与内接或外接正多边形组成的组合图形的对称轴是经过圆心的正多边形的对称轴。

三、欣赏与设计

综合运用旋转、轴对称和平移的知识设计图案。

四、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的意义。

圆的周长就是圆一周的长度,也可以理解为将圆滚动一圈的长度。

直径的长短决定圆周长的大小。

2.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方法一 用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

在圆形硬纸板的边缘上点一点A,使点A对准直尺的0刻度,然后使圆形硬纸板在直尺上向右滚动一周,点A所指的新刻度就是这个圆形硬纸板的周长。

方法二 用绕线法测量圆的周长。

在圆形硬纸板的边缘上点一点A,使点A对准线的一个点,然后用线从点A开始绕圆形硬纸板一周,做好标记,再拉直并测量绕圆形硬纸板一周的线的长度,该长度就是圆形硬纸板的周长。

    

3.圆周率的意义。

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作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计算时通常取3.14。

4.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如果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πd或C=2πr。

5.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应用。

已知圆的半径、直径和周长三种量中的一种量,就可以求出另外两种量。

(1)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周长:

C=2πr。

(2)已知圆的直径,求圆的周长:

C=πd。

(3)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半径:

r=C÷π÷2。

(4)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

d=C÷π。

五、圆的面积

1.圆的面积的含义。

圆形物体所占平面的大小或圆形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2.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 用数格子的方法估算出圆的面积。

在圆内画方格数一数,得到圆的面积。

此方法无法得到圆的面积的精确值。

方法二 转化法:

将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1)将一个圆形纸片分别分成8等份、16等份后剪切、拼接。

  等分圆时,要沿着半径剪开;拼接时,也要使半径重合。

发现:

把圆分成8等份、16等份后,可以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2)将一个圆形纸片分成32等份后剪切、拼接。

发现:

把圆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平行四边形。

3.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圆之间的比较。

观察圆和剪拼后的图形,可以发现:

(1)在剪拼的过程中,图形面积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形状改变了,即圆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圆的半径,它的底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

4.公式推导。

圆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高

=

×r

=πr×r

=πr²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1)文字公式为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的平方;

(2)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r表示圆的半径,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S=πr²。

5.把圆转化成三角形,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1)把一个由草绳编织成的圆形茶杯垫片沿一条半径剪开,得到许多长短不同的草绳,然后把草绳按由短到长的顺序排列,拼成一个三角形。

(2)三角形的面积相当于圆的面积,三角形的底相当于圆的周长,高相当于圆的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

所以圆的面积公式为S=

=πr²。

6.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r表示圆的半径,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S=πr²。

7.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圆的半径。

当已知圆的直径或周长,求面积时,必须先求出圆的半径。

 

(1)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面积:

S=πr²。

(2)已知圆的直径,求圆的面积:

r=

S=πr²=π

(3)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

r=C÷π÷2,S=πr²=π(C÷π÷2)²。

8.圆环的面积计算公式。

内圆面积:

S内=πr²

外圆面积:

S外=πR²

圆环面积:

S环=πR²-πr²=π(R²-r²)

半圆的面积=圆的面积÷2

组合图形的面积:

几种基本图形的面积相加;

几种基本图形的面积相减。

在食指绕拇指旋转一周的过程中,拇指所按的点不变,食指与拇指间的距离不变。

 

用图钉、线和笔画圆时,图钉要固定好,线要拉直。

 

用圆规画圆,针尖所在的位置是圆心,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

 

1.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长度都相等。

2.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1.判断直径和半径时,一定要看其是否经过圆心。

2.圆的大小与半径的长短有关,与它所在的位置无关。

3.在同圆(或等圆)中,“d=2r”才能成立。

 

 圆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而不是直径。

 

易错点:

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所以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利用圆可以设计出美丽的图案,并且设计图案时可以综合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

 

绕线时,要选择没有弹性的线,并使线与圆形硬纸板的边缘完全重合。

 

 所有圆的圆周率都相等,约等于3.14。

 

易错点:

圆的周长的一半与半圆的周长不同,半圆的周长包括圆周长的一半和一条直径的长度。

半圆的周长用公式表示为C=πr+d=πr+2r。

 

错例:

π=3.14

分析:

在计算时,圆周率π通常取3.14,3.14是一个近似值。

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近似值是3.14,但它并不等于3.14。

正解:

π≈3.14

 

 把圆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平行四边形。

 

1.拼接后的图形总有两条边是曲线,所以只能叫“近似平行四边形”。

2.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运用了转化的思想。

 r²与2r的区别:

r²表示的是r×r,读作r的平方;2r表示的是r+r。

半径越长,圆的面积。

 错例:

一个圆的半径是1.5cm,它的面积是多少?

错解:

3.14×1.5×2=3.14×3=9.42(cm²)。

正解:

3.14×1.52=3.14×2.25=7.065(cm²)。

 

 先算内圆的面积,后算外圆的面积,最后用外圆面积减去内圆面积。

半圆的面积:

S=πr²÷2

二 分数混合运算

  一、分数混合运算

(一)

1.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依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这个数连续乘几分之几。

3.分数连乘的运算顺序:

没有括号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4.根据“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可以把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或分数连除直接改写成分数连乘进行计算。

  二、分数混合运算

(二)

1.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在分数混合运算中运用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2.“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解题方法:

(1)先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出多(或少)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再用加(或减)法求这个数;

(2)先求出另一个数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计算。

  3.“已知总量及一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求另一部分量”的解题方法:

(1)总量-总量×已知部分量占总量的分率=另一部分量;

(2)总量×(1-已知部分量占总量的分率)=另一部分量。

三、分数混合运算(三)

1.“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解题方法:

(1)先求比这个数多(或少)的数占这个数(即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方程解答;

(2)先求出比这个数(即单位“1”)多(或少)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再根据加减关系列方程解答。

  

  2.“已知一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及另一部分量,求总量”的解题方法(用方程解):

把总量看作单位“1”,可以根据“总量×(1-已知部分量占总量的分率)=另一部分量”列方程解答;也可以根据“总量-总量×已知部分量占总量的分率=另一部分量”列方程解答。

先找准题中不同的单位“1”,再根据已知或未知的量确定计算方法。

在分数混合运算中运用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中包含两级运算,计算时要先进行第二级运算,再进行第一级运算。

 

求单位“1”是多少,用方程法解答比较简便。

 

画图理解数量关系时,要先画表示单位“1”的量。

三 观察物体

  一、搭积木比赛

1.辨认并画出从不同方向(上面、正面、左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不超过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

要想正确画出从不同方向(上面、正面、左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应选好观察的方向,并确定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画成平面图形后的正确位置。

  2.根据给定的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1)根据给定的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时,可以采取根据给出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的方法,将可能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各种情况一一列举出来,然后数出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

(2)根据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形状搭立体图形的方法是不唯一的。

3.根据给定的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和小正方体的数量还原立体图形。

根据给定的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和小正方体的数量可以还原成不同的立体图形,要把可能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各种情况一一列举出来。

检验方法:

根据平面图形摆立体图形时,摆完后要进行观察,验证所看到的形状与已知平面图形是否相符。

4.三视图:

三视图是观察者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立体图形而画出的平面图形。

一个物体有六个视图:

从物体的前面向后面看,所得到的视图称为主视图,也叫正视图,能反映物体前面的形状;从物体的上面向下面看,所得到的视图称为俯视图,能反映物体上面的形状;从物体的左面向右面看,所得到的视图称为左视图,也叫侧视图,能反映物体左面的形状;其他三种视图不常用。

三视图就是主视图(从正面看)、俯视图(从上面看)、左视图(从左面看)的总称,能够基本完整地表达物体的外部结构。

二、观察的范围

1.观察点的位置越低,观察到的范围越窄(小);观察点的位置越高,观察到的范围越广(大)。

  

  2.观察物体的时候,观察点距离被观察物体越近,观察到的物体越大,观察景物的范围越小;观察点距离被观察物体越远,观察到的物体越小,观察景物的范围越大。

三、天安门广场

1.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的方法:

可以假设自己在拍摄地点,根据照片中景物的特点,联系生活经验判断;也可以借助实物模拟,创设模拟情境,亲身观察,得出结论。

2.判断连续拍摄的一组照片的先后顺序的方法:

可以假设自己随着拍摄者的行走路线游览,想象自己会依次看到哪些景物;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实物模拟,创设模拟情境,亲身观察,得出结论。

要综合从不同方向看到的所有平面图形,才能确定原来的立体图形是什么形状。

错例:

选择:

观察下面的立体图形,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从正面和右面观察到的形状相同

B.从上面和左面观察到的形状相同

C.从左面和右面观察到的形状相同

分析:

左、右的位置具有相对性,一般情况下,从左面和右面观察到的形状有所不同。

题中的立体图形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如下:

  因此,从正面和右面观察到的形状相同。

正解:

A

温馨提示:

解答这类题时,要先画出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再从中选择相同的。

 观察物体时,观察点的位置距离观察物体的远近、高低发生变化时,所观察到的画面及范围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四 百 分 数

  一、百分数的认识

1.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作百分数。

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2.百分数的读写:

写数时,去掉分数线和分母,在分子后面写“%”;读百分数时,先读百分号,再读百分号前面的数。

3.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都可以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

区别:

①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不可以表示具体数量,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又可以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表示具体数量时可以带单位名称。

②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而分数的分子不能是小数,只能是除0以外的自然数;百分数不可以约分,而分数一般能通过约分化成最简分数。

③任何一个百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而分母是100的分数不一定具有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④应用范围不同,百分数在生产和生活中,常用于调查、统计、分析和比较,而分数常常在计算、测量中得不到整数结果时使用。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二、合格率

1.合格率:

合格的产品数量占产品总数的百分之几。

2.小数化成百分数:

可以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也可以先把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在后面添上“%”。

3.分数化成百分数:

可以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改写成百分数;也可以先把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

   4.一些常见的百分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发芽率:

发芽的种子数量占种子总数的百分之几。

发芽率=

出米率:

米的质量占稻谷质量的百分之几。

出米率=

出勤率:

出勤人数占应出勤人数的百分之几。

出勤率=

及格率:

及格人数占考试人数的百分之几。

及格率=

  

  5.百分率的应用。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相同,只是要将计算结果化成百分数。

(2)求百分率问题的实质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结果要化成百分数。

三、营养含量

1.百分数化成小数:

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2.百分数化成分数:

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相同,都用乘法计算,即用这个数乘百分之几。

4.在计算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先把百分数转化成分数或小数,再计算。

四、这月我当家

1.百分数的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相同,都要找准单位“1”,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

2.“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解题方法:

可以根据等量关系式“单位‘1’×百分之几=已知量”列方程解答。

3.“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在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的小些,以免和数字0混淆。

 

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倍比关系,不表示一个具体的值。

 

易错点:

判断:

m可以写成40%m。

( √ )

分析:

虽然分数可以化为百分数,但当分数表示具体数量时,不能化为百分数,因为百分数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后面不能加单位名称。

正解:

 百分率一般指部分占整体的百分之几,用部分除以整体,最后的结果要化成百分数,除不尽的百分号前面一般保留一位小数。

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发芽率、及格率等最高是100%;完成率、增长率、利润率等可以超过100%。

计算合格率的方法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相同,只是结果用百分数表示。

百分数化成小数,去掉百分号后,千万不要忘记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当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时,所得的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再添上百分号,又使它缩小到现在的

所以数的大小是不变的。

整数可以看作小数部分为0的小数。

如2=2.0=2.00。

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整数也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

如5=

五 数据处理

一、扇形统计图

1.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是以一个圆作为总体,表示各部分量占单位“1”的量。

根据各部分量所占的百分比,用大小不同的扇形在这个圆中表示部分量,所以称为扇形统计图。

扇形所占的百分比越大,扇形的面积就越大;扇形所占的百分比越小,扇形的面积就越小。

2.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能清楚地看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也就是部分占整体的百分比的大小。

3.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方法:

先与整体比较,看各部分占整体的百分比是多少,再看各部分之间谁占的百分比大,在此基础上仔细分析,得出结论。

二、统计图的选择

选择统计图的方法:

条形统计图便于看出数据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便于看出数据的变化趋势,也能看出数据的多少;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部分与整体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扇形统计图不能直接表示数量的多少。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特点:

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

2.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据的多少。

作用:

能清楚地看出各数据的多少,便于相互比较。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特点:

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

2.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作用:

能清楚地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和数据的多少。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特点: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体,用圆内的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量占总体的百分比。

作用:

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身高的情况

分段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可以先把数据排列,并根据需要把数据按一定的标准分段整理,再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最后对数据作出全面的分析,并解决问题。

四、身高的变化

1.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

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与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相同,只是在同一统计图中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线表示不同的量,并要标明图例。

2.观察统计图的方法:

通过运用横向观察、纵向观察、对比观察等多种方法,从中获取更多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及作出合理的预测。

3.比较两组数据的方法:

(1)比较两组数据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2)比较两组数据的平均值;

(3)把两组数据分段比较。

1.要按一定的标准对数据进行合理分段。

整理时注意不要遗漏数据。

2.要分段整理数据,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

观察统计图时,不仅要看每个数据的大小,还要把数据进行比较。

在依据统计图解决问题时,要能够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进行比较和分析不同数据的区别,并且能够预测它们的变化趋势。

扇形统计图中,各个扇形占整个圆的百分比之和应等于100%,大于100%或小于100%都是错误的。

 

为了区分扇形统计图中的各种量,代表不同量的扇形应涂有不同的颜色。

 在选择统计图时,要根据题中数据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错例:

将小红2006~2013年身高的变化情况制成统计图,应绘(A)统计图。

A.条形 B.折线 C.扇形

分析:

将小红2006~2013年身高的变化情况制成统计图,除了想在统计图中看到小红这几年来每一年的身高,还想知道这几年来小红身高的变化情况。

既能清楚地看出数据的多少,又能看出数据的变化情况的是折线统计图,而条形统计图只能清楚地看出数据的多少。

正解:

B

六 比的认识

一、生活中的比

1.生活中两个量之间存在倍比关系。

2.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作这两个数的比。

3.比的各部分名称:

“∶”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是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是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作比值。

4.求比值的方法:

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得到一个数,这个数就是比值。

比值可以是分数,也可以是小数或整数。

5.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1)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分母,比值相当于商、分数值,比号相当于除号、分数线。

因为除数和分母不能为0,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为0。

(2)用字母表示比与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a∶b=a÷b=

(b≠0)。

6.连比。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例如: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比是2∶3∶4(读作2比3比4),这样的比称为连比。

7.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1)两个同类量进行比较时,它们的比值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

(2)两个相关联的非同类量进行比较时,它们的比值表示一个新的量,要加单位名称。

  二、比的化简

1.最简整数比。

比的前项和比的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比的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是1。

2.把一个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的过程,叫作化简比。

3.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的大小不变。

4.比的前项和后项不能同时乘或除以0的原因。

(1)因为除数不能为0,所以比的前项和后项不能同时除以0。

(2)因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0后,比的后项变为0,而0不能作比的后项,所以比的前项和后项也不能同时乘0。

5.化简比的方法。

(1)整数比的化简方法:

方法一,先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再把这个分数进行约分,最后改写成最简整数比;

方法二,把比改写成除法算式,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求出商后再化成最简整数比;

方法三,把比的前项、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直接化成最简整数比。

  

(2)分数比的化简方法:

方法一:

根据比与除法的关系,将比改写成除法算式,并求出结果,商用最简分数表示,然后将最简分数转化成最简整数比的形式;

方法二:

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