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65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复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25609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465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8465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8465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8465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8465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465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复习题.docx

《8465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465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复习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465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复习题.docx

8465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复习题

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自然数“5”可以代表5个人,5颗星星,5辆汽车……,这体现了数学的()

A.逻辑性

B.抽象性

C.精确性

D.应用性

答案:

B

2.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

A.培养儿童基本数学素养

B.获取丰富数学经验

C.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

D.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答案:

A

3.儿童思维的逻辑建构始于()

A.教学

B.游戏

C.动作

D.生活

答案:

C

4.整个幼儿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思维类型是()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辩证逻辑思维

答案:

B

5.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所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A.集体活动

B.分组活动

C.个别活动

D.集体与分组相结合的活动

答案:

A

6.在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中起发展思维作用的核心因素是()

A.数量关系

B.数学概念

C.数学方法

D.数学知识

答案:

A

7.儿童学习数学知识,必须依赖于对物体之间()

A.特点的感知

B.属性的认识

C.数量的辨别

D.关系的理解

答案:

D

8.帮助幼儿对有关数学教育内容有所感知,有所体验,对这些教育内容获得较丰富的感性经验,体现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

A.启蒙性

B.生活性

C.探索性

D.启发性

答案:

A解析:

9.儿童学习数学是从“数行动”发展到“数概念”的过程,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

A.从抽象到具体

B.从同化到顺应

C.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

D.从不自觉到自觉

答案:

C

10.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是()

A.演示法

B.讲解法

C.游戏法

D.操作法

答案:

D

11.数学所描述的是()

A.事物自身的特点

B.事物间的关系

C.事物的数量特征

D.事物的存在形式

答案:

B

1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数学操作活动要素的是()

A.目标

B.材料

C.规则

D.结果

答案:

D

13.数学教育目标能否实现,数学教育内容是否恰当,从根本上看,取决于()

A.是否考虑了数学学科的结构和学科的教育价值

B.是否依据数学教育的总目标

C.遵循和利用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程度

D.遵循社会发展和需要的程度

答案:

C

14.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基本的()

A.数学能力

B. 数学知识

C. 数学素养

D.数学方法

答案:

C

15.为了让幼儿零散、片断的经验得到整理、归纳,教师宜采用()

A.操作法

B.观察法

C.演示法

D.讨论法

答案:

D

16.在进行数学活动时,教师提供若干活动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幼儿的

()

A.自主意识

B.规则意识

C.活动意识

D.合作意识

答案:

A

17.儿童数概念发展的转折点(或明显的飞跃期)一般出现在()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答案:

D

18.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始于()

A.辨数

B.认数

C.点数

D.数数

答案:

A

19.三、四岁幼儿数数时经常出现口手不一致的错误现象,比如,口手不协调、漏数、重复数等,这种现象说明儿童还没有建立说出数词与手的点数、物体、动作之间的()

A.包含关系

B.等量关系

C.序列关系

D.一一对应关系

答案:

D

20儿童已产生对集合的笼统知觉的年龄阶段是()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答案:

A

21.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是()

A.口头数数

B.说出总数

C.按物计数

D.按数取物

答案:

B

22.学习正确书写1~10阿拉伯数字,写字的姿势和握笔的方法正确。

这一教育要求针对的是()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学前班

答案:

C

23.“认识和书写阿拉伯数字,认识一些数字符号,如加号、减号、等号等”这一教学活动适于采用的活动组织形式是()

A.集体与小组结合

B.小组活动

C.集体活动

D.游戏活动

答案:

C

24.在数的组成的教学中,幼儿首先需要的是()

A.教师讲解示范

B.分合实物的操作经验

C.形成数的组成的表象

D.形成数的组成的概念

答案:

B

25.幼儿用移动实物、逐一点数的方法寻求加减运算得数,说明其加减运算概念发展处于()

A.动作水平

B.表象水平

C.概念水平

D.意识水平

答案:

A

26.幼儿在学习加减运算时表现出的特点是()

A.学习加法比学习减法容易

B.学习减法比学习加法容易

C.加减小数比加减大数难

D.加减大数比加减小数容易

答案:

A

27.幼儿从不能说出一组实物的总数,到能够说出总数,这说明儿童已初步形成了数概念中的

()

A.对应关系

B.序列关系

C.等量关系

D.包含关系

答案:

D

28.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

A.口头数数—说出总数—按物计数—按数取物

B.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C.按物计数—口头数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D.按物计数—口头数数—按数取物—说出总数

答案:

B

29.在数的组成的教学中,幼儿首先需要的是()

A.教师讲解、示范

B.分合实物的操作经验

C.形成数的组成的表象

D.形成数的组成的概念

答案:

B

30.幼儿掌握加减运算的工具和基础是()

A.算式题

B.实物加减

C.口述应用题

D.数的组成

答案:

C

31.幼儿通过掷骰子列算式,学习加减法的方式属于()

A.自编应用题

B.教师口述应用题

C.日常生活情境

D.游戏形式

答案:

D

32.幼儿自编应用题“小华上午吃了两块糖,下午吃了许多糖,他一共吃了多少糖?

”存在的错误是()

A.条件不清楚

B.结构不完整

C. 内容不符合生活逻辑

D.问题不明确

答案:

A

33.3~4岁幼儿最初对两组物体数量多少的判断是借助物体之间的()

A.对应摆放

B.大小比较

C.错开排列

D.横排摆放

答案:

A

34.分类活动有助于发展幼儿的()

A.想像力

B.记忆力

C.思维能力

D.表达能力

答案:

C

35.儿童数概念的产生是在其模糊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地产生了对物体整个数目的知觉,最后才能进行逐一点数。

这说明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开始于()

A.数数

B.认数

C.逐一点数

D.对集合的笼统感知

答案:

D

36.数组成中两个部分数之间存在着互换关系和()

A.互补关系

B.大小关系

C.差数关系

D.传递关系

答案:

A

37.儿童主动建构数概念,必须通过()

A.学习材料的引导

B.老师的引导

C.自己的活动

D.环境的创设

答案:

C

38.儿童空间概念发展的特点是()

A.从相对的空间概念逐步过渡到绝对的空间概念

B.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参照逐渐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的参照

C.进行空间定位时,儿童最初是以视觉估计物体之间的空间安排

D.儿童对空间方位关系的辨别与他的思维能力无关

答案:

B

39.幼儿能以自身为中心判断左右,却不能以客体为中心判断左右,这主要是受()

A.动作能力发展的局限

B.语言能力发展的局限

C.想象能力发展的局限

D.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

答案:

D

40.量的本质特征是()

A.持续性

B.可测量性

C.操作性

D.形象性

答案:

B

41.儿童最容易感知的量是()

A.粗细

B.高矮

C.轻重

D.大小

答案:

D

42.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在体操活动中,要能够准确站位和运动,需要运用的知识是()

A.加减运算

B.空间方位

C.集合

D.排序

答案:

B

43.儿童最初认识空间方位关系的参照系统是()

A.自己的身体

B.自己的动作

C.其他物体

D.其他人

答案:

A

44.儿童往往用“昨天”泛指过去,“明天”泛指未来,说明儿童时间概念具有()

A.主观性

B.含糊性

C.周期性

D.不可逆性

答案:

B

45.幼儿辨认形状的关键在于()

A.配对

B.指认

C.命名

D.拼合

答案:

C

46.幼儿认识立体图形的难易顺序是()

A.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

B.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

C.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

D.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

答案:

A

47.在认识“三角形”的活动中,老师使用不同颜色、大小的三角形,并用不同方式摆放,其目的在于()

A.对图形进行比较

B.渗透图形守恒教育

C.让幼儿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D.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答案:

B

48.适宜进行量的守恒教育的年龄班是()

A.学前班

B.大班

C.中班

D.小班

答案:

B

49.在学前期,儿童辨别左右时主要以()

A.自身为中心

B.参照物为中心

C.天地为中心

D.方向为中心

答案:

A

50.儿童感知和理解时间概念的基础是()

A.教学活动

B.智力发展

C.游戏活动

D.生活经验

答案:

D

51.引导幼儿感知几何图形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一般采用()

A.触摸

B.拼图

C.讲解

D.比较

答案:

D

52.下面各种数量关系中,不宜作为小班数学教育内容的是()

A.对应关系

B.守恒关系

C.大小关系

D.多少关系

答案:

B

53.儿童最容易感知的量是()

A.粗细

B.高矮

C.轻重

D.大小

答案:

D

54.把一个正方形分割为两个三角形,将分出的三角形合起来又成为一个正方形,这可以让幼儿感知到()

A.一一对应的关系

B.传递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序列关系

答案:

C

55.下列属于量的本质特征的是()

A.连续性

B.可测量性

C.不连续性

D.形象性

答案:

B

56.幼儿的测量活动一般是()

A.目测

B.估测

C.自然测量

D.标准测量

答案:

C

57.在几何形体教育中,教师向幼儿提供接触多种变化图形的机会,使幼儿在辨认图形时,能排除图形颜色、大小等无关因素干扰。

这一做法是运用()

A.变式

B.定势

C.迁移

D.守恒

答案:

A

二、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时间概念教育的指导要点。

答案:

(1)帮助儿童学习并理解表示时间的词汇;

(2)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儿童关注时间,渗透时间教学;

(3)有意识地向儿童提出完成任务的时间要求,培养儿童的时间观念;

(4)帮助儿童理解时间的先后关系。

2.学前儿童对物体量的认识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1)辨认物体的大小。

(2)重量感知。

(3)测量技能。

3.指导学前儿童空间概念教育的要点有哪些?

答案:

(1)帮助儿童学习理解方位词的意义;

(2)充分利用儿童的身体和身体动作;

(3)以儿童的实际生活情景为素材,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教儿童认识空间;

(4)鼓励儿童观察、预测和描述物体的空间关系,善于引导儿童的冲突和讨论。

4.简述学前儿童时间概念发展的一般特点。

答案:

(1)主观性。

(2)含糊性。

(3)易受实际生活经验影响。

(4)易和空间关系混淆。

5.简述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的难易顺序。

答案:

(1)先认识平面图形,再认识立体图形。

(2)认识平面图形难易顺序为: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和梯形。

(3)认识立体图形的难易顺序为:

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

6.简述分类活动在幼儿学习数学中的教育意义。

答案:

分类是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并在一起,分类活动是感知集合教育的重要内容;

分类活动可帮助幼儿感知集合并逐步形成关于具体物体的集合概念;分类是计数的前提,是形成数概念的基础;分类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7.简述儿童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水平。

答案:

(1)动作水平的加减。

(2)表象水平的加减。

(3)概念水平的加减。

8.简述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的指导要点。

答案:

(1)对10以内加减教学活动的安排要合理。

(2)教师通过口述应用题,帮助幼儿理解加减含义和应用题的结构。

(3)引导幼儿运用数的组成经验学习加减。

(4)提供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感知和体验加减含义和应用题的结构。

(5)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加减运算。

9.简述影响幼儿计数活动的主要因素。

答案:

(1)在物体空间分布相同的情况下,点数物体的大小对幼儿计数会产生影响。

(2)计数物体的空间分布对计数活动也有影响。

(3)幼儿计数活动的方式也影响其计数活动的成绩。

(4)同时呈现并继续保持不变的计数对象对幼儿计数活动有利,而相继呈现并先后更替的计数对象则较难。

10.简述数学教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答案:

(1)这是有目的、有计划对幼儿施加影响的过程;

(2)数学教学活动引导幼儿注意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学习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3)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是对全体幼儿的发展施加影响。

11.数学知识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及数量关系的科学。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精确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12.为什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应具有启蒙性、生活性和可探索性?

答案: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的主要是要帮助幼儿掌握一个了解和认识世界的工具,并让幼儿通过数学学习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应具有启蒙性。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应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应是幼儿所熟悉的,也是他们所能理解的。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应十分重视儿童数学修养的培养,因此必须在内容的选择上注重探索性和可猜想的因素。

13.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答案:

(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

(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因为数学教育能培养儿童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数学教育能培养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任务意识、规则意识。

14.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总目标。

答案:

(1)激发幼儿认识和探索环境中数量、形状等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2)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形、量、时间和空间的感性经验,使幼儿逐步形成一些初级的数学概念。

(3)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初步能力,并学习独立选择数学活动的内容和按照要求检查自己活动的情况、活动的结果。

(4)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15.学前儿童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案:

(1)操作法。

(2)演示、讲解法。

(3)游戏法。

(4)观察、比较法。

16.试述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答案:

(1)从具体到抽象。

(2)从个别到一般。

(3)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

(4)从同化到顺应。

(5)从不自觉到自觉。

(6)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