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应用综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21377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应用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应用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应用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应用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应用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应用综述.docx

《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应用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应用综述.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应用综述.docx

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应用综述

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应用

  2.1 应用生态学原理,保护利用场地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保护自然环境不受或尽量少受人类的干扰,现有场地往往经过很长时间已经形成了新的动植物生态系统。

在景观改造时,根据生态平衡原理,要充分的保护利用,尊重场地原有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特征,尽可能将原有的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并加以利用,组织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去。

主要手法有:

  2.1.1 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

  乡土植物是指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

它们是最能适应当地大气候生态环境的植物群体。

除此之外使用乡土物种的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少,能促使场地环境自生更新、自我养护。

还因为物种的消失已成为当代最主要的环境问题。

所以保护和利用地带性物种也是时代对风景园林设计师的伦理要求。

  2.1.2 尊重场所自然演进过程

  现代人的需要可能与历史上该场所中的人的需要不尽相同。

因此,为场所而设计常常不会模仿和拘泥于传统的形式。

但是从生态学理论来看,新的设计形式仍然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

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

作为风景园林设计者应尽量保留原场所的自然特征,如泉水、溪流、造型树、已有地被、及名树、古木、水、地形等,这是对自然的内在价值的认识和尊重,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成本,又能避免为了过分追求形式的美感,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

  2.2 基于生态调控原理,利用并再生场地现有的材料和资源

  生态调控原理中的循环再生,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贯穿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始终,生态的风景园林设计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和资源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新材料的需求,减少了对生产材料所需的能源的索取。

  2.3 土壤的设计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因而在设计中选择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就显得很重要。

主要考虑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

分析植物的生态学习性,选择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

特别是在风景园林的生态恢复设计模式中,土壤因子很重要,一般都需要对当地的土壤情况进行分析测试,选择相应的对策。

常规做法是将不适合或者污染的土壤换走,或在上面直接覆盖好土以利于植被生长,或对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全面技术处理。

采用生物疗法,处理污染土壤,增加土壤的腐殖质,增加微生物的活动,种植能吸收有毒物质的植被,使土壤情况逐步改善。

如在美国西雅图油库公园,旧炼油厂的土壤毒性很高,以至于几乎不适宜作为任何用途。

设计师哈格没有采用简单且常用的用无毒土壤置换有毒土壤的方法,而是利用细菌来净化土壤表面现存的烃类物质,这样既改良了土壤,又减少了投资。

  2.4 以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为理论的植物配置的设计

  2.4.1 植物材料的选择

  根据生态位理论,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择配置植物种类,避免各个物种对空间和营养的争夺,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生长良好,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又能形成具有良好视觉效果的园林景观。

根据各种植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如干旱、贫瘠、土壤密实、污染严重、病虫害严重等),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选择植物种类,尤其是高大乔木优势种的选配,直接决定了园林生态效益的发挥程度。

园林生态设计中要求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配置植物,充分利用空间、营养,各个种才能协调共生。

  因此,在植物材料选择时,应该因地制宜,发挥不同植物的各自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生态条件,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进行相应的选择。

  2.4.2 运用具有生态效益的植物

  不同的树种其生态作用和效益也不相同,有的相差很大。

因此,为了提高植物造景的生态效益就必须选择那些与各种污染气体相对应的抗性树种和生态效益较高的树种。

  2.4.3 遵从生物多样性原理,模拟自然群落的植物配置

  物种多样性主要反映了群落和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群落的动态与稳定性,和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

生态学家认为,群落结构愈复杂,系统也就愈稳定。

因此,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设计多个种组成的植物群落,比单物种中群落更能有效利用资源,具有更大稳定性,即保持各物种多样性如动植物种资源多样性、各种文化特质多样性等,具有重要深远的生态环境意义。

  2.5 以循环为主的水的设计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从生态因素方面对水的处理一般集中在水质的清洁、地表水循环、雨水收集、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水的动态流动以及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方面。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充分利用湿地中大型植物及其基质的自然净化能力净化污水,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大型动植物生长,增加绿化面积和野生动物栖息地,有利于良性生态环境的建设。

  3 结语

  随着公众生态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生态学的理念将日益深入人心,并不断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同时对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深入和对设计手法的探索与拓展也必将更进一步。

工程技术的支持、多学科、各专业的合作是未来生态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研究

摘要】本文从分析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建筑学与风景园林学之间的紧密关系,阐述了加强建筑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的意义,针对于当前建筑学专业风景园林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的策略。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建筑学专业;风景园林学;园林景观设计 

  1.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教育事业的日益深入,全国各地的建筑学专业也在逐渐的壮大,建筑学内涵也在不断的深入与丰富。

近几年,一座座有特色的建筑拔地而起,都是建筑学进步的表现。

人们对环境保护、增加绿化等科学发展的意识越来越强烈,社会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与人们生活质量相关的环境方面的要求特别严格,因此风景园林学渗透到了建筑学领域,使得我国的建筑学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2.当前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的现状 

  建筑学与风景园林学是两门不同的学科,但是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两门学科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在实践的过程中建筑与风景需要相互依赖,有风景的地方要有建筑,建筑需要有风景的衬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中越来越重视风景园林设计。

因此,社会对具有建筑专业技能和园林景观设计技能的综合性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很多院校开展了建筑学专业和园林设计专业。

但是,就目前院校中的建筑学专业的教育情况来说,并没有将风景园林学融入到建筑学专业中,由此看来,各个院校中目前的建筑学专业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2.1风景园林学重视不足,缺乏风景园林的设计力量 

  大部分院校中普遍比较重视建筑学,建筑学专业的课程开设的比较多,只重视了建筑的室内环境设计和建筑的外形景观,只将风景园林学作为建筑学的一门辅助学科,甚至忽略了风景园林设计学,但是,这样并没有遵循当今相对于建筑来说比较重视周围的风景、环境的现象。

尽管有一些院校开设风景园林学相关的课程,也只是偏重自然景观和生态设计,主要针对园林植物学和风景归化设计等方面开设课程,并没有将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而是将其看作是两门侧重点不同的学科,然而社会市场中需要的是建筑既要有合理的、舒适的室内结构设计,还要有独特的室外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这样在建筑教育中忽视了景观园林设计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市场对建筑的需求。

 

  2.2建筑学专业对风景园林学的误解 

  有一些院校对于风景园林学的认识不足,缺乏风景园林景观的建设经验,错误的认为风景园林就是对植物的研究,通过种植花草树木等行为来建设园林,这种错误的观点导致在建筑学专业中的风景园林教育也带来了误区,在这样的教育下,建筑学与风景园林学必然是两门毫无关系的学科,让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只热衷于景观建筑,忽视了建筑周边的风景景观建设。

只是一心想将单一的建筑设计的多么完美,却使得建筑周围缺少了风景景观的衬托,再高端的建筑,周围没有美好的风景园林景观,在审美观上和舒适度方面也缺少完美感。

因此,对于建筑学与风景园林学在观点与概念上的不统一,以及误解,会遏制建筑学与景观园林学的相互渗透和发展。

 

  3.加强建筑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的意义体现 

  建筑学专业与风景园林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遵循其不同学科理论的基础上,二者是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融合的,所以加强建筑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具有深刻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3.1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风景园林教育的理解 

  现代的建筑设计对于风景园林景观面积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建筑设计并非是对建筑本身的设计,同时也需要考虑建筑的周边环境和景观视野。

因此,在建筑学专业中加强风景园林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风景园林学,帮助学生避开风景园林学就是对古典园林、植物的研究,让学生正确的理解风景园林学的含义和其意义,让学生将建筑与风景园林结合在一起进行设计实践,这样拓宽了学生的想象范围,扩大了建筑的覆盖范围。

 

  3.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建筑学的发展与风景园林学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从古代的诗歌、书画中就可以看出建筑与风景园林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有山有水、有花有木景观中的建筑会将风景景观体现得的更加生机勃勃,同时,在这样环境中的建筑显得韵味十足。

因此,院校中的建筑学专业加强对学生风景园林学的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艺术素养,同时锻炼了学生建筑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等综合能力。

显而易见,人们都喜欢在环境优雅、充满生机的环境中居住或者工作,所以风景园林设计是一个建筑是否完美的标准。

 

  4.完善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的研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建筑周围环境的要求渐渐的高于对建筑本身的要求,要提高人们对建筑设计的满意度,就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各个院校肩负着培养综合型建筑学专业人才的历史使命,针对于当前院校建筑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完善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进行研究,提出了以下教育改革策略。

 

  4.1因材施教,多元化的培养模式 

  风景园林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的范围相对比较广泛,对于设计来说无论是建筑还是风景景观,都拆分为几个不同的环节,譬如,雏形设计环节、实施设计环节等。

对于不同的环节需要掌握不同能力的人才来完成,并不是从建筑设计的开始到结束都是一个人在参与,因此在建筑学专业中的风景园林教学也要针对于不同才华的人,因材施教,将设计拆分成不同的阶段,让学生大胆的发挥,挖掘学生的潜质,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根据学生的喜好和才能,有针对性的展开教育,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挥。

 

  4.2合理选题,加强实践 

  在教学的过程中,理论必然很重要,但是实践是对理论最好的应用,也是让学生扎实掌握理论、应用理论的重要环节,所以,在建筑专业风景园林中教育要加强学生实践的锻炼。

设计的课题是学生进行实践发挥自己专业能力的重要介质,因此,教师要反复斟酌选择合适的实践项目,让学生进行实践。

合理的实践项目既要符合当今的市场需求,又要切合实际。

首先,项目要具有前瞻性,总结当前建筑的经验,避免现有建筑存在的问题。

其次,设计实践项目的覆盖范围要广泛,提倡自主发挥,鼓励学生大胆的发挥想象。

实践课程结束后进行总结,对于优点和不足要分别分析,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旨在培养建筑学专业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环境规划学复习资料(新)

复习重点:

第一到第六章及第八章——环境规划的理论、内容、技术与方法及应用。

题型:

名词解释,填空题,是非或判断题,简答题,单选题,论述题,计算题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市场价格法:

直接根据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利用因环境质量变化引起的产量和利润的变化来计量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效益或经济损失。

2.机会成本法:

是指把一定的资源用在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对其他产品生产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效益。

3.防护费用法:

环境资源破坏时带来的经济损失,可以通过为防护该环境资源不受破坏所支付的费用来推断。

4.水环境规划:

对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

5.耗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

水环境所能容纳的耗氧有机物的最大容许量。

该容量即通常所说的水环境容量。

6.空间结构理论:

研究人类活动空间分布及组织优化的科学。

7.大气环境质量预测:

为了了解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活动对大气环境带来的影响,以便采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措施。

8.社区:

指居住在某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共同实现多元目标的人所构成的群体。

9.环境预测:

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在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10.环境规划指标:

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体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

11.环境容量:

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12.规划协调型预测:

指通过一定手段,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所能达到的环境状况。

13.环境规划目标:

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14.环境评价:

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15.总量控制:

就是依据某一区域的环境容量确定该区域内污染物容许排放总量,再按照一定原则分配给区域内的各个污染源,同时制定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保证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区域容许排放总量。

16.土地资源:

能满足或即将满足人类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利用需要的土地。

17.固体废弃物:

指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18.土地开发:

指人类采取积极的手段,扩大土地的有效利用或提高土地利用深度,以满足对土地不断增加的需求。

19.水污染控制系统:

是由污染物的产生、输送、处理到水体中迁移转化等各种过程和影响因素所组成的系统。

20.环境功能区划:

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的合理划分。

21.集中供热:

就是将分散的锅炉以及可以利用的燃烧装置集中起来,代替分散的状态。

22.清洁生产:

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的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便增加生态效益及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

23.浓度控制:

是对人为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浓度所作的限量规定,以达到控制污染源排放量之目的。

24.环境规划:

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5.环境承载力:

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26.社区环境评价:

是对一个社区的描述和社区自我评价,它的评价内容包括生态环境质量、社会经济状况以及社会指标的评价。

27.土地退化:

指由于某些构成土地的自然要素性状发生了不利于维持原有生产能力的变化,从而引起了土地生产能力的持续下降甚至消失。

28.城市生活垃圾:

指城市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29.水环境承载力:

指某一地区、某一时间、某种状态下水环境对经济发展和生活需求的支持能力。

30.可持续发展:

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的,并能满足当代人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

(1)探索阶段

(2)研究阶段

(3)发展阶段

(4)深化阶段

2.简述我国当前环境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型的规划仍然缺乏

(2)新开发区环境规划方法有待完善和发展

(3)环境规划的管理还没有完全走上法制的轨道

(5)缺乏一支素质好、技术力量强的环境规划队伍

(6)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工作亟待加强

(7)作出的环境规划缺乏足够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3.简述城市空间结构的环境效应

(1)企业的集聚效应;

(2)功能区的邻近效应;

(3)城市社时间的协调效应;

(4)土地利用的密度效应;

(5)时间的经济效应;

(6)城市合理配置及对外联系效应。

4.简述环境预测的内容。

(1)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

(2)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

(3)环境污染预测

(4)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

(5)生态环境预测

5.环境预测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1)经济社会发展是环境预测的基本依据,要注意经济社会与环境各系统之间和系统整体的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

(2)科技进步的作用,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与对环境保护的贡献是影响环境预测的重要因素;

(3)突出重点,即抓住那些对未来环境发展动态具有最重要影响的因素,这不仅可大大减少工作量,而且可增加预测的准确性;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环境预测涉及面十分广泛,一般可分为宏观和中观两上层次,要注意不同层次的特点和要求。

6.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划的技术路线有哪些?

(1)基础数据的调查分析

(2)污染源预测分析

(3)规划模型建立和调整

(4)规划方案的权衡分析

7.简述环境规划的原则。

(1)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2)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3)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5)系统原则

(6)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8.简述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趋势。

(1)环境与经济协调规划继续受到重视并成为热点

(2)环境规划的技术路线将从污染末端控制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

(3)环境规划的污染控制方式将更突出区域集中控制

(4)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将继续得到青睐。

(5)城市生态规划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6)环境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将会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7)地球规划国际合作前景看好

9.简述当前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的主要矛盾。

(1)人类生活对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的相对稳定性的要求与当前自然生态环境急剧变化的矛盾;

(2)人类改变自然环境的快速性与自然环境恢复和调节的缓慢性之间矛盾;

(3)地球上蕴藏的矿产和地下水资源等的有限性与人类的需要及开采能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4)地球的体积是有限的,物质的生产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人口的发展如无计划是无限的,这也是一个矛盾

10.简述环境决策方案的影响机制

a.决策风险的影响

b.决策时效的影响

c.社会成本核算的影响

d.决策机会的影响

11.简述水环境功能分区的原则

a.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

b.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

c.统筹考虑专业用水标准要求

d.上下游、区域间互相坚固,适当考虑潜在功能要求

e.合理利用水体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

f.与陆上工业合理布局相结合

g.对地下饮用水源地污染的影响

h.实施可行,便于管理

12.简述林地资源保护规划实施的措施

(1)以林地资源保护规划为依据,编制各年度的林业发展计划,通过发展计划落实林地资源保护规划中的各项指标,

(2)以林地保护规划作为过渡林带用途管制的依据,

(3)采取法律、行政和经济管理手段相结合的办法,保证林地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4)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重要性的宣传,增强单位和个人对林地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意识;

(5)在实施过程中及时有效的检查规划的执行情况,并根据实际的变化以法定程序对其进行调整。

13.能流分析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1)能流过程分析

(2)能流平衡分析

(3)能流过程优化分析

14.环境规划的作用有哪些?

(1)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4)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5)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15.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

(2)综合性

(3)区域性

(4)动态性

(5)信息密集

(6)政策性强

16.环境规划的任务

(1)全面掌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编制地区发展的规划纲要

(2)搞好地区内工农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

(3)合理布局污染工业体系,形成“工业生产链”

(4)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5)搞好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政策

(6)制定环境保护的技术政策

17.环境规划的类型(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分)

(1)经济制约型

(2)协调型

(3)环境制约型

18.环境规划的类型(按性质分)

(1)生态规划

(2)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3)自然保护规划

(4)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

18.日本环境规划的特点

(1)保护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

(2)环境规划中的防治重点突出

(3)重视直接的和行政管理

(4)将“标准”作为基本的规划目标和规划手段

19.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

(1)生产

(2)生活

(3)还原

(4)信息传递

20.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规范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

(5)适应性原则

(6)选择性原则

21.环境规划方案设计的原则

(1)善用信息,紧指目标

(2)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

(3)遵循国家或地区有关政策法规

22.减少污染物排放负荷的方法

(1)采用清洁生产工艺

(2)浓度控制法

(3)总量控制法

23.提高或充分利用水体纳污量的方法

(1)人工复氧

(2)污水调节

(3)河流流量控制

三、论述题

1.乡镇环境规划实施的对策

(1)将环境规划纳入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

(2)突出地方特色

(3)功能区划分要适当合理

(4)应将生态示范乡镇建设放到重要位置

(5)强化环境管理,加大执法力度

(6)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环境意识和公众参与性

2.社区环境规划的程序

(1)社区环境评价

(2)环境预测

(3)环境功能区划

(4)规划目标制定

(5)规划方案制定与优化

(6)方案的审核与实施

3.城市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

(1)城市环境规划的特点分析

城市环境经济系统的特点

a综合性

b多目标

c与目标

d矛盾性

e动态性

f不确定性

(2)城市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

a城市环境评价

b环境预测与环境功能区划

c规划目标制定

d环保投资与筹资分析

e规划方案制定与优化

f方案的审核与实施

4.大气环境规划的方法

(1)弄清问题

(2)确定环境目标

(3)建立源与大气环境质量间的输入响应关系

(4)选择规划方法与建立规划模型

(5)确定与优化方案

(6)方案的审核与实施

5.水环境规划的类型与层次

(1)水污染控制规划

a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

b城市(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

c水污染控制设施规划

(2)水资源系统规划

a流域水资源规划

b地区水资源规划

c专业水资源规划

6.试述我国环境规划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A现状:

(1)我国环境规划确立了以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2)我国环境规划正逐步规范化,有了全国统一的技术大纲,规划的编制除主导思想外,还有较为完整的指标体系,并且环境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