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疾病的防治讲座有感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421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性疾病的防治讲座有感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传染性疾病的防治讲座有感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传染性疾病的防治讲座有感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染性疾病的防治讲座有感_精品文档.doc

《传染性疾病的防治讲座有感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性疾病的防治讲座有感_精品文档.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染性疾病的防治讲座有感_精品文档.doc

传染性疾病的防治讲座有感

在学校的的有序安排下我们参加了传染性疾病的防治讲座,了解到了大量的相关知识,对于传染性疾病得到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的段落就是我个人在讲座中的心得与体会。

正常情况下尿液应该是无菌的,由于尿液不断的冲洗尿道使浸入的微生物很难在泌尿道定居,而淋球菌容易在尿路上寄生,主要是由于淋球菌有菌毛,使得淋球菌对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和移行上皮细胞,如前尿道、子宫颈、后尿道、膀胱粘膜敏感,极容易粘附在上述细胞之上。

淋球菌在酸性尿中(pH<5.5)很快杀死,因而膀胱和肾脏不易被感染,而前列腺液含有精胺及锌,故可受淋球菌感染。

尿道及阴道内的寄生菌群对淋球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这些菌群的存在给体内提供了一些自然抵抗力。

粘膜表面存在有乳铁蛋白,铁对淋球菌的长生繁殖是必需的,如环境中铁的浓度处于低水平时,则淋球菌的生长受限。

淋球菌对不同细胞敏感性不同,对前尿道粘膜的柱状上皮细胞最敏感。

因而前尿道最容易被感染,后尿道及膀胱粘膜由移行上皮组成,淋球菌对其敏感性不及柱状细胞,因而被淋球菌感染的机会比前尿道差。

舟状窝粘膜由复层鳞状细胞组成,而多层鳞状上皮细胞不易被淋球菌所感染。

淋球菌借助菌毛,蛋白Ⅱ和IgA分解酶迅速与尿道、宫颈上皮粘合。

淋球菌外膜蛋白I转至尿道的上皮细胞膜,淋球菌即被柱状上皮细胞吞蚀,然后转移至细胞外粘膜下,通过其内毒素脂多糖,补体及IgM的协同作用,在该处引起炎症反应。

30小时左右开始引起粘膜的广泛水肿粘连,并有脓性分泌物出现,当排尿时,受粘连的尿道粘膜扩张,刺激局部神经引起疼痛。

由于炎症反应及粘膜糜烂,脱落,形成典型的尿道脓性分泌物。

由于炎症刺激尿道括约肌痉挛收缩,发生尿频、尿急。

若同时有粘膜小血管破裂则出现终未血尿。

细菌进入尿道腺体及隐窝后亦可由粘膜层侵入粘膜下层,阻塞腺管及窝的开口,造成局部的脓肿。

在这个过程中,机体局部及全身产生抗体,机体对淋球菌的免疫表现在各个方面,宿主防御淋球菌的免疫主要依赖于IgG和IgM,而IgA也能在粘膜表面起预防感染作用。

患淋球菌尿道炎的男性尿道分泌物常对感染的淋球菌的抗体反应,即为粘膜抗体反应。

这些抗体除了IgA外还有IgG和IgM,血清抗体反应方面,在淋球菌感染后,血清IgG、IgM和IgA水平升高,IgA为分泌性抗体,从粘膜表面进入血液,这些抗体对血清的抗体-补体介导的杀菌作用相当重要,它们对血清敏感菌株所致的淋球菌菌血症具有保护作用。

一般炎症不会扩散到全身,若用药对症、足量、局部炎症会慢慢消退。

炎症消退后,坏死粘膜修复,由鳞状上皮或结缔组织代替。

严重或反复的感染,结缔组织纤维化,可引起尿道狭窄。

若不及时治疗,淋球菌可进入后尿道或宫颈,向上蔓延引起泌尿生殖道和附近器官的炎症,如尿道旁腺炎、尿道球腺炎、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子宫内膜炎等。

严重者可经血行散播至全身。

淋球菌还可长时间潜伏在腺组织深部,成为慢性淋病反复发作的原因。

这些被感染器官炎症消退后结缔组织纤维化可引起输精管、输卵管狭窄、梗阻,继发宫外孕和男性不育。

在男性,潜伏期2~14日,通常以尿道轻度不适起病,数小时后出现尿痛和脓性分泌物。

当病变扩展至后尿道时可出现尿频,尿急。

检查可见脓性黄绿色尿道分泌物,尿道口红肿。

  在女性,通常在感染后7~12日开始出现症状,虽然症状一般轻微,但有时开始就很严重,有尿痛,尿频和阴道分泌物。

子宫颈和较深部位的生殖器官是最常被感染的部位,其次依次为尿道,直肠,尿道旁腺管和前庭大腺。

子宫颈可发红变脆伴有粘液脓性或脓性分泌物。

压迫耻骨联合时,可从尿道,尿道旁腺管或前庭大腺挤出脓液。

输卵管炎是常见的并发症(参见第238节)。

  在妇女或男性同性恋者,直肠淋病常见。

女性常无症状,但可有肛周症状和直肠分泌物。

男性同性恋者,严重直肠感染较常见。

病人可以发现粪便包有粘液脓性分泌物,并诉排便或直肠交媾时疼痛。

口-生殖器接触所致的淋菌性咽炎通常无症状,但有些病人可诉喉痛和吞咽不适;咽和扁桃体发红,渗出,偶有水肿。

  在女性婴儿和青春前期少女,可有外阴部刺激,红斑,水肿伴脓性阴道分泌物及直肠炎。

患儿可诉尿痛或排尿困难,家长可发现其内裤有污染。

  诊断:

  必须根据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可确定诊断。

  

(一)接触史:

患者有婚外性行为或嫖娼史,配偶有感染史,与淋病患者(尤其家中淋病患者)共物史,新生儿母亲有淋病史。

  

(二)临床表现:

淋病的主要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流脓或宫颈口、阴道口有脓性分泌物等。

或有淋菌性结膜炎、肠炎、咽炎等表现,或有播散性淋病症状。

  (三)实验室检查:

男性急性淋病性尿道炎涂片检查有初步诊断意义,对女性仅做参考,应进行培养,以证实淋球菌感染。

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基因诊断方法确诊。

  90%以上男性病人的尿道分泌物作革兰氏染色涂片可迅速找到淋球菌,而女性阴道分泌物革兰氏染色检查的敏感性仅约60%。

直肠受累时作直肠镜检查可见肠壁上有粘液脓性分泌物。

所有的女性,以及尿道分泌物革兰氏染色检查阴性或结果可疑的男性,应作生殖道分泌物培养或遗传学鉴定。

有咽或直肠感染症状的男性和女性,均应作培养或遗传学诊断,因为革兰氏染色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差。

培养时,应将取自尿道,子宫颈,直肠和其他感染部位的渗出物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如改良的Thayer-Martin培养基),在35~36℃温度,含有3%~10%CO2的大气中(可用蜡烛缸)孵育48小时。

24小时后已可见某些菌落;大多数在48小时出现。

若当时无足够的实验设施,可将标本接种到可输送的培养基上运送到实验室,在48小时内,最好在24小时内,作次代培养。

以基因探针为基础的能可靠而快速检测淋球菌RNA的诊断试验可结合检测衣原体的试验,以过筛淋球菌和衣原体所致的尿道炎或子宫颈炎。

在此同时以及3个月后应作梅毒血清学试验(STS),并且还应彻底检查病人以排除其他性传病。

淋病是一种较为古老的疾病,在2000年前的医书中就有类似症状的记载,一般讲淋病可归属于中医学"淋证"、"淋浊"、"毒淋"范畴。

但是出现淋病的确切年代还不能肯定,中医学中的淋证,指排尿不畅,点滴而下,甚或茎中作痛。

"淋"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如"小便赤黄甚则淋也",但此处淋主要是指泌尿系感染。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一书把淋证分为石淋、痨淋、血淋、气淋、膏淋五种,很多人认为此处膏淋已包括了一部分淋病的内容,但颇有争议,某些学者认为膏淋是指乳糜尿或前列腺炎,并不包括淋病。

中医文献中首次肯定记载淋病的是明·孙一奎《赤水玄珠》,他说:

"若小便行将而痛者,气之滞也;行后而痛者,气之陷也;若小便频数而痛,此名淋浊。

"这里不但记录了淋病的疼痛、尿浊等主要症状,而且分析了它的病机。

近代中医多将淋病称为"毒淋"或"花柳毒淋",如《医学衷中参西录》就记载有治毒淋的"毒淋汤"。

总之,淋病是一种随着人类性活动产生的疾病,当然在目前开放的年代,人们的性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淋病会逐年增多。

 1.宣传性传播疾病知识,提倡高尚的道德情操,严禁嫖娼卖淫。

  2.使用安全套,可降低淋球菌感染发病率。

  3.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减少感染的危险。

可在性交前后各服用氟哌酸或阿莫西林,可有效的预防性病的感染。

  4.性伴同时治疗。

  5.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与隔离,不与家人、小孩尤其女孩同床、同浴。

  6.执行新生儿硝酸银溶液或其他抗生素液滴眼的制度,防止发生淋菌性眼炎。

  淋病患者,急性期及时正确治疗可完全治愈。

无合并症淋病经单次大剂量药物治疗,治愈率达95%;治疗不彻底,可产生合并症,甚至不育,宫外孕,盆腔炎,尿道狭窄或失明及播散性淋病。

因此,应抓紧时机在急性期把淋病彻底治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