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规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20366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规范.docx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规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规范.docx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规范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

根据辽宁省教育厅辽教发[2004]161号文件《关于做好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的精神,结合盘锦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盘锦职业技术学院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盘锦职业技术学院2006—2010年事业发展规划。

一、“十五”期间的基本情况

(—)“十五”期间的基本现状

建院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学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克服困难、艰苦创业、锐意改革,使学院的外在形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职员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举办职业教育的认识和对“大众教育”的教育思想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深入开展“如何办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大讨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后勤服务社会化和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一二三”工程,学院确立“立足盘锦、办出特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办学原则,确立了“因材施教、因人管理”的教育教学原则,形成了“加倍学习、忘我工作、改革求存、创新图强”的盘职院人精神。

实施“十五”发展规划以来,学院的各项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学院的教育功能得到了有效的发挥,社会地位明显提升。

学院现有占地面积1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办公用房4.5万平方米,宿舍1.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00万元,图书总量22万册,在岗教职工402人,其中:

专任教师243人,教授2人,副教授(含高级讲师)81人;现有硕士学位研究生(含在读及同等学力研究生)58人,“双师型”教师58人,按照专业大类和办学性质设6个系和1个基础课教学部,共计7个教学单位,主要有高中起点三年制专科和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以及附属职业中专两种办学类型,全日制专科层次办学专业24个,全日制(含中专)在校生3400人,生源分布在全国的12个省区(其中盘锦本地学生占80%左右);其它电大和各类成人教育本、专科业余生2000余人。

(二)“十五”期间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招生就业工作力度得到强化

“十五”期间,面对普通高校扩招的严峻形势,学院加大了招生工作力度。

2001年学院招生738人(其中高职专科生283人),在校生2303人。

2002年学院招生1116人(其中高职专科生356人),在校生2586人。

2003年学院招生1058人(其中高职专科生581人),在校生3134人。

2004年学院招生1160人(其中高职专科生583人),在校生3400人。

同时,对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毕业生就业率2001年为100%,2002年为95%,2003年为92.8%,2004年为89.2%,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好。

2、学条件不断改善

“十五”期间,为适应高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学院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使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由2001年的600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1300万元,图书总量由2001年的15.5万册增至2005年的22万册。

同时建设了校园网、重点实验室、实训基地、电子图书馆、塑胶风雨操场,购置大量有关信息化的教学仪器设备。

3、基本建设有了较快发展

“十五”期间,学院先后投资700万元建设了4100平方米教学楼、950平方米留学生公寓、将1025平方米旧食堂改建为体育馆;融资建设了6000平方米学生公寓。

使建筑面积从2001年的5.2万平方米增至到6.3万平方米。

4、专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

“十五”期间,为适应盘锦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的办学专业基础上,大力调整专业设置。

根据教育部关于专业调整的意见,2005年学院普通高职专科招生专业调整为24个,其中五年制高职专业12个,三年制高职专业12个;初步形成了以教育类、工程类、农类、医护类、经济类、信息类和艺术类为主的专业格局。

其中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为省级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5、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十五”期间,学院在改革教学管理体制的同时,大力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修订并完善教学计划,制定课程标准,编制课程教学大纲,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在“因材施教、因人管理”的教育教学原则指导下,改革课堂

教学模式,强化常规教学管理,加强对任课教师的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实施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计划,2003年12月顺利通过省教育厅专家组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评估,成为省内市属院校中第一个通过合格的院校。

6、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十五”期间,学院通过派出进修学习及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通过引进和聘任高学历、高职称及知名学者等形式,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先后选派26名教师外出进修和读研,引进招聘16名高层次中青年教师,使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专任教师(含高级讲师)达83人,“双师型”教师58人,具有硕士学位研究生(含在读及同等学力研究生)的专任教师达58人,研究生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3%。

7、校园环境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十五”期间,学院用于校园建设与维护的资金达200余万元,用于美化绿化的资金达100余万元,绿地面积由2001年的6960平方米增至23200平方米、绿化面积由2001年的5410平方米增至18100平方米,绿化总覆盖率达35%以上。

使校容校貌有了新的改观,初具花园式校园的规模。

先后被授予省文明校园、省级安全文明单位,盘锦市文明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绿化先进单位、招生工作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称号。

8、对外开放工作有了新进展

“十五”期间,学院十分重视与国际教育接轨,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经验。

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乌克兰、英国等国的教育机构建立联系。

与加拿大菲莎河谷大学学院、韩国全州大学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学生连续两年到我院参加汉语言培训。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园占地与校舍建筑面积尚有不足

按照生均54平方米占地面积和生均14平方米建筑面积规定,按当量在校生3400人计算,尚缺校园占地面积6.8万平方米和教学办公用房建筑面积0.26万平方米(宿舍面积除外)。

2、教学设备总量和实训基地建设差距较大

按照生均4000元(优秀学校生均5000元)规定,按当量在校生3400人计算,尚缺教学仪器设备值400万元,同时缺少系统完整的校内实训教学基地。

3、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4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教授、副教授任职资格比例较小,占专任教师的34.2%,其中教授只有2人。

研究生以上学力人员较少,含在读研究生只有58人,仅占专任教师的23%。

“双师型”教师58人,仅占专任教师的23.9%。

4、重点专业优势不够突出

现有全日制专科层次24个办学专业,主要集中在教育类、经济类、信息类、医护类等,与盘锦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相当一批专业,如石油化工类、农类等专业招生困难,至今尚未形成规模。

二、2006—2010年学院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不仅需要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

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劳动力市场上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紧缺状况,给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也给我院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国家的高度重视,给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国家一贯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委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

对发展职业教育的认识要有新高度,工作要上新水平,努力开拓新局面。

要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加快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逐步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同年教育部等七部委制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其中强调:

在高等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应占一半以上。

这些意见的出台,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为高职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党的十六大对发展高等教育的目标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具体的定位,提出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创新的拔尖人才。

全国教育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我国高校毛入学率要达到23%,基本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

2004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数、招生数、毕业生数都已经占普通高校的50%以上,在校生数更是达580万之多,真正占到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更直接、更密切的高等教育办学机构。

(三)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的实施,对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十五”期间,国家制定了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计划,并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优惠。

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加快建设两大基地、发展三大产业,目的之一就是要提升民族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就对以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教育提出了迫切的人才培养需求。

国家教育部等七部委曾联合发出通知,要求高职院校5年内为上述专业领域输送100万毕业生。

随着辽宁经济的振兴,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多,高等职业教育在市场迫切需求的背景下,增大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和空间。

同时,地处盘锦的全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是国家大型企业,需要大批熟练的高级技术工人。

学院必须把握机遇,重新调整专业设置,与企业联合办学,开展定单式教育,扩大学院的办学规模,壮大学院的办学力量,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的应用人才。

(四)辽宁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使学院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

随着辽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必然给高等职业教育带来广泛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必然使我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孕育着无限的希望。

纵观辽宁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学院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十五”期间,辽宁高职教育蓬勃发展。

7年间,高职院校由1997年的15所发展到2004年的65所。

本科院校举办高职,成人高校改办高职,省属中专升格为高职,更是蜂拥而上。

生源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中,地方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或省属高职院校相比,明显处于劣势。

近两年地方高职院校新生录取率、报道率和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地方高职院校始终完不成招生计划。

再加上普通高校的扩招,客观上给地方高职院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

因此,生源问题就成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学院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也是学院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和最大的困难。

总之,“十一五”期间,在学院的改革和发展道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化劣势为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速发展。

三、2006—2010年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全面落实省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借鉴发达地区高职教育的成功经验,紧紧围绕盘锦市“生态立市、科教兴市、产业强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拓展产、学、研结合渠道,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教育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努力培养更多的各类应用型人才,为盘锦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盘锦”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

(二)办学定位

1、发展方向

以教育教学为主,教学研究为辅,加强应用性科学技术研究,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办学,创建学院的“品牌”专业,大力开展“订单教育”,努力把学院办成以专科为主、专本(科)兼备,专业结构合理,多功能、多层次的综合性地方高职院校。

2、办学层次

大力发展高职专科教育,积极拓宽办学渠道,2006年与其他高校合作开设本科专业,2008年部分专业试办应用性本科教育,逐步实现以专科教育为主,本科教育为辅,专科本科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3、专业建设

以工程类、教育类、信息类、医护类专业为主,重点发展农业技术与应用、机械电子技术、艺术设计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同时开设与辽河油田、盘锦市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急需专业。

4、办学类型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全日制教育与继续教育共同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5、培养目标

以推行素质教育,大众教育为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四、2006—2010年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借鉴和引进先进教学和管理模式,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形成特色鲜明、成熟规范的高职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把学院建设成为区域性的高等教育和研究中心;成为推广高新技术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成为地方各类人才继续教育、开放教育、终身教育的培养与教育基地;成为与盘锦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集普通职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为一体综合性地方高等学校。

(二)具体目标

1、办学规模与教育模式

到2010年,全日制在校生拟达到4500人(其中高职专科、普通本科生3100人),其它电大和各类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3000人,各种培训每年2000人次的办学规模。

2008年以后,稳定在校学生规模,试办本科教育,以专科教育为主,形成本、专科共同发展的教育模式。

同时,继续抓好电大成人高等教育,远程开放教育和中等职业专业教育。

适时完成三年制高职向两年制高职的过渡工作。

2、专业建设

从2006年开始每年适应性调整1—2个专业。

继续办好初中起点五年制专业,与辽宁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办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与辽河油田的相关部门开展合作办学。

加强省级“示范专业”建设,围绕油田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在原有各高职类专业的基础上,合并、改造、增设新的专业。

到2010年办学专业达30个。

3、教学建设

在设置好专业的同时,积极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调整、充实传统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加大实践环节教学的内容和课时比例,加强校内实验室、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根据高职人才能力培养的需要,构建专业所需的新的教学课程体系。

4、课程建设

贯彻“因材施教、因人管理”的教育教学原则,结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实际,加强专业课尤其是实践课的教材建设工作,建立理论课教学和实践课教学相互沟通的教学体系;在实施“达标课”的基础上,搞好院级“优秀课”、省级“精品课”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精品课”。

5、科学研究

结合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实际,切实加强教学与科学研究,做好省级、院级教研课题的立项、结题工作,积极申报国家和省基金项目;结合专业实际开展应用性技术研究,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

在完成“十五”省级六个课题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并完成“十一五”课题研究项目。

6、师资队伍建设

到2010年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创新能力较强、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重点选拔和培养一批专业、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5%以上,“双师型”教师及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0%以上,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35%以上。

7、校园基本建设

按照国家教育部国教发[2004]2号文件,独立设置的高等专科学校或职业技术学院应达到生均占地面积54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4平方米的规定标准,以全日制在校生4500人(其中高职专科和普通本科生3100人)、电大成人业余生3000人规模计算,整合校园内现有占地和建筑资源,合理开发校园空间,积极争取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谋求地方与油田职业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增加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以上,逐步形成专业群与校园功能区相互协调,生态化、信息化、社会化的现代花园式校园。

五、2006—2010年发展规划的保证措施

(—)加强党的领导,依法民主办学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进一步完善学院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充分发挥教职代会的作用,学院重大决策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并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坚持院务公开,增强决策的民主化程度和办事透明度。

积极做好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形成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坚持“立足培养、积极引进”的方针,通过“培训、引进、聘请”等途径充实和稳定教师队伍。

把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首位,实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提高现有专任教师的高学历、高职称比例,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适应高职大专教育要求;以“双师型”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重点,加强骨干教师和专业(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继续鼓励教师从事各种学术和教研科研活动,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保证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努力改善一线教师的工作条件,切实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形成办学特色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服务就业为宗旨,创新办学模式,探索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学研结合的路子,努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和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实施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计划,全面改革和调整教学计划,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调整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搞好教材开发建设,增加自编适用教材比重,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质量评价体系。

以岗位需要为考核内容,实行多种考试方式,重点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双证”制度,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充分利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优势,发挥潜能,形成独具特色的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以重点专业建设为基础,提高教学质量

在资金、师资等方面,优先保证重点专业(学科)建设的需要,以此带动其他专业(学科)的发展。

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积极增设新的专业,努力创建品牌专业。

实验、实训和实习场地的建设要与专业建设相互适应和配套。

购置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加强管理,有效利用。

重视图书馆建设,加强图书资料的管理和利用,在现有图书基础上,每年投入30万元,增加图书(含电子图书)3万册左右,到2010年图书总量达到36万册左右,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五)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增强办学活力

围绕教育教学这个中心,进一步深化以岗位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淡化职级,按需设岗,按岗设人,公平竞争,能上能下,优化人力资源;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向教育教学一线倾斜,奖优罚劣,激励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教学管理,充分调动系部的积极性;细化学生管理改革,深化以社会化服务为方向的后勤改革。

剥离学院后勤,组建服务集团,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为正常的教育教学提供有力保障,深化行政、财务、校产等方面的改革,增强学院的办学活力。

(六)以就业服务为宗旨,切实做好招生工作

实行招生责任制,保证招生任务的完成;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有效宣传学院,努力扩大区外生源范围,把好招生质量关,努力提高生源质量。

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全心全意为学生就业服务;积极开辟就业途径,拓宽校企联合办学路子,扩大“订单教育”空间,建立和巩固校外就业基地;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及时提供就业信息,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维护学生就业权益,全面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搞好毕业生跟踪服务工作。

(七)把德育放在首位,全面做好学生工作

在人才培养中,应把德育放在首位,做好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狠抓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根据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尤其是高职学生的管理模式,努力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全面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

(八)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充分利用相关政策,努力争取省教育厅和市政府财政增加拨款,积极争取提高城市教育附加费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稳步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通过市场运作方式,充分吸纳社会资金;根据市政府的优惠政策,申请贴息贷款;实行多种形式和多种层次办学,为社会广泛开展各种培训和有偿服务,想方设法扩大办学规模,增加办学收入;控制行政支出,降低办学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九)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安全文明校园

努力形成具有特色的办学方针、教学原则、校规校训、校风校纪;加强“两课”教学,切实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搞好宣传教育工作;广泛开展文化体育和社团活动,办好艺术节、运动会、大学生论坛,有效组织和管理学生社团;建立学院安全文明教育网络体系,认真做好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高师生员工的综合素质,继续争创省安全文明校园。

(十)塑造良好外部形象,优化办学环境

强化学院的各项管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质量兴院的思想,弘扬“加倍学习、忘我工作、改革求存、创新图强”的盘职院人精神,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社会地位,扩大社会影响,以一流的质量和良好的校风赢得社会声誉;进一步扩大学院办学的对外开放;积极参加省市有关竞赛和其它社会活动,提高学院知名度;紧紧依靠地方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积极争取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协调好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关系,加强与省内外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谋求有利于学院发展的良好的周边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