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印痕迹检验刑事科学技术研究科学技术论文工业论文 2.docx
《手印痕迹检验刑事科学技术研究科学技术论文工业论文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印痕迹检验刑事科学技术研究科学技术论文工业论文 2.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手印痕迹检验刑事科学技术研究科学技术论文工业论文2
手印痕迹检验刑事科学技术研究-科学技术论文-工业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
在公安机关对犯罪活动的侦查过程中,手印痕迹在寻找犯罪线索和犯罪证据上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基于提高刑事案件侦查和侦破速度的需要,熟练掌握手印痕迹检验技术非常必要。
接下来从手印痕迹检验的概念和原理、手印痕迹检验技术的应用意义、手印痕迹检验的方式及其相关的科学原理等方面对手印痕迹检验科学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
刑事侦查活动;手印痕迹检验;刑事科学技术
1手印痕迹检验概述
侦查人员在对犯罪现场的各种痕迹进行勘查时,痕迹检验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通过准确的痕迹提取和检验,可以为后续的案件推理提供证据基础,有效提高案件的侦破效率。
目前的痕迹检验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手印痕迹检验。
手印痕迹包括两种:
一种是留在物体表面的指纹痕迹,来自于手指纹路;另一种是手掌纹留在物体表面的痕迹,来自于手掌纹路。
人体的手指掌和脚趾掌分布着大量的乳突线,以细小凹凸纹路的状态呈现出来,在不同的人身上,乳突纹线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乳突纹线会分泌汗液,汗液会随着皮肤的纹路黏附在人的手指掌和脚趾掌上。
因此,当手指掌或者脚趾掌接触物体时,皮肤纹路就会沾到相接处,这就是手印痕迹的形成原理。
然而,手印痕迹本身是无色的,所以想要使其呈现出来,就要使用特殊的技术处理为其染色,侦查人员才能看见其形态和特征。
在对手印痕迹信息进行提取后,就可以作为侦查案件的线索去判断和推测案件的部分情况,诸如犯罪分子数量、身份等,为查清案件事实提供参考。
2手印痕迹检验技术的作用
2.1确定犯罪嫌疑人身份信息
手印痕迹具有唯一性,同时在公安机关完整的指纹数据信息库建立的基础上,侦查人员只需要将犯罪现场的掌纹或是指纹进行提取,而后对手印痕迹进行检验,最后结合指纹数据信息进行对比,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就可以确定了。
2.2作为办理案件的证据材料
在刑事案件中,经常会出现犯罪嫌疑人拒绝交代其犯罪事实或是否认自身罪行的情况,面对此类犯罪嫌疑人,指纹信息就成了关键的证据。
将犯罪嫌疑人的指纹信息与所提取的指纹信息进行对比后,犯罪嫌疑人才会意识到自己的被动性并接受办案人员的询问。
此外,在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逮捕和起诉时,指纹信息也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材料。
3手印痕迹的固定和提取
3.1拍照
面对犯罪现场的手印痕迹时,拍照往往是侦查人员进行固定和提取的首选方式。
相机可以完整的复制手印痕迹的状态,并且直观展现其特征,同时又不至于对手印痕迹造成破坏。
在利用拍照技术对手印痕迹进行固定和提取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对手印痕迹进行正面拍摄,让拍摄到的图像保持其原本的形状;二是运用比例尺,通过比例尺的加放是图像呈现手印痕迹的原物大小。
3.2胶带粘取
胶带粘取是在手印痕迹上利用粉末、熏染使手印痕迹显现出来,而后再对其进行固定和提取的指纹获取方式,在刑事侦查活动中应用度较高。
相较于拍照,胶带粘取会更容易对犯罪现场造成不可逆的破坏,但其对手印痕迹的呈现准确度较高。
在使用胶带粘取进行指纹提取时,务必要注意保证高精度的操作,在提取完成后,要在其背面对案件现场相关信息、提取时间等进行详细的标注和记录,以避免其与其它类似证据混淆。
3.3直接提取原物体
在侦查犯罪现场时,如果能够确定某个物体表面上有犯罪嫌疑人的指纹留存,同时又无法采取其他的技术手段进行提取,那么就可以直接提取该物体,将该物体带回至有专门条件的场所进行固定和提取。
直接提取原物件有利于长期保存相关的物证,但使用该方法时,需要征得相关负责人员的同意并办理相应的手续,在提取结束后应当及时归还。
因此,该手段整体上来说程序较为繁琐。
3.4静电复印技术
在犯罪现场中,并不是所有指纹都可以使用胶带或是直接提取原物件等方式进行提取,比如在灰尘中的指纹,稍微的移动就会对手印痕迹造成破坏,此时就需要使用静电复印技术进行指纹的提取。
在使用静电复印技术对手印痕迹进行提取之后,还需要再次使用相机固定手印痕迹,此外,倘若需要对手印痕迹进行长期保存,还可以利用塑料薄膜对灰尘上的手印痕迹进行覆盖,避免其遭受二次破坏。
4手印痕迹的显现技术
4.1“502”熏胶显现手印反差增强技术
在犯罪现场进行勘查时,对于非渗透性表面的手印痕迹,粉末显现手段方式并不适用,因此,技术人员通常会适用“502”熏胶技术使其显现,利用这种方法显现的手印纹路呈白色,因此当原物件表面同为浅色时,侦查人员在进行拍摄时就无法将手印痕迹清晰地呈现。
基于此,为了便于拍照固定手印痕迹并对其进行检验,就需要通过手印反差增强技术,顺利区分手印痕迹和原物件,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反差增强技术有生物色剂染色技术、碘熏法、粉末染色技术、真空镀膜技术、荧光染色技术等。
接下来就以上几种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1)生物色剂染色技术。
首先用“502”熏胶技术使手印痕迹显现出来,然后将浓度在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五以内的龙胆紫或者是孔雀绿乙醇溶液滴到手印上,接着等手印干了之后,使用乙醇冲洗残留在指纹中的染色剂,最终的手印就会是紫色或绿色。
(2)碘熏法。
首先在“502”熏胶里滴入微量的碘,然后用加入了碘的“502”熏胶对手印痕迹进行热熏,碘本身易挥发,在进行热熏时会和“502”熏胶一起被挥发,最终手印痕迹就会呈现出淡黄色,相对于原本的白色会更加显眼和突出。
(3)粉末染色技术。
前文提到,使用碘熏法的手印痕迹最终呈现的是淡黄色,由于颜色较淡,在原物件为白色时辨认还是存在一定不便,因此,就需要选择能够使颜色对比更强烈的显现技术,粉末染色技术就是其中一种。
首先用“502”熏胶让手印痕迹以白色呈现出来,而后将具有磁性的黑色粉末或者其他适合颜色的粉末刷在白色手印痕迹上,那么最终的手印痕迹颜色就是粉末的颜色。
(4)真空镀膜显现法。
顾名思义,这种方法是在真空条件中进行的,是指在物体表面堵上介质或者金属薄膜,而后使手印显现出来。
这种方法是利用手印和物体表面的光洁度差异进行的,通过控制温度使物体表面对蒸发料的吸附能力大于手印表面,从而让手印清晰的呈现。
对于搪瓷制品、玻璃、金属制品、陶瓷等耐热性较强的验材,在使用“502”熏胶进行熏显后,可以通过加热法进行减薄处理,但务必要将温度控制好。
比如当使用电热鼓风干燥箱对上述材料进行加热减薄时,首先让其在16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中加热大概4分钟,而后再让其在165摄氏度上下加热大概7分钟,此外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温度应当控制在155摄氏度到177摄氏度的区间内,过高聚合物无法完成减薄处理,过低手印会快速消失。
(5)荧光染色技术。
首先将手印使用“502”熏胶进行熏显,而后立即将浓度在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五之前的罗丹明B或是罗丹明6G滴到手印物体上,而后在使用乙醇(甲醇)对物体进行多次冲洗,经过此种处理方式的手印痕迹最终会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呈现荧光色。
此外,使用基础黄40的乙醇溶液对手印进行滴染,也可以达到目的。
(6)bbd荧光染色技术。
与前述染色方式相同,手印也要先经过熏显,而后将bbd溶液滴到手印痕迹上,待其晾干,使用乙醇溶液进行清洗,最终手印痕迹会在紫外线或者激光的照射下呈现荧光色。
4.2经“502”熏胶显现过后的手印减薄技术
(1)加热减薄技术。
如前文所述,当要对金属、玻璃等耐性热较好的物体进行手印显现处理时,通过控制温度将熏显过后的手印痕迹减薄,以获得更加完整、清晰的手印痕迹。
(2)胶带粘取减薄技术。
在通过胶带粘取方式减薄手印时,需要先对胶带进行裁剪,而后将与手印痕迹大小相近的胶带粘到经过熏胶处理的手印痕迹上,而后轻轻按压胶带表面,让胶带和手印贴合,接着撕下胶带,这样就可以达到减薄手印的目的了。
此外,倘如单次减薄效果不佳,可以重复实施上述动作,直到达到需要的手印效果。
(3)化学试剂减薄技术。
在使用化学试剂去减薄手印痕迹时,化学试剂的浓度要适中。
浓度过低效果不明显,浓度过高的溶液会与熏胶里的化合物产生化合作用,从而生成新的化合物,这就会对手印痕迹造成破坏。
因此,该种减薄方法通常采用浓度为10%的醋酸水溶液,或者浓度同样为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
其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用脱脂棉将溶液涂于熏显后教厚部分的手印上,接着按压大概15s,然后使用新的脱脂棉将手印上多余的溶液吸走,倘若效果不理想,可多次重复,直至获得所需的手印痕迹。
此外,在完成减薄处理后,要使用滴管对表面的残余溶液进行清洗,避免手印被破坏。
(4)丙酮与乙醇混合液减薄技术。
使用此技术进行手印减薄,只要将乙醇与丙酮以2:
1的比例混合,然后使用与上述化学试剂减薄相似的操作步骤,即可达到目的。
但在运用此方法时,要注意控制好两种溶液的比例,倘若丙酮过多,则会破坏手印痕迹,倘若乙醇过多,则手印减薄目的难以完成。
5结束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手印检验痕迹手段也得到了不断地更新,为快速侦破犯罪活动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和帮助,在打击犯罪分子、维持社会安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刑事侦查人员务必加深对手印检验痕迹技术的研究,熟练掌握和应用手印检验痕迹技术,以获得更多的案件线索,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参考文献:
[1]韩建峰.基于手印痕迹检验刑事科学技术探究[J].智库时代,2018(43):
145+147.
[2]谢森林,李迪.基于手印痕迹检验刑事科学技术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7(26):
109-110.
[3]罗俊,许志雄.关于手印痕迹检验刑事科学技术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6):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