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亲社会行为设计与反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02389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成亲社会行为设计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养成亲社会行为设计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养成亲社会行为设计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养成亲社会行为设计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养成亲社会行为设计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养成亲社会行为设计与反思.docx

《养成亲社会行为设计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成亲社会行为设计与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养成亲社会行为设计与反思.docx

养成亲社会行为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教

学反思评选

 

思想品德初二下册《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城关街道北苑中学

李振花

 

课题:

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案背景:

1、本教案是鲁教版初二《思想品德》下册第十一课《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的第二目。

当前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流和方向。

思品课改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认为作为教师应在思想上、实践中全面把握课改精神,这就需要改革教学方法,从多个维度促进思品教学效果的提高,并真正在教学中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

2、课前准备:

学生根据《预习案》预习课本,了解本课内容;可以上网搜索与本课有关的内容。

教材分析:

教材从“学会谦让、分享、助人”和“我为社会做贡献”两个层次展开。

“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主要通过提供生活场景,启发学生自主感悟,认识这些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我为社会做贡献”则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学情分析:

1.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对教材原理的理解比较困难。

本课着重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一个个鲜活具体的案例,从中获得相应的法律知识,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并深化学生对知识原理的理解。

2.初中学生还没有走向社会,没有社会经验,养成亲社会行为是很难得。

本课案例应以故事、图画等形式展示,并配以丰富的色彩,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融入社会,自觉养成亲社会行为

能力:

认识亲社会行为的意义,结合实际认识我们应该养成哪些亲社会行为,并能积极融入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知识:

明确青少年应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知道青少年应该从哪些方面为社会做贡献。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我为社会做贡献

难点:

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法:

从故事中分析概括出道理。

情境教学法:

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受亲社会行为,从而明白怎样培养自己的亲社会行为。

板书设计:

养成亲社会行为

(1)谦让:

重要性要求

1、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2)分享:

重要性要求

(3)助人:

重要性要求

(1)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2、要努力为社会做贡献

(2)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3)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教学流程:

导入:

播放视频歌曲《爱的奉献》。

师:

一曲爱的奉献曾打动多少人的心,一次次爱的奉献曾温暖过多少人间情。

请大家再欣赏四副体现关爱的图片(同课本20页),这些行为的共同点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根据情况纠正、补充、归纳)

师:

从刚才的图片中我们看到了社会中人们相互关爱,相互帮助。

我们把一切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称为亲社会行为。

社会是我们每个人的依靠和归宿。

作为我们个人又能为社会做些什么呢?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

养成亲社会行为。

投影养成亲社会行为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浏览学案中的目标,快速阅读课本,根据自学提示,完成自学导航。

自学提示:

1、从哪些方面养成亲社会行为?

2、怎样理解谦让、分享、助人?

3、你打算怎样为社会做贡献?

合作探究:

师:

通过自学,我发现同学们自学能力特强。

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

看谁先猜出来。

(故事和行为都分四部分,一个一个的出现,以引起大家的兴趣。

投影:

东汉“瘦羊博士”和“大树将军”的故事。

思考故事给我们的启发。

投影:

“六尺巷”的故事猜猜看这是什么行为?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根据情况纠正、补充、归纳)

师:

谦让即为人谦逊,先人后己,妥善处理矛盾。

启发学生讲出自己知道的有关谦让的故事:

如孔融让梨右行礼让等

师:

那谦让是不是无能呢?

是不是要求我们放弃竞争呢?

(学生讨论回答)

师:

谦让是有原则的,如果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我们要敢于斗争。

下面再欣赏故事:

投影上帝的惩罚

师:

上帝的惩罚是什么呢?

为什么这样惩罚呢?

(学生讨论回答)

师:

是啊,你想想,他有这么惊人的成绩和兴奋的心情,却不能跟任何人说,这不是最好的惩罚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学会什么?

(分享)大家有过分享的经历吗?

说说看。

(学生讨论回答)

师:

如果你尝试着把“我的”变成“我们的”,你就会拥有“我们的”。

师:

提到下面的故事,我就感动。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投影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刘丽

刘丽有五个兄弟姐妹,因家境贫寒,14岁那年,还在念初中就辍学了,她要外出打工,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

她先后到湖北、江苏等地打工,做过服务员,当过保姆。

2000年至今,刘丽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月薪2000-3000元,曾被老家的人误会。

然而,让身边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了"生计"打拼的刘丽,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贫困学生,她自己却仍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

据厦门同安区妇联透露,从2006年起,刘丽通过厦门市妇联在同安一些中小学校展开一对一资助,资助人数也从最初的7个至10个,到现在固定的37个。

师:

她的什么精神感动着我们?

(学生讨论回答)助人为乐的精神。

师:

助人要真诚,还有注意方法和方式。

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还要注意自身的安全,还要注意维护他人的自尊。

投影小结一:

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师: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与人之间要谦让,分享,助人。

这既是做人的品质,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那亲社会行为就这些吗?

社会给予了我们很多。

那我们能为社会做些什么呢?

启发学生思考:

自己曾经为社会做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把同学们做过的事情照片投影,让学生感觉到:

身为学生照样可以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为社会做贡献。

我校志愿者去东城车站做公益宣传

我校学生走上街头参加净化朐城活动

投影两会图片

师:

同学们都知道两会情况,说明同学们特别有责任感,小小年纪就关注国家大事,将来一定大有作为。

其实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也是为社会做贡献。

投影小结二:

我为社会做贡献

(1)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2)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3)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总结:

师:

大家表现不错,想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讨论回答)

投影我的收获﹙本节知识结构﹚

养成亲社会行为

(1)谦让:

重要性要求

1、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2)分享:

重要性要求

(3)助人:

重要性要求

(1)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2、要努力为社会做贡献

(2)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3)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师:

听到大家收获这么多,老师真高兴,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学习成果:

达标检测:

1.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为人谦逊,礼貌待人是优良品质。

下列行为中不能算作谦让的是()

A.同学弄坏了我的自行车,我没怪他B.班长小明把优秀班干部的名额给了副班长小强 C.马路上非常拥挤,小丽停下来等等D.足球比赛中,小亮故意跑慢输了球

2.3月5日是学雷锋日。

学校为响应上级号召,决定采取一些适合初中学生的活动。

你觉得自己可以参加的是()

①制作预防爱滋病的宣传画,公益广告词②举行"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征文比赛③为留守儿童献爱心④上街打扫卫生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明代学者顾宪成曾写出一幅出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告诉我们应该()

  A.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B.大小事情要自己做,事必躬亲

  C.我们应该只做大事,才能对国家有贡献D.学会倾听他人,学会关心他人

4.2005年8月8日,在青岛打工河南的青年魏青刚路过海滨广场时,看见一女子被巨浪卷入海中。

危急时刻,他先后3次奋不顾身地跳入大海,顶着10米高的巨浪营救女青年。

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他的事迹告诉我们()

  ①舍己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魏青刚不知道珍惜自己的生命③只要跳水救人就能评上"感动中国"人物④帮助别人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形式

  A.②④B.①②C.①④D.②③

拓展提升:

  1.在你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老人在地上呻吟,旁边一些血迹,于是你赶紧把老人送到医院。

老人的儿子赶来后不但不道谢,还一口咬定是你撞伤了老人…… 

(1)你应该怎么做?

(2)请简述理由。

 2.和谐社会需要礼让。

"孔融让梨"、"居则让邻"、"六尺巷"等动人故事,成为我们道德规范的千古美谈。

青岛市近年来坚持开展"车让人、人让车、车让车"的"三让"活动,不但使道路交通事故数、死伤人数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而且还让出了文明,让出了祥和,让出了秩序。

  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结束: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继续关注社会,在生活中学会谦让分享助人,同时也要为他人和社会作出贡献,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教学反思

对于这节课,自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师能与课堂融为一体”,这也是这节课自己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

   本节课中,教师与学生始终融为一体,首先,课前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

学生非常的活跃热情,以及学生对自己地接受。

第二,作为教师自身,对学生有着较强的亲和力,也使师生之间产生零距离。

   教学设计是外在的形(模式、框架、案例等)与内在的神(教学理念、课标解读、教学目标、课本研究、知识脉络等)明暗两条线的统一,重视“形”、“神”的结合。

在上课过程中,自己始终没受预先设计的教学设计左右,没有被教学设计束住手脚。

教学设计用“活”,同样,备课要把课备“活”,而不能把课备“死”;上课要把课上“活”,而不能把课上“死”。

   在这节课中,对问题的设置符合学生自身的特点,问题指向明确,也是学生能积极发言投入到课堂中的原因。

自己在设问中把问题简化,问题的表述方式和学生的理解方式协调,便于学生理解、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