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生化考研西医综合试题重要知识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97216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生化考研西医综合试题重要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历年生化考研西医综合试题重要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历年生化考研西医综合试题重要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历年生化考研西医综合试题重要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历年生化考研西医综合试题重要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年生化考研西医综合试题重要知识点.docx

《历年生化考研西医综合试题重要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生化考研西医综合试题重要知识点.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年生化考研西医综合试题重要知识点.docx

历年生化考研西医综合试题重要知识点

★历年考研西医综合试题重要知识点(按照7版教材顺序):

(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Unit1

★属于亚氨基酸的是:

脯氨酸(Pro)[蛋白质合成加工时被修饰成:

羟脯氨酸]

★蛋白质中有不少半胱氨酸以胱氨酸形式存在。

★必需氨基酸:

甲硫氨酸(蛋氨酸Met)、亮氨酸(Leu)、缬氨酸(Val)、异亮氨酸(Ile)、苯丙氨酸(Phe)、赖氨酸(Lys)、色氨酸(Trp)、苏氨酸(Thr)

★含有两个氨基的氨基酸:

赖氨酸(Lys)、精苷酸(Arg)“拣来精读”

★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

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三伏天”

★含硫氨基酸:

胱氨酸、半胱氨酸(Cys)、蛋氨酸(Met)

★生酮氨基酸:

亮氨酸(Leu)、赖氨酸(Lys)“同样来”

★生糖兼生酮氨基酸:

异亮氨酸(Ile)、苯丙氨酸(Phe)、酪氨酸(Tyr)、色氨酸(Trp)、苏氨酸(Thr)“一本落色书”

★天然蛋白质中不存在的氨基酸:

同型半胱氨酸

★不出现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

瓜氨酸

★含有共轭双键的氨基酸:

色氨酸(Trp)[主要]、酪氨酸(Tyr)

紫外线最大吸收峰:

280nm

★对稳定蛋白质构象通常不起作用的化学键是:

酯键

★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

肽键;

维系蛋白质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的化学键:

氢键

维系蛋白质三级结构(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的化学键:

次级键(疏水键、盐健、氢键和VanderWaals力)

维系蛋白质四级结构的化学键:

氢键和离子键

★蛋白质的模序结构(模体:

具有特殊功能的超二级结构)举例:

锌指结构、亮氨酸拉链结构

★当溶液中的pH与某种氨基酸的pI(等电点)一致时,该氨基酸在此溶液中的存在形式是:

兼性离子

★蛋白质的变性:

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生物活性丧失,一级结构无改变。

变性之后:

溶解度降低,黏度增加,结晶能力消失,易被蛋白酶水解,紫外线(280nm)吸收增强。

★电泳的泳动速度取决于蛋白质的分子量、分子形状、所在溶液的pH值、所在溶液的离子强度:

球状>杆状;带电多、分子量小>带电少、分子量大;离子强度低>离子强度高

★凝胶过滤(分子筛层析)时:

大分子蛋白质先洗脱下来

★目前常用于测定多肽N末端氨基酸的试剂是:

丹(磺)酰氯

Unit2

★RNA与DNA的彻底分解产物:

核糖不同,部分碱基不同(嘌呤相同,嘧啶不同)

★黄嘌呤:

核苷酸代谢的中间产物,既不存在于DNA中也不存在于RNA中。

★在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3’,5’-磷酸二酯键

★DNA双螺旋结构:

反向平行;右手螺旋,螺距为3.54nm,每个螺旋有10.5个碱基对;骨架由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位于双螺旋结构的外侧,碱基位于内侧;碱基配对原则为C≡G,A=T,所以A+G/C+T=1

★生物体内各种mRNA:

长短不一,相差很大

★hnRNA含有许多外显子和内含子,在mRNA成熟过程中,内含子被剪切掉,使得外显子连接在一起,形成成熟的mRNA。

★含有稀有核苷酸的核酸:

tRNA

★tRNA三叶草结构(二级结构):

5’端的一个环为DHU环;有一个反密码子环;有一个TψC环;3’端都是以CCA-OH结构结束的

★核糖体rRNA构成:

原核生物小亚基16S;大亚基23S+5S

真核生物小亚基18S;大亚基28S+5.8S+5S

★核酶(ribozyme):

具有催化功能的小RNA(无蛋白质及辅酶参与)

核酸酶(RNA酶):

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嘌呤和嘧啶都含有共轭双键,紫外线最大吸收值在260nm附近。

★DNA的变性(双链DNA解离为单链):

增色效应(DNA在260nm处的吸光度增加,而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不会发生转移)、溶液黏度降低。

★DNA的解链温度(Tm,即50%的DNA解离成单链时的温度):

Tm值与DNA长短(分子越长,Tm值越大)和GC含量(GC含量越高,Tm值越大)相关;此外,如果DNA是均一的则Tm值范围较小,如果DNA是不均一的则Tm值范围较大;Tm值较高的核酸常常是DNA,而不是RNA。

Unit3

★单纯酶:

仅由氨基酸残基构成(推论:

并非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辅酶)

结合酶:

酶蛋白+辅助因子(金属离子/辅酶)=全酶(只有全酶才有催化功能)[酶蛋白决定反应的特异性,辅酶决定反应的种类与性质]

酶的活性中心:

酶分子结合底物并发挥催化作用的关键性三维结构区(所有的酶都有活性中心)。

酶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有两类:

结合基团、催化基团。

必需基团:

酶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酶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推论:

并非酶的必需基团都位于活性中心内;并非所有的抑制剂都作用于酶的活性中心)

★参与组成脱氢酶的辅酶:

尼克酰胺(VitPP);参与组成转氨酶的辅酶:

吡哆醛

参与组成辅酶Q:

泛醌;参与组成辅酶A:

泛酸;参与组成黄酶:

核黄素(VitB2)

含有腺嘌呤的辅酶:

NAD+、NADP+、FAD、辅酶A(都带“A”)

★同工酶:

指催化相同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人体各组织器官中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分布:

LDH1主要存在于心肌;LDH2主要存在于红细胞;LDH3主要存在于胰腺;LDH5主要存在于肝脏

★通常测定酶活性的反应体系中:

应选择该酶作用的最适pH;反应温度宜接近最适温度;合适的(足够的)底物浓度;合适的温育时间;有的酶需要加入激活剂。

★米氏方程:

V=Vmax[S]/Km+[S](计算题要用到)

当[S]<>Km时,反应速率达最大速率。

Km值:

酶促反应速率为最大速率一半时的底物浓度,是酶的特性常数之一(其他如:

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等均不是酶的特性常数),只与酶的结构、底物和反应环境有关,与酶的浓度无关(推论:

同一种酶的各种同工酶的Km值常不同);Km值可用来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Km值愈小,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愈大(举例:

脑己糖激酶的Km值低于肝己糖激酶的Km值血糖,因此在血糖浓度低时脑仍可摄取葡萄糖而肝不能)。

★竞争性抑制作用(竞争酶的活性中心):

Vmax不变,Km值增大

举例:

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磺胺类药物对二氢叶酸合成酶的抑制(磺胺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相似)

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结合酶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

Vmax降低,Km值不变

反竞争性抑制作用(与酶和底物形成的中间产物结合):

Vmax和Km同时降低

★酶的变构调节:

变构剂与酶的调节部位(变构部位)可逆地结合,使酶发生变构而改变其催化活性(促进或抑制)。

受变构调节的酶称作变构酶或别构酶;导致变构效应的物质称为变构效应剂;有时底物本身就是变构效应剂。

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限速酶)多受变构调节;变构酶催化非平衡反应(不可逆反应)。

变构酶分子常含有多个(偶数)亚基,酶分子的催化部位(活性中心)和调节部位有的在同一亚基内,有的不在同一亚基内(这种情况下才有催化亚基和调节亚基之分;推论:

并非所有变构酶都有催化亚基和调节亚基)。

变构酶不遵守米氏方程;酶的变构调节是体内代谢途径的重要快速调节方式之一。

★酶的化学修饰调节(共价修饰):

指酶蛋白肽链上的一些基团可与某种化学基团发生可逆的共价结合,从而改变酶的活性(无活性/有活性)的过程。

酶的化学修饰是体内快速调节的另一种重要方式。

磷酸化与脱磷酸化是最常见的共价修饰方式,属于酶促反应(由两种催化不可逆反应的酶所催化),消耗ATP。

(二)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Unit4

★糖酵解的三个关键酶:

1.己糖激酶:

促进:

胰岛素;抑制:

6-磷酸葡萄糖(反馈)、长链脂酰CoA(变构)

2.6-磷酸果糖激酶-1(最重要):

变构激活剂:

AMP、ADP、1,6-二磷酸果糖和2,6-二磷酸果糖(其中,2,6-二磷酸果糖是最强的变构激活剂)

变构抑制剂:

ATP、柠檬酸

3.丙酮酸激酶:

变构激活剂:

1,6-二磷酸果糖

抑制:

ATP、丙氨酸(肝内)、胰高血糖素

★糖酵解过程中的两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第一次:

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激酶,可逆)

第二次: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丙酮酸激酶,不可逆)

★糖酵解过程中生成NADH+H+的反应:

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NADH+H+的去向:

用于还原丙酮酸生成乳酸(缺氧时);进入呼吸传递链氧化(有氧时)。

产能:

获得ATP的数量取决于NADH进入线粒体的穿梭机制(2中可能):

经苹果酸穿梭,一分子NADH+H+产生2.5ATP;经磷酸甘油酸穿梭,一分子NADH+H+产生1.5ATP

★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与分解代谢的交汇点:

6-磷酸葡萄糖

★磷酸甘油酸激酶:

在糖酵解和糖异生过程中均起作用(可逆反应)

★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1.迅速提供能量;2.机体缺氧或剧烈运动肌局部血流不足时,能量主要通过糖酵解获得;3.红细胞完全依赖糖酵解供应能量。

★三羧酸循环的主要部位:

线粒体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辅酶有:

硫胺素焦磷酸酯(TPP)、硫辛酸、FAD、NAD+、CoA

ATP/AMP比值增加可抑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Ca2+可激活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丙酮酸→乙酰CoA的反应不可逆,因此乙酰CoA不能异生为糖,只能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或是合成脂肪酸;糖代谢产生的乙酰CoA通常不会转化为酮体。

★三羧酸循化“一二三四”归纳:

1.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琥珀酰CoA→琥珀酸(由琥珀酰CoA合成酶催化,生成的高能化合物为:

GTP)

2.二次脱羧:

(1)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异柠檬酸脱氢酶)

(2)α-酮戊二酸→琥珀酰CoA(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3.三个关键酶:

(1)柠檬酸合酶:

变构激活剂:

ADP;抑制:

ATP、柠檬酸、NADH、琥珀酰CoA

(2)异柠檬酸脱氢酶:

激活:

ADP、Ca2+;抑制:

ATP

(3)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激活:

Ca2+;抑制:

琥珀酰CoA、NADH

4.四次脱氢:

(1)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异柠檬酸脱氢酶,生成NADH+H+)

(2)α-酮戊二酸→琥珀酰CoA(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生成NADH+H+)

(3)琥珀酸→延胡索酸(琥珀酸脱氢酶,生成FADH2)

(4)苹果酸→草酰乙酸(苹果酸脱氢酶,生成NADH+H+)

经氧化呼吸链产能:

一分子NADH+H+生成2.5ATP;一分子FADH2生成1.5ATP

★琥珀酰CoA的代谢去路:

1.糖异生:

琥珀酰CoA→草酰乙酸(三羧酸循环)→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糖异生

2.有氧氧化:

(接上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有氧氧化(三羧酸循环)

3.合成其他物质:

(接上式)丙酮酸→乙酰CoA

(1)合成酮体;

(2)合成胆固醇;(3)合成脂酸

3.参与酮体的氧化:

乙酰乙酸+琥珀酰CoA→琥珀酸+乙酰乙酰CoA

4.合成血红素:

琥珀酰CoA+甘氨酸+Fe2+→血红素

★草酰乙酸的代谢去路:

见上述

★乙酰CoA和酮体不能异生为糖,所以脂酸、生酮氨基酸不能进行糖异生;除生酮氨基酸外的氨基酸都可进行糖异生。

★能量计算:

1分子丙酮酸彻底氧化可生成12.5ATP(包括四次脱氢生成的9ATP、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的1ATP和三羧酸循环之前一步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的2.5ATP)

★糖原的合成需要的高能化合物为:

ATP(用于生成6-磷酸葡萄糖)和UTP(与1-磷酸葡萄糖反应生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和焦磷酸)

★糖原合成与分解的关键酶:

糖原合酶、糖原磷酸化酶(不可逆反应)

★糖原合酶:

糖原合酶b没有活性(磷酸化的);糖原合酶a有活性(去磷酸化的)

糖原磷酸化酶:

磷酸化酶b没有活性(去磷酸化的);磷酸化酶a有活性(磷酸化的)

★糖异生的原料:

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GTP、ATP(注意:

有GTP)

★短期饥饿时,肝糖原几乎耗尽,血糖浓度的维持主要靠糖异生作用;肌糖原及组织中的葡萄糖不能转变为血糖;长期饥饿时血糖主要来自肌蛋白降解来的氨基酸,其次为甘油。

★糖异生的四个关键酶:

1.丙酮酸羧化酶(最关键):

辅酶为生物素(以生物素为辅基的酶:

丙酮酸羧化酶和乙酰CoA羧化酶),需消耗ATP;乙酰CoA是丙酮酸羧化酶的变构激活剂。

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3.果糖二磷酸酶-1:

ATP是其变构激活剂

4.葡萄糖6-磷酸酶

★糖异生的部位:

线粒体(原因:

丙酮酸羧化酶仅存于线粒体)+胞质(丙酮酸被丙酮酸羧基酶催化成草酰乙酸,而草酰乙酸不能透过线粒体膜,需要以苹果酸或天冬氨酸的形式逸出线粒体,需要的酶分别是苹果酸脱氢酶和谷草转氨酶)

★甘油的糖异生途径与其他两类原料的糖异生途径前面部分不同,其途径为:

甘油→3-磷酸甘油(甘油激酶)→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1,6-二磷酸果糖(三者共同途径)

★不能通过线粒体膜的有:

草酰乙酸、脂酰CoA、乙酰CoA

★静息状态时,体内耗糖量最多的器官是脑;产热量最多的器官是肝。

★糖尿病和饥饿时:

促进糖异生、酮体生成增多。

Unit5

★脂肪动员:

指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甘油三酯被脂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FFA)和甘油并释放入血,通过血液运输至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脂酸的β氧化过程:

第一步:

脂酸活化为脂酰CoA

部位:

线粒体外;所需酶:

脂酰CoA合成酶(条件:

ATP、CoASH、Mg2+)

1分子脂酸活化消耗2个高能磷酸建

第二步:

脂酰CoA经肉碱转运进入线粒体

这一步是脂酸β氧化的主要限速步骤,肉碱脂酰转移酶Ⅰ是限速酶。

第三步:

脂酰CoA在线粒体内被氧化成乙酰CoA

分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分别对应四种同名酶)四步连续反应。

参与的化合物:

FAD、NAD+、CoASH

经过一次β氧化,可产生1分子乙酰CoA、1分子FADH2、1分子NADH+H+和比β氧化前少2个碳原子的脂酰CoA;后者继续反应,直至最终彻底分解为乙酰CoA。

生成的乙酰CoA通过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

★含2n个碳原子的脂酸进行β氧化的能量计算:

第一次脱氢生成FADH2→产生ATP数量:

(n-1)×1.5

第二次脱氢生成NADH+H+→产生ATP数量:

(n-1)×2.5

产生的总能量=(n-1)×1.5+(n-1)×2.5+10n-2=14n-6个ATP

举例:

一分子软脂酸(C16)彻底氧化生成:

14×8-6=106ATP

一分子硬脂酸(C18)彻底氧化生成:

14×9-6=120ATP

例题(1996年):

1克软脂酸(分子量256)较1克葡萄糖(分子量180)彻底氧化所产生的ATP高多少倍?

1mol软脂酸~256g~106ATP1mol葡萄糖~180g~32ATP

1gx1gy

解得:

x/y=2.33

★酮体包括:

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

★酮体的合成:

肝细胞的特有功能(但肝不能利用酮体:

缺乏琥珀酰CoA转硫酶)

1.前两步为合成酮体和胆固醇的共同步骤:

第一步:

2分子乙酰CoA→乙酰乙酰CoA(乙酰乙酰CoA硫解酶)

第二步:

乙酰乙酰CoA→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HMGCoA)(HMGCoA合成酶)

※注意:

乙酰乙酰CoA是脂酸β氧化、酮体和胆固醇合成的共同中间产物

2.第三步:

HMGCoA→乙酰乙酸+乙酰CoA(HMGCoA裂解酶)

其他两种酮体的生成:

乙酰乙酸→β羟丁酸(β羟丁酸脱氢酶)

乙酰乙酸→丙酮(乙酰乙酰脱羧酶)

★酮体在肝外组织的利用:

琥珀酰CoA转硫酶、乙酰乙酰硫激酶、β羟丁酸脱氢酶

★脂酸的合成:

1.合成部位:

胞液

2.合成原料:

乙酰CoA(主要来自葡萄糖)[细胞内的乙酰CoA全部在线粒体内产生,而合成脂酸的酶系存在于胞液,需要通过柠檬酸-丙氨酸循环(可同时为机体合成脂肪酸提供NADPH)将乙酰CoA转运到胞液]

其他原料:

ATP、NADPH(主要来自磷酸戊糖途径)、HCO3-(CO2)、Mn2+、生物素

3.合成过程:

第一步:

乙酰CoA→丙二酰CoA(乙酰CoA羧化酶)

乙酰CoA羧化酶激活剂:

柠檬酸、异柠檬酸、乙酰CoA

乙酰CoA羧化酶抑制剂:

脂酰CoA

第二步:

脂酸合成:

每次加2个碳原子,最终生成软脂酸

★软脂酸碳链的延长:

在肝细胞的内质网或线粒体中进行

步骤:

缩合、加氢、脱水、再加氢(脂酸β氧化的逆过程)

★甘油三酯的合成:

1.合成部位:

肝(合成能力最强→合成的甘油三酯不能形成VLDL分泌入血→脂肪肝)、脂肪组织及小肠

2.原料:

脂酸、甘油

3.合成过程:

(1)甘油一酯途径:

小肠黏膜细胞

(2)甘油二酯途径:

肝细胞和脂肪细胞

3-磷酸甘油(主要由糖代谢提供;肝肾等组织含有甘油激酶,能利用游离甘油,使之生成3-磷酸甘油,而脂肪细胞缺乏甘油激酶因而不能利用甘油合成脂肪)→磷脂酸(脂酰CoA转移酶)→1,2-甘油二酯(磷脂酸磷酸酶)→甘油三酯(脂酰CoA转移酶)

★合成前列腺素(PG)、血栓烷(TX)、白三烯(LT)的前体均为花生四烯酸,去脂饮食可造成三种物质的缺乏

★含胆碱的磷脂有:

卵磷脂(磷脂酰胆碱)、鞘磷脂

★磷脂合成与胆固醇合成共同的代谢场所是:

内质网(肝、肾、肠)

★甘油磷脂的合成除需ATP外,还需CTP参加。

★甘油磷脂合成基本过程:

1.甘油二酯(1,2-甘油二酯)途径:

脑磷脂(CDP-乙醇胺)、卵磷脂(CDP-胆碱)

2.CDP-甘油二酯途径:

磷脂酰肌醇、心磷脂(磷脂酰甘油)、磷脂酰丝氨酸

★甘油磷酸的降解:

1.磷脂酶C→甘油二酯(特征)

2.磷脂酶D→磷酸甘油+含氮碱

3.磷脂酶A1→溶血磷脂2→磷脂酶B2→甘油磷酸胆碱

4.磷脂酶A2→溶血磷脂1→磷脂酶B1→甘油磷酸胆碱

溶血卵磷脂还可在血浆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CAT)催化下,由HDL表面卵磷脂的2位脂酰基转移至胆固醇3位羟基生成。

(7版教材155页)

★胆固醇的合成:

1.合成部位:

细胞胞液及内质网内

2.原料:

乙酰CoA、ATP、NADPH+H+(主要来自磷酸戊糖途径)

3.关键酶:

HMGCoA还原酶

★胆固醇的去路:

1.在肝细胞中转化成胆汁酸(主要去路)

2.转化为类固醇激素:

3种性激素(睾酮、雌二醇、孕酮)、皮质醇、醛固酮、VitD3

★血浆脂蛋白(CM、VLDL、LDL、HDL)比较:

1.CM的密度最低,HDL密度最高;

2.密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与脂类含量成反比(推论:

CM含甘油三酯最多,HDL含蛋白质最多);

3.LDL含胆固醇及其酯最多;其余三种密度越大含量越多

★各种血浆脂蛋白的功能:

1.CM:

外源性甘油三酯及胆固醇的主要运输形式

2.VLDL:

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的主要形式

3.LDL:

转运内源性胆固醇的主要形式(LDL主要由VLDL在人血浆中转变而来,故不是肝在脂类代谢中的特有作用;肝是降解LDL的主要器官);另外,LDL还有转运磷脂酰胆碱的作用(当血浆中的LDL与LDL受体结合后,受体聚集成簇,内吞入细胞与溶酶体融合,其所含的磷脂酰胆碱伴随而入,相当于起到了转运磷脂酰胆碱的作用)。

4.HDL:

参与胆固醇的逆向转运(HDL有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脂酰CoA胆固醇脂酰转移酶(ACAT):

使游离胆固醇酯化成胆固醇酯在胞液中储存

★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CAT):

卵磷脂→溶血卵磷脂

LCAT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分泌入血,在血浆中发挥作用(推论:

肝细胞受损时,合成LCAT的能力降低,血中LCAT活性降低;其他酶如LDH、ACAT、ALT、AST等正常情况下血中酶活性很低,当肝细胞受损时这些酶被大量释放入血,酶活性增高)。

Unit6

★递氢体同时也是递电子体,但递电子体则只能传递电子而不能起递氢作用。

★硫铁蛋白是氧化呼吸链的组成部分。

★泛醌和FMN类似,可以同时传递氢和电子。

★细胞色素(Cyt)是一类含血红素样辅基(以铁卟啉为辅基)的电子传递蛋白,其排列顺序为Cytb→Cytc1→Cytc→Cytaa3

Cytc是氧化呼吸链为一水溶性球状蛋白,与线粒体内膜外表面疏松结合,不包含在呼吸链复合体中。

Cytc可将从Cytc1获得的电子传递到复合体Ⅳ(又称细胞色素c氧化酶)。

★呼吸链的排列顺序是按照标准氧化还原电位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

★氧化呼吸链的两条途径及经该链传递的物质:

1.NADH氧化呼吸链:

丙酮酸、α-酮戊二酸、苹果酸、β-羟丁酸、谷氨酸、异柠檬酸(推论:

全都带“酸”,不带“酸”的可以排出);P/O=2.5

2.FADH2氧化呼吸链(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琥珀酸、脂酰CoA、α-磷酸甘油;P/O=1.5

※抗坏血酸底物直接通过Cytc传递;P/O=1

★三类氧化磷酸化抑制剂:

1.呼吸链抑制剂:

可阻断复合体Ⅰ的:

鱼藤酮、粉蝶霉素、异戊巴比妥

可阻断复合体Ⅱ的:

萎锈灵

可阻断复合体Ⅲ的:

抗霉素A、粘噻唑菌醇

可阻断复合体Ⅳ的:

CN-(CN-中毒抑制Cytaa3)、N3-、CO(CO能抑制电子传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使电子不能传递给氧,造成氧化受阻,则偶联的磷酸化也无法进行,以至呼吸链功能丧失)

2.解偶联剂:

二硝基苯酚

解偶联→ADP磷酸化停止,但氧利用继续

3.ATP合酶抑制剂:

对电子传递及ADP磷酸化均有抑制作用,如寡霉素

★正常机体氧化磷酸化速率主要受ADP调节,ADP浓度升高则氧化磷酸化加速。

★属于高能化合物的有: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氨基甲酰磷酸、1,3-二磷酸甘油酸、磷酸肌酸、ATP、乙酰CoA、ADP、焦磷酸、1-磷酸葡萄糖(要么以“酸”结尾,要么以字母结尾;唯一的一个是“糖”于是开头为1)

★胞质中NADH通过穿梭机制进入线粒体氧化呼吸链:

1.α-磷酸甘油穿梭:

主要存在于脑和骨骼肌中,P/O=1.5

2.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主要存在于肝和心肌,P/O=2.5,其意义是:

将胞液中NADH+H+的2H带入线粒体内

★人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参与生物转化过程,不伴磷酸化,也不生成ATP。

Unit7

★体内最广泛存在、活性最高的转氨酶是将氨基转移给α-酮戊二酸(三羧酸循环)。

★联合脱氨基作用:

氨基酸+α-酮戊二酸→α-酮酸+谷氨酸(转氨酶)

谷氨酸→α-酮戊二酸+NH3(L-谷氨酸脱氢酶)

转氨酶与L-谷氨酸脱氢酶协同作用→把氨基酸转变成NH3及相应α-酮酸

★在心肌和骨骼肌中,氨基酸主要通过嘌呤核苷酸循环脱去氨基。

★氨在血液中主要以丙氨酸和谷氨酰胺两种形式转运。

★肌肉中的氨以无毒的丙氨酸形式(丙氨酸-葡萄糖循环)运往肝,同时,肝又为肌肉提供了生成丙氨酸的葡萄糖;脑中氨的主要去路是合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合成酶),并由血液运往肝或肾,再经谷氨酰胺酶水解成谷氨酸及氨。

因此,谷氨酰胺既是氨的解毒产物,又是氨的储存及运输形式。

★谷氨酰胺的代谢去路:

参与嘌呤、嘧啶核苷酸合成、糖异生、氧化供能

★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素(合成尿素是肝的特有功能,就像合成酮体),只有少部分氨在肾以铵盐形式随尿排出。

★鸟苷酸循环:

1.部位:

线粒体、胞液

2.关键酶:

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

3.基本步骤:

(1)NH3+CO2+H2O+2ATP→氨基甲酰磷酸+2ADP+Pi(关键步骤1)

(2)鸟氨酸+氨基甲酰磷酸→瓜氨酸(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