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某段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95766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209 大小:42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某段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9页
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某段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9页
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某段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9页
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某段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9页
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某段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某段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某段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某段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20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某段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某段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某段土建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施工总说明190

第二章施工场地总平面布置及说明201

第三章施工设备配备情况表207

第四章车站及明挖隧道围护结构工程的施工组织及

方法、程序说明和附图212

第五章施工期间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监测方法、程序说明

和与邻近构造物关系的处理方案225

第六章车站及明挖隧道基底水泥搅拌桩施工236

第七章车站开挖、外运弃土、回填等工程的施工组

织及方法、程序说明和附图241

第八章车站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组织及

方法、程序说明和附图246

第九章车站主体附属结构(进出口通道、通风道、风亭等)

工程的施工组织及方法、程序说明和附图256

第十章明挖隧道开挖、外运弃土、回填等工程的施工组织

及方法、程序说明和附图257

第十一章明挖隧道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组织及方

法、程序说明和附图260

第十二章桥梁下部结构工程的施工组织及方

法、程序说明和附图265

第十三章溶洞处理方案290

第十四章箱梁顶推的施工组织及方法、施工监测和附图291

第十五章现浇箱梁的施工组织及方法303

第十六章桥面、护栏、人行道工程的施工组织及方

法、程序说明和附图314

第十七章结构防水、桥面排水工程的施工组织及方法、程

序说明和附图317

第十八章高架车站的施工组织及方法、程序说明和附图322

第十九章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和网络计划总进度图324

第二十章相应的劳动力计划、土石方开挖强度、混凝

土浇筑、劳动力强度曲线图336

第二十一章相应的施工供水、供电需求计划、材料供应计划340

第二十二章本工程施工技术保证措施342

第二十三章对工期的保证措施344

第二十四章砼质量保证措施350

第二十五章防渗漏保证措施354

第二十六章施工期间对隐蔽工程的质量保证措施357

第二十七章对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保证措施360

第二十八章为确保质量所采取的检测试验手段、

措施及质量保证体系362

第二十九章安全文明施工的保证措施;环境保护和

成品保护的保证措施371

第三十章交通组织及航道维护措施388

第三十一章管线迁改及保护措施394

第三十二章防洪、防台风措施400

第一章施工总说明

§1、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1.1、编制依据

1.1.1、依据广州市地铁有限公司编制的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首期工程招标文件、补遗书等资料。

1.1.2、由招标文件明确的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及技术规则,质量评定标准及验收办法。

1.1.3、踏勘工地现场、自行调查工地周边环境条件所了解的情况和收集的信息。

1.1.4、依据本投标人的施工能力,现有机械设备、技术实力和类似工程施工实践中积累的施工经验。

1.1.5、依据国家和广州市的有关法律、法规、法令条款的具体规定和技术标准。

1.2、编制原则

1.2.1、遵守招标文件合同条款的各项要求,认真贯彻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及其代表的指示、指令和要求。

1.2.2、严格遵守招标文件中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与验收标准。

1.2.3、坚持“技术先进、配置合理、措施可靠”与实事求是相结合的原则。

1.2.4、自始至终对施工现场坚持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严密监控、动静结合、科学管理的原则。

1.2.5、实施项目法管理,通过对劳务、设备、材料、资金、技术、方案、信息时间与空间条件的优化处理,实现成本、工期、质量及信誉的预期目标。

1.2.6、一切忠实于业主,一切听从于业主;强化精品意识,以“视精品为合格、视昨天为落后”的企业精神为指导,向广州市人民作出新的贡献。

§2、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广州轨道交通地铁五号线首期工程,位于广州市某岛上、某铁路的路基北侧,某放射线北桥旁。

施工内容包括某南站的地下车站和高架车站工程、某村至某段高架桥工程、地铁五号与六号线的联络线工程。

2.1、某南站工程

某南站为五号线与六号线在某岛的换乘站,工程包括五号线高架车站区段、地下车站和明挖隧道区段。

位于某岛双桥公园附近,某铁路的路基北侧,五号线高架车站为东西走向,六号线地下车站为南北穿行。

车站总建筑面积15001.58m3,车站主体建筑面积8438.58m3。

2.1.1、五号线高架车站

五号线车站为高架岛式站台,站台宽8m,有效长度为106m,线间距11m,轨面标高18.3m。

车站主体结构采用三跨一联(32.5+41+32.5m)等截面斜腹板单箱单室连续箱梁,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梁高2.5m,顶宽16.3m,底宽7.4m,悬臂4.45m,箱梁结构顶面平坡。

车站高架桥墩采用独柱矩形扩头墩(带圆弧倒角),承台为双桩承台基础,钻孔桩直径为1.2m,桩基以微风化泥质粉砂岩为持力层,入岩1d(d为桩径)。

2.1.2、地下车站和明挖隧道工程

六号线车站为地下侧式站台,分为南、北两部分站厅,设有3个人行通道出入口和二个备用出入口。

站台宽6.5m,有效长度为75m,线间距5m,设置屏蔽门系统,站台层轨面埋深10.8m(从地面计)。

地下车站标准段总高度为18.36m,标准段总宽度19.3m,底板埋深(标准段)11.08m,顶板覆土厚度为3.45m。

地下车站结构采用整体式矩形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底板厚为1000mm,底纵梁为1600×1400mm,侧墙厚为800mm,顶板厚为800mm,顶纵梁为1800×1200mm,均采用C30混凝土。

2.1.3、车站附属结构

车站主体共设置五个出入口通道(其中两个为预留),Ⅰ号出入口由地下站台西北端直接出地面,Ⅱ号出入口设置为预留结合天桥出入口,从车站西北端伸出一个楼梯到后期建设天桥时考虑伸出地面。

Ⅲ号出入口设置于道路岛上,共有两层。

结全换乘考虑Ⅳ号出入口也置于车站东北端。

在休息平台可以与物业地下室相接。

风亭布置:

车站北端隧道风亭设于双桥中路西侧绿化带上,车站南端风亭(车站大系统进排风亭)也设于双桥中路南侧绿化带上,冷却塔设于大系统进排风亭,车站南端隧道风亭考虑由区间设置隧道风机房。

2.2、桥梁工程

高架桥区段自西向东分为某村段高架桥、某西桥、某段高架桥,另还包括五、六号地铁联络线的高架桥。

2.2.1、某西桥

主桥W/1~W/8墩上部结构为7×50m的七跨一联等高斜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梁高3.4m,顶宽9.4m~9.7m,底宽4.44m,悬臂2.05m~2.2m,箱梁结构顶面平坡。

其中W/2~W/8墩为6×50m连续箱梁采用顶推法施工,而W/1~W/2墩为一跨曲线变宽箱梁,在顶推到位后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

主桥下部结构桥墩采用单柱式矩形截面扩头墩(带圆弧倒角),承台为双桩承台,钻孔桩直径为2.0m,桩基以微风化泥质粉砂岩为持力层,入岩1d(d为桩径)。

2.2.2、某村段高架桥

F/5~F/8、F/8~F/11、F/11~F/14墩上部结构为3×30m等高截面单箱单室斜腹连续箱梁,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梁高1.8m,底宽4.96m,悬臂2.05m,箱梁顶宽9.7m(其中F/5~F/8段顶宽9.4m~9.7m),箱梁结构顶面平坡。

F/14~W/1墩上部结构为4×30m等截面单箱单室斜腹连续箱梁,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梁高1.8m,顶宽9.7m,底宽4.96m,悬臂2.05m,结构顶面平坡。

下部结构采用独柱矩形截面扩头墩(带圆弧倒角),承台为双桩承台,钻孔桩直径为1.5m,桩基以微风化泥质粉砂岩为持力层,入岩1d(d为桩径)。

2.2.3、某段高架桥

W/8~D/5墩上部结构为5×25m等高变截面异形连续箱梁,现浇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梁高1.8m,顶宽9.4m~15.06m,底宽4.44m,悬臂1.0m~2.2m。

D/5~D/9、D/9~D/13、D/13~D/17墩上部结构为4×30m等截面单箱单室斜腹连续箱梁,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梁高1.8m,顶宽5.3m,底宽2.96m,悬臂1.0m,结构顶面平坡。

D/17~D/20墩上部结构为3×29.708m等截面单箱单室斜腹连续箱梁,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梁高1.8m,顶宽5.3m,底宽2.96m,悬臂1.0m,结构顶面平坡。

而D/20~D/21之间为五号线106m长的某地铁站高架桥区段。

D/21~D/25墩上部结构为4×30m等高斜腹变宽连续箱梁,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梁高1.8m,顶宽5.3m,底宽2.96m,悬臂1.0m,结构顶面平坡。

D/25~D/28台上部结构为4×30m等高斜腹变宽连续箱梁,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梁高1.8m,顶宽5.3m,底宽2.96m,悬臂1.0m,结构顶面平坡。

下部结构桥墩采用独柱矩形截面扩头墩(带圆弧倒角),承台为双桩承台,钻孔桩直径为1.2m;桥台采用U型薄壁式桥台,桥台基础采用钻孔桩,桩直径为1.0m;桩基均以微风化泥质粉砂岩为持力层,入岩1d(d为桩径)。

2.3、工程地质

2.3.1、地质概况

工程场地内处于近东西向某断裂和珠海(大德)断裂通过。

某断裂活动主要表现为上盘下降,控制第四纪地沉积。

在历史时期沿该断裂发生过一些中、小强度的地震,现今仍有一定的活动性;珠海断裂右旋错动了石炭系和上白垩纪地层。

该断裂的现今活动性比较弱。

工程场地地形起伏变化大,钻孔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差异大。

第四纪覆盖土层厚度为3.7~44.8m,土层厚度变化很大。

上覆土层主要有人工填土、淤泥(淤泥质土)、粉细砂、中砂、粗(中)砂、砾砂、(粉质)粘土、粉土和粉质粘土,土层性质较复杂。

下伏基岩面埋深为3.7~44.8m,起伏大,岩性主要有:

泥岩、泥质粉砂岩、灰岩(沉积岩)、辉绿岩(火成岩)和角砾岩(断层构造岩)等。

其岩性及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变化较大,拟建场地内有某断裂和珠海断裂通过,部分钻孔揭露到断层泥质现象,整个场地的工程地质复杂。

1、某段场地内上部覆盖土层主要为人工堆积而成的杂填土,珠三角洲冲(淤)积成因的淤泥(淤泥质土)层,粉细砂,中粗砂和砾砂层,残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层,覆盖层总厚度10.1~24.9m。

下伏基层为泥质粉砂岩、泥岩,侵入岩系的辉绿岩及石炭系的灰岩。

该段地下溶洞发育,部分溶洞为串珠状溶洞,从某出口放射线A6.2标施工情况来看,大部分孔位(约占70%)均有不同孔径的溶洞出现,其中大的溶洞洞高高达11m,这给现场桩基施工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桩基施工极其困难,部分桩位出现了大面积塌方。

2、某西桥段场地内上部覆盖层同某段,下伏基岩为泥质粉砂岩、泥岩,侵入岩系的辉绿岩及石炭系灰岩。

该段靠近某岛的部分桩位溶洞发育,约40%的桩位有不同孔径的溶洞和串珠状溶洞出现。

3、某村大道段场地内上部覆盖层同某段,覆盖层总厚度13.2~18.9m,下伏基岩大部分为泥质粉砂岩、泥岩,含砾粉砂岩和石炭系灰岩。

该段地质情况比较稳定。

2.3.2、地下水情况

场地属某河流冲积平原地貌单元,现仍有某宽阔东西河水道。

第四覆盖土层除人工填土外,主要双冲积成因的粉细砂、中砂、粗砂和砾砂为主,次为粉土,淤泥质土,再次为残积成因的粉质粘土无意中积成因的砂土,粉土与某河床的砂土连通,水量相当丰富,测得的稳定水位介于1。

18m。

该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等腰三角形级为“弱”。

场地下伏基岩强风化层裂隙发育,有一定量的裂隙水,一些地方灰炭岩岩溶发育,出现灰岩破碎层或溶蚀或溶洞,一些溶洞成串珠状出现,这种不良的地层,会蕴藏一定量的裂隙水和溶洞水。

2.3.3、地震裂度

工程场址地震基本烈度为Ⅶ(七)度。

建筑场地类别属中软场地Ⅱ类。

§3、施工方案总体构想

根据工程分布情况和施工特点划分为如下五个施工区域:

地下车站及明挖隧道施工区,某村段高架桥施工区,某西桥施工区,某段高架桥施工区和高架车站施工区。

各施工区在项目部的统一协调下,同时开工,独立作业。

各施工区将根椐本工程的施工需要配备相应的数量机械设备和人员进行作业,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

3.1、地下车站及明挖隧道施工方案构想

地下车站和明挖隧道的施工采用钻孔桩围护明挖顺做法施工。

其施工顺序为:

施工准备→围护结构施工→基坑开挖(包括支撑施工)→主体结构的施工(包括防水施工)→基坑回填→管线和路面的恢复。

地下车站和明挖隧道施工流程详见“某站明挖顺做法施工流程”。

3.1.1、施工准备工作

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要求,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包括生产、生活、施工管理及材料库等房屋的布置,场内水电管路及排水沟的布置,场内施工便道的布置,并按施工红线要求设置围墙,做到文明施工。

按照施工图要求,认真调查落实场内管线的分布情况,制定周密的改移方案,确保改移工作顺利进行,将施工干扰减少至最低限度。

另外,开工前我们将在业主和监理的协助下,对本标段周围的建筑物以确认其所处状态。

3.1.2、围护结构施工

围护结构的施工是本工程施工的关键所在,围护结构主要包括止水帷幕、围护桩和混凝土支撑梁的施工。

在施工安排上,地下车站施工为确保不影响某放射线桥梁的正常施工,首先从某放射线端开始进行围护结构的施工,由南向北进行施工。

止水帷幕采用三重管旋喷桩,桩径600mm,相互搭接250mm,采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配浆,水泥掺入量250kg/m,粘土粉50kg/m,浆液水灰比为1.0,喷浆压力大于25MPa,提升速度0.15m/min,旋转速度为15r/min。

围护桩施工采用钻孔灌注桩,设计桩径为1200mm,桩中心距1300,桩的嵌固深度为7米,且要求桩端进入不透水层1m,若不透水层是岩层则要求桩端进入0.5m。

混凝土支撑中的支撑梁、压顶梁和腰梁采用现浇法施工,钻孔桩、压顶梁和混凝土内支撑的强度等级为C30,采用商品混凝土。

3.1.3、基坑开挖

基坑的开挖以机械开挖为主、人工开挖为辅。

基坑开挖的主要机具设备有推土机、反铲挖掘机、风镐等。

基坑开挖采取纵向分段分块、竖向分层开挖,详见“某南站基坑开挖施工流程图”。

基坑开挖时由塔吊配合取土出坑,由汽车运至场内指定地点临时存放,待夜间将土方集中运至弃土场。

基坑开挖时应及时对护桩进行支护,第一道支撑结构采用800×1000mm钢筋混凝土结构,冠梁采用1200×1000mm钢筋混凝土结构;第二道支撑结构采用800×1200mm钢筋混凝土结构,腰梁采用800×1400mm钢筋混凝土结构。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加强监控监测,密切注意周围土体的变位、护桩的变位、支撑的应力、地下水位等的变化情况,及时反馈。

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全面监控,确保万无一失。

3.1.4、主体结构施工

主体结构的施工与基坑的开挖采取流水作业的形式进行,当基坑开挖完成后,即可进行主体结构的施工,主体结构的施工顺序为:

底板砼垫层施工→防水砂浆找平层施工→底防水层施工→钢筋砼底板施工→拆除第二道支撑→侧面桩间防水砂浆找平层及防水层施工→钢筋砼侧墙及立柱施工→顶板施工→拆除第一道支撑→顶板防水层施工→土方回埋施工。

在主体结构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设计图和规范要求作好防水结构的施工,确保结构达到一级防水的标准。

在底板砼施工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并确认底板与围护桩接触良好后才拆除第二道支撑,采取分段切断,整段吊离法;对于第一道支撑在顶板砼施工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并确认顶板与围护桩接触良好后,采用同样方法拆除。

3.1.5、基坑的回填、管线和路面的恢复

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即进行基坑的回填工作,同时对临时拆除的管线进行及时的恢复,路面恢复时路基的填筑应严格按路基施工的有关规范进行,确保路面恢复达到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3.2、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方案构想

3.2.1、桩基础施工

桥梁桩基础分为岸上墩桩基础和水中墩桩基础,岸上桩基础进行场地平整后,采用常规的冲孔法直接进行施工;而某西桥的水中墩则采用常规的水上钻孔桩施工方法施工,即插打钢护筒,在钢护筒上搭建钻孔平台,摆放钻机进行成孔施工,泥浆的循环采取在钻孔平台旁摆放泥浆船或泥浆净化设备平台驳船,钻机的摆放、

下钢筋笼、导管、摆放灌注支架及灌注混凝土均由水上吊船或自拼水上浮吊辅助进行。

针对本桥水中桩基的施工还需说明以下几点:

1、由于本桥距既有桥较近,且新建桥梁桥墩与既有桥墩对应,再加上桥址处上层地质覆盖层为松软的沙层,为防止钻孔过程中塌孔,危及老桥的运营安全,本桥钢护筒插打的深度将适当的加长。

2、钢护筒的插打将利用自拼的导向船系统浮吊进行施工,导向船系统浮吊包括连接梁、插打钢护筒导向架、龙门吊起吊系统等,施工钢护筒时将其浮运到桥墩处抛锚定位,插打钢护筒时可通过绞锚或放锚来精确定位各钢护筒。

打桩锤将采用中-160震动打桩锤。

3、由于相距既有桥较近,且既有桥净空较低,因而,本桥水上施工吊机将尽量采用自拼的水上龙门浮吊辅助,由于其楞廓清晰,定位时便于判别,有利于防止碰撞既有桥梁的事故发生,另外,自拼的水上龙门浮吊一当定位,无论其施工状态如何,均不会撞击既有桥梁。

4、对于主桥桩基的施工机械,本公司拟配备两种成孔机械——旋转钻机或冲孔钻机,在施工前应详细的掌握各墩位处的地质情况,正确选用成孔桩机,保证桩基施工顺利。

本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复杂,溶洞非常发育,桩基施工难度大,对溶洞将做出初步的处理方案:

当溶洞的洞高≤1米时,采用粘土、石块抛填办法,堵住溶洞口进行施工;当溶洞的洞高>1米时,采用8mm厚钢护筒,振动打桩机插打,套至风化岩的岩面进行施工。

3.2.2、承台施工

岸上墩台的承台采用挖掘机直接开挖基坑,采用常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水中墩承台顶的标高均低于最低水位,而承台底的标高则有的低于河床面,有的则悬于水中,因此,水中墩承台的施工采取如下两种方法施工:

1、对于承台底悬于水中的水中墩承台采用吊箱围堰法施工

由于工期较紧,吊箱围堰的拼装将不采用在墩位处搭设平台就地拼装的办法,而采用在自拼的导向船龙门浮吊上拼装再浮运到位,利用龙门浮吊起吊系统起吊、下沉安装,这样吊箱围堰的拼装可与桩基施工同时进行,以争取工期,增加吊箱围堰倒用部分的倒用次数。

吊箱围堰的固定靠其扁担梁与事先预埋于桩顶的槽钢支撑架固定。

吊箱围堰的堵漏由潜水工负责施工,其防漏的原理详见吊箱围堰施工工艺。

吊箱围堰的底板不考虑倒用,而其侧板、扁担梁及部分内支撑骨架均按倒用设计。

2、对于承台底标高低于河床面的岸边承台采用套箱围堰法施工

(1)在龙门浮吊上拼装套箱围堰,及其内骨架。

(2)用拖轮浮运到位,由龙门浮吊起吊下沉。

(3)围堰下沉采取吸泥加静压相结合的办法,使套箱围堰达到设计标高。

(4)套箱围堰内超吸的部分可采用回填沙的办法补至标高。

(5)在围堰内灌注封底混凝土,封底混凝土的厚度暂定为1米。

(6)待封底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即可抽水施工承台钢筋混凝土。

围堰设计成可部分回收结构,方便拆除。

3.2.3、墩台身施工

桥梁墩台身均采用常规的支架钢模板进行施工,岸上墩台采用汽车吊配合施工,水中墩则采用吊船配合施工。

3.3、顶推箱梁施工方案构想

某西桥W/1~W/8墩为7×50m连续箱梁桥,其中W/2~W/8墩为6×50m连续箱梁采用顶推法施工,而W/1~W/2墩的一跨在顶推到位后,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

顶推预制平台布设在某西桥东岸的某高架桥场地内,利用W/8~D/3高架桥区间搭设平台,顶推完成后再施工此段高架桥现浇梁。

顶推平台采用钢管桩基础,振动打桩锤进行插打,支承于基岩,采用钢管柱支撑和型钢搭设平台,模板采用钢模。

顶推平台及模板必须保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满足设计和施工的需要。

顶推平台布置一台塔吊配合施工,混凝土采用泵送。

混凝土箱梁顶推导梁采用钢导梁,导梁长度按顶推梁单孔桥跨的0.6~0.8倍取用,导梁的刚度及强度必须满足各顶推状态下的受力要求。

导梁分三段,可在顶推支架上拼装完成后再顶推到位。

顶推将采用多点顶推,每墩布置四台千斤顶,采用中心控制台统一控制操作,严格控制单墩的墩顶不平衡水平力,顶推系统采用自动连续顶推千斤顶,保证箱梁匀速前进。

箱梁顶推滑道及导向架在墩顶布置,采用不锈钢板和四氟橡胶板组合滑道体系,润滑剂为硅凝脂。

3.4、现浇箱梁施工方案构想

高架桥现浇箱梁划分为某村高架桥段、某高架桥西段和某高架桥东段三个区段进行施工,采用满铺支架法逐联现浇施工。

在墩台施工完成后进行地基处理,以满足承载力的要求,然后进行支架的搭设和预压,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并检验支架的稳定性。

按施工设计要求安装模板、绑扎钢筋和安装预应力束,进行混凝土浇筑,当砼达到强度进行则按设计要求进行预应力的张拉。

3.5、高架车站施工方案构想

高架车站的桥墩基础与地下呈站的围护桩同时进行施工,但高架夹层及高架车站箱梁则安排在地下车站复土回填后进行施工。

高架车站的桥墩及桩基础施工采用与高架桥的桥墩相同施工方法,箱梁采用满铺支架现浇法施工。

§4、临时工程施工方案

4.1、临时码头的设置

为满足某西桥水中墩的施工,将在西岸(某村侧)设置下河码头,码头将采用趸船及连接梁型式,运用车渡排船实现水陆连接。

码头的具体位置见场地布置图。

4.2、中心试验室

本公司在广州花都基地有完整齐全的中心试验室,距离本标段桥址仅半个小时的车程,为减少工地临时建设的规模,因而拟定只在工地安装压力机等基本试验设备,大量的试验工作和材料抽样检测将在花都基地完成。

4.3、钢结构制造

所有施工钢结构(钢管桩、钢护筒、支架、模板等)的加工均在本公司花都基地钢结构制造厂加工,用汽车运至工地。

工地上只配备小型的钢结构加工机械,满足小型预埋件的加工及现场钢结构的安装与改造。

4.4、临时施工便道、临时房屋、供水和供电方案详见“第二章施工场地总平面布置及说明”。

§5、工期目标

本工程计划开工日期定在****年6月28日,至****年6月27日完工,总工期为24个月。

对于某南站某放射线桥下的围护桩,确保在****年9月28日前全部完成。

高架车站上部结在地下车站施工完成后于****年1月1日开始施工。

某西桥计划工在****年4月份开始进行节段的顶推施工。

§6、质量、环保目标

本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市优质工程,争创文明样板工地,遵守国家和广州市有关环保规定,做到文明施工、安全生产,优质按期完成本项目工程的所有施工任务。

第二章施工场地总平面布置及说明

§1、施工场地总平面布置

1.1、场地布置原则

1、临时工程和设施,是根据业主批示的场地进行布置。

2、以节约用地,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进行布置。

3、与业主提供的电源、水源及交通设施等条件相适应。

1.2、总平面布置区域

 因本标包括某村高架段至某西桥(采用顶推法施工)、某西桥至某高架桥区段、某南站的地下车站和高架车站、地铁五号与六号线的联络线工程,故施工场地按本标段工程特点划分为三大块:

即某村段高架区间施工场地、某西桥施工场地及某南站施工场地。

某村段高架区间施工场地主要用来负责5/F墩~17/F墩及1/W墩~2/W墩(属某西桥现浇段)的施工,某西桥施工场地主要用来负责某西桥3/W墩~8/W(顶推梁施工)墩及1/D墩~19/D墩(某段高架区间)的施工,某南站施工场地主要用来负责某南站的地下车站和高架车站、地铁五号与六号线的联络线工程及21/D墩~28/D台(某段高架区间)的施工。

施工场地布置详见“某南站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某西桥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图”及“某村段高架区间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图”。

§2、施工场地布置说明

2.1、某南站施工场地

1、场地围蔽

施工围墙采用招标文件第Ⅲ卷《正式施工围蔽方案图》中要求的砖砌墙(0.52x2.2),墙体全长894米,临街面进行美化。

施工场内围蔽面积18820平方米。

2、临时房屋

某南站施工场地的办公及生活设施集中布置在场地西侧(毗邻河沙桥中路)红线内,办公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