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传递信息的方式共10篇 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85322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的传递信息的方式共10篇 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古代的传递信息的方式共10篇 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古代的传递信息的方式共10篇 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古代的传递信息的方式共10篇 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古代的传递信息的方式共10篇 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的传递信息的方式共10篇 doc.docx

《古代的传递信息的方式共10篇 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的传递信息的方式共10篇 doc.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的传递信息的方式共10篇 doc.docx

古代的传递信息的方式共10篇doc

★古代的传递信息的方式_共10篇

范文一:

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1.用候鸟,特别是鸽,雁等作传输工具2.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等3.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4.以灯光,火光,如孔明灯.烽火台等5.还有其他记号,摆设等,如诱敌的记号

现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1.有线通讯传输,如电话,传真,电报,电视等2.无线通讯传输,如对讲机,BP机(以淘汰),移动电话,收音机3.数字通讯传输,最熟悉的,连网的电脑,数字电视

4.纸张通讯传输,如书信,报纸等

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也随着发展,网络也在发展。

现在网络已经成为许多青少年的最爱。

它充满了神奇,使有些青少年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让他们误入歧途。

网络也可以帮助他们。

每一件事情都它的利与弊,更何况是网络,它也有它自己的利与弊。

当我们需要寻找资料时,去翻阅那几本厚厚的字典,实在是太麻烦了,更何况有些资料字典上根本找不着,便要去找书或杂志。

当我们拥有自己的电脑,便可上网寻找资料,电脑上记载的东西很多,比那些书`杂志`字典……记载的。

虽然买电脑比买书`杂志`字典所花的钱多,但这也是物有所值。

网络的好处不止这些,还有许许多多,数也数不清,但网络的坏处也存在许多。

当我们第一次接触电脑时,我们就被它所吸引。

现在的男生迷恋于网络,从而放弃读书,成绩逐渐下降;偷偷地拿着钱去上网,去上网。

当没钱上网时,便会去拿父母的钱,同学的钱,朋友的钱,甚至老师的钱;当被老师发现他去了,教训他,当他怒火的时候,就会行为越轨……

上网对青少年是有利又有弊,我们一定要学习有利的,对弊的一面要避而不见。

我们应该把握住自己,别让自己有非法行为,等到发现已经太晚了。

 

范文二:

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和故事

在远古时候,我国使用击鼓传递信息,最早当在原始社会末期。

到西周时候,我国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邮驿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步,邮驿通信逐渐完备起来。

三国时期,曹魏在邮驿史上最大的建树是制定《邮驿令》。

隋唐邮传事业发达的标志之一是驿的数量的增多。

我国元朝时期,邮驿又有了很大发展。

清代邮驿制度改革的最大特点是“邮”和“驿”的合并。

清朝中叶以后,随着近代邮政的建立,古老的邮驿制度就逐渐被淘汰了。

【烽火传军情】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

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

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

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

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在我国的历史上,还有一个为了讨得美人欢心而随意点燃烽火,最终导致亡国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周灭商后建都镐京,历史上称作西周。

初期,周王为巩固国家政权,先后把自己的兄弟、亲戚、功臣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还建立了一整套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

苏武传》

中“苏武牧羊”的故事。

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

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凶和好,结为姻亲。

汉朝使节来凶,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

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

“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

”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

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

【青鸟传书】

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

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

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

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王——凤凰。

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李商隐有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

【黄耳传书】

信鸽传书,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现在还有信鸽协会,并常常举办长距离的信鸽飞行比赛。

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即可以通过感受磁力与纬

度来辨别方向。

信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的记载:

“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

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

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

”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奴”。

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风筝通信】

我们今天娱乐用的风筝,在古时候曾作为一种应急的通信工具,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传说早在春秋末期,鲁国巧匠公输盘(即鲁班)就曾仿照鸟的造型“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种以竹木为材制成

的会飞的“木鹊”,就是风筝的前身。

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人们又用竹篾做架,再用纸糊之,便成了“纸鸢”。

五代时人们在做纸鸢时,在上面拴上了一个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风筝”这个词便由此而来。

最初的风筝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而制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军事侦察,或是用来传递信息和军事情报。

到了唐代以后,风筝才逐渐成为一种娱乐的玩具,并在民间流传开来。

【灯塔】

灯塔起源于古埃及的信号烽火。

世界上最早的灯塔建于公元前7世纪,位于达尼尔海峡的巴巴角上,像一座巨大的钟楼矗立着。

那时人们在灯塔里燃烧木柴,利用它的火光指引航向。

公元前280年,古埃及人奉国王托来美二世菲莱戴尔夫之命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对面的法罗斯岛上修筑灯塔,高达85米,日夜燃

烧木材,以火焰和烟柱作为助航的标志。

法罗斯灯塔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1302年毁于地震。

9世纪初,法国在吉伦特河口外科杜昂礁上建立灯塔,至今已两次重建,现存的建于1611年。

在古老的灯塔中,意大利的莱戈恩灯塔至今仍在使用。

这座灯塔是建于1304年,用石头砌成,高50米。

美国第一座灯塔是建于1716年的波士顿灯塔。

此后,1823年建成透镜灯塔,1858年建成电力灯塔,1885年首次用沉箱法在软地基上建造灯塔,1906年落成第一座气体闪光灯塔。

1850年,全世界仅有灯塔1570座,1900年增到9400座。

到1984年初,包括其他发光航标在内,灯塔总数已超过55000座。

【通信塔】

18世纪,法国工程师克劳德.查佩成功地研制出一个加快信息传递速度的实用通信系统。

该系统由建立在巴黎和里尔230千米间的若干个通信塔组成。

在这些塔顶上竖起一

根木柱,木柱上安装一根水平横杆,人们可以使木杆转动,并能在绳索的操作下摆动形成各种角度。

在水平横杆的两端安有两个垂直臂,也可以转动。

这样,每个塔通过木杆可以构成192种不同的构形,附近的塔用望远镜就可以看到表示192种含义的信息。

这样依次传下去,在230千米的距离内仅用2分钟便可完成一次信息传递。

该系统在18世纪法国革命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信号旗】

船上使用信号旗通信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旗号通信的优点是十分简便,因此,即使当今现代通信技术相当发达,这种简易的通信方式仍被保留下来,成为近程通信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进行旗号通信时,可以把信号旗单独或组合起来使用,表示不同的意义。

通常悬挂单面旗表示最紧急、最重要或最常用的内容。

例如,悬挂A字母旗,表示

旗,表示

【旗语】

在15-16世纪的200年间,舰队司令靠发炮或扬帆作训令,指挥属下的舰只。

1777年,英国的美洲舰队司令豪上将印了一本信号手册,成为第一个编写信号书的人。

后来海军上将波帕姆爵士用一些旗子作

1817年,英国海军马利埃特上校编出第一本国际承认的信号码。

舫海信号旗共有40面,包括26面字母旗,10面数字旗,3面代用旗和1面回答旗。

旗的形状各异:

有燕尾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等。

旗的颜色和图案也各不相同

 

范文三:

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方式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说:

周幽王有个爱妃褒姒,她虽长得很美,但轻易不肯一笑。

为此,周幽王使出了个赏格:

“谁要能叫娘娘一笑,就赏他一千斤金子”(当时把铜叫金子)。

于是有人想出了一个点起烽火戏诸侯的办法,想换取娘娘一笑,一天傍晚,周幽王带着爱妃褒姒登上城楼,命令四下点起烽火。

临近的诸侯看到了烽火,以为西戎(当时西方的一个部族)来犯,便领兵赶到城下救援,但见灯火辉煌,鼓乐喧天。

一打听才知是周幽王为了取乐于娘娘而干的荒唐事儿,各诺侯敢怒不敢言,只好气愤地收兵回营。

袭姐见状,果然淡然一笑。

但事隔不久,西戎果真来犯,虽然点起了烽火,却无援兵赶到。

原来各诸侯以为周幽王又是故技重演。

结果被西戎攻下城堡,杀了周幽王,从此灭了四周。

这个历史故事不仅生动的描绘了当时利用烽火台通信的情况,同时也告戒后人,不企

是什么人和什么时候,都不能拿通信当儿戏。

我国最早关于通信的记载,是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殷即商代,亦称殷商。

殷的故都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清光绪年间,在此掘得龟甲兽骨,上刻文字,后称甲骨文。

甲骨文中记载着殷商盘庚年代(公元前1400年左右),边戌向天子报告军情的记述,有“来鼓”二宇。

经考证,“来鼓”即类似今天的侦察通信兵。

在古书《待经》中,也有“简书”的记载,?

简书”就是用兽骨刻上文字,由通信兵传递的官府紧急文书。

“简书”出于殷末周初(公元前12世纪一11世纪),这也就是邮驿的前身。

人类最古老的媒介不是别的东西,而是人的身体本身,人们使用手、脸等身体部位来进行动作、表情等非语言传播。

然后才产生了语言。

一些人类学家认为,语言是在10万年前出现的。

大约纪元前2万年左右,人类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

他们的作品今天在法国北

部的山洞里依旧可见。

他们在这些洞壁上留下了驯鹿、野马和一些灭绝的动物的绘画。

在史前的不同时期,这些壁画一定是由那些最富创造力的人类创作的,是史前人

类最原始的媒介之一。

人们还在树上刻标记以指明路线,用堆石头表示方向或边界。

在有文字以前的社会中,人类把表达深远意义的装饰性图案做在陶器、编织物、雕刻和其他简陋的日常用

品上。

烽烟和旗鼓曾是古代远距离传播的重要媒介,烽烟用于示警,旗鼓用于指挥进退。

中国的《孙子兵法》所说的“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尽管有这些媒介,文字出现前人类超越面对面传播的能力还是极为有限。

人类除了木头、树皮、兽皮或石头上的那些图画以外几乎没有跨越时间的东西。

视力、听力和气象条件限制了他们远距离传播的能力。

如当时的人们只能在白天有利的天气

条件下看到远方的烟火信号。

电子媒介的出现是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综合产物。

19世纪后半叶由于电的发现和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开始诞生了一大批电子媒介,电讯、电话、电影、广播、电视等等都是19世纪至20世纪人类的伟大发明。

电子媒介对人类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1899年3月28日,意大利科学家成功地将一份电报从英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发至法

国,1901年又完成了横越大西洋的无线电报的发收。

[1]羽檄:

插有羽毛的书信多用于战事紧急。

[2]鸡毛信:

一般用于民间。

[3]羽书:

用于征调军队。

[4]信鸽传书[所说的飞鸽传书]

[5]快马传书。

[6]传竹筒:

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

[7]急脚递:

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

[8]烽火狼烟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传递方式

 

范文四:

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在远古时候,我国使用击鼓传递信息,最早当在原始社会末期。

到西周时候,我国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邮驿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步,邮驿通信逐渐完备起来。

三国时期,曹魏在邮驿史上最大的建树是制定《邮驿令》。

隋唐邮传事业发达的标志之一是驿的数量的增多。

我国元朝时期,邮驿又有了很大发展。

清代邮驿制度改革的最大特点是“邮”和“驿”的合并。

清朝中叶以后,随着近代邮政的建立,古老的邮驿制度就逐渐被淘汰了。

【烽火传军情】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

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

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

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在我国的历史上,还有一个为了讨得美人欢心而随意点燃烽火,最终导致亡国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周灭商后建都镐京,历史上称作西周。

初期,周王为巩固国家政权,先后把自己的兄弟、亲戚、功臣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还建立了一整套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

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

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

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凶和好,结为姻亲。

汉朝使节来凶,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

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

“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

”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

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

【青鸟传书】

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

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

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

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王——凤凰。

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李商隐有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

【黄耳传书】

信鸽传书,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现在还有信鸽协会,并常常举办长距离的信鸽飞行比赛。

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即可以通过感受磁力与纬度来辨别方向。

信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的记载:

“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

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

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

”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奴”。

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风筝通信】

我们今天娱乐用的风筝,在古时候曾作为一种应急的通信工具,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传说早在春秋末期,鲁国巧匠公输盘(即鲁班)就曾仿照鸟的造型“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种以竹木为材制成的会飞的“木鹊”,就是风筝的前身。

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人们又用竹篾做架,再用纸糊之,便成了“纸鸢”。

五代时人们在做纸鸢时,在上面拴上了一个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风筝”这个词便由此而来。

最初的风筝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而制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军事侦察,或是用来传递信息和军事情报。

到了唐代以后,风筝才逐渐成为一种娱乐的玩具,并在民间流传开来。

【灯塔】

灯塔起源于古埃及的信号烽火。

世界上最早的灯塔建于公元前7世纪,位于达尼尔海峡的巴巴角上,像一座巨大的钟楼矗立着。

那时人们在灯塔里燃烧木柴,利用它的火光指引航向。

公元前280年,古埃及人奉国王托来美二世菲莱戴尔夫之命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对面的法罗斯岛上修筑灯塔,高达85米,日夜燃烧木材,以火焰和烟柱作为助航的标志。

法罗斯灯塔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1302年毁于地震。

9世纪初,法国在吉伦特河口外科杜昂礁上建立灯塔,至今已两次重建,现存的建于1611年。

在古老的灯塔中,意大利的莱戈恩灯塔至今仍在使用。

这座灯塔是建于1304年,用石头砌成,高50米。

美国第一座灯塔是建于1716年的波士顿灯塔。

此后,1823年建成透镜灯塔,1858年建成电力灯塔,1885年首次用沉箱法在软地基上建造灯塔,1906年落成第一座气体闪光灯塔。

1850年,全世界仅有灯塔1570座,1900年增到9400座。

到1984年初,包括其他发光航标在内,灯塔总数已超过55000座。

【通信塔】

18世纪,法国工程师克劳德.查佩成功地研制出一个加快信息传递速度的实用通信系统。

该系统由建立在巴黎和里尔230千米间的若干个通信塔组成。

在这些塔顶上竖起一根木柱,木柱上安装一根水平横杆,人们可以使木杆转动,并能在绳索的操作下摆动形成各种角度。

在水平横杆的两端安有两个垂直臂,也可以转动。

这样,每个塔通过木杆可以构成192种不同的构形,附近的塔用望远镜就可以看到表示192种含义的信息。

这样依次传下去,在230千米的距离内仅用2分钟便可完成一次信息传递。

该系统在18世纪法国革命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信号旗】

船上使用信号旗通信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旗号通信的优点是十分简便,因此,即使当今现代通信技术相当发达,这种简易的通信方式仍被保留下来,成为近程通信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进行旗号通信时,可以把信号旗单独或组合起来使用,表示不同的意义。

通常悬挂单面旗表示最紧急、最重要或最常用的内容。

例如,悬挂A字母旗,表示

 

范文五:

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用候鸟,特别是鸽,雁等作传输工具

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等

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

以灯光,火光,如孔明灯.烽火台等

玉玺:

插有羽毛的书信多用于战事紧急。

鸡毛信:

一般用于民间。

羽书:

用于征调军队。

信鸽传书[所说的飞鸽传书]

快马传书。

传竹筒:

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

急脚递:

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

烽火狼烟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传递方式

现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有线通讯传输,如电话,传真,电报,电视等

无线通讯传输,如对讲机,BP机(以淘汰),移动电话,收音机数字通讯传输,最熟悉的,连网的电脑,数字电视纸张通讯传输,如书信,报纸等

 

范文六:

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

一个是信件,由邮差来发放,骑马到每个驿站,再换马,最后把信送到

还有就是飞鸽传书,就是用信鸽,将信绑在信鸽腿上,再放飞,信鸽就会回到原来的地方,往哪写信就用哪个地方带来的信鸽

还有些比较不正规的就是传言,说书等等,人们相互传言将信息传播

或者说书的先生将某些事编成书词,用说书的方式唱出来,也算是信息传播.古代: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

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

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

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

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

收发这些文书都要登记,注明时间,以明责任。

隋唐时期,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

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大致30里设一驿站。

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

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

唐代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驰500里;步行人员日行50里;逆水行船时,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它60里;顺水时一律规定100到150里。

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

在这里他把驿骑比做流星。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

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传递速度达到每天500里。

由此可见,唐朝邮驿通信的组织和速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

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

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

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

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1.用候鸟,特别是鸽,雁等作传输工具

2.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等

3.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

4.以灯光,火光,如孔明灯.烽火台等

5.还有其他记号,摆设等,如诱敌的记号

另外还有钟鼓、烟火、鸽子、旗语、狼烟等方式传递信息

古人传递信息主要用以下方法:

飞鸽,烽火,快马,暗号,手语,书信,旗帜等。

主要有飞鸟传(飞鸽传书、鸿雁传书、飞雁传书),驿传(快马加鞭),烽火,狼烟,旗语、灯光(三打祝家庄、孔明灯)等等

 

范文七:

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

1.鸡毛信:

一般用于民间。

2.飞鸽传书:

用候鸟,特别是鸽子,大雁等作传输工具。

3.快马传书:

由驿差乘马传递书信的通信方式。

4.传竹筒:

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

5.急脚递:

跑步传递,

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

6.烽火、狼烟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传递方式。

7.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传递信息。

8.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漂流瓶等。

·现代人传递信息的方法:

1.有线通讯传输:

如电话、传真、电报等。

2.无线通讯传输:

如手机、对讲机、广播、电视等。

3.网络通讯传输:

如email邮箱、视频、QQ聊天等。

4.纸张通讯传输:

如书信、报纸、书籍等。

·古人与现代人传递信息方法的不同

古人传递信息的速度慢、效率低,而且有时还会误事。

现代人传递信息的速度快、效率高,而且信息量多,很广。

 

范文八:

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用候鸟,特别是鸽,雁等作传输工具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等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以灯光,火光,如孔明灯.烽火台等

玉玺:

插有羽毛的书信多用于战事紧急。

鸡毛信:

一般用于民间。

羽书:

用于征调军队。

信鸽传书[所说的飞鸽传书]快马传书。

传竹筒:

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

急脚递:

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

烽火狼烟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传递方式

现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