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三节设计与评价类实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83879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2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章第三节设计与评价类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第十一章第三节设计与评价类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十一章第三节设计与评价类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十一章第三节设计与评价类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十一章第三节设计与评价类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第三节设计与评价类实验.docx

《第十一章第三节设计与评价类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第三节设计与评价类实验.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一章第三节设计与评价类实验.docx

第十一章第三节设计与评价类实验

第十一章 “四大题型”揭密高考热点

第三节设计与评价类实验

考点一

实验设计、评价型实验

命题点1 猜想型实验方案的设计

[思维流程]

[典题示例] 漂白粉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和杀菌剂

实验室有一瓶密封不严的漂白粉样品,其中肯定存在CaCl2,请设计实验,探究该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其他固体物质。

(1)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

该漂白粉未变质,只含有________;

假设2:

该漂白粉全部变质,只含有________;

假设3:

该漂白粉部分变质,既含有Ca(ClO)2,又含有CaCO3。

(2)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请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限选用的仪器和药品:

试管、滴管、带导管的单孔塞、蒸馏水、自来水、1mol/L盐酸、品红溶液、新制澄清石灰水。

(提示:

不必检验Ca2+和Cl-)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取少量上述漂白粉于试管中,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流程应用]

第一步 明确目的原理

设计实验探究漂白粉变质后物质的成分,涉及反应:

①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②Ca(ClO)2+H2O+CO2===CaCO3↓+2HClO。

第二步 提出合理假设

根据假设3提供的物质及反应原理判断样品中可能含有Ca(ClO)2或CaCO3或二者的混合物。

第三步 寻求验证方法

用CaCO3与盐酸反应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来验证CaCO3的存在。

用Ca(ClO)2与盐酸反应生成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HClO来验证Ca(ClO)2的存在。

第四步 设计操作步骤

①固体样品中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用于检验CO2)。

②向步骤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1~2滴品红溶液,振荡(用于检验HClO)。

第五步 分析得出结论

若步骤①中石灰水未变浑浊,则说明样品中无CaCO3,即假设1成立。

若步骤①中石灰水变浑浊,且步骤②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说明CaCO3存在,不存在Ca(ClO)2,即假设2成立。

若步骤①中石灰水变浑浊,且步骤②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有CaCO3和Ca(ClO)2存在,即假设3成立。

答案:

(1)假设1:

只含有Ca(ClO)2;假设2:

只含有CaCO3

(2)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加入适量1mol/L盐酸溶解后,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若澄清石灰水未见浑浊,则假设1成立;

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假设2或假设3成立

向步骤①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入1~2滴品红溶液,振荡(或另外取样操作)

若品红溶液褪色,则假设3成立;

若品红溶液不褪色,则假设2成立

[即时应用]

(2014·安徽高考)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弱酸性条件下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类型的影响因素,将混合均匀的新制铁粉和碳粉置于锥形瓶底部,塞上瓶塞(如图1)。

从胶头滴管中滴入几滴醋酸溶液,同时测量容器中的压强变化。

图1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编号

实验目的

碳粉/g

铁粉/g

醋酸/%

为以下实验作参照

0.5

2.0

90.0

醋酸浓度的影响

0.5

36.0

0.2

2.0

90.0

 

(2)编号①实验测得容器中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2。

t2时,容器中压强明显小于起始压强,其原因是铁发生了________腐蚀。

(3)该小组对图2中0~t1时压强变大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

假设一:

发生析氢腐蚀产生了气体;

假设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为验证假设一,某同学设计了检验收集的气体中是否含有H2的方案。

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假设一,写出实验步骤和结论。

实验步骤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解析:

(1)对比实验①,实验②中碳粉的质量与实验①相同,醋酸的浓度与实验①不同,所以铁粉的质量应与实验①相同,即2.0g;实验③中碳粉质量与实验①不同,铁粉质量和醋酸浓度均与实验①相同,显然实验③目的是探究碳粉含量的影响。

(2)t2时,容器中压强明显小于起始压强,说明容器中气体减少,所以铁发生的是吸氧腐蚀。

(3)0~t1时压强增大,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生成气体,二是温度升高,则由假设一内容可得假设二应是:

此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

(4)参照实验①中药品的用量及操作方法,更换多孔橡皮塞,增加进、出气导管,并通入稀有气体,排出空气,滴加醋酸溶液,同时测量瓶内压强的变化、温度的变化等,确定猜想一是否成立。

答案:

(1)

编号

实验目的

碳粉/g

铁粉/g

醋酸/%

2.0

碳粉含量的影响

(2)吸氧

(3)反应放热,温度升高

(4)实验步骤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①药品用量和操作同编号①实验(多孔橡皮塞增加进、出导管);

②通入氩气排净瓶内空气;

③滴入醋酸溶液,同时测量瓶内压强变化(也可测温度变化、检验Fe2+等)。

如果瓶内压强增大,假设一成立。

否则假设一不成立。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

命题点2 实验方案的评价

角度一 从实验原理可行性评价

[示例1] 实验室制备Al2S3,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

A.将AlCl3溶液与Na2S溶液混合

B.将H2S气体通入Al2(SO4)3溶液中

C.将Al(NO3)3固体与K2S固体混合

D.将金属铝与硫黄混合加热

[解析] 该题首先从原理角度辨析了Al2S3的制备,要注意可溶性的铝盐和硫化物溶液相遇会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2Al3++3S2-+6H2O===2Al(OH)3↓+3H2S↑,同理将H2S气体通入Al2(SO4)3溶液也无法制备Al2S3,只有将金属铝与硫黄混合加热,方可制得。

[答案] D

角度二 从原料的用量多少评价

[示例2] 以Al、稀H2SO4和NaOH为原料制取Al(OH)3,甲、乙、丙3个学生分别用3种不同的途径制备:

甲:

Al

Al2(SO4)3

Al(OH)3

乙:

Al

NaAlO2

Al(OH)3

丙:

→Al(OH)3

若要制得等量的Al(OH)3,则上述哪个方案最好?

________。

[解析] 现将甲、乙、丙三个方案制取1molAl(OH)3消耗的硫酸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剖析如下:

实验方案(简述过程)

消耗H2SO4/mol

消耗NaOH/mol

甲:

Al→Al2(SO4)3→Al(OH)3

1.5

3

乙:

Al→NaAlO2→Al(OH)3

0.5

1

丙:

Al→Al2(SO4)3

→Al(OH)3

3/8

3/4

Al→NaAlO2

方法丙最好,产生等量Al(OH)3时所用原料最省。

[答案] 丙

角度三 从是否符合“绿色化学”观念评价

[示例3] 下表是制取硝酸铜的三种方案,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最佳方案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方案

反应物

Cu和浓HNO3

Cu和稀HNO3

Cu、O2和稀HNO3

[解析] 甲方案中Cu与浓HNO3反应生成污染环境的气体NO2,乙方案中铜与稀HNO3反应生成有毒气体NO,这两种方案中硝酸的利用率低。

丙方案中Cu与O2反应生成CuO,然后用CuO与稀HNO3反应生成Cu(NO3)2,不产生污染环境的气体,且硝酸利用率高,故丙方案体现绿色化学理念。

[答案] 丙 甲、乙两方案都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硝酸利用率高

角度四 从不同装置的优化组合进行评价

[示例4] 某化学课外小组研究乙醇氧化的实验并验证其产物,设计了甲、乙、丙三套装置(图中的支撑仪器均未画出,“△”表示酒精灯热源),每套装置又划分为①②③三部分。

仪器中盛放的试剂:

a.无水乙醇(沸点:

78℃);b.铜丝;c.无水硫酸铜;d.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1)简述三套方案各自的优点。

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集中三套方案的优点,组成一套比较合理完善的实验装置,可按气流由左到右的顺序表示为________(例如:

甲①,乙②,丙③)。

[解析] 

(1)甲的优点在于②,水浴加热能较好地控制温度,使气流平稳、反应充分。

乙的优点在于两干燥管考虑了溶液中水汽对产物H2O检验的干扰,丙的优点在①,无水生成,且装置简单。

(2)将三套方案的优点组合:

取丙①、甲②、乙③可组成一套完善的装置。

[答案] 

(1)甲:

②中用热水浴加热,可形成较平稳的乙醇气流,使反应更充分;②中的斜长导管起到冷凝回流乙醇的作用

乙:

①与③中的干燥管可防止溶液中的水与无水硫酸铜反应,避免干扰对生成物的验证

丙:

①中氧气发生装置中无水生成,且装置简单

(2)丙①,甲②,乙③

角度五 从实验方案的优劣对比进行评价

[示例5] 某纯碱样品中含有氯化钠,测定纯碱样品纯度的方案有:

方案1:

称样品质量,加入足量稀硫酸,用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称重;

方案2:

称样品质量,溶于水,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过滤烘干后称量沉淀质量;

方案3:

称样品质量,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蒸干,称固体质量;

方案4:

称样品质量,加入硫酸,排水法收集并测定二氧化碳体积;

你认为最优方案是________。

[解析] 方案1:

碱石灰吸收的除CO2的质量外,还有稀H2SO4挥发出的水蒸气,故测得Na2CO3的纯度偏高;

方案2:

碳酸钙烘干时易分解,且碳酸钙表面吸附杂质,称量的质量不准确。

方案3:

氯化钠稳定,将NaCl溶液蒸干后即得NaCl固体质量,可通过前后质量差测定Na2CO3的纯度。

方案4:

CO2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发生反应,故测定CO2的体积不准确。

[答案] 方案3

[即时应用]

下列从原料及有关试剂分别制取相应的最终产物的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方案是哪个?

方案1 C

CO

CO2

Na2CO3

方案2 Cu

Cu(NO3)2溶液

Cu(OH)2

方案3 CaO

Ca(OH)2溶液

NaOH溶液

方案4 Fe

Fe2O3

Fe2(SO4)3溶液

[解析] C在空气中燃烧不能得纯净的CO,方案1不合理;AgNO3溶液价格较高,不经济,方案2不合理;Fe在O2中燃烧的产物是Fe3O4而不是Fe2O3,方案4不合理。

[答案] 方案3

考点二

定量分析型实验

命题点1 定量测定数据的方法

1.沉淀法

先将某种成分转化为沉淀,然后称量纯净、干燥的沉淀的质量,再进行相关计算。

2.测气体体积法

对于产生气体的反应,可以通过测定气体体积的方法测定样品纯度。

量气装置的设计:

下列装置中,A是常规的量气装置,B、C、D是改进后的装置。

3.测气体质量法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吸收剂中,通过称量实验前后吸收剂的质量,求得所吸收气体的质量,然后进行相关计算。

4.滴定法

即利用滴定操作原理,通过酸碱中和滴定、沉淀滴定和氧化还原反应滴定等获得相应数据后再进行相关计算。

[典题示例]

铝镁合金是飞机制造、化工生产等行业的重要材料。

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含镁3%~5%的铝镁合金(不含其他元素)中镁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两种不同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填写下列空白:

方案一

[实验方案] 将铝镁合金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测定剩余固体质量。

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1)称取10.8g铝镁合金粉末样品,溶于体积为V、物质的量浓度为4.0mol·L-1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

则NaOH溶液的体积V≥________mL。

(2)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固体。

该步骤中若未洗涤固体,测得镁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方案二

[实验方案] 将铝镁合金与足量稀硫酸溶液反应,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实验步骤]

(1)同学们拟选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实验:

你认为最简易的装置其连接顺序是A接(  )(  )接(  )(  )接(  )(填接口字母,可不填满)。

(2)仔细分析实验装置后,同学们经讨论认为以下两点会引起较大误差:

稀硫酸滴入锥形瓶中,即使不生成氢气,也会将瓶内空气排出,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大;实验结束时,连接广口瓶和量筒的导管中有少量水存在,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小。

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前后量气管中液面读数分别为V1mL、V2mL,则产生氢气的体积为________mL。

③若需确定产生氢气的量,还需测定的数据是________。

解析:

(方案一)中,镁、铝合金中的Mg与NaOH溶液不反应,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NaAlO2,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10.8g铝、镁合金中铝的最大物质的量为

=0.4mol×97%

完全溶于NaOH溶液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

=0.097L(即97mL)

若步骤中未洗涤固体,会使固体的质量增大,测得镁的质量偏高。

(方案二)铝、镁合金与稀H2SO4反应产生H2,产生气体可以将广口瓶中的水压入量筒中,通过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来确定H2的体积。

故气体的流向为A→E→D→G。

导管a的作用是使分液漏斗中的气体与锥形瓶中气体连通,从而使滴入锥形瓶的稀H2SO4的体积等于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

依据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测得H2的体积,可计算H2的物质的量。

答案:

方案一:

2Al+2NaOH+2H2O===2NaAlO2+3H2↑

(1)97 

(2)偏高

方案二:

(1)E D G

(2)①使分液漏斗内气体压强与锥形瓶内气体压强相等,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时稀硫酸能顺利滴下;滴入锥形瓶的稀硫酸的体积等于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从而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氢气体积误差

②(V1-V2)

③实验时的温度和压强

[即时应用]

为测定一铁片中铁元素的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提出下面两种方案并进行了实验(以下数据为多次平行实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方案一:

将ag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测得生成氢气的体积为580mL(标准状况);

方案二:

g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将反应后得到的溶液用0.02000mol·L-1的KMnO4溶液滴定,达到终点时消耗了25.00mLKMnO4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平下面的化学方程式:

KMnO4+

FeSO4+

H2SO4===

Fe2(SO4)3+

MnSO4+

K2SO4+

H2O

(2)在滴定实验中不能选择________式滴定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方案一和方案二测定的结果计算,铁片中铁的质量分数依次为________和________;

(4)若排除实验仪器和操作的影响因素,试对上述两种方案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做出判断和分析。

①方案一________(填“准确”、“不准确”或“不一定准确”),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方案二________(填“准确”、“不准确”或“不一定准确”),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分析该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合价,找出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各元素,利用化合价的升降相等,配平化学方程式:

SO4 

SO4→

2(SO4)3

(2)由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碱式滴定管的胶管,因此不能选择碱式滴定管。

(3)根据方案一中的测量结果计算:

n(Fe)=n(H2)=

因此m(Fe)=

mol×56g·mol-1=1.45g

故铁片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根据方案二中的测定结果计算:

根据

(1)中反应方程式:

2KMnO4~10FeSO4~10Fe

n(Fe)=5n(KMnO4)

=5×0.02mol·L-1×0.025L

=0.0025mol

铁片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4)①方案一不一定准确,因为不能确定Fe片中是否含有和稀硫酸反应放出H2的杂质,若有则测定结果偏高。

②方案二是利用Fe2+消耗KMnO4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求出Fe的质量分数,而铁片中是否含有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杂质也不能确定,另外铁片中若有+3价的Fe的杂质,用KMnO4也测定不出来。

因此方案二也不一定准确。

答案:

(1)2 10 8 5 2 1 8

(2)碱 酸性KMnO4溶液是强氧化剂,会腐蚀胶管

(3)

 

(4)①不一定准确 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并能生成氢气的其他金属,会导致结果偏高;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但不产生氢气的铁的氧化物,会导致结果偏低;如果上述情况均不存在,则结果准确

②不一定准确 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其他金属,生成的金属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会导致结果偏高;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铁的氧化物,生成的Fe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会导致结果偏低;如果上述情况均不存在,则结果准确

命题点2 热重定量分析法

1.热重法

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或时间关系的方法。

通过分析热重曲线,我们可以知道样品及其可能产生的中间产物的组成、热稳定性、热分解情况及生成产物等与质量相联系的信息。

2.热重法特点

热重法的特点是定量性强,能够准确测量物质的质量变化,根据这一特点,只要物质受热时发生质量变化,都可以用热重法来研究物质的组成与变化。

[典题示例]

(2014·江苏高考)碱式碳酸铝镁[MgaAlb(OH)c(CO3)d·xH2O]常用作塑料阻燃剂。

(1)碱式碳酸铝镁具有阻燃作用,是由于其受热分解需吸收大量热量和________。

(2)MgaAlb(OH)c(CO3)d·xH2O中a、b、c、d的代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确定碱式碳酸铝镁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准确称取3.390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0.560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

②另取一定量样品在空气中加热,样品的固体残留率(固体样品的剩余质量/固体样品的起始质量×100%)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样品在270℃时已完全失去结晶水,600℃以上残留固体为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碱式碳酸铝镁样品中的n(OH-)∶n(CO

)(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

(1)碱式碳酸铝镁受热分解时吸收大量热量,同时分解生成的CO2等具有阻燃作用。

(2)根据化学式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有2a+3b-c-2d=0。

(3)计算碱式碳酸铝镁中OH-、CO

的物质的量之比时,一要注意CO

与加入盐酸时产生的CO2相关联,OH-与270~600℃时分解产生的水相关联;二要注意对数据、图像的分析,270~600℃时产生的CO2和H2O的质量等于样品的质量乘以两种温度时固体残留率之差。

答案:

(1)生成的产物具有阻燃作用

(2)2a+3b=c+2d

(3)n(CO2)=

=2.50×10-2mol

m(CO2)=2.50×10-2mol×44g·mol-1=1.10g,

在270~600℃之间,失去结晶水后的样品进一步受热分解放出CO2和H2O

m(CO2)+m(H2O)=3.390g×(0.7345-0.3702)=1.235g

m(H2O)=1.235g-1.10g=0.135g,

n(H2O)=

=7.50×10-3mol,

n(OH-)=7.50×10-3mol×2=1.50×10-2mol,n(OH-)∶n(CO

)=(1.50×10-2mol)∶(2.50×10-2mol)=3∶5。

[即时应用]

下图是1.00gMgC2O4·nH2O晶体放在坩埚里从25℃缓慢加热至700℃分解时,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m)随温度(t)变化的关系曲线。

(已知该晶体100℃以上才会逐渐失去结晶水,并大约在230℃时完全失去结晶水)

试回答下列问题:

(1)MgC2O4·nH2O中n=________。

(2)通过计算确定C点固体物质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3)通过计算确定从E点到F点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解析:

(1)MgC2O4·nH2O

MgC2O4+nH2O

    112+18n        18n

    1.00g      (1.00-0.76)g

,n=2。

(2)解法一:

MgC2O4·2H2O△,MgC2O4·xH2O+(2-x)H2O

   148            18(2-x)

   1.00g          (1.00-0.88)g

,x=1。

B点固体的化学式为MgC2O4·H2O。

解法二:

MgC2O4·xH2O△,MgC2O4+xH2O

       112   18x

      0.76g (0.88-0.76)g

,x=1。

B点固体的化学式为MgC2O4·H2O。

(3)设Mg元素与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X,利用Mg原子守恒。

n(MgC2O4)∶n(X)=

=1∶1,M(X)=40。

可推测出X即为MgO,而完整的化学方程式为MgC2O4400~450℃,MgO+CO↑+CO2↑。

答案:

(1)2

(2)MgC2O4·H2O(过程见解析)

(3)MgC2O4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