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81595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革热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登革热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登革热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登革热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登革热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登革热资料》.docx

《《登革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革热资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登革热资料》.docx

《登革热资料》

《登革热资料》

登革热是由蚊子叮咬人传播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传染病。

临床上可分为四个血清型,各个型都可发展为登革出血热导致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登革热如何传播

登革热是由蚊虫传播的病毒性虫媒病,也就是通过蚊虫的叮咬吸血传播的。

它的病原体是登革热病毒,重要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广东主要季节是5-11月。

“花斑蚊”的生活习性

“花斑蚊”喜欢在静止的清水中产卵,例如家中的水缸、花瓶、阳台花座积水、室外废弃的缸罐、一次性餐具、轮胎以及竹筒、树洞等积水容器或阴暗潮湿的场所等。

“花斑蚊”白天叮咬人,高峰在早上8-9时及下午5-6时。

登革热蚊虫常见各种孽生地

1.种养水养植物的花盆2花盆托盘3.水池、盆和缸

4.闲置瓶罐、菜坛和花盆5.旧轮胎

6.塑料薄膜,一次性杯及饭盒垃圾

7.水沟8.水坑

9.楼房反樑,雨水沟10.树洞11.石洞12竹头

登革热潜伏期

潜伏期为2~15天,一般为5-8日。

平均6天左右,潜伏期的长短与侵入病毒的量和机体的抵抗力有关。

如果流行季节或流行区域内突然发烧,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登革热的临床症状

患者多以突发高热为首发症状,持续发热3-5天,严重头痛、眼球后痛、关节和肌肉痛;发病后3-4日出现淡红色斑丘疹,恶心、呕吐、轻微流牙血和鼻血等症状。

极少数患者会出现出血、休克,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死亡。

登革热的传染途径是什么

当人被带登革病毒蚊子叮咬后,病毒会通过蚊子的唾液进入人体血液而发生感染。

如果患者在该病刚发烧前至退烧期内(约6-7日)被叮咬,病毒会进入蚊子体内繁殖,10,带病毒的蚊子再去叮咬人而继续使更多人发病。

伊蚊可长期携带病毒,具有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的双重作用。

病人与隐性感染者是登革病毒的主要传染源和宿主。

登革热不会经由人传人。

如何杀灭成蚊

室内喷雾一般采用手动喷雾器或手提式超低容量喷雾器,用浓度为0.4%的生物丙烯菊脂氯菊脂溶液,按每平方米1毫升药量作空间喷雾。

预防登革热灭蚊是关键

①避免蚊子叮咬;②杀灭成蚊;③清除蚊孳生地。

灭蚊的重点是清除蚊孳生地消除蚊孳生地,防止积水主要措施:

·清水养殖植物改为泥士养殖。

·定期清洗积水容器,如花瓶、花盆碟、

废旧轮胎等。

·把废旧空罐子、瓶子、一次性饭盒等容

易积水器皿放进有盖的垃圾箱内。

·保持所有渠道畅通。

·对水养植物富贵竹等花瓶内的水应5-7天

换一次,并冲洗植物根部。

·贮水的水桶、陶器、排水水槽每5-7天清

理换水一次。

·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遵照包装使用

适当的份量。

·冰箱底部的水盘应每星期清理一次。

个人防护登革热

1、居所安装空调或门窗、通道装上防蚊网;

2、在睡觉时挂设蚊帐,喷洒杀虫剂或点燃蚊香驱蚊;

3、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早上

八、九时,傍晚

五、六时)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4、到户外活动时,可穿上深色长袖衣服和长裤;

5、将外露的皮肤涂上驱蚊药物。

第二篇:

预防登革热宣传资料预防登革热宣传资料

一、登革热病媒是什么。

登革热通过带有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

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

其中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在我省分布广泛,主要在清水容器中孳生,大多数在屋外或野外阴暗处流连,但亦会在户内活动。

雌蚊嗜吸人血,吸血高峰在日落前两小时(约为下午

五、六时),及早上

八、九时。

室外及室内皆可叮咬人。

二、典型登革热的病征是什么。

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经过3至15天的潜伏期(通常为5至8日),患者多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持续发热3~5天,严重头痛,四肢酸痛、关节痛、肌肉痛、背痛、后眼窝痛。

发病后

3、4日出现红疹,恶心、呕吐,轻微的流牙血和流鼻血。

病后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极少数病者会恶化至出血性登革热,并进一步出血、休克,严重时可引致死亡。

三、个人如何做好登革热防护。

现时并没有一种有效疫苗来预防登革热。

预防登革热的最佳方法就是清除积水,防止伊蚊孳生,以避免给蚊子叮咬,有关预防蚊咬的措施如下:

(一)、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二)、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1、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殖植物。

2、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

3、把室外露天的盆、罐及瓶子倒置或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防止积水。

4、将贮水容器、水井及贮水池加盖。

5、保持所有渠道畅通。

6、将地面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积水。

(三)、怀疑自己感染登革热时要及时就诊。

第三篇:

登革热知识预防登革热教案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登革热的害处;学生如何预防登革热疾病;教学生如何防控蚊虫;学生爱护好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登革热的危害,如何防治登革热教学难点:

登革热的病症,防治登革热的措施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归纳法、讨论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设计及内容

一、概述

1、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通过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是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

2、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皮疹、出血倾向、白细胞减少和淋巴结肿大。

3、流行于热带、亚热带的非洲、美洲、东南亚、西太平洋区和欧洲个别境域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4、每年大约有1亿感染者,其中50万例登革出血热需要住院治疗,25000例死亡

5、我国以输入性为主,义乌、东莞,云南近年也有发生

6、截止202x年10月13日,广东省登革热病例累计超过三万例。

二、传播媒介

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前者分布于南方沿海,后者则是在南北地区广泛存在,以长江以南为普遍。

三、传播途径

1、当人被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病毒会从蚊子的唾液进入人体血液而感染。

2、如果患者在病毒血症期(发病前一天至发病后五天)被蚊叮咬,病毒就有可能传给蚊子继而传播开去。

3、季节分布。

发病与气温、雨量、蚊虫繁殖有关,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在5—10月份。

多发生在气温高、雨量多的季节,一般在雨后2—3周伊蚊密度上升,导致发病高峰出现。

4、人群分布。

任何年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青壮年为主。

在老疫区或地方性流行区,发病年龄多为儿童;在性别、种族上无明显差别,均可患本病;输入性流行区所有职业人群均可感染发病,感染机会主要与被伊蚊叮咬的机会有关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3—14天,一般4—7天

1、突然起病、迅速高热,可达39—40°c

2、三痛及疲乏等症状(头、眼眶、肌肉关节)

3、三红症(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血)

4、多样性皮疹(麻疹样、猩红热样)

5、出血倾向

6、白细胞明显下降或血小板减少典型登革热

(1)发热。

成人病例通常起病急骤,头痛、发热和眼球后疼痛,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c。

发热持续2-7天,部分病例于病程的第3-5天体温降至正常,1又再上升,称为双峰热或马鞍热性。

发热期可有相对缓脉,虚弱感觉常需病愈后数周才能完全消失

(2)皮疹。

于病程3-6天出现,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疹、红斑疹或皮下出血点等。

在同一患者身上可同时看见不同形态的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或头面部。

多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

皮疹持续约为3-4天

(3)出血:

约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出血,如牙龈出血、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腹腔或腹腔出血等,出血多发生于病程的5-8天

五、登革热疫情的应急处置

(一)隔离病人

急性期病人是主要传染源,要求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就地治疗;病人住院隔离期限从发病之日起不少于6天

(二)防蚊、灭蚊

每3—5天定期清刷水缸一次,以清除水缸内壁幼虫和蚊卵;生物灭蚊蚴;开展以防制伊蚊为中心的群众性卫生运动

(三)保护易感人群

加强个人防护,做好防蚊措施

六、防疫措施

1、疏通渠道、下水道、防止积水,填平洼地,翻盆倒罐清除积水

2、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殖植物,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盆留有积水。

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摧毁白纹伊蚊孳生地。

3、采用药物杀灭成蚊:

敌敌畏、三氯杀虫酯、人工合成除虫菊酯酶、溴氯菊酯

4、做好个人防护

(1)养成睡觉时放蚊帐的习惯,亦可用防蚊油涂搽暴露皮肤,室内可点燃蚊香。

(2)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

(3)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第四篇:

预防登革热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人被感染登革热病毒的“花斑蚊”叮咬后,一般经过5-8天出现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周身骨痛)等症状和脸面潮红、结膜充血(如醉酒状)、或皮疹等体征。

部分病人会发展为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病死率高达20%,因此一旦发病要及时就医。

登革热传播迅速,控制登革热传播主要措施是灭蚊,灭蚊的主要措施是清除积水消灭蚊子孳生地。

传播登革热的蚊子生长在居民室内外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花盆托盆、及其它水缸、水盆、罐等小积水容器中,消除积水,可以控制蚊子繁殖,预防登革热。

预防登革热的几种做法

1、倒置室内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

如放在户外、阳台、天台的不用的花盆、缸罐、轮胎、可积水的垃圾等。

2、种养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佛手等)应隔5~7天换水洗瓶、清洗须根。

登革热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养水生植物,如要种养则改为用泥、沙种养。

3、保持花盆托盆不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干。

4、及时清除各种无用积水。

如沟渠、天台等地面积水、填塞竹节、树洞。

5、午睡或晚上休息应挂蚊帐,在公园、街边、活动场所休息或活动应注意防蚊叮咬。

6、一有发热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以免传染给家人。

第五篇:

关于登革热的知识以及如何预防登革热关于登革热的知识以及如何预防登革热

近期登革热发病人数在广东呈蔓延趋势,为了保障每个孩子健康,希望您能了解以下登革热疾病的相关知识,并做好预防。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传染病,由蚊子传播给人类。

病原体为登革热病毒(可分为

3、4型)。

全球每年约有五千万宗登革热个案,在东南亚部分国家,登革热已成为地方性流行病,国内有输入病例或局部暴发疫情出现。

一、登革热病媒是什么。

登革热通过带有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

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

其中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部分蚊种在我省分布广泛,主要在清水容器中孳生,大多数在屋外或野外阴暗处流连,但亦会在户内活动。

雌蚊嗜吸人血,吸血高峰在日落前两小时(约为下午

五、六时),及早上

八、九时。

室外及室内皆可叮咬人。

二、登革热的传染途径是什么。

当人被带病毒蚊子叮咬后,病毒会从蚊子之唾液进入人体血液而感染。

如果病者在刚发烧前至退烧期内(大约六至七日)被蚊叮,病毒就有可能传给蚊子继而传播开去。

此病并不会经由人与人之间传播,与患者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

三、典型登革热的病征是什么。

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经过3至15天的潜伏期(通常为5至8日),患者多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持续发热3~5天,严重头痛,四肢酸痛、关节痛、肌肉痛、背痛、后眼窝痛。

发病后

3、4日出现红疹,恶心、呕吐,轻微的流牙血和流鼻血。

病后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极少数病者会恶化至出血性登革热,并进一步出血、休克,严重时可引致死亡。

四、个人如何做好登革热防护。

预防登革热的最佳方法就是清除积水,防止伊蚊孳生,以避免给蚊子叮咬,有关预防蚊咬的措施如下:

1.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

2.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

3.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份量。

4.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等阴暗处逗留。

5.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殖植物。

6.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

7.所有通风渠道要保持畅通。

8.怀疑自己感染登革热时最要紧是请教医生。

近期在学校已经展开宣传,积极预防,并按照教育部门要求做好各项登革热防控工作,如杀灭成蚊、清理伊蚊孳生地,加强健康教育、增加大家对蚊虫传播疾病的认识等等。

学校也期待家长重视此事,共同做好疾病防控工作,保证孩子们健康学习与生活。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