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75737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九江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西省九江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西省九江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西省九江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西省九江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九江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docx

《江西省九江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九江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九江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docx

江西省九江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

九江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满分:

150考试时间:

11月11日

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第1-3小题毎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任务1-3题.

两千余年前的秦代宫殿建筑是相当惊人的。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

“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表南山之颠以为阙。

”从以上文字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一开始就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

今天,当年的地面建筑已不可见,但地下始皇陵的规模格局也清晰地表明了这一点。

从现在挖掘的极为片断的陵的前沿兵马俑坑情况看,整个场面简直是不可思议的雄伟壮观。

这完全可以与埃及金字塔相媲美,不同的是,它是平面展开的整体复杂结构,不是一座座独立自足的向上堆起的比较单纯的尖顶。

“百代皆沿秦制度”,建筑亦然。

它的体制、风貌大概始终没有脱离先秦奠定下来的这个基础规范。

秦汉、唐宋、明清建筑艺术基本保持了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即作为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

首先,世界其他各民族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庙殿、伊斯兰建筑、哥特式教堂等等。

中国建筑主要大都是宫殿建筑,即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的场所。

大概从新石器时代的所谓“大房子”开始,中国的祭拜神灵即在与现实生活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

自儒学替代宗教之后,在观念、情感和仪式中,中国人更进一步发展贯彻了这种神人同在的倾向。

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

在中国建筑的空间意识中,不是去获得某种神秘、紧张的灵魂感、悔悟或激情,而是提供某种明确、实用的观念情调。

正如中国绘画理论所说,山水画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种种,只是“可游”“可居”胜过“可望”“可行”。

中国建筑也同样体现了这一精神。

即是说,它不重在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它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的洗涤之处,而是能够经常瞻仰或居住的生活场所。

与哥特式建筑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游历其中,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环境的和谐。

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在这里占着明显的优势,从而排斥了反理性的狂迷意识。

而正是这种狂迷意识构成许多宗教建筑的审美的基本特征。

中国的这种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的对称结构上,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

所以,就单个建筑来说,比起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建筑来,它确乎相对低矮,比较平淡,应该承认逊色一筹。

但就整体建筑群说,它却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

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而取胜。

即使像万里长城,虽然不可能有任何严格对称可言,但它的每段体制则是完全雷同的。

它盘缠万里,虽不算高大却连绵于群山峻岭之巅,像一条无尽的龙蛇在作永恒的飞舞。

它在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成了我们民族的伟大活力的象征。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宋明清建筑的体制、风貌始终没有脱离先秦奠定的基础规范,一直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

这也是“百代皆沿秦制度”的有力佐证。

B.从考古发现看,可以肯定两千余年前的秦代宫殿建筑是不可思议的雄伟壮观。

它是平面展开的整体复杂结构,完全可以与埃及金字塔相媲美。

C.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建筑一开始就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群体建筑为目标。

D.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具有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特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世界其他民族主要建筑大都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庙殿、伊斯兰建筑、哥特式教堂等等。

它们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

B.在中国建筑的空间意识中,不是去获得某种神秘、紧张的灵魂感、悔悟或激情,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在这里占着明显的优势。

C.不同于许多宗教建筑所具有的反理性狂迷意识的审美特征,游历于中国建筑中,更多的是给人提供某种明确、实用的观念情调,使人感受到的是生活的安适和环境的和谐。

D.中国建筑,“可游”“可居”胜过“可望”“可行”,也就是说,它是灵魂的洗涤之处,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而不重在强烈的刺激或认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建筑主要是宫殿建筑,它既是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的场所,同时也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

这体现了中国人观念中神人同在的倾向。

B.作为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这一美学风格还体现在建筑物严格的对称结构上,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

C.中国建筑群,虽说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建筑来比,它确乎相对低矮,比较平淡,应该承认逊色一筹,但是它结构方正,逶迤交错,也是气势雄浑。

D.万里长城,连绵于群山峻岭之巅,不可能有任何严格对称可言,但它的每段体制则是完全雷同的,因此也体现了实践理性精神。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第4-6小题毎小题3分,第7小题10分,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

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

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曰:

“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

”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曰:

“辽抚谁可者?

”学曾思良久,曰:

“张学颜可。

”拱喜曰:

“得之矣。

”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

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

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

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

继以荒旱,饿莩枕籍。

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

黜懦将数人,创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建州都督王杲①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

杲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

“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

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

杲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

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

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

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

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

民困赔累②者,以其赋抵之。

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

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

卒于家。

选自《明史·张学颜传》,有删改)

【注】①王杲:

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

②赔累:

赔钱亏累。

4.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B.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C.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D.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

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

B.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

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杲,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

C.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

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D.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

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

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

(5分)

译文:

(2)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列这两首诗,完成第8-9题(第8小题5分,第9小题6分,共11分)

栀子花诗

沈周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沈周,明朝“吴门画派”的领袖。

8.栀子花为常绿灌木,夏季开花,起首句为什么会有“冰雪”之喻?

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

的情致?

(5分)

 

9.诗的后两句尤为奇妙,历来颇得诗评家的青睐,请作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6分)

(1)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小年不及大年”,文中哪两句表现了“小年”:

     ,     。

(3)《逍遥游》中     ,     。

这两句写出宋荣子不受外界干扰的逍遥之境,类似于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宁静心态。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前必须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写在后面。

只能做选定大题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竹心

陈敏

大学毕业那年,我心血来潮,就和竹心一起报名参加了赴西北贫困山区支教的志愿团。

就在我们即将赴任的前一天晚上,竹心却接到了母亲病重的长途电话。

我是第一次知道竹心的寡母多年来一直患有半身不遂,常年靠竹心的舅父照顾日常生活。

其实平日在校园里我们时常擦肩而过,彼此打招呼的次数却很少。

这次只是因为共同的热情我们才要走到一起,所以便开始留意起了竹心。

我发现竹心是一个不拘言笑的人,她说话的声音很轻,白皙而冷静的面庞架着一副眼镜,镜片后面的眼睛有股深邃的光芒透出。

竹心支援山区教育事业的序幕还没有拉开就要划上一个休止符,我不禁替她惋惜起来。

  我背起行囊独自踏上了征程。

  长途汽车在宽阔的马路上呼啸了几个小时以后便开始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地盘旋起来,它颠簸着,摇晃着,喘着粗气,像一个患哮喘病的老人。

一路上完全看不见我想象中的山水田园和参天大树;甚至看不到野草野花和牛羊的影迹。

我只看见光秃秃的、馒头一样的黄土包一个挨着一个,身后卷起大团大团的黄色尘雾。

天是黄的,地是黄的,甚至每个人的脸也变成了土黄色。

我感觉要晕车了,并很快昏天黑地地发作起来。

接近黄昏时,颠簸的车辆终于停了下来。

我将要发光发热的地方——东卧牛乡到了。

我下车和前来迎接我的乡长同志握手寒暄。

乡长扛着我的行李带我走了很长一段路,还向我介绍了学校里的一些情况。

他说:

学校三个年级总共有九十来个学生,可教师只有三个,且都是当地人,水平不怎么高,凑合着能把学生管住就行。

乡长还说教育组下达所开设的科目都开不了,还说像我这么高水平的人应该尽量多代几门课。

乡长指着前面说:

“看,那就是学校。

  学校不大,也很旧,倒是被打扫过了。

夜幕降临了,学生都打出了自制的红灯笼来欢迎我,灯笼在黄土包上忽明忽暗,像空旷的天空上寂寞的星星。

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把我领进一间很小的土屋说:

“这是你住的地方,我去了好几家才搜集到了一点白面,给你蒸了这篮子馒头,够你吃一个星期了。

”他又指着蹲在墙角的一口大瓮说:

“我还让娃娃们给你攒了些水,这里吃水不方便,要走好几里地才有水井呢,你就省着点用。

你早点歇,明天还要上课呢。

”说完后两个人都走了。

  我回过头来,看了看“床”:

两只摇晃的凳子上架着四块歪歪斜斜的木板,一坐上去就发出刺耳的嘎吱声,仿佛要拒我于千里之外。

一颗滚烫的心顿时掉进了一盆冰凉的水中,两滴眼泪禁不住地滑到腮边。

我正琢磨着怎么来铺这个床时,门外响起了敲门声。

“老师,是我。

”我开了门,一个小女孩走了进来,手里提着一个小木盆。

她说:

“我叫刘妞妞,王主任让我给你送个木盆,让您晚上起夜时用。

”我问王主任是谁,刘妞妞说就是刚才给您送馒头的那个人,他是乡教育组的领导。

刘妞妞还说:

“王主任说前几个从省城来的大学生老师都是被饿跑的,他怕您也被饿跑了,所以就找来白面给您蒸了馒头。

”刘妞妞看着我问:

“老师,有了这篮馒头您不会被饿跑吧?

”刘妞妞临走时再三叮咛我:

“老师,黑来起夜千万不能出门,外面害怕怕。

”我的眼泪又一次掉了下来。

我翻看那篮子白馒头,这是怎样的一篮馒头啊,又黄又硬,和这里的黄土包不差两样。

如豆的灯光下我做出了果断的决定:

赶快离开,这里简直不是人呆的地方。

  第二天,天刚麻麻亮,我就收拾回城,我用学生为我准备的混黄的瓮水洗了把脸,就匆匆地出发了。

我赶到车站,发现乡长和那个王主任早已来到车站了。

乡长看了我一眼,干巴巴地说:

“我知道你会走的。

”我似乎是拿鼻子笑了一下后,就头也没回地登上了开往省城的长途客车。

我又回到了校园。

通过半年的努力,考取了我一直崇拜的尤教授的研究生。

三年后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

  在匆匆流逝的时光中,我忙于学习,忙于工作,忙于职称,忙于爱情,忙于房子,忙于孩子。

像一条穿梭于城市海洋中的鱼。

  又一个新学期开始了。

我接了一个新生班级的课。

这天,我郑重地走上讲台。

我兴致勃勃地做了自我介绍,然后再让学生做,我要熟悉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学生。

轮到最后一排的最后一位女学生了。

她笑吟吟地站起来说:

“白老师,事实上我们在六年前就已相识了。

您还给我当过一夜老师呢!

我叫刘妞妞,来自甘肃阴山县的东卧牛乡。

我们家乡的变化可大了。

    现在已经通了电,接了自来水,还办了一个希望中学……

我的脑子有些混乱,脱口问了句:

“你的老师是谁?

  “竹心,她说她认识您;她现在是我们那个中学的校长。

  “竹心!

”我无意识地重复了一句。

我觉得有一团火开始从我的耳根燃烧,一直燃烧到面部,又燃烧到了每一根发梢上。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我”和竹心虽是大学同学却不是很熟,直到她和“我”一起报名参加去西北贫困

山区支教的志愿团,我们才成为朋友。

B.本文讲述了一个关于理想和坚持的故事,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竹心去到了东卧

牛乡,并做了很多努力,坚守了自己的理想。

C.“我”到了东卧牛乡的学校后发现,虽然这里条件艰苦,但学生们还自制红灯笼迎接“我”,不禁受到了感动。

D.刘妞妞也是本文的一个重要人物,她见证了“我”在西北贫困山区的短暂经历,也见证了竹心的支教经历。

E.“我”离开支教地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研究生并最终成为一名大学教师,这说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2)这篇小说第三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6分)

(3)文中画线的语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6分)

(4)这篇小说的题目是“竹心”,但作者对竹心却着墨很少,而用了绝大部分的篇幅来写“我”的经历,请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我的父亲罗家伦

父亲是浙江绍兴人,出生于江西南昌一个读书家庭。

1915年,父亲考进复旦公学中学部,国学功底很深。

1917年夏天,父亲投考北京大学。

那一年,蔡元培先生到北大上任。

1919年1月1日,父亲和北大高年级学生出版了《新潮》杂志,总编辑是傅斯年,父亲任编辑,两人写了很多关于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等文章,《新潮》杂志在当时成为继《新青年》之后,倡导新文化运动第二种有影响的刊物。

蔡元培、李大钊、胡适等人都给予父亲他们极大支持。

蔡元培批准由北大经费中每月拨3000元给《新潮》,《新潮》的编辑部,就是李大钊北大图书馆的办公室。

  1919年4月,中国在巴黎和会失利的消息传到北大,父亲和一些同学商定5月7日联合市民游行抗议。

5月3日,蔡元培校长得知北洋政府同意对山东问题做出退让,立即通知了父亲、段锡朋、傅斯年等人。

当天深夜,大家决议改在5月4日去天安门集合游行。

父亲与江绍原、张廷济一道,被各校代表推举为总代表。

5月4日那天上午,父亲站在一个长桌旁边,写好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宣言只有180字,却写得大气磅礴,极富号召力。

5月26日,父亲在《每周评论》第23期发表了题为《五四运动的精神》的短文,第一次提出了“五四运动”概念。

从此,“五四事件”被定格为“五四运动”。

1920年秋,父亲和四个北大应届毕业生得到蔡校长的推荐和企业家穆藕初基金的资助,出国留学。

在美、英、德、法等国深造了六年,父亲回国。

1928年,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的蔡元培,让父亲任清华大学校长,那一年父亲只有31岁。

10月12日新学年开学时,校园中除了新校长外,新生中首次出现了十五名女生;原有的五十五名教授中,三十七位(包括外籍人士在内)遭到解聘,却进来了二十多位新的教授;有些系和课程被取消,中国课门数增多;本国和外籍教职员之间待遇及居住条件的差别得到改正;权力大过于教授的职员地位和人数也重新调整。

父亲说:

“罗致良好教师,是大学校长第一个责任。

”父亲为清华求才的苦心,从毛子水根据何基鸿(清华法学教授)转述的一个小故事中可见一斑:

“志希从北平到南开去请蒋廷黻先生。

蒋先生本不愿离开南开的。

蒋先生不答应,志希便坐着不走。

熬了一夜,蒋先生终于答应了。

父亲选拔人才,也不拘泥于分数。

除了对钱钟书的破格录取外,还有报考清华历史系的吴晗,他的数学考了0分,但中文和英文竟是两个满分。

父亲大笔一挥,将吴晗也破格录取。

1929年4月,父亲和教授会代表冯友兰联袂出席清华大学董事会议,坚持立场,对抗由外交部高级官员把持的董事会,在校中发动废除董事会的舆论。

父亲以壮士断腕的精神,三次向教育部提出辞呈,表示不挠的决心。

当局终于在6月下令取消基金会,改由教育部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管辖。

父亲在清华时最大的贡献之一,是使原隶属于外交部的“清华学校”,升格为“国立清华大学”。

1930年,处于复杂政治形势下的父亲被迫辞职。

在不到两年时间里,父亲对清华所做的成绩,依旧被肯定。

当年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导师陈寅恪先生说:

“志希在清华,把清华正式地成为一座国立大学,功德是很高的。

1932年8月,父亲就任中央大学校长。

他到任之初,广揽名师,优化学科,兴建校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他的主持下,中央大学迎来了建校史上辉煌鼎盛的黄金时代。

他又力排众议,将中央大学西迁重庆,中央大学在当时是全国高校中院系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所大学。

1941年夏,筋疲力尽的父亲辞去中央大学校长的职务。

1969年12月25日,父亲离开了他热爱的这个世界。

我抚着他柔软尚温的手,生离死别,像是梦幻,却又无情地逼真!

父亲安葬在台北近郊山旁的阳明山第一公墓,四周丛林环绕,放眼远望观音山和淡水河,云边深处,便是隔海的大陆故乡。

(摘编自罗久芳《我的父亲罗家伦》,有删改)

【相关链接】

1.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

1950年赴中国台湾,任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考试院副院长、总统府国策顾问、中央评议委员。

(XX百科)

2.罗家伦延揽了一大批学有专长的著名教授,如蒋廷黻、张奚若、萧公权、冯友兰、朱自清、张子高、翁文灏、华罗庚等等,多达数十人。

这些人的到校,大大强化了教授阵容。

(摘自赵映林《罗家伦于清华大学的开拓之功》)

(1)下面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在这部亲情回忆录里,作者全面地展现了罗家伦不平凡的北大学生生活、组织学生运动、留学欧美、实践教育经历等,表现了他的教育理想之梦。

B.北大讲究学术自由精神的熏陶和蔡元培校长的感召长远地影响了罗家伦的信念和事业,这从他在新文化运动和政治民主方面的表现能够看得出。

C.罗家伦是一个有事业心的学者,无论是任清华校长还是中央大学校长,他都革故鼎新,创造了当时的辉煌鼎盛,但是最后他都被迫辞去了校长职务。

D.罗家伦破格录取了中文和英文满分、数学零分的钱钟书和吴晗,体现了他对人才的爱惜,让他们能在清华深造,为他们以后成才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E.作者以丰富的积累和真挚的感情写出了关于父亲的回忆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表达了女儿对父亲的敬仰和怀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2)罗家伦在清华大学任职只有两年,却被称为有开拓之功,请结合材料简述他为清华做出了哪些成就。

(6分)

(3)罗家伦除在清华做出了巨大成就外,在其他方面,他还有哪些突出贡献?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4)罗家伦认为“罗致良好教师,是大学校长第一个责任”,并做到言行一致。

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8分)

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第13-15题每小题3分,第16题5分,第17题6分,共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真正的长者并不是____,他们常常通过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来儒化后学者。

②关乎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必须通过党委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如果个别领导干部___,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③众人在名利色权的诱惑下迷失生活了方向,只有那些心中充满正气,禁得住考验的人方可_____。

A.好为人师师心自用抗颜为师B.抗颜为师好为人师师心自用

C.好为人师抗颜为师师心自用D.师心自用好为人师抗颜为师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河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为解决“课堂低头族”现象,防止学生上课总玩手机,影响听课效果,实  

 行“手机收纳、人机分离”。

B.中华传统文化十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之魂。

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既是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应有之义。

C.中国探月工程已将圆满完成二期工程,转入三期;嫦娥五号作为探月三期工程“主打星”,将于2017  

 年左右在海南文昌航天发中心发射。

D.中国不是通过9·3阅兵搞地缘政治,我们邀请有关国家领导人前来出席活动也不是讲排场,显示中国 的外交实力,而是因为这是世界各国二战纪念活动的通行做法。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唐之前,家具往往造得矮小,古人席地而坐,一人盘踞一个低矮的小食案,一人享用一份饭菜,类似今天的西餐。

进入唐代,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