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区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
《重庆市涪陵区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涪陵区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涪陵区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重庆市涪陵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
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
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
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
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
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
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
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
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
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
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
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
但另一方面,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乏。
从甲古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不多的形容词。
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
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
早期文字中的“鱼”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逐渐概括出一种共同的鱼的特征的象形文字,作为各种各样鱼的代表。
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
没有概括过程,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
这种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在概括能力发展的同时,形象思维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
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
古人类从事物中抽象出事物的性质,从而创造了形容词后,又创造着代表新的形象的词。
例如,从羊的肥大的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的名词。
形容词产生后,也使原有的一些代表具体形象的词成为更形象生动的新词。
例如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
古人类从众多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的字。
从古文字的演变进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深更广地认识世界。
(摘编自朱长超《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与“文字”都是思维的外化,如同可以通过古代语言来考察原始思维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古文字来考察原始思维。
B.概括让人们认识到了事物的共性,没有概括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因而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
C.创造文字的时代里,人们常需要依赖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抽象思维。
那时候,人们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
D.古人类充满智慧,能够从众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之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文字是有形的思维,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所以从某个意义上而言,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B.事物的性质与事物不可分离。
形容词是对事物性质的抽象概括,当人们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之后,形容词才有可能出现。
C.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关系密切、辩证发展。
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
D.人们在古诗歌中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在原始神话中用具体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
这种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便是象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文字是考察原始思维的宝贵资源,因而,当下对古文字的研究与保护,不仅是对人类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人类历史的尊重。
B.古中国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都是从象形开始创造古文字。
这说明古代东西方人的思维中存有相同的因子。
C.文字的产生是以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因而,如果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不太发达,人类就不太可能创造出文字。
D.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中辩证地发展,推动人类思维能力不断发展,使人类更好地认识世界。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美丽的谎言
这天,母亲出门买菜,琳在家里看电视,电视上正好播出骗子的骗局被揭穿的新闻。
“又是骗子!
这社会是怎么了!
”她愤愤不平。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现在的骗术层出不穷,听得多了,琳也多长了个心眼。
十分钟后,母亲两手空空地回来,走进屋拿了钱,又匆匆忙忙地要出去。
琳觉得奇怪,便问母亲发生了什么事。
母亲告诉她:
“我去菜市场的路上,被一个女孩拦住了,问我借一百块钱。
”
借钱?
一听到陌生人问母亲借钱,琳就警惕起来,忙问:
“那你把钱给她了?
”“是呀,小姑娘挺可怜的。
”母亲说,那个女孩被人从家里骗出来,差点进了传销组织,幸好及时逃脱,可是身无分文回不了家。
听了母亲的话,琳想,像这样弱智的骗局,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没想到母亲居然会上当!
可母亲继续说:
“我把钱给她时,她还问我要地址,说回家后就把钱寄还给我。
我说不用,只给她留了个电话号码,让她到家后给我打个电话报平安。
”母亲讲得诚恳,眉眼间流露出欣喜,看得出她是相信那女孩的,而且还为自己做了好事而高兴。
琳看着母亲,也就不愿在这时揭穿女孩的骗局。
这之后,母亲总不时念叨着那个女孩。
第二天晚上九点多,母亲正准备休息,电话铃突然响了,琳去接电话。
一个女孩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
“喂,您好,请问您是李婆婆吗?
”琳还没来得及回答,本准备休息的母亲匆匆从卧室出来,边走边说:
“这肯定是我的电话!
”然后拿过电话按响免提键,听了一会,兴奋地说:
“孩子,你到家啦?
”“到啦,早上就到了,后来一直在忙,现在才打电话给您。
婆婆,真是谢谢您了,麻烦您说一下您的地址吧,我好把钱寄给您!
”母亲笑道:
“不用还,不用还。
你到家就好!
”然后,她又叮嘱了女孩几句,让女孩以后要提高警惕,不要再轻信他人。
挂了电话,母亲满脸疑惑地问琳:
“刚才这个电话是那个女孩打来的,昨天晚上的那个是怎么回事?
”琳被母亲这么一问,懵了。
她没有想到,母亲遇到的那个女孩果真不是骗子。
对于母亲的询问,她只得坦白自己不愿母亲发现自己被骗而心寒,于是昨晚让同学假扮女孩打了电话。
母亲听后,叹了一口气,说:
“你把事情想得过于复杂了,总有一些人不是骗子,他们是真的需要帮助才会来找你的。
”母亲顿了顿,又补充道,“我相信,好人是有好报的。
”琳心里明白,就算母亲遇到的真是个骗子,她也不会因此就不再相信他人。
自从女孩打来电话后,琳心里就踏实了不少。
第三天吃完晚饭,家里的电话铃又响了。
琳接起电话,一个清脆的女孩声音从电话里传来:
“喂,您好,请问您是李婆婆吗?
”
怎么又是一个女孩?
怎么又是找母亲的?
琳赶紧叫母亲接电话。
母亲匆匆跑上前,拿起话筒:
“我是李婆婆,你是哪位啊?
”对方说:
“李婆婆,我是小桃,就是那天您给了一百块钱的那个女孩……”母亲先是一愣,然后满脸兴奋,激动得声音都有点变调:
“小桃!
真是你啊!
你到家啦?
”“到家了,我坐了两天的火车,又转了几趟车才刚到家。
一回家,我就想着给您电话呢。
对了,婆婆,您把地址跟我说一下吧,我说好要把钱寄还给您的!
”女孩的声音充满感激之情。
母亲笑道:
“不用还,不用还。
你到家就好!
”母亲流露出喜悦之情,这让身边的琳看得目瞪口呆。
挂了电话后,还没等母亲开口,琳就迫不及待地问道:
“刚才这个电话才是那个女孩打来的吧,可是昨晚的那个电话是怎么回事?
”母亲冲琳一笑,不好意思地说:
“其实,昨晚那个电话是我托隔壁小刘打的。
前天打来的那个电话,我一听就知道不是小桃打来的,我便猜出肯定是你让人打的。
目的很明显,是为了让我安心。
”
原来,母亲早就听出前晚那个电话是假的。
为了让女儿安心,母亲如法炮制,也找人假扮女孩,打来电话。
琳万万没有想到,母亲会用同样的办法编一个谎言来骗她!
琳望向窗外,月色如水,微风拂过,一切都那么宁静。
她安心地笑了。
(选自《快乐青春,经典阅读》有删改)
4.(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引用俗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意思是说虽然骗局不断被揭穿,但总有新的骗局出现,体现了作者对当前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怒。
B.琳觉得女孩要钱是一个骗局,但不愿意马上戳穿,体现了她照顾母亲的感受,即使内心有不同看法也不愿让母亲扫兴,是个孝顺、体贴的女儿。
C.母亲在帮助了女孩之后“总不时念叨着那个女孩”,是因为母亲重视钱财,担心自己被骗,担心钱花了却没有帮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D.小说结尾的环境描写,描绘了神秘朦胧的自然景象,体现了作者对大地回春、社会风清气正、骗子不再的期盼和呼唤。
5.(小题2)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母亲形象的特点。
6.(小题3)小说的结尾写到琳“安心地笑了”,请结合文本分析她笑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国画大家刘旦宅
刘旦宅八十初度,竞毫不留恋地飘然而逝,着实令人惘然。
他少年就有神童之名,10岁那年小试锋芒,在家乡温州举办“十龄童刘小粟画展”。
1951年,2O岁的刘旦宅来到上海,不久进入人民美术出版社,先后绘制了《屈原》《破釜沉舟》《杜甫》《李时珍》等多部影响深远的连环画精品。
1956年,上海中国画院成立后,刘旦宅又幸运地成为首批画师中最年轻的一位。
如今,随着这位曾经画出了《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历代诗人画传》《九歌》等诸多精品的人物画大师的远行,落寞的上海画坛又平添几分无力感。
王元化先生曾引《文心雕龙》“思表纤旨,文作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赞誉刘旦宅艺术高妙。
事实上,刘旦宅的确对自己的作品很自信,也颇爱惜羽毛,极少参与应酬,更不肯随便赠画,以至常给人“傲气”之感。
可刘旦宅也毫不讳言自己非常钦佩同为海派艺术大师的谢稚柳、陆俨少、程十发等画家。
甚至还主动开口向程十发先生索画,扮演起“粉丝”的角色。
他与这三位大师都曾举办过联合画展,还曾多次随陆俨少先生外出写生。
9O高龄的连环画界泰斗贺友直先生与刘旦宅是多年老友。
一提到刘旦宅,贺友直泪湿眼眶:
“老刘是真正的国画大家,国学底蕴深厚,饱览诗书,书法也很好。
而他的风骨、大度和正直,更值得后人敬仰。
”说起两人交往,贺友直深情回忆。
1963年,贺友直与刘旦宅一起被邀请到北京。
此间,贺友直发现刘旦宅时常呆坐,右手伸指比划,双目随指移动,他经过观察发现,原来刘旦宅是在空中作画。
贺友直觉得,刘旦宅用这种方法,能在动笔前先捕捉造型、布景及构图的感觉,因此戏称之为“内心视觉”。
“由此我得到一个认识:
从事艺术务必入迷。
刘旦宅就是最好的榜样。
”令人唏嘘的是,“文革”后期,贺友直为求自身解脱,曾经伤害了刘旦宅。
对此,贺友直始终耿耿于怀,每每说及此事总是眼含泪花。
贺友直说,“老刘量大,反倒是他请我吃饭以示宽恕。
”而事实上,刘旦宅对这段不愉快的往事从来绝口不提,对贺友直依然尊敬如故。
熟悉刘旦宅的人都知道,画画、饮酒、下棋,都是他的强项。
或许由于当年共同唱和的文友画友诸如郭沫若、吴晗、周汝昌等人相继老去或远行,或许由于近年来画价飞涨却知音稀少,刘旦宅在晚年,酒不喝了,棋不下了,连最心爱的画也不画了。
正如他所说,“画的画没人欣赏,只是被买来卖去,没有意思”。
于是,爱好唯剩下读书。
古今中外,刘旦宅涉猎很广,思索也很深,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
中国的思想文化为什么成熟得那样早,从老庄哲理、屈子离骚、晋代书法,一直到唐诗、宋画,为什么一出现都达到世界的顶峰?
刘旦宅虽为画家,却痴迷于书法艺术,他甚至认为“中国书法是世界上所有艺术门类中唯一以人类内心世界为参照而创作的艺术,而其他艺术门类都是有外物对应的”。
尽管今天关于中华文化的论述多如牛毛,可所有理论在刘旦宅看来都还没有抓住根本,尤其是“中华文明成就为什么会那么早”这一问题,更是难以找到令他满意的答案,为此,刘旦宅常感到苍凉落寞。
而一旦想到今后中国会不会再出现这样的文化顶峰,刘旦宅又感到迷茫困惑。
虽感遗憾,但他仍然寄望于今天的学者,盼望看到一部能与中国书法相称的学术著作,也期待上海能有一个专业的、深入研究中国书画艺术的学术机构。
年轻时代,刘旦宅就是个性格耿直、心直口快的人,为此曾得罪过不少人,更曾锒铛入狱多年。
尽管如此,那种有话必说的性情,并没有随着年华老去而改变。
有一次,友人们说起文化界的现状,刘旦宅突然一脸严肃,瞪大了眼睛,高声说道:
“现在的文风、世道,什么都作为一个工程来对待,比如‘大师工作室’太不成话了。
”他感激、钦佩自己的启蒙老师,却也毫不讳言地感慨:
“我刘旦宅的老师,都是倒霉的,鸿运高照的没有。
”面对外界对自己的褒扬,刘旦宅坦言:
“我们前一辈大师级的人多。
我这人平淡无奇,没什么了不起的。
我只是一个百姓,一个认认真真画画的人。
”
(节选自《新民周刊》,有删改)
7.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E.本文介绍了刘旦宅认真画画、坦荡做人的事迹,从艺术成就、精神品质、性格为人等方面,塑造了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的形象。
A.作为上海中国画院首批画师中最年轻的一位,刘旦宅先后绘制了《屈原》等多部影响深远的连环画精品和《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等诸多人物画精品。
B.刘旦宅晚年,由于共同唱和的文友画友相继老去或远行,以及画价飞涨却知音稀少,他酒不喝了,棋不下了,连最心爱的画也不画了。
C.刘旦宅是一位画家,却痴迷于书法艺术,他书法很好,对书法艺术有高度的评价,认为中国书法是唯一以人类内心世界为参照而创作的艺术。
D.刘旦宅艺术高妙,对自己的作品充满自信,待人接物常有傲气;但在自己所钦佩的程十发等海派艺术大师面前却十分谦逊,甚至甘当“粉丝”。
8.刘旦宅能成为国画大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分)
9.刘旦宅老友贺友直称赞“他的风骨、大度和正直,更值得后人敬仰”,请说说他的风骨、大度和正直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
(6分)
10.今后中国会不会再出现文化顶峰?
刘旦宅对此感到迷茫困惑,你对此是什么看法?
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由。
(8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侯胜字长公,东平人也。
胜少孤,好学,从始昌受《尚书》及《洪范五行传》,说灾异。
善说礼服。
征为博士、光禄大夫。
会昭帝崩,昌邑王嗣立,数出。
胜当乘舆前谏曰:
“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
”王怒,谓胜为妖言,缚以属吏。
吏白大将军霍光,光不举法。
后十余日,光与张安世白太后,废昌邑王,尊立宣帝。
光以为群臣奏事东宫,太后省政,宜知经术,白令胜用《尚书》授太后。
迁长信少府,赐爵关内侯,以与谋废立,定策安宗庙,益千户。
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
于是群臣大议廷中,皆曰:
“宣如诏书。
”长信少府胜独曰:
“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
亡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
”公卿共难胜曰:
“此诏书也。
”胜曰:
“诏书不可用也。
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议已出口,虽死不悔。
”于是丞相蔡义,御史大夫田广明劾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黄霸纵胜,不举劾,俱下狱。
胜为人质朴守正,简易亡威仪。
见时谓上为君,误相字于前,上亦以是亲信之。
尝见,出道上语,上闻而让胜,胜曰:
“陛下所言善,臣故扬之。
尧言布于天下,至今见诵。
臣以为可传,故传耳。
”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
“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
”
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
受诏撰《尚书》、《论语说》,赐黄金百斤。
年九十卒官,赐冢茔,葬平陵。
太后赐钱二百万,为胜素服五日,以报师傅之恩,儒者以为荣。
(选自《汉书·夏侯胜传》,有删节)
11.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
B.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
C.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
D.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
13.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为古代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士,秦因之。
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
与现代的“博士”有所不同。
B.崩,指天子、帝王的死。
根据《礼记》记载:
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死”,庶人死叫“不禄”。
C.东宫,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
因位于皇宫东部,称东宫。
后多为太子住处,亦指太子。
这与中宫又可以借指皇后,是同样道理。
D.诏书,在周代,君臣上下都可以用诏字。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君主专制国家后,改令为诏,从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
15.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侯胜通晓经术。
他跟随始昌学习《尚书》及《洪范五行传》;为太后讲授过《尚书》,为此在他去世之后,太后还为他穿了五天的孝服。
B.夏侯胜直言敢谏。
宣帝即位后想褒扬汉武帝的功业,群臣附和,唯独夏侯胜坚决反对,认为不宜为武帝立庙乐,他因此受到弹劾而下狱。
C.夏侯胜生性直率。
因私自传播皇上的话受到责备时,他援引尧帝之言传布天下之例,坚持辩称自己并没有做错。
他在朝中素有直声,也深得宣帝信任。
D.夏侯胜仕途坎坷。
他开始被征召为博士和光禄大夫,又曾两次升任长信少府,后因被弹劾下狱而去职,最后升为太子太傅。
17.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胜当乘舆前谏曰:
“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
(2)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议已出口,虽死不悔。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就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三、诗歌鉴赏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夏夜宿表兄话旧
——窦叔向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19.(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是一首表兄弟之间话旧的诗,亲故久别,老大相逢,人世沧桑,感慨良多。
B.首联交代了话旧的时间、环境等,其中“夜合花”具有比喻义,用其朝开暮合喻表兄弟间相聚的短暂。
C.中间两联写话旧的内容,亲故重逢的欣喜和人生遭遇的甘苦都蕴含其中,道尽了种种往事。
D.尾联写“话旧”的结束,这结束预示着再一次的离别,句中“又”“愁”炼字精妙,写出了不尽的惜别之情。
E.这首诗从“醉初醒”起到“酒幔青”结,诗人和表兄一夜话旧,抒发了诗人对官场失意的感慨。
20.(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情景默写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高》中即景伤怀,以落叶和江水感叹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用听众的反应和周围环境的点染极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才能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不仅主张养民,还主张教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题
2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意,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B.风景这边独好,春节长假来此观光的海内外客人不绝如缕。
C.张成不幸被敌人抓获,投入监狱,虽然全身被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D.著名演员陈道明睿智而沉着,既有一介书生的儒雅书卷气,又有“王侯将相”的英雄霸气,他的风度让观众侧目而视。
2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B.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雄厚的经济实力,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C.在七国集团中,日本农业面临着最严峻的挑战。
目前,日本的粮食自给率在七国集团中最低,仅为39%;而最高的加拿大自给率达258%。
D.市领导仔细浏览市政府门户网页面,详细了解相关情况,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听取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反腐工作。
六、语言表达
24.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______。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_______,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_______,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如果肤浅,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25.下面4句话中有三处用语存在问题,请找出问题并改正。
(1)请柬:
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2)书信:
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
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3)询问:
家严今年高寿?
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4)介绍信:
兹介绍我校张敏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①改为。
②改为。
③改为。
七、话题作文
26.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快节奏的生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强烈追求物质生活的欲望给人们增加了无形的压力,使一些人的心态浮躁得宛若汤煮,身上或多或少充斥着俗气、躁气,心烦意乱者有之,魂不守舍者有之,着急上火者有之……
面对浮躁的社会、浮躁的人心,你该怎么做?
请以“浮躁”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注意:
(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立意自定。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5)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
2.D
3.C
【解析】
1.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项,“……因而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错误,选项扩大范围,第五段说的是“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选项的表述忽略了“早期文字”这一范围。
故选B。
点睛:
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
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