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67797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3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2022年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生活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食物腐烂

C.气球炸裂

D.湿衣晒干

2.下列气体含量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3.空气中主要含有下列物质①氧气、②氮气、③二氧化碳、④氩气,按体积含量的由多到少,正确的排序应为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

4.水杨酸(C7H6O3)能有效抑制葡萄球菌和大肠杄菌。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水杨酸由三种元素组成

B.水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1个水杨酸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

D.水杨酸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

1

5.生活中的下列场景与如图化学操作原理不相关的是

A.

口罩防尘B.

筛子选种

C.

隔网滤茶D.

手工选豆

6.下列化学用语中,关于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Mg2+:

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B.2CH4:

表示两个甲烷分子

C.2H:

表示两个氢元素D.NO2:

表示二氧化氮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7.鸣远同学要测量一块不规则食盐晶体的体积,下列方法合理的是

①将食盐晶体磨成粉末,放入空量筒中,读数

②将食盐晶体放入盛有饱和食盐水的量筒中,读取液面刻度的变化值

③将食盐晶体放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收集溢出的水倒入空量筒中,读数

A.仅①②B.仅②③C.仅②D.仅③

8.将下列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

10

27

4

反应后质量/g

1

a

0

23

A.a的值是8B.甲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反应过程中乙、丁的质量比是5:

2

9.下列实验中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白磷燃烧B.

酒精与水混合

C.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D.

镁条燃烧

10.“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下“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研究铁、铜与酸反应的速率大小

B.

研究MnO2、CuO的催化效果

C.

研究燃烧的条件

D.

研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二、填空题

11.能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利用的能量主要来自煤、石油和__________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2)下列做法不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是(填字母序号)。

A.太阳能发电B.徒步出行C.垃圾露天焚烧

(3)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

此次卫星发射用的火箭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

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4)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

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

这是通过__________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

(5)加油站、化工厂、面粉厂等场所的空气中含有较多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因此这些场所一定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_________________。

12.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图一是1至18号元素、图二是38号元素锶(元素符号为S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图一中,X__________。

(2)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_。

(3)图三中,当a=_____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

当该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时,它所属元素应该在图一中的__________位置(填“A”或“B”)。

(4)图1中能发现的规律是:

同一周期(横行)从左往右__________依次递增(写一种即可)。

三、实验题

13.如图是初中化学常用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图甲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干燥的CO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B中存放的试剂为__________;C中导管没有画完整,请你在图C中补画完整__________;补画完整后检验C中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

(3)如果用图甲装置制取氧气后,继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性质实验,澄泓同学建议收集氧气用D装置代替C装置,这样做的优点有______,并请在图乙中选择停止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______(填字母序号)。

四、科学探究题

14.化学课上,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做实验,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试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没看到明显的现象,于是他们对此问题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进行实验】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解释与交流】

(1)先推入的溶液是__________。

(2)AB段压强变化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明确判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

(3)BC段压强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

(4)CD段压强变大,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_____。

(5)P点溶液中阳离子有__________。

(6)D点压强比初始瓶内压强大,其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此时瓶内二氧化碳气体的量比初始多

②因为加入了一定体积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③可能是发生的反应有能量的释放

(7)最终的压强比初始压强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获得结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五、推断题

15.学了酸的化学性质,清清同学以稀硫酸为主题,绘制了“多彩酸世界”思维导图。

(1)若要实现①,请你填一种试剂的名称__________。

(2)若想实现②,得到浅绿色溶液,可选用的单质是__________。

(3)若想实现③,得到黄色溶液,可选用的氧化物是__________。

(4)若选用BaC12溶液实现④,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有同学提出若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只对①~④反应中的某个反应的试剂进行调整,也会产生上述现象,他做出的调整是__________。

六、计算题

16.二氧化氯(C1O2)是安全消毒剂,杀菌能力优于C12,可由NaClO2与C12反应制得。

(1)配平化学方程式:

______

_____。

(2)71gCl2完全反应,计算理论上生成ClO2的质量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B、食物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气球炸裂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气球的形状改变了,属于物理变化;

D、湿衣服晾干的过程中是水的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B。

2.D

【解析】

【详解】

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一样,既能让太阳光透过,又能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向外散失,起到了对地球保温的作用,所以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不会造成温室效应。

故选D。

3.D

【解析】

【分析】

【详解】

空气中主要含有的物质有:

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其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94%,稀有气体中,氩气作占体积分数最高,二氧化碳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故空气中主要含有的以上物质按体积含量的由多到少,正确的排序应为:

②①④③;故选D。

【点睛】

4.A

【解析】

【详解】

A、由水杨酸(C7H6O3)化学式可知,水杨酸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故A选项正确;

B、水杨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7):

6:

(16×3)=14:

1:

8,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B选项错误;

C、由水杨酸(C7H6O3)化学式可知,每个水杨酸分子中含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共含有原子16个,故C选项错误;

D、由水杨酸(C7H6O3)化学式可知,水杨酸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故D选项错误;因此,该题答案选A。

5.D

【解析】

【详解】

图中所示操作为过滤。

A、口罩的作用是将大颗粒物质和空气分离,过滤可吸入颗粒物和隔离病毒,有过滤的作用;

B、筛子筛选种子,将小种子漏下,大颗粒种子留在筛子上,有过滤作用;

C、隔网滤茶可以滤除茶叶,有过滤的作用;

D、手工选豆是人为甄选好的豆子,没有起到仪器的过滤作用。

故选:

D。

6.B

【解析】

【分析】

【详解】

A、Mg2+中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不表示化合价,错误;

B、甲烷由分子构成,分子式即其化学式,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该分子的个数,正确;

C、元素论种类不论个数,2H表示两个氢原子,错误;

D、N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错误;

故选:

B。

7.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食盐固体研磨成粉末后其状态发生了变化,粉末中离子间的间隔和晶体中离子间的间隔不同,所以不能用此方法测量其体积;

②将食盐晶体放入盛有饱和食盐水的量筒中,食盐不会溶解,可用此方法测量其体积;

③将食盐晶体放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食盐会溶解,氯离子、钠离子进入水分子间隔中,不能用此方法测量其体积。

故选C。

【点睛】

8.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计算。

【详解】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丙从27g变成0g,是反应物,丁从4g增加到23g,是生成物,由于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所以推算出乙的质量应该是27g-19g=8g,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A、因为生成乙的质量为8g,所以a应该是8+10=18,故A不符合题意;

B、甲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是分解反应,故C符合题意;

D、反应中乙生成了8g,丁生成了19g,所以质量比为8:

19,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即可。

9.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在密封容器中进行,外部空气无法进入,可以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A正确;

B、质量守恒定律是对化学反应而言,酒精与水不反应,故B错误;

C、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装置未密封,气体逸出,故C错误;

D、镁燃烧消耗氧气,图中装置无法测得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10.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比较铁、铜与酸的反应速率的大小的实验应采用对比实验,只能保证铁、铜不同这一个变量,应保证使用一样的酸才能做比较,故符合题意;

B、比较MnO2和CuO的催化效果要保证除了催化剂种类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可以达到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C、燃烧的条件:

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说明与温度有关,通过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白磷对比说明与氧气有关,故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而能使湿润的蕊纸花变红,所以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11.

(1)天然气

(2)C

(3)

(4)增大汽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5)爆炸

【解析】

【分析】

 

(1)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利用的能量主要来自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2)

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灰尘、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不利于改善空气质量,而太阳能发电和徒步出行都可减少使用燃料,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故选C;

(3)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要有足够多的空气,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增大汽油与氧气接触面积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

(5)

可燃性气体不纯点燃会发生爆炸,加油站、化工厂、面粉厂等场所的空气中含有较多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因此这些场所一定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

12.

(1)17

(2)失去Sr2+

(3)10A

(4)质子数(或者核电荷数,或者最外层电子数)

【解析】

【分析】

(1)

元素周期表中,按照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由少到多排序,原子序数随质子数递增而递增,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图一中,Cl原子的核外电子数=2+8+7=17,故X是:

17;

(2)

观察图二,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当最外层电子数<4时,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填:

失去;锶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带两个正电荷的锶离子,离子的电荷数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方,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故锶离子符号为:

Sr2+;

(3)

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若该粒子是原子,a=2+8=10;当该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说明该粒子的质子数比电子数多2个,该粒子的质子数=

,质子数=原子序数,故它所属元素应该在图一中的A第12号元素;

(4)

观察图1中能发现的规律是:

同一周期(横行)从左往右质子数、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点睛】

13.

(1)分液漏斗

(2)

浓硫酸

将燃着木条放在C装置右侧导管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3)收集的氧气更加纯净,便于在集气瓶中预留少量的水等F

【解析】

(1)

仪器a的名称是:

分液漏斗;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采用的药品是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稀盐酸,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为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在收集气体前可添加干燥剂,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可选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故B中存放的试剂为:

浓硫酸;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使用C收集二氧化碳时,应从长管进,连接B的导管长,而右侧导管短,故画作:

;二氧化碳若集满,多余的气体会从短管逸出,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故检验C中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燃着木条放在C装置右侧导管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3)

用D装置代替C装置,可以防止氧气中混有空气杂质,且铁丝在集气瓶中反应时,集气瓶中要预留少量的水,以防止反应产生的高温熔融物炸裂瓶底,故这样做的优点有:

收集的氧气更加纯净,便于在集气瓶中预留少量的水等;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集气瓶底需预留少量水,故停止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是:

F。

14.氢氧化钠溶液不能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反应停止

Na+##钠离子①有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

【解析】

【分析】

通过图2可以看出实验过程中,压强的变化先变小后变大,说明先推入氢氧化钠溶液,消耗二氧化碳,后推入盐酸,盐酸与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在推入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压强高于原有压强,原因可能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放热或者加入的液体占用了一部分瓶内空间,后又低于原有压强,原因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详解】

(1)由图2可以看出实验过程中,压强变小,说明先推入氢氧化钠溶液。

故填:

氢氧化钠溶液

(2)AB段压强变化不能明确判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和水反应,同样可以消耗二氧化碳,使压强变小。

故填:

不能

(3)BC段压强不变,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反应停止。

无任何反应再发生,所以不变。

故填: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反应停止。

(4)反应停止CD段压强变大,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5)P点溶液中溶质成分为剩余的碳酸钠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溶液中阳离子为钠离子。

故填:

Na+(钠离子)

(6)D点压强比初始瓶内压强大,因可能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放热,导致气体膨胀,也可能是加入的液体占用了一部分瓶内空间,导致气体压缩,压强变大。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瓶内二氧化碳气体的量不可能比初始多。

故填:

(7)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有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气体体积减少,最终的压强比初始压强小。

故填:

有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

15.

(1)紫色石蕊试液

(2)Fe##铁

(3)Fe2O3##氧化铁

(4)

(5)将第④试剂调换为硝酸银(AgNO3)

【解析】

(1)

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若要实现①,试剂的名称石蕊溶液,故填:

石蕊溶液;

(2)

若想实现②,得到浅绿色溶液,可用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浅绿色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实现,故填:

铁;

(3)

若想实现③,得到黄色溶液,可用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黄色硫酸铁溶液和水实现,故填:

氧化铁

(4)

硫酸与氯化钡的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盐酸,则若选用BaCl2溶液实现④,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

盐酸与稀硫酸都含有氢离子,都具备酸的通性,它们的差别是酸根离子不同,则若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能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为黄色,但不能和氯化钡反应。

将第④试剂换为硝酸银,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和硝酸,会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

故填:

将第④试剂换为硝酸银。

16.

(1)22

(2)设理论上最多生成ClO2的质量为x。

x=135g

答:

设理论上最多生成ClO2的质量为135g。

【解析】

【分析】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后有4个氧原子,所以NaClO2的化学计量数为2;反应前有2个钠原子,所以NaCl的化学计量数为2;

(2)

列化学方程式,利用71g氯气的质量计算ClO2的质量,过程见答案。

【点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