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我市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调研报告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66891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推进我市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调研报告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推进我市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调研报告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推进我市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调研报告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推进我市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调研报告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推进我市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调研报告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推进我市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调研报告精.docx

《关于推进我市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调研报告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推进我市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调研报告精.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推进我市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调研报告精.docx

关于推进我市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调研报告精

关于推进我市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调研报告

 

办公室南平岭

 

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我市城乡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一个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基础是以工业经济发展为先导,带动城镇建设,以工业经济发展反哺农业现代化发展。

经过认真调研,分析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仅供参考。

一、我市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城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1、区域情况:

濮阳市辖五县一区及濮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辖16个建制镇、59个乡,10个办事处,共有2989个村民委员会,56个社区居委会(不含油田)共计222个乡镇。

2008年,全市人口363.35万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64.56万人,占总人口的17.76%,农业人口298.79万人,占总人口的82.24%,全市常住人口349.87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118.19万人,乡村人口231.68万人。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731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065元。

全市总面积41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占64.3%,人均1.36亩。

2、城镇化现状:

根据调研情况看,现已形成综合性城镇、油田工矿型城镇和农产品加工型城镇三种类型。

一是综合性城镇:

市区已经成为河南省重要的化工工业基地,主要由中原大化、中原乙烯、三强电力、龙丰纸业等重点工业企业,也是全市的流通中心,商贸流通中心;濮阳、南乐、清丰、范县、台前五县城已成为各自县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心。

二是油田矿区型城镇:

这类城镇是以中原油田矿区所在地为区域,主要有文留镇、柳屯镇、濮城镇、马庄桥镇和瓦屋头镇等。

矿区建设带动了一批化工产业、玻璃电光源、机械加工的发展和人口的集聚,已经成为濮阳市工业经济发展比较活跃的城镇。

三是农产品加工型城镇:

这些城镇主要分布在农业地区,产业类型不突出,工业经济发展规模小,主要以当地农产品深加为主,如八公桥镇、徐镇、韩张镇等。

沿106国道沿线分布着市区、南乐、清丰、濮阳老城等主要城镇,濮范高速沿线分布着市区、范县、台前县等主要城镇,形成了“十”字型城镇发展轴线。

城镇发展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市区和油田开采地区,如文留、柳屯、濮城和马庄桥等矿区镇。

(二)城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濮阳市各级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全面发展为目标,创新体制,发挥职能,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城镇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城镇化水平有较明显的提高。

   1、城镇化水平提高,城镇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2008年底,我市的城镇化水平达到33.8%,初步形成市区---范县---台前县由西向东的城镇发展带及濮阳县---市区---清丰---南乐由南向北沿106国道的经济发展带,“十”字型城镇结构体系基本形成。

随着我市辖区各产业集聚区的大规模建设,城镇职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过去以农业型为主要职能的城镇体系逐渐转变为农业型和工业型并重的城镇职能体系。

目前,已经形成濮城、柳屯、文留、马庄桥等几个油田矿区城镇。

现濮城的城镇化率已达到了46%,远远高于县域城镇化水平。

  

2、城镇化扩大了城乡的有效需求,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深入实施“以工兴市”战略,围绕加快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着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工业发展后劲逐步增强,部分支柱产业引领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开始显现。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要素和非农产业向城镇集聚的速度明显加快,全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断加大,以城镇为依托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拉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全市经济发展。

3、城镇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逐步增强。

城镇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功能设施的不断完善,极大地吸引了周边地区的资本、技术、人才、劳动力等各类生产要素向城市和重点城镇的集聚,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并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4、城镇化建设促进了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我市紧紧抓住“构建中原经济区、促进中原崛起”和国家扶持政策的良好机遇,不断加大城市和城镇间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效解决了一些城镇普遍存在的供水、交通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陆续建成了一批能够体现城市特色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设施,使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制约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有了明显的缓解。

5、“工业强市”战略成效显著。

2006年至今年6月底,重点工业项目共完成总投资393.14亿元。

相继建成了中原大化50万吨/年甲醇、龙丰纸业10.5万吨/年杨木化机浆、25万吨/年轻量涂布纸、国电2×200MW发电机组、龙宇化工20万吨/年甲醇、武汉力诺40万台/年太阳能热水器、林氏化工5万吨/年聚异戊二烯乳液等一批重大项目。

重点工业项目在壮大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增多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在促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6、建制镇工业迅速发展。

近年来,油区内的乡镇立足濮阳石油、天然气、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和原有的产业基础,紧紧抓住全国产业转移的机遇,主动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地的交流与合作,制定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营造优良环境,新设计规划的8个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一次性通过省级审批。

截止目前,入园企业的数量达160个。

其中,建成投产项目51个,在建项目38个,新开工项目71个,累计完成项目投资16.5亿元。

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强力推进,已成为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工业经济快速发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我市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偏低。

我市经济是典型的以能源开发为支撑的工业经济,工业投资布局相对高度集中,强劲的能源经济发展势头与相对滞后的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形成明显的反差,城乡经济结构“一头轻、一头重”,发展严重失衡。

2008年底,濮阳市城镇化水平为33.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8.1个百分点45.7%,比全省城镇化平均水平也要低出近2.2个百分点(36%)。

城镇建设规模偏小,发展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市区和油田开采地区,如文留、柳屯、濮城和马庄桥等矿区镇,农产品加工型城镇则发展水平比较低,工产经济基础薄弱,城镇面貌仍保持在农村形态。

另外,滩区面积大,人口众多,有37.5万群众,约占全市人口的十分之一,且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严重制约了城镇化进程。

(二)思想观念保守,缺乏发展和创新意识。

我市仍属欠发达地区,在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方面不如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在资源、劳动力优势方面不如西部地区;随着中原油田原油和天然气资源萎缩,开采量逐年递减,接替产业跟进较慢;在招商引资方面,受环保容量的制约,在项目审批、企业经营、业主待遇等方面没有创新,没有出台具有濮阳特色的突破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招商引资的效果,影响了大项目在濮阳落户;在与央企或其它大型知名企业实施战略联合重组工作才刚刚起步,有待进一步加大力度,扩大成果。

(三)发展方式粗放,高新技术企业较少。

在我市工业企业中,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整体素质偏低,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生存能力和成长性不高的问题。

如,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特种玻璃和电光源产业中,有60%的企业产品只做到拉管,有30%的灯饰企业也只做到半成品,仅有10%的企业将产品链条拉长到产成品,如太阳能热水器、汽车灯、摩托车灯等;在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中,生产面粉企业居多,生产挂面、面点等精细终端产品的企业就很少。

另外较为典型的我市4家食用油脂加工企业,无一不为山东“鲁花”、“金龙鱼”提供大量的散装油脂。

以上足以说明,我市工业仍处于低层次阶段,科技含量少,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品牌意识,造成工业企业承接国家优惠政策能力低,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扶持资金少。

(四)大型工业项目少,发展后劲不足。

一是大型项目少,后续项目储备不足。

由于缺乏有效的推进机制、奖惩机制,近年来,全市工业新项目建设总量一直处于徘徊回落状态。

每年新上重点工业项目从2006年的148个,下降到2009年的84个。

其中,项目投资超亿元的17个,超5亿元的仅2个,明显缺少大个头工业项目;二是企业规模扩张慢,成长艰难乏力。

全市地方工业中,除濮耐公司、宏业化工、恒润化工、蔚林化工、颖泰化工、鹏程化工等少数企业发展较快外,不少企业缺乏长远发展规划,不注重技术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或长期投入不足,不仅影响了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全市工业经济和城镇一体化建设的发展。

(五)支柱产业薄弱,工业化水平不高。

产业支撑是城镇发展壮大的前提。

濮阳市的工业结构多以石油化工、食品加工、特种玻璃及电光源、林纸林板、冶金建材等为主,目前我市八大产业集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次形成的八大主产业仍存在着融资难、发展难、提升难,化解风险的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强等诸多因素,对城镇化建设支撑力度还不够强劲。

尤其是石油化工、特种玻璃及电光源等对天然气资源依赖性较强的工业,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八公桥、徐镇等农副产品深加工型城镇,虽有几家粮油加工企业,但企业数目少,规模不大,形不成产业聚集和产业链条,对城镇经济拉动效益不明显。

产业优势、辐射带动能力相对较弱,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六)发展环境不宽松,成为制约工业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

主要表现:

一是承诺的优惠政策兑现不到位,甚至有意设卡;二是环境容量不足,从长远看土地储备不足;三是服务意识不强,办事程序繁杂,工作效率低下;四是本位主义严重,部门利益当先。

没有真正形成全社会关心工业、支持工业的氛围,没有形成发展上的合力;五是“四乱”和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时有发生,企业怨声载道,苦不堪言,甚至想另谋出路。

(七)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发展滞后。

各县区财力对小城镇投入极其有限,小城镇建设基本走的是自主发展的路子。

城镇规模小,建设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不配套,导致城镇功能脆弱,承载力、吸引力不强,服务功能不全,商业、金融业等形不成规模,难以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等引向城镇集中,社会资源共享程度低,不能形成集聚和辐射效应。

如八公桥镇、徐镇、韩张镇等农业镇,道路狭窄,路况差,缺乏排水、通信、绿化等市政设施。

造成乡镇级教育、居住、医疗等社会各项事业相对滞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要求。

三、我市城镇化进程制约因素

(一)思想制约。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政府和部门对城镇化和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深,没有正确把握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创新意识欠缺,发展紧迫感不强,有的乡镇在经营城镇拓宽融资渠道方面,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引导农民进城镇创业的方法、措施不多,力度不大。

小城镇建设仍然存在用钱靠财政、建设靠政府的思想意识。

  

(二)政策制约。

小城镇建设的优惠政策难以落到实处,支持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措施严重滞后。

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政策使城镇建设缺乏空间,招商引资,发展工业项目,因土地问题常常被搁浅。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城乡户籍制度等尚未完善。

  (三)机制制约。

在全国1887个重点镇中,濮阳市有6个,在全省的重点镇中,濮阳市有10个,但扶持发展重点镇、示范镇的政策倾斜没有到位,没有形成对重点镇、示范镇发展相应的政策措施,城镇发展的激励机制没有建立和形成。

  (四)产业制约。

近几年来,依托中原油田矿区型城镇建设的八大产业集聚区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聚集区,产业集群已具雏形,但对天然气资源依赖性较强,如玻璃及电光源产业是高耗能、科技含量较低的行业,大都也是招商引资企业,对本土经济贡献不大。

其他农副产品深加工型城镇企业数目偏少,创名优产品意识差,市场竞争力弱。

(五)规划制约。

由于历史遗留因素,规划滞后,无法满足城镇建设的需要。

在16个建制镇中,除几个油田矿区型城镇经济实力相对较强一些,基本完成了总体规划,编制了区域规划外,其他城镇现有的规划缺乏科学性、前瞻性和连续性。

规划的滞后导致建设的无序进行,大多城镇扩张无序,镇区功能繁杂,个别城镇的部分街道还没有配套相应的排水、排污、路灯等设施,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

四、几点建议及思考

(一)突出特色,壮大城镇经济实力。

一是大力发展园区经济。

以优惠条件引导推动产业关联度高的工业企业有序地向产业集聚转移,形成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簇群化发展的新型工业格局;二是培育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主导产业。

根据各城镇的区位、产业和经济结构特点,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和发展区域经济品牌。

如濮阳县、清丰县和南乐县的部分城镇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市场和农产品加工业,吸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在镇区集中布局。

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支柱”,形成覆盖本地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农产品集散中心和农业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形成沿濮清南分布的涉农产业带;范县、台前要依据现有的玻璃制造、石油化工、羽绒加工产业,引导企业集中连片发展,规模化经营,形成濮台产业带;三是充分发挥现有优势,集中力量培育壮大石油化工、煤化工、食品工业、玻璃电光源、林纸林板等支柱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高端产品、最终消费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

  

(二)立足产业发展,夯实城镇经济基础。

经济发展是城镇发展的前提,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支撑,推进城镇化只能是一句空话。

因此推进城镇化,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城镇的经济实力,提高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

立足于城镇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城镇经济。

吸引和推动能源化工企业在产业集聚区内形成集群发展,并通过周边城镇的相关服务职能,促进产业集聚区与城镇的同步发展。

对于市区周边城镇而言,应当把加快城镇第二、三产业发展作为城镇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着力点,积极完善服务功能,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构建有利于城镇发展与管理的体制机制,以加快城镇化进程。

(三)发展农村公用事业,统筹城乡发展。

一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以“学习李连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带动濮阳市新农村建设,以126个市级小康村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美化”的新型农村;二是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核心,培育新型农民。

要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在抓好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办好高中,抓好职业教育,提高农民劳动者的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三是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坚持用工业理念、市场观念发展农业,大力培育和壮大一批特色产业,打造一批有竞争优势、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城镇经济的发展。

四是在沿黄地区实行移民建镇政策。

在沿黄三县堤外分别设置重点镇,使黄河滩区35.8万人有序向城镇转移,实现移民建镇目标。

(四)推进一批示范新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要搞好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全面深化各项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一体化的土地流转制度、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工业化建设步伐,推进农业现代化。

大力发展农村公用事业,形成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要把城镇周边新农村建设列入城乡一体化规划范围,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制订灵活政策,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城镇项目开发房地产。

通过房地产开发,提升城镇品位和规模扩容,带动城镇周边新农村建设。

大力推进新农村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着重解决村居基础设施。

重点建设村居排水沟和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重点挖掘村居建设特色,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达到“一村一品”的格局。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四化”(美化、绿化、硬化、亮化)作为推动小城镇建设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五)以较低的居住成本和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城镇化是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最佳途径,为让农民尽可能分享多的经济发展成果,建议在小城镇开发规划建设的同时,要规划建设若干舒适、廉价的大型居住区,完善生活、教育、文化、休闲等设施,要出台一系列配套优惠措施,让普通农民能买得起房,安得起家,尽可能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城镇住下来,城镇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六)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城镇工业发展。

  

要全面推进城镇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高端产品、最终消费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

充分发挥现有优势,集中力量培育壮石油化工、煤化工业、林纸林板、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

大力发展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拓展城镇就业渠道。

综上所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乡建设全局,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引领城乡建设,坚持以强化功能特色为重点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坚持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加快新农村建设。

进一步加快村镇建设步伐,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