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61026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0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

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下)第一次月考

高2021届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6页。

2.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3.只交答卷(或第II卷),第I卷学生带走,以备讲评。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示我国人口增长走势(含预测),图中三条曲线表示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读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1.图中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

A.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B.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

C.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D.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2.根据图中曲线走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人口最多的年份出现在2015-2020年间

B.b曲线自2015年后逐渐上升主要是环境污染造成的

C.2010-2015年间我国人口增长处在传统型阶段

D.我国人口数量逐步减少要到2025年以后

【答案】1.A2.D

【解析】

【1题详解】

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即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人口死亡率,根据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变化可知,a表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应大于0,自然增长率可以小于0,故b为人口死亡率,c为人口自然增长率。

故A正确。

【2题详解】

中国人口最多的年份出现在应出现在人口自然增长由正数转为负数的年份,读图可知约在2025年;2025年以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此我国人口数量逐步减少要到2025年以后,故D正确、A错误。

b曲线表示人口死亡率,2015年后死亡率上升,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龄化所致;2010—2015年我国的人口增长符合“低—低—低”模式为现代型。

故B、C错误。

【点睛】第一小题解答的关键是理解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人口死亡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清楚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大于0,自然增长率即可大于0,也可小于0。

第二小题解答的关键在于理解增长率与人口总量的关系,当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数转为负数的年份,人口总数最大;当人口自然增长率由负数转为正数的年份,人口总数最小。

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的影响。

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3.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

A.空间情况优越B.矿产资源更丰富

C.资源利用条件优越D.草场资源更丰富

4.上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合理人口容量的有效途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3.C4.B

【解析】

【3题详解】

北方地区土地面积、矿产资源、草场资源条件均不如西北地区优越,但是,经济、技术水平高,对资源利用效率高,故答案选C。

【4题详解】

青藏地区耕地资源较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较差,人口迁移并不能有效提高人口合理容量;提高科技水平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较少的资源养活较多的人口,有利于提高人口合理容量,故答案选B。

下图示意1970年至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状况(含预测)。

读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5.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

A.1980年B.2000年C.2015年D.2025年

6.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人口一直维持低增长甚至向负增长转变的原因是

A.出生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B.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C.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大幅增长D.劳动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升高

【答案】5.C6.A

【解析】

试题分析:

【5题详解】

从图示可以劳动力的人口增长率在不断下降,但只要增长率为正值,说明劳动力人口不断增长,当增长率刚好为零时,劳动力人口达最大值,图中显示2015年劳动力人口增长率为0,故选C。

【6题详解】

从上世纪90年代年以来人口方面的政策基调是控制人口增长,导致出生率降低,进而产生劳动力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状况,选A。

【考点定位】人口的年龄结构及人口问题。

【名师点睛】该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掌握中国人口变化的原因及趋势是做题关键。

人口专家依据1990年的人口现状、自然增长率、人口迁移、经济发展水平,预测了2050年我国四省区老年人口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值。

读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7.依据图中信息,2050年前后四省区劳动力短缺最突出的是

A.广东B.江苏

C.广西D.贵州

8.人口专家对预测依据进行分析,认为导致1990~2050年广东省老年人口比重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

A.老年人口基数大B.自然增长率为负

C.省际人口迁入多D.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答案】7.C8.C

【解析】

试题解析:

【7题详解】

注意图示表示柱状比重为“老年人口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值”,即柱状为正数、且比重最高的为老龄化问题最严重,即劳动力相对最短缺,为图示广西。

【8题详解】

广西、贵州经济相对落后,青壮年外出务工较多,故老龄化现象突出。

而广东省则因为经济相对发达,吸引大量青壮年迁入,故老年人口比重降低。

工作在北京,居住在天津。

近年来,由于城际就业、居住等条件的差异,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和生意人在京津城际高铁上演绎着“双城记”,他们以每日、每周、每月的周期奔波在这条线路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

据此回答下列各小题。

9.“工作在北京”的主要原因是

A.北京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B.在北京工作体面,声誉好

C.北京劳动密集型工业发达D.北京社会福利制度更完善

10.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演绎“双城记”得益于

A.政策支持B.交通改善C.人口老化D.逆城市化

【答案】9.A10.B

【解析】

“工作在北京”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北京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

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和生意人在京津城际高铁上演绎着“双城记”,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演绎“双城记”得益于交通改善,来往于双城间,速度快,用时较短。

【9题详解】

“工作在北京”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北京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A对。

在北京工作体面,声誉好,北京社会福利制度更完善不是主要原因,B、D错。

北京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发达,C错。

【10题详解】

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和生意人在京津城际高铁上演绎着“双城记”,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演绎“双城记”得益于交通改善,来往于双城间,速度快,用时较短,B对。

政策支持不能保证上班族适宜在双城间流动,A错。

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是劳动力人口,工作、居住在双城间流动,与人口老化、逆城市化无关,C、D错。

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1.该地早期形成城市的有利条件有

①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②地形平坦

③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④有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2.图中布局不合理的设施有

A.工业区、批发市场B.批发市场、普通公路

C.高速公路、工业区D.高速公路、普通公路

【答案】11.D12.C

【解析】

试题考查城市功能区布局影响因素。

【11题详解】

结合图例可看出,老城区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D正确。

【12题详解】

从图中看,高速公路经过市区,会干扰城市内交通,布局不合理;城市西北部工业区,位于河流上游,污染水源,布局不合理,C正确;批发市场位于城郊,地价低,位于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交汇处,交通便利,布局合理。

【点睛】

工业区一般布局主要考虑地租、交通和环保三个要素;一般位于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原因是市区外缘地租低,可降低生产成本,也可减轻对市区污染;临河、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便于原料的运进和产品的运出;在河流的下游、盛行风的下风向可减少对市区污染。

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北美城市化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

新城市主义主张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的步行化城区,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距离)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

下图示意新城市主义理念下的步行化城区。

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13.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步行化城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重点解决城市

A.向郊区的无限度蔓延B.人口集聚带来的就业困难

C.基础设施的年久失修D.房价昂贵导致的住房紧张

14.步行化城区对外联系的交通方式,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A.满足城区居民的多种需求B.尊重传统独特的建筑风格

C.密布商业网点,发展中心商务区D.避免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

【答案】13.A14.D

【解析】

【13题详解】

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步行化城区建成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城市紧凑布局,避免了城市向郊区的无限度蔓延,是步行化城区建设的主要目,A正确;不能解决人口集聚带来的就业困难、基础设施的年久失修、房价昂贵导致的住房紧张问题,B、C、D错。

选A正确。

【14题详解】

步行化城区对外联系的交通方式,以公交站点为中心,公交出行,避免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D正确;公交是客运,不能满足城区居民的多种需求,A错;发展公交与尊重传统独特的建筑风格无关,B错;城市没有密布的商业网点,有核心商业区,没有中心商务区,C错。

选D正确。

【点睛】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北美城市化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

步行化城区的规划设计是为了解决城市化问题,适宜于大城市的旧城改造项目;步行化城区建成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

高密度、紧凑布局,说明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重点解决城市向郊区的无限度蔓延。

15.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各功能区之间所耗费的能量总和,即出行能耗。

下图示意某大城市居民月出行次数与出行能耗的组合关系。

据图推断(  )  

 

A.甲区多公共服务设施,靠近住宅区B.乙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C.丙区商业网点等级低,服务半径小D.丁为中心商务区,能耗昼夜差异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仔细读图,甲区出行能耗高、出行次数少,不可能是公共服务设施,A错;乙区出行能耗高、出行次数多,可能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B对;丙区出行能耗低、出行次数少,不可能商业网点等级低,C错;丁地出行能耗低、出行次数多,可能为中心商务区,但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中心商务区之间所耗费的能量总和昼夜差异不大,D错。

答案选B。

考点:

城市功能区布局。

【名师点睛】从题干中理解新概念“出行能耗”的含义,从图中提取从居住区到甲、乙、丙、丁四个功能区的出行能耗和出行次数,结合城市功能区布局的特点,即可解答。

如图示意2001~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的比较(%)。

读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6.2001~2008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面积

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呈增加趋势D.呈减少趋势

17.据上图结合相关知识可判断,2001年以来我国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大量农业人口迁入城市

18.为解决图示城市化问题,我国应该

A.加快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的转化B.避免城市用地规模的盲目扩张

C.把农民工全部转变为城市人口D.使农业用地尽快转化为非农业用地

【答案】16.C17.D18.B

【解析】

考查城市化特点,城市化问题及读图分析能力。

【16题详解】

图示2001~2008年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则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

故选C。

【17题详解】

据图可知,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在2%~8%之间,而同时期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应小于1%,则城镇人口增长率远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说明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来自于农业人口的迁入。

故选D。

【18题详解】

图示反映的城市化问题是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必然造成土地资源的低效利用,故应避免城市用地的盲目扩张。

故选B。

面临城市无限制低密度向外扩张的问题,美国规划师协会(APA)于2003年提出城市“精明增长”的理念,推行高效、集约、紧凑的城市发展模式。

美国“精明增长”的先锋城市——波特兰,通过制定严格的城市增长边界来控制城市向外蔓延,同时在城市增长边界内提高建筑密度,并采取增加绿色环境和公共空间、大力推行公交和慢行系统来缓解高密度带来的负面影响。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波特兰成为了一个家居、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化城市。

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19.“精明增长”理论的核心是限制了

A.人口密度B.城市等级C.城市面积D.服务范围

20.波特兰通过“精明增长”的规划方案,可以

A.保护城市边缘农田B.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C.提高城市化水平D.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答案】19.C20.A

【解析】

【19题详解】

“精明增长”理论通过制定严格的城市增长边界来控制城市向外蔓延,理论的核心是限制城市面积,C对。

人口密度增加,A错。

城市等级、服务范围不变,B、D错。

故选C。

【20题详解】

波特兰通过“精明增长”的规划方案,可以限制城市面积扩大,保护城市边缘农田,A对。

大力推行公交和慢行系统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不能解决,B错。

提高城市化水平、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不是主要作用,C、D错。

故选A。

植物墙,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条件,选择攀缘植物及其他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他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

毛毡式建筑垂直绿化是将体型较大的植物放置于植物墙的上方,体型较小的植物放置于植物墙的下方。

该类型植物墙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土壤和种植基质,以管线方式传输水分和养料维持植物生长。

图甲示意毛毡式建筑垂直绿化结构,图乙为植物墙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21.植物墙的核心功能是

A.减少建筑能耗B.增加绿化面积C.延长建筑寿命D.丰富城市景观

22.体型不同的植物布局考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交通安全B.土壤与温度C.景观协调D.光照与水分

23.目前高层建筑没有大规模采用植物墙的原因可能是

A.技术不够成熟B.破坏建筑景观

C.安装维护费高D.市场需求不足

【答案】21.B22.D23.C

【解析】

【21题详解】

从材料当中可知,植物墙就是一种绿化方式,因此核心功能是增加绿地面积,故B正确。

【22题详解】

本题要求选择主要自然因素,因此排除A、C。

自然界中,由于长期对环境的适应,岩石上部阳光充足、干燥的地带经常生长着灌木类植物物种;而下部潮湿、光线晦暗的地方常常是附生植物生长的场所。

体型不同的植物布局正是帕特里克,布兰克吸取了大自然的经验,为人们创造了更加接近自然形态的垂直绿化景观。

其次,这样的植物布置层次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遮挡行人和车辆视线,达到景观协调。

故D正确、B错误。

【点睛】注意题干要求“自然因素”。

【23题详解】

从图1当中可以看出来,植物墙要有PC板,防水层,灌溉系统毛毡,支撑框架,等等,因此安装和维护费较高,从而导致目前高层建筑没有大规模采用植物墙,故C正确。

湖北省西北山区的某个乡种植玉米。

但由于海拔高,秋天还没有成熟就枯萎了。

后来,当地农民推广使用“地膜覆盖技术”,春季可提前播种出苗,玉米就能完全成熟。

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24.以前,造成此山区玉米不能完全成熟的自然因素是

A.地形B.降水C.土壤D.光照

25.后来,玉米能够成熟是因为

A.改善光照B.运用技术,调节热量

C.土壤改良D.全球变暖,温度提高

【答案】24.A25.B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由于海拔高,秋天还没有成熟就枯萎了”可知,造成此山区玉米不能完全成熟的自然因素是地形。

故A正确。

【2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

春季可以提前播种出苗,玉米就能完全成熟是因为当地农民推广使用“地膜覆盖技术”,“地膜覆盖技术”可以保温保湿,调节热量,故B正确。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下图示意某城市规划及近年该城市统计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且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若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则①所代表的功能区是__________;④所代表的功能区是__________。

(2)该市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你认为最合适的选址应位于__________处,试说明理由。

(3)根据该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分析该城市发展的人口优势。

【答案】

(1)住宅区文化区

(2)乙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靠近河流下游,水源充足;接近铁矿基地,资源丰富;接近公路、铁路、河流,交通便利等。

(3)该地目前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较小,社会负担较轻;青壮年人口比重较大,劳动力丰富。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某城市的规划图和人口年龄金子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城市功能分区与人口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首先对题干中所给的两幅图进行研读,左侧为城市规划图右侧为人口年龄金字塔图,在城市规划图中先找出①④的所在的准确位置;读人口年龄金字塔图可以发现20-54岁年龄段的人口占比最多。

【详解】

(1)由所学知识可知城市最广泛的用地方式为住宅,其面积一般占据城市用地面积的40%-60%,读图可知①的面积最大,因此可知其是住宅;读图可知④处在该城市的东北郊区地带,紧邻丘陵,位于河流的上游且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较为优美,由公路和市区相通,因此可知其应该是文化区。

(2)读图可知乙处处在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市区的大气污染较小;其靠近河流,可知水源充足;乙处有铁矿,可知原料丰富;此外在乙处由铁路、公路经过,可知其交通便利。

(3)由人口金字塔图可知该是20—54的人口比重最多,这一阶段的人口是主要劳动群体,可知其目前劳动力丰富;而且少年儿童和老年的人口比重较少,劳动群体的抚养负担较轻。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读懂题干中的两幅图,在读城市规划图时要认真研读图例所代表的具体含义,找出④的相对方位,这一点是解题的重要前提之一。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

美国大盐湖(下图)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

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

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

(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

(3)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

【答案】

(1)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

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

(2)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市场需求小。

(3)原因:

海洋渔业产量减少;市场需求增大;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

影响:

对卤虫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

【解析】

【详解】

(1)根据题目所给图文材料分析可知,大盐湖为高盐水域,适合卤虫生存;图中显示有多条河流注入大盐湖,湖水营养物质丰富。

(2)结合材料可以分析出本题答案。

一方面,20世纪50~70年代,卤虫需低温运输,运输难度大且运费高;另一方面,当时卤虫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市场狭小。

(3)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可从过度捕捞导致海洋渔业产量减少、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和近海水产养殖业技术不断提高等方面分析;由“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不难得出,大盐湖卤虫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这一结论。

【点睛】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芒果属于热带、亚热带水果,喜温喜光,不耐寒霜、不耐涝、对土壤要求不高,在温度18~35℃(低于10℃停止生长),年雨量700~2000mm的地区生长良好。

我国芒果种植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四川、台湾等省区,其中四川省攀枝花市是目前世界上纬度最高、海拔最高的大规模芒果生产基地。

材料二表甲是攀枝花芒果产区气候统计、表乙是攀枝花芒果与广东湛江芒果成分对照、表丙是我国芒果主要产区上市时间。

(1)分析攀枝花市适宜种植芒果的自然原因。

(2)与其他产区相比,攀枝花芒果生产有何特点,并分析原因。

(3)攀枝花市准备继续扩大芒果种植面积,但有人不赞成。

请说明反对扩种理由。

【答案】

(1)地处金沙江谷地,山坡地多,适合林果业发展,排水性好有利于芒果生长;因地形阻挡,冬季北方冷空气影响较小,气温较高;降水适中,光照强,气候条件适宜。

(2)特点一果品优。

原因: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生长期较长,利于糖分积累,果品优良。

特点二上市晚。

原因:

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开花晚,生长期较长,成熟期晚,上市晚。

(3)毁林开荒种芒果,导致水土流失加重;树种单一,影响生物多样性稳定;如果向更高纬度、更高海拔推进,易受冻害,产量不稳定;芒果产量增加,市场竞争压力增大,价格下降,经济效益降低。

【解析】

(1)农作物生长的自然原因包括地形、气候、河流和土壤等因素。

结合材料中显示的芒果生长习性以及攀枝花的自然条件可知:

①地形:

地处金沙江谷地,山坡地多,适合林果业发展,排水性好有利于芒果生长;②气候:

因地形阻挡,冬季北方冷空气影响较小,气温较高;降水适中,光照强,气候条件适宜。

(2)材料中两个表格主要是从芒果主要成分的含量和上市时间进行对比。

攀枝花芒果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量高于湛江芒果,因此特点之一是果品优。

原因: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生长期较长,利于糖分积累,果品优良。

与其他地区相比攀枝花芒果上市晚,主要和当地气候有关。

原因:

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开花晚,生长期较长,成熟期晚,上市晚。

(3)扩大芒果生产会带来的问题主要有:

①生态问题:

攀枝花地区降水量大,地势起伏明显,毁林开荒种芒果,导致水土流失加重;树种单一,影响生物多样性稳定;芒果不耐寒霜,如果向更高纬度、更高海拔推进,易受冻害,产量不稳定;②芒果产量增加,市场竞争压力增大,价格下降,经济效益降低。

因此有人不赞成扩大芒果种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