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系统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60090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监测系统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环境监测系统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环境监测系统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环境监测系统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环境监测系统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系统工作总结.docx

《环境监测系统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系统工作总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监测系统工作总结.docx

环境监测系统工作总结

环境监测系统工作总结

  一、XX年主要工作回顾

  XX年,XX市监测系统在省厅、市局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生态省建设、污染减排和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年度中心工作,进一步攻坚克难、开拓创新、转变作风,狠抓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不断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和服务决策能力,较好地完成了年初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

XX年,XX市站、海宁站、嘉善站被省厅评为“XX年度全省优秀环境监测站”。

全年共编制监测报告13844份,共获得手工数据32万多个,比去年增长%,水站有效数据万个,气站数据市本级2065万个(分钟值),县级城市站4971万个。

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监测服务,支撑管理服务民生

  全面完成常规监测任务。

全面完成水、气、声、渣、辐射等“五大要素”常规例行监测,“粮食生产功能区”、“菜篮子种植基地”等土壤环境、农村环境、地表水中重金属、生态野外核查等专项监测,组织开展“河长制”断面水质监测,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全市环境质量状况和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奠定了技术基础。

  全力保障减排和环境监管。

完成“四大行业”整治、驻厂监测系列执法监测工作,共形成执法及驻厂监测报告448份;完成了76家辐射重点源、304家省控以上重点污染源和26家污水厂等监督性监测工作;完成了400多套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抽检和校验;完成了每月6次XX市XX区域环境质量废气监测。

  及时服务企业优化发展。

嘉善等县推出“三同时验收限时承诺”“错时监测”等服务品牌,受到上市企业好评。

全年完成建设项目验收726个、委托监测1687厂次、环评监测115个。

按照环保局降低企业收费的精神,减少企业负担300多万元。

  加强应急能力严控环境风险。

一是认真做好应急监测仪器设备、技术和人员的储备和更新,加强应急值班安排。

二是组织参加应急演练活动,市监测站参加了嘉兴经开区化工厂环境安全应急演练,XX市开展了XX年环境监测应急演练运动会,XX县举行突发甲酸泄漏环境事故应急演练等。

三是成功处置了巨石集团锆英石放射性异常事件、桐乡、海宁地表水氯化物异常事件等应急监测,特别是太浦河二氯甲烷污染事故、死猪污染事件,连续数日不分昼夜轮流采样监测,为排查和锁定污染来源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完成重点地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建设,便携式gc-ms、应急监测车等仪器设备陆续到位,强化了应急监测硬件保障。

  大力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

一是环保标志发放率有新提高。

制定机动车环保标志发放管理办法,整合和规范机动车环检和标志发放流程,优化标志发放点4个,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机动车环保标志重要性认知度。

XX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约万辆,在用环保标志约万辆,累计发放约71万份,发放率平均达%,比去年提高18个百分点。

二是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日常监管。

不断推进黄标车限行和淘汰,XX市区二环内禁止非绿标车辆通行,开展了市本级5个加油站的油气回收装置抽测,开展了每季度一次机动车环检机构监督检查,严把车辆注册登记和在用车监管。

三是机排检测能力有新提升。

全市包括市本级、海宁、平湖和嘉善在内的5家机动车环检机构正式投运,建成检测线34条,其中简易瞬态工况法检测线22条,已具备44万辆/年检测能力。

今年以来共检测车辆万辆次。

  

(二)强调查分析,“三个说清”不断深化

  开展专项调查监测。

一是开展了城镇污水处理厂全指标的摸底调查监测。

涉及全市16家主要城镇污水处理厂,除常规监测项目外,涵盖铍、镍、汞各等重金属,以及苯并(a)芘、马拉硫磷、乐果等有机物共55项监测项目,为全面掌握我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状况提供第一手信息。

二是启动了首次辐射污染源调查监测。

根据省厅、省辐射站相关文件要求,完成了全市88家放射源单位、179家射线装置单位、5家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应用单位、165家废旧金属熔炼企业,移动通信基站、输变电等首次调查监督性监测工作。

同时,将辐射监督性监测工作与“两放心”工程巩固结合起来,推进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辐射工作单位专管员制度落实,累计下达限期改正通知书13份,督促整改问题18个,累计调处移动通信基站和输变电辐射信访投诉21起,严控辐射环境安全。

三是各地增加调查主动性服务管理。

各县市区完成交、区域环境、功能区噪声调整,嘉善开展了全县主要工业园区的水气环境本底监测,平湖等地开展县级河长河道河流体检式监测等。

  加强监测数据评价分析。

完成编制监测月报,完成编制环境质量、重点源监督性监测、比对监测评价、重金属企业监督性监测等季报、年报,编写了XX年农村环境质量报告、饮用水源地评估报告、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分析报告,完成更新五年监测数据手册(XX-XX);配合开展对嘉兴与上海交界河道的水质监测,编制水质监测日报20期,上半年对地表水中总磷上升的情况多次开展针对性分析,8月起每月开展编制全市地表水达标形势会商材料,3月死猪事件和12月持续霾发生后,又立即启动编制水质和空气专报,第一时间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做好监测预警,积极应对网络舆情。

XX年大气监测数据公开是对环保系统的一次重要考验,社会高度聚焦aqi与,作为技术支撑部门,及时撰写微博文章释惑答疑,接受相关媒体采访和报道20多次,积极响应公众关切,正确引导舆情民意。

与气象局拟定了空气重污染条件下的会商协议,11月以来多次重污染天气下共同开展预警发布工作。

  今年以来上报空气质量日报、预报365期、国家建地表水站水质周报52期、省建交界断面水质月报12期和质控比对月报17期、市区北部大气特征污染因子自动监测站周报51期,发布水质预警专报1期、环境空气预警专报3期,制作空气质量专题报告共10份。

  (三)抓能力建设,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完善

  推进监测信息化建设。

一是市监测站组织监测业务软件在治水实验室试用工作,完成数据统计软件开发,调试后可基本实现历史数据查询、统计、对比分析,平湖站开发环境监测内部管理软件优化内部流程。

二是大力推进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建设,XX市本级、嘉善、平湖、海宁已完成并实现机动车检测信息的省、市、县、检测站四级联网,进一步统一、规范车辆信息、环保标志及排气检测等管理工作。

  加大监测装备设备投入。

一是市监测站完成了河长制实验室的筹建工作,完成了XX市太湖流域监测中心大楼实验室布局等前期基础工作。

嘉兴港区环境监测大楼完成土建,总建筑面积4300平米。

二是市监测站完成了XX年度仪器政府采购,以及XX年仪器选型调研工作,完成了有机卤素测定仪、流动注射仪等仪器调试安装,更新了便携式辐射剂量率检测仪(带高量程探头)、高压电离室、测氡仪、便携式能谱仪、全封闭防护服、储源盒及取源设备,以及个人剂量报警仪、辐射监测辅助设备等。

嘉善、平湖、海盐等投入110万、189万和174万元购置了实验室仪器设备。

三是嘉善、平湖、海宁3个县级站通过省厅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南湖、秀洲两区站标准化建设大步推进。

  全面推进自动监测系统建设。

一是完成了第二阶段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县级城市共11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升级改造任务,11月1日开始,通过门户网站、当地媒体以及微博等多种方式,试发布等6项指标的实时数据和aqi指数等信息,加上第一阶段市本级3个,14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全部具备了so2、no2、pm10、o3、co、等空气质量新标准6项指标监测能力。

二是地表水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二期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原有19个水站全部完成cod分析仪改造,新建13个水站全部完成土地征用工作,其中7个站点完成站房建设和仪器安装。

三是与省环境监测中心协调推进超级站的建设工作;全市10个饮用水源地预警自动监测站生物毒性检测仪验收并正式投入运行;独山港金沙村和港区二期大气特殊污染因子自动站通过验收投入运行。

  (四)谋转型发展,资源互补优势初步凸显

  积极探索环境监测市场化。

一是根据省厅《关于推进环境检测市场化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继续推进省建地表水水质自动站、饮用水源地预警自动监测站、市区北部大气污染特征因子自动站、污水泵站的社会第三方委托运维招标。

二是XX市等地引入第三方社会监测机构助推“河长制”水质监测。

港区成立环保科技服务公司,着手开展环境监测机构资格审查,为市场化做准备。

  坚持新项目开发。

始终把提升监测能力、扩展监测项目作为立站之本、创新之首的重点工作,市监测站新增开发水中可吸附性有机卤素(aox)、萘、苊、芴、二氢苊和屈等6个检测项目。

嘉善、平湖站分别完成了10个、15个项目开发和自认定工作。

  鼓励科研发表论文。

注重结合实际开展科研,以科研和论文促进工作,今年共有《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纳米纤维膜对cr(ⅵ)的吸附性能》等4篇专业论文被国家级刊物录用,13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

加强与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上海交大、省中心等大专院校合作,承担参与的《分散液液微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应用于环境样品中有机锡形态分析的方法研究》等7个课题按照立项要求正在按计划进行。

  (五)严质量管理,确保监测行为科学规范

  抓好计量认证扩项评审复审。

南湖、秀洲2个区站经过近两年筹建准备,顺利通过计量认证首次评审,具备了辖区内常规污染物检测能力,12月份海宁、海盐、桐乡、港区4个县级站(公司)顺利通过计量认证复审,检测项目分别扩项至113项、158项、135项和55项,检测能力进一步提升。

  强化上岗证考核和管理体系检查。

制定下发了《XX年全市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计划》,明确年度重点工作和要求。

切实抓好自认定考核,保证人员持证上岗率100%。

4月份市监测站顺利通过了省站组织的上岗证考核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检查,参加考核人员27人,申请项目共70项,243项次,考核通过率为100%。

开展了对县级站上岗证考核和质量体系运行检查,采用县级站交叉检查的方式,完成共100多人次、1500多项次的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对7个县级站的质量管理体系及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

  加大质量控制力度。

一是组织开展多次实验室间比对,包括参加省站组织的重点源质控抽测比对和国家站组织的重点源质量核查比对、省辐射站组织的宇宙射线项目比对,开展对县级站的重点源质控抽测比对,以及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与实验室比对,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二是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能力验证2次共5个项目:

其中省站组织的水中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盐能力验证,结果为“优秀”,总站组织的水质六六六、滴滴涕、化学需氧量能力验证,验证结果尚未反馈。

三是采取多种措施强化日常质量控制。

市监测站取得质控数据1万余个,增设质量监督员至11人,累计开展监督25次、55人次,组织开展了自动监测质量专项检查2次,飞行检查1次。

  (六)优人员素质,监测队伍力量得到增强

  加强人才引进力度。

一是各地进一步强领导、明职责、优流程,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挖潜力,如嘉善、海盐开展满意基层站所创建活动、海宁开展中层讲坛和每月夜间学习活动等;二是全市监测系统新增机构编制数11人,新增在编人员11名,为监测队伍输送新鲜血液。

  加强监测业务培训。

制定了《XX年XX市环境监测站培训计划》,参加各类外部培训会议、讲座216余人次;组织站内业务知识培训、安全培训、体系宣贯多次,参加人员892人次,邀请外部专家开展监测分析技术与质量控制讲座1次;

  开展监测技术交流。

以辐射监测知识讲解、现场操作和理论考核的方式,举办了电离辐射监督性监测业务培训,为提高饮用水源地水质分析测试技术水平,开展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33项特定项目分析技术专业培训,4、5、6、7、8月,由县级站轮流分批派遣监测人员来我站实地学习交流,组织开展了企业运行工况核实与监测技术学习研讨会、锅炉烟气排放专项监测培训等内训活动,大大提高了监测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处理疑难情况的水平。

  

  二、特色工作

  

(一)率先启动“河长制”河流河道水质监测

  加强组织领导,在监测上突出一个“快”字。

XX年底,XX市率先实施“河长制”,推进全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嘉委(XX)30号)和《关于全面建立“河长制”的实施意见》(嘉委(XX)31号)的文件精神,XX年初,完成了市县两级治水办设立,抽调领导干部和技术骨干派驻治水办。

市监测站作为水环境治理成效考核的主要技术支撑部门,为确保市级“河长制”水质监测独立性和规范性,租用300多平米办公用房,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设施改造、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并提前投入运行,为市级“河长制“水质监测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

市级“河长制”断面共90个断面,多分布行政区域交界,地处偏远,党员干部带头放弃节假日休息,加班加点,克服苦难,全面完成了每周一次监测任务,做到当天采样第二天必出数据。

  深入基层摸情,在调研上突出一个“实”字。

为科学反映治水成效,监测断面设置尤为重要。

在治水初期,领导干部带头到每条市级河流河道进行实地踏勘,规划采样路径、设置断面标示,收集和掌握了大量的河流河道信息,为科学治水和领导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详实资料。

同时,组织技术骨干开展治水科研工作,积极发表科研论文。

  建立会商机制,在分析上突出一个“准”字。

为说清水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准确评价治水成效,建立了市环保局和治水办联系员制度,定期进行会商分析,加强水质研判,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

并通过设计了《环境监测业务管理软件》和《数据统计软件》,来优化技术手段,提高数据分析评价水平和效率。

  全市共设立市、县、镇各级“河长制”断面共482个,XX年获得治水监测数据近4万个,出具市级“河长制”《水质监测周报》52期,建立河长制断面信息数据库,形成河流调查报告50多篇,水环境治理和水环境分析技术等方面科研论文6篇,得到市领导充分肯定。

一年来所积累的大量详实的监测数据和分析材料为指导各主要河道河长和责任部门开展整治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开展重点化工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为进一步落实“大气十条”,推进化工行业污染整治,支撑vocs减排,XX市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体系试点建设,环境监测部门从工作规划到全面推进分步实施,始终贯穿整个过程。

目前已在5家企业稳步实施,切实严控vocs无组织废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高度重视,稳步实施。

下发了《XX市印染造纸制革化工行业整治提升实施计划》(嘉生态办函[XX]11号),明确了化工企业整治验收标准要求,要求各地推进示范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体系建立。

确定了化工行业为龙头产业的化工新材料园区作为无组织废气整治作为突破口,率先在嘉兴港区先行开展ldar体系试点建设。

港区管委会印发了《嘉兴港区化工行业整治提升实施方案》(嘉港区[XX]118号),并多次在会议上对企业明确了要求,做了动员。

并拟定了《嘉兴港区重点化工企业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对试点目标、试点范围、职责分工、技术单位职责、试点单位职责、时间节点多项工作要求都有了详细的明确。

  加强调研,有的放矢。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在国内是一项全新的技术,很多地方都没有开展。

经过充分了解,9月份组织美福石油、鸿基石化、庆安化工、合盛硅业、晓星化工等5家企业负责人赴宁波镇海化工园区进行了考察学习,多渠道、多途径咨询了技术支撑单位,听取了镇海环保局石化分局的经验介绍,参观了lg公司的实际操作过程,借鉴废气泄漏与修复(ldar)工作先进经验。

  加强引导,政府扶持。

为进一步加快行业整治提升工作,提高整治成效,嘉兴港区配套出台了《嘉兴港区行业整治提升资金奖励补助办法》,其中明确了将试点企业voc检测(挥发性有机物)给予补助;投资500万元以下的企业按照硬件改造投资额10%进行补助,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最高补助额不超过70万元。

总计投入大概600万元左右。

  以点带面,统筹安排。

嘉兴港区环境监测部门作为本项工作的先行者,引进了在无组织排放泄漏检测和修复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汉洁(上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协同开展工作,在港区5家实施的基础上,不断积累经验做法,并着手推动建设嘉兴港区企业ldar数据管理综合展示平台,进一步有效地监督企业ldar项目的实施状况并将企业实施项目的数据展示到大屏幕中,做到实时监控考评于一体,为下一步在全市范围重点化工企业开展ldar项目建设积累经验。

  (三)大力推动环境检测市场化

  根据省环保厅《关于推进环境检测市场化工作的意见》(浙环发〔XX〕44号)和全省环保系统电视电话会议精神,XX市积极推动环境监测机构市场化工作,积极培育、引导和规范社会化检测机构参与环境监测服务,为政府管理和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据统计,全市常驻社会化检测企业6家,自动监测系统社会化专业运维公司3家,从业人员200多人。

  进一步放开和规范自动监测领域运行维护社会化。

按照和省厅《关于推进环境检测市场化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在XX年率先开展地表水社会化第三方运维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全市17个省建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10个饮用水源地预警自动监测站、市区北部大气污染特征因子自动监测站、13个污水泵站的社会第三方委托运维招标。

全年,19个地表水站共获有效数据292379个,有效数据获取率达到%,质控样核查合格率达到100%,比对监测合格率达到95%。

污水泵站toc仪器共获有效数据108659个,数据完好率达到%。

均高于规范要求。

  引入第三方社会检测机构助推“河长制”水质监测。

随着治水工作的深入开展,为解决解决政府监测机构人员编制、检测设备、检测用房受限难题。

XX区、XX市等地借助社会检测机构资源弥补不足,助推水环境治理。

一是综合评价,引入检测机构。

平湖等地对周边区域的社会检测机构的数量、资质、业务范围、检测质量和业绩等情况进行了收集整理,实地调研了解第三方检测机构实验室,摸清组织机构、质量体系、诚信、检测业务等情况,进行备案。

确定检测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标准,通过合同、合同承包(竞争性招标)等方式进行检测公共服务的购买。

二是强化考核,确保监测质量。

XX市制定了《河流水质考核断面委托检测考核办法》和《XX市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考核办法(试行)》,对当地开展业务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质量、工作效率、收费服务、服务态度等四个方面进行考核,根据考核进行摘牌、停牌、继续挂牌等动态管理,规范第三方检测服务,确保监测结果科学有效。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员编制不足且结构不合理

  工作任务繁重与人员短缺的矛盾始终突出,XX市各级环境监测站的机构编制共208人,在编在岗仅118人,与国家标准化要求和实际需要相比差距很大,且目前全市通过人才派遣方式聘用在岗合同制人员达到了101人,占了在岗总人数近50%,不利于监测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人员的缺口是目前全市环境监测站的首要制约因素。

  

(二)应急装备不足、风险防范能力还有待提高

  近几年来,XX市虽在应急监测过程中配备了一些监测仪器,并建立了一些制度保障应急监测及时快速,但在处置应急监测过程中,应急监测周期长、现场快速定性定量能力欠缺等问题仍旧存在。

工作质量、工作时效性无法保证,一旦发生污染范围大、危害程度重的环境突发事件将难以应对。

同时,应急专职人员仅能满足采样需求,分析人员和后续应急支援人员力量受编制人数局限严重不足,制约应急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监测用房、设施条件落后

  嘉兴环境监控中心大楼还在建设当中,XX市站的现有实验室用房面积为1100多平米,远低于国家标准中东部地区二级站3500平米,实验室条件均未达到国家有关实验室建设要求。

  (四)监测工作经费不足且保障机制不健全

  目前,XX市仪器设备购置经费投入有了较大提升,但监测经费不足,专项经费欠保障的现象仍然存在。

业务经费,自动监测、信息系统运行费用,仪器设备维护费等,仅能满足目前工作开展的基本需要。

同时,由于中央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逐渐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政策趋势的不利因素,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经费等环保专项资金保障和配套没有形成良好机制,势必会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XX年工作思路

  XX年工作重点是紧紧围绕全市环保工作的中心任务,强化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的监测,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增强“三个说清”能力,为环境管理做好技术支撑。

  

(一)围绕重点工作,抓好各项监测任务落实

  保质保量完成常规性监测任务。

全面完成上级下达水、气、声、土壤、辐射各项常规监测工作,做好、饮用水源地水质61项、“河长制”断面等监测工作,统筹城市和农村环境监测。

  着力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污染源监控。

加强重点源和污水处理厂、辐射重点监控企业监督性监测,全力保障减排、重金属污染、四大行业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和执法等需要。

  全面提升污染事故应对能力。

加强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的维护、操练和业务培训,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继续做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环境隐患排查和环境应急监测档案收集工作,加强与监察、消防部门的应急联动。

  继续推进机动车排气污染整治工作。

做好市本级机动车排气检测站正常运行,指导和管理各县(市)机动车尾气环保检测站的建站和环保委托,开展全市已建的机动车尾气环保检测站巡检和考核;完成XX市机动车简易工况法检测信息管理系统项目与省地市四级联网建设,建立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通报制度。

建立油气回收长效管理及日常监督工作机制,启动机动车路检抽检工作。

配合市治堵办下达给我局的机动车治堵任务。

  

(二)围绕“三个说清”,着力提高支撑管理水平

  做精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分析。

加强对各类考核所涉及环境质量指标的形势动态分析,加强对异常数据的分析、报告,增强信息反馈的针对性和及时性。

  做深环境质量变化趋势预判分析。

增强调查研究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围绕水环境综合治理等环境管理需求和灰霾天气等新型环境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为污染整治做好技术参谋。

  (三)围绕能力建设,加快构建监测预警体系

  加快推进标准化建设。

指导和推进2个区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工作。

根据省环境监测“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完善并落实能力建设“一站一方案”,按市县级环境监测站功能定位,提升全市监测站整体能力水平,全面满足环境管理需要。

  推进环境质量自动化建设。

全面完成全市12个交界断面水质自动站二期项目等建设任务。

抓好全市14个县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升级后的运维工作,开展大气污染物的手工比对工作,协同推进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浙北超级站建设,加强与气象部门联动,形成快速有效的大气污染预警预报机制,增强实际预警能力。

  开拓环境监测和科研新领域。

针对新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辖区内特征污染因子,加强新项目、新方法的开发,加快形成相应的监测技术能力。

做好已立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开展大气细颗粒物()源解析的监测和研究。

  (四)围绕质量管理,确保监测工作科学规范

  加强内部管理不断自我完善。

坚持上岗证考核和质量体系运行检查制度,更多多举措强化质量管理工作,以重点工作、关键监测项目等为切入点加强对县级站质量监督、指导。

  加强社会监测资源规范管理。

积极探索环境检测市场化工作,加强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第三方运维考核和管理,制定完善社会检测机构管理制度,做到不缺位、不越位、早补位,确保环境检测市场有序规范和监测行为科学规范。

  (五)围绕队伍建设,不断增强人员业务能力

  全面提升监测队伍素质。

围绕环境监测“三五”人才工程,加快培养环境监测专家、技术骨干;继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组织参加外部培训,开展多层次的内部培训和技术比武活动,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

  不断优化监测队伍结构。

以省环境监测“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契机,积极争取人员编制,引进紧缺专业高学历人才,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着力完善监测队伍管理体制。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激励机制,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提升服务管理、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