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58316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docx

《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docx

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

2018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

【一、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

2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

(1)

(2)两小题。

(5分)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①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②蝶飞。

春暮西园

[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②蛱(jiá)蝶:

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分)

【答案】

(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花落尽”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有季节性特征的意象分析能力。

题干要求填出描绘江南农村初夏景象的词语,提示性词语“梅子金黄”“杏子肥”来自范诗的第一句,答案可在第二句“麦花雪白菜花稀”中去寻找,不难看出,可以填“菜花稀”(或“麦花雪白”)。

高诗第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

末句“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暮春了,你该首先想到春花的凋谢,想赶快来几句惋叹之词,去作一番凭吊,然而,这千年的陈规旧习,高明的诗人是无心再去追逐的。

他的心里,当然也在惦念残红狼藉的花圃;而他的目光,却投向了平常无奇、司空见惯、毫不足珍的菜畦。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解析】描写初夏景象的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司马光《客中初夏》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高骈《山亭夏日》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阴阴夏木啭黄鹂。

——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范成大《喜晴》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描写暮春景象的诗句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3.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4.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5.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暮春即事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暮春送别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官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暮春江陵送马

自古求忠孝,名家信有之。

吾贤富才术,此道未磷缁。

玉府标孤映,霜蹄去不疑。

激扬音韵彻,籍甚众多推。

潘陆应同调,孙吴亦异时。

北辰征事业,南纪赴恩私。

卿月升金掌,王春度玉墀。

熏风行应律,湛露即歌诗。

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

尊前江汉阔,后会且深期。

暮春宜

子规夜夜啼槠叶,远道逢春半是愁。

芳草伴人还易老,落花随水亦东流。

山临睥睨恒多雨,地接潇湘畏及秋。

唯羡君为周柱史,手持黄纸到沧洲

暮春

卧病拥塞在峡中,潇湘洞庭虚映空。

楚天不断四时雨,巫峡常吹千里风。

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

暮春鸳鹭立洲渚,挟子翻飞还一丛。

暮春感怀

杜宇声声唤客愁,故园何处此登楼。

落花飞絮成春梦,剩水残山异昔游。

歌扇多情明月在,舞衣无意彩云收。

东皇去后韶华尽,老圃寒香别有秋。

四十无闻懒慢身,放情丘壑任天真。

悠悠往事杯中物,赫赫时名扇外尘。

短策看云松寺晚,疏帘听雨草堂春。

山花水鸟皆知己,百遍相过不厌贫。

陌上暮春

青青南陌柳如丝,柳色莺声晚日迟。

何处最伤游客思,春风三月落花时。

暮春早起

柳梢暗露滴清晨,帘下偏惊独起人。

鶗鴂数声花渐落,园林是处总残春。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3分)

【答案】

(2)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达到“烘云托月”效果的艺术表现手法。

范诗的目的是想写出村中的安静和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要直接说村中安静和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那就不是艺术了,是大白话、拉家常,那范成大怎么写呢?

就运用了侧面描写和衬托的手法,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

高诗的目的是想表现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怎么办呢,那就从菜花盛开这个侧面来入手,但是要直接单单写菜花盛开,那也不是艺术了,是大白话、拉家常,那高启怎么写呢?

他就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从而从侧面来表现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春暮西园》诗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并有“明代诗人之冠”美誉的诗人高启的作品。

这是一首田园诗,写的是晚春时景。

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绿”、“芳”,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晴波”即阳光,“满”字形象地写出阳光洒满水池的景象。

次句“春色都从雨里过”,点明春天的气候特点以及春色将尽的情景,从春天的多雨更衬托出阳光的可贵。

第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

末句“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畅流转,意象动静皆备,丰富唯美,写景状物虚实相生,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考点解析】文学作品中的衬托手法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俗语说:

「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用甲事物(宾)配衬乙事物(主),就是衬托。

乙事物由于甲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更易懂。

分类:

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正衬:

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例子

(1):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衬:

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例子

(2):

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

(以年纪小衬托器量大。

例子(3):

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海燕》高尔基

(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

1、衬"景"托"景"。

《日月潭》一文在对台中附近的群山、树木及周围的名胜古迹等大的"背景"作了描写和介绍以后,在介绍"日潭"与"月潭",这样日月潭留给读者的印象就更深更美了。

2、衬"动物"托"动物"。

小鱼在水里是非常机灵的,但是翠鸟能"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机灵的水中小鱼竟敌不过翠鸟,可见翠鸟动作的迅速和敏捷。

(《翠鸟》)

3、衬"明"托"暗"。

"阳光照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

"那么到底黑到什么程度呢?

可以看见"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身上发出的许多微弱的光点。

(《海底世界》)

4、衬"景"托"情"。

一位归国老华侨被家乡的一个卖柚子姑娘善良诚实的心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秋阳高照,映红了美丽的山乡小镇"一句景色的描写,裨是暗示着老华侨对这位小姑娘的无限敬佩之感。

在老华侨的眼里,山乡因为姑娘的善良诚实而妩媚动人,故而使得他油然而生一股浓浓的爱乡之情。

(《苦柚》)

5、衬"声"托"静"。

"冬天的山村到了夜里格外寂静,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

"雪花飘落下来是很轻的,人睡在屋里竟能听到雪花飘落的声响,可见山村的冬夜是多么的寂静啊!

(《第一场雪》)

6、衬"喜"托"悲"。

扁鼻子军官把雨来拉到怀乡河边枪毙,乡亲们非常难过,他们有的流泪、有的呆立在河沿上,有的喊着雨来的名字,悲痛极了。

忽然,"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

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

"鬼子走啦?

"这时,大家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

雨来没有死!

"面对着亲人的"死"而复生,大家的惊喜、高兴之情被"托"到了极点,从而让我们一下子感受到了雨来的机智和勇敢。

(《小英雄雨来》)

衬托与对比

1对比的两个事物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衬托可以明显的分出衬托事物和被衬托事物来,有主次、偏正之分。

2对比常用于论述,衬托常用于描写。

烘托与衬托

衬托和烘托都是着眼于“托”,即使某种事物、某个形象或某种情感得到凸显。

但是两者的手段方式不同,衬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和与其相似或相对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映衬来完成;烘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做外在的侧面的描写来实现。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2018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

(四)古诗阅读(3分)

晓过鸳湖

【清】查慎行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

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13.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晓过鸳湖》最相近的一首(填写字母),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3分)

A.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B.有感【明】张以宁马首桓州又懿州,朔风秋冷黑貂裘。

可怜吹得头如雪,更上安南万里舟。

C.绝句【宋】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答案】13.C

理由:

⑴两首诗中的“风”都是春风;⑵两首诗写的都是动人的春景;⑶两首诗都写出春天的美好;(4)两首诗都表达诗人内心的喜悦。

评分标准:

共3分,选择1分,理由2分。

两点理由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景和情)的分析能力以及古诗词对比阅读的能力。

阅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AB两项中的“江上秋风、儿童挑促织”“朔风秋冷黑貂裘”表明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的景象,与《晓过鸳湖》描写的春景(菜花香)截然不同,可迅速排除。

从《晓过鸳湖》中的“绿涨春芜”和“菜花香”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描写初春景物的诗歌,从《晓过鸳湖》中的“绿涨春芜岸欲平”和“菜花香过秀州城”可以看出秀州城的春光是美好而又动人的,诗人的内心是充满喜悦的。

《绝句》是南宋僧人志南(法号)创作的一首绝美的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诗的首句说:

"古木阴中系短篷。

"短篷不就是小船吗?

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

诗人走到老树下感觉下雨,便戴上小草帽,继续过桥在细雨中欣赏前方美景。

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早春的风。

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于画意。

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与称夏初的雨为"黄梅雨",道理正好相同。

从两首诗描写的景和抒发的情感是一致的,所以答案选C。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解析】诗歌鉴赏口诀: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①送别类。

②怀古类。

③思乡怀人类。

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④战争或边塞类。

⑤闲适类。

⑥借景抒情类。

⑦托物言志类。

⑧爱情类。

⑨民生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

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

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定主旨。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

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

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

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

五.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六.品风格。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

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

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

诗歌鉴赏的最后,或者说到了细微之处,要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

而与相关的一些术语有:

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

语言表达效果:

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以上六点看起来很分散,似把诗歌给拆开来读了,但实际情况绝非如此。

这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不过我把它稍做了一点修改:

“师傅引对门,修行在个人。

”只有让学生懂得了诗歌鉴赏的门道,才能使学生建立一种赏析的思路,进而在不断的赏析中培养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赏析风格。

【三、2018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

(四)古诗阅读(4分)

真定怀古

元.陈孚

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

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①西来闻雁声。

主父②故宫秋草合,尉陀③荒冢莫④烟平。

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

【注释】①滹(hū)水:

滹沱河。

②主父:

战国时赵武灵王。

他让国给其儿子惠文王,自号主父。

③尉陀:

即赵佗,秦朝恒山郡真定人,著名将领,南越国第一代皇帝。

④莫:

同“暮”。

15.本诗语言平淡质朴,但在平淡中蕴含深意。

结合全诗,体会尾联中“犹”字的意蕴。

【答案】首联描绘了一幅生气盎然的图景。

颔联、颈联以自然的永恒持久来反衬人生的短暂有限。

意思是说主父、尉陀等人虽然历史上也是显赫一时的人物,但早已被人忘记了,现在连他们的故居荒冢已难寻觅,只有刻在开元寺石头上的名字在青苔中依稀可见。

而恒山、滹水等自然界事物仍生生不已。

从全诗来看,采用对比手法写景,一个“犹”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沧桑之感,更暗寓了作者这样的观点:

只有世世代代让人民安居乐业才是历史的永恒。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

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犹”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沧桑之感,更暗寓了作者这样的观点:

只有世世代代让人民安居乐业才是历史的永恒。

【考点解析】古诗词炼字题答题模板:

炼字题常见设问:

1)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

3)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

请简述理由。

4)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

鉴赏它的妙处。

5)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

为什么?

炼字题常考规律总结:

1、炼动词居多。

2、考查频率:

炼动词、形容词、虚词、名词、数词的皆有。

炼字题答题步骤:

第一步:

释义。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

手法。

点明该字使用了什么手法。

(修辞、表现手法)

第三步:

联想。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四步:

情感。

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炼字题答题模板:

(能理解,巧运用,绝对提分!

该字在诗/词中的意思是......;诗/词人巧妙地运用了......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景象;着一“X”字,境界全出,更好地表达了诗/词人......的情感。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这一考点,近年高考主要涉及两个层面:

一个是字词层面,另一个是语言风格层面。

第一层面语言鉴赏要求:

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内涵,并能体会其表达效果。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2018年浙江省金华、丽水市中考】

(四)古诗阅读(4分)

遣意

【唐】杜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细雨更移橙。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

酿黍:

酿酒。

移橙:

栽橙。

14.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 

(1) ”字看出。

颔联中的“ 

(2) ”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分)

【答案】14.(2分)

(1)泛 

(2)野花落

【解析】此题考查格律诗对仗和对应的特点及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

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

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

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

对仗多用于骈文。

对仗又称队仗、排偶。

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

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

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

对仗的同时,也要讲究对应,如本题中,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 泛”字看出,因为“泛”的意思是:

漂浮,轻才能漂浮。

颔联中的“野花落 ”对应着首联的“啭枝”,因为是鸟在枝头造成花落;“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只因有春水,才能漂浮。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

(2分)

答:

        

【答案】15.(2分)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解析】此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

从诗歌中的“孤村”“交游绝”“幽居”不难看出作者诗人所遣之“意”,即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是:

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遣意二首》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古诗。

是一首五律诗。

诗云“春水生”,又云“更移橙”,当是草堂成后逢春而作,盖上元二年也。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细雨更移橙。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首章,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

近,从啭字听来;轻,从泛字看出。

野花落,承啭枝;春水生,承泛渚。

此皆天然佳句。

酿黍移橙,乃闲居适情之事。

谢交忘名,有澹然世外之思。

末联,不唯笑倒结客少年,亦且唤醒虚声处士矣。

申涵光曰:

一径、孤村二句,高岑秀句也。

檐影微微落,津流脉脉斜。

野船明细火,宿鹭起圆沙。

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

邻人有美酒,椎子夜能赊。

次章,叙草堂春夜之景,皆堪遣意。

首联,将夜之景;次联,入夜之景;三联,久夜之景。

末点夜字,上文皆有关束。

因影落,故见流斜;因船火,故见鹭起;月为云掩,故花香暗传。

六句语平而意穿。

《杜臆》:

雁当作鹭,盖因“建子月”诗句同而两误也。

春来则雁北向,白露降则鹭飞去,其两误无疑。

【考点解析】古诗分类-古诗情感分类:

一:

古诗情感分类

我国是1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到汉魏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其诗人那么多,数量之多,令人赞叹。

但情感内容上大致可分为:

1.思乡念友之绪:

如李白的《沙洲城下寄杜甫》: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诗人寄情于流水,语尽情长,思情绵绵不绝。

2.怀古伤今之悲:

如苏轼的《赤壁怀古》抒发了对古代英雄业绩的向往和自己不能建功立业、施展抱负的悲愤心情。

3.羁旅闺怨之愁: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里诗人将一颗愁心融入那茫茫四野、悠悠江水、明月孤舟之中。

王昌龄《闺怨》细腻而含蓄描写了宫闺女子幽怨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的情感变化。

4.怀才报国之愤:

如屈原《离骚》、陆游《书愤》等,无不追怀早年的抱负,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慨。

5.边塞征战之壮:

如《诗经·无衣》,其鞺鞑之声,令人热血沸腾。

到了唐代,国力强盛,这样格调高亢、情绪激荡的豪迈之作就更多了。

如中唐诗人卢纶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就是典型的例子,字里行间,气贯长虹。

但自宋代开始,国力衰弱,就不再有大唐气象了,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6.即事抒怀之慨:

古人写诗,常因事而起,抒发心中的感慨称,如怀亲、送别、思乡、郊游、访友、读书等等,都可能有所触发,感悟人生。

如司空曙的《江村即事》: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了江村的宁静幽美和主人公的悠闲安适。

7.隐逸出世之恋:

如陆游的《鹊桥仙》(一竿风月)是借“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写渔父生活,籍以抒写远离红尘的隐逸情怀。

8.吟山咏水之美:

如王维的《新晴野望》格调明朗、清新,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9.描花绘鸟之趣:

花鸟虫鱼的背后,有的反映的是作者的爱好,有的却藏着作者的一段经历。

大多是托物言志之作,如李商隐的《蝉》,于谦的《石灰吟》等。

其所借之物,往往就是作者的理想、志趣、节操的化身。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五、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

(五)如梦令(5分)

[明]李梦阳

不信园林春早,一夜遍生芳草。

说与小童知:

“池上落红休扫。

”休扫,休扫,花外斜阳更好。

17.结合加点字词赏析画线句子。

(2分)

【答案】17.“一夜”表明时间之短,“遍”表明春来之速、范围之广,写出了对春天突然来到的惊喜。

(2分,加点字词赏析1分,句子理解1分,意思相近即可)

【作者简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