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要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51926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杭州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杭州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杭州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杭州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要点.docx

《杭州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要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州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要点.docx

杭州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要点

杭州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2005年3月21日)

一、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我市服务业发展现状

1、服务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服务业规模居同类城市前列。

2003年,我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83.86亿元,列全省第一;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仅次于广州、深圳,位居第三。

——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呈明显递增趋势。

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90年的32.97%,提高到2003年的42.3%。

——服务业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

2001-2003年间,年均增幅达到13.26%,高于“九五”时期服务业年均增幅1.11个百分点。

2、服务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服务业发展加快。

——服务业呈现多层次发展态势。

2003年我市批发零售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成为支柱性产业,三者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合计达到21.4%;教育产业和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合计也达到6.1%,在国民经济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科技服务、教育、卫生保障福利、文体娱乐等四个行业的大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7.2%,已具相当规模。

——新兴服务业正迅速崛起。

2003年,我市金融、教育、科技服务、房地产等的增幅分别位居十大类服务行业的第1、第2、第3、第5位,高于全市经济增长的速度。

休闲、会展、中介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喜人,成为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

3、现代服务业部分领域优势明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旅游、会展业效益增速加快,旅游的龙头作用凸现。

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95年的5.1%上升到2003年的6%,在全国的地位已上升到第5位;会展经济已见成效,每年仅西博会的举办就拉动全市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以上,会展业已居全国大中城市第5位。

——软件信息业高速成长,基本确立国内领先地位。

2003年全市信息产业完成总产值52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6.44%;在软件产业方面,142家重点企业2003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39.31亿元,同比增长41.32%,全年软件出口额已达1亿美元;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进展顺利,“模转数”进程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金融业不断集聚,在“长三角”中地位突出。

至今已基本形成架构合理、门类齐全的金融机构体系,存贷款余额以及金融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在“长三角”地区名列第2、第3位;金融总量快速增长,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处于全国前列。

2003年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已达6.6%。

——现代物流业呈快速发展态势,物流基础设施稳步推进。

物流基地建设进展顺利;便利快捷的交通网络,以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为基础的信息平台,为现代物流业的加速发展构筑了高效、便捷的网络平台。

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成长,城市物流配送体系雏形初具。

4、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两轮驱动”的格局初步形成。

(二)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六大制约

——观念制约。

——体制制约。

——政策制约。

——结构制约。

——空间制约。

——人才制约。

二、我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机遇

我市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市化加速期,这一时期的普遍规律,决定了我市正处在推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落实科学发展观带来的发展机遇。

——城市战略定位带来的发展机遇。

——城市发展阶段带来的发展机遇。

——城市发展环境带来的发展机遇。

——“十一五”规划要求带来的发展机遇。

三、我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服务业大市目标,通过规划引导、技术创新、法制保障、人才支撑、品牌引领、产业集聚、开放带动、政策扶持,加快发展以大旅游产业、大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业、商贸与物流业、信息服务与软件业、中介服务业、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推进我市现代服务业快速、高效、优质发展,优化大都市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市区要进一步加大“优二进三”力度,提升服务业档次,力争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左右,形成高层次的“三二一”产业格局;5县(市)要坚持“兴二促三”,发挥后发优势,加快服务业发展,力争全市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左右,全市范围内初步形成高层次的“三二一”产业格局,成为服务业大市。

在此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增幅要明显高于GDP增幅,逐步构筑与大都市相适应的“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使杭州成为浙江省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长三角”现代服务业次中心城市,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东方休闲之都”。

(三)基本原则

——两轮驱动。

——双管齐下。

——三力合一。

——四化带动。

——分类指导。

——接轨服务。

四、我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一)以旅游国际化为突破口,加快发展大旅游产业

发展目标:

到2010年,旅游、休闲、会展“三位一体”的大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从2003年的6%提高到8%左右;年接待国际性会议和展览50次以上,会展业总收入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基本将我市建设成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东方休闲之都”。

发展重点:

——深入推进西湖综合保护工程。

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一湖两塔三岛三堤”西湖全景;全面打通西湖周边岸线,还湖于民,使西湖变得更加靓丽。

——大力推进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

贯彻“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可持续发展、以民为本”的原则,有步骤、分阶段地合理利用和开发,大力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力求打造成国家湿地公园的示范品牌、世界有影响力的城市湿地公园。

——深化“旅游西进”战略。

深度开发“三江两湖一山一河两址”,构筑1小时半大杭州旅游圈;规划和开发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文化旅游、南宋皇城遗址公园等旅游新产品;塑造郊区、县(市)中的天目山、钱江观潮、双溪漂流、龙门古镇、湘湖景区及推进临安、余杭、桐庐、富阳等地富有生态特色的“农家乐”旅游品牌项目。

——打造“名城名湖名山”国际黄金旅游线。

整合杭州旅游休闲、上海都市与黄山自然风光的旅游资源,构建“长三角”区域核心旅游线。

——加快建设国际会展中心。

以西博会、休博会为载体,借助上海国际门户作用和世博会的契机,全力打造会展精品项目,开发建设钱江新城17万平方米的会展场馆,建设好3—5个国内一流水准的会展配套设施,重点培育世界级会展品牌。

——建设好中国印学博物馆、西湖博物馆、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西湖龙井茶文化景区等;开发吴山景区、良渚文化景区;扩建净寺和灵隐景区。

——推进旅游商品的多元化发展,开发“名校名企”、“市民宅居”、“农贸市场购物”、“老年休闲健身”、“老街探幽访古”等新兴旅游项目,促进传统旅游向人文旅游、休闲旅游转变。

——新建、扩建一批高档次的五星级宾馆,适度增加超五星级宾馆的比重;培育和引进一批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提高旅游规划、产品开发和包装、公共服务设施、服务管理等的国际化程度,营造良好的入境旅游环境;引进国外高层次的旅行社或大集团参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培育潜在国际航线,创新促销手段,以日本、韩国市场为重点,进一步扩大欧美等旅游市场。

(二)以机制创新为动力,积极扶持大文化产业

发展目标:

到2010年,我市以科技服务、教育、卫生、文化娱乐、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行业组成的大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03年的7.2%增加到9%以上,基本确立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文化名城”地位。

发展重点:

——大力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让优质教育平民化、普及化,实现名校公共资源效应最大化,积极探索“名校+新校”、“名校+民校”、“名校+名企”、“名校+弱校”等多形式的办学模式;大力引进国内外著名院校来杭办学,提高办学国际化水平;培育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多层次、高质量的教育集团;整合社会各类教育培训资源,逐步开放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充实培训机构,增强培训力量,实施不同年龄段、不同工种职业的针对性职业培训,满足高素质人才培训需求。

全面提升我市教育的整体水平,培养各方面所需的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建设围棋、水上运动等特色优势项目的国家级培训基地;积极发展以体育健身娱乐、竞赛表演为重点的体育市场;健全社区体育器材及设施的配置,加大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力度。

——广播影视业。

调整播出节目内容结构,打造具有杭州文化特色的拳头产品;鼓励社会资金建设广播影视创作、拍摄和制作基地,提升我市广播影视业整体水平;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同行合作,主动接纳市外卫星电视落地,引进健康的国内外卫星电视节目,适当增设外国语种电视节目频道,稳步推进财经、休闲类电视频道,促进广播影视业向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报刊业。

进一步打造杭报集团的品牌,办好“杭州网”等电子媒体,实现平面媒体向多元媒体转变,力求到2010年杭报集团的规模和经济实力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居前列。

——出版业。

努力组建电子音像出版社、杭州出版总社,创造条件组建杭州出版集团;进一步办好杭州文化商城和西湖书市,力争举办全国书市和国际书展;加快发展电子出版业,创建电子出版物集散中心,力争到2010年我市出版业整体水平国内领先。

——文娱业。

娱乐业重点发展演出业、群众参与性强的娱乐活动。

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文化娱乐业,打造具有杭州文化特色的艺术精品,将《人间天堂》歌舞晚会打造成杭州文艺演出的特色品牌。

——动漫、创意、数字电视。

支持以动漫、游戏、卡通为主要内容的数字娱乐产业发展;建设以数字娱乐产业园为核心的数字娱乐研发、孵化中心;扶持2—3家行业龙头企业,打造“动漫之都”。

——卫生业。

大力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规范医疗市场准入制度。

积极鼓励多元化产权的卫生机构参与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全面提升我市医疗卫生保障事业的整体水平。

——体育业。

进一步加强体育场馆建设,尽早使我市具备承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能力;大力发展多层次、各类别的体育健身服务业,满足群众体育健身的各种需要。

(三)以接轨上海为契机,全力推进金融服务业

发展目标:

到2010年,我市金融业的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从2003年的6.6%提高到9%左右。

努力把杭州建设成金融机构齐全、金融市场发达、金融辐射功能强劲的“长三角”区域性金融中心,成为上海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重点:

——高水准规划和发展钱江新城金融街区,引进20—30家境外重要金融机构进驻我市;提升延安路、庆春路金融区块功能,形成我市特色鲜明的金融区块。

——探索金融制度创新,完善金融调控,加强金融监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探索与发展多层次金融要素市场,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发展跨行业、跨市场的交叉型金融业务和创新产品;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推进银行卡与市民卡一体化联网通用工程。

——积极发展证券市场,争取新设的证券、保险、基金管理、信托投资等公司来杭设立分支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支持企业海外上市;挖掘保险市场潜力,积极开拓新型险种;开发为银行提供的商业信贷保险和个人信贷保险。

——有效整合地方金融资源,推进股权改革,引进以资本为纽带的战略合作伙伴,做大做强杭州市商业银行;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率先组建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积极创造条件组建杭州市金融控股公司。

——尽快制定促进金融机构来杭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提供相关便利、服务和优惠,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到杭州设立总部和分支机构。

加大与上海金融的合作力度,推进我市区域性市场与上海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结,使我市金融机构成为上海金融市场各部分及其配套清算系统的重要成员。

——以“信用杭州”建设为切入点,规范征信行业的有序发展,完成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数据库建设,加快“杭州中小企业融资立体式担保体系”建设,营造诚信环境。

——成立杭州市金融服务协调办公室,健全职能,建立和健全政府与在杭金融机构的协调机制。

(四)促进商贸与物流业升级,打造物流中心、购物天堂

发展目标:

到2010年,我市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03年的9.1%提高到13%。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00亿元;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降低到12%左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力争把我市打造成“长三角”南翼的商贸物流区域中心,提升杭州“购物天堂”的品牌。

发展重点:

——进一步推进商业特色街区的建设,调整经营结构,提升品位档次,完善购物、观光、休闲综合服务功能,在错位经营、营造特色上下功夫。

——在城市网络日趋完善的同时,精心打造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并加快以武林广场为中心的核心商圈建设,鼓励发展专营专卖、总代理制、休闲娱乐及时尚消费设施;建设凸显运河文化的拱宸桥区域商业中心,提高“两广一河”区域的商务聚集度。

——推进吴山广场、西城广场等若干集吃、住、购、娱为一体的现代大型综合购物中心建设,带动商贸新兴业态发展;扶持“华商”、“银泰”、“杭州大厦”等企业跨地区发展,培育5—8家大型商贸企业集团;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配送中心,形成发达的商贸流通网络体系。

——整合提升现有物流资源,大力推进第三方、工商合一、商商合一的新型物流业态,培育物流基地,鼓励物流企业的兼并和集聚,加快培育物流市场,构筑物流基础平台、信息平台,加快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形成“长三角”南翼物流中心的基本框架。

——进一步加强招商选资的力度,鼓励世界500强大企业、大集团进驻中央商务区或核心商圈,以先进经营理念与模式,加快带动,提升全市商业的整体水平。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实力的商贸、物流企业率先向西部、老工业基地和广阔的农村延伸网络,开设各种连锁店、物流网络节点,并创造条件向国外延伸,使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利用,不断提高市场的占有率。

——紧紧抓住开拓农村市场的薄弱环节,以全省推进“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为抓手,用3年左右的时间,大力发展镇、村两级连锁超市,彻底改变农村的消费环境,加大商品的调整力度,提高农村消费市场安全度,促进农村市场的全面升温。

——全面调整、整合、改造、提升各类商品市场,对发展空间大、产业依托强、具有一定辐射功能的大型批发市场,应进一步做强做大,并按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求,逐步向远郊转移;对老城区各类市场要尽快向零售为主的先进业态转型;对农贸市场要强化改造,进一步优化环境,逐步向“农改超”的方向迈进。

(五)以扩大自身优势为基础,着力拓展信息服务与软件业

发展目标:

到2010年,我市信息服务与软件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由2003年的1.8%提高到3%以上,进一步打响“天堂硅谷”品牌,打造“中国数字娱乐之都”,基本建成合理、高效、综合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体系。

发展重点:

——发展宽带无线接入和FTTH(光纤到户)接入,积极抢占FTTH乃至NGN(下一代通讯网络)整个产业链的制高点。

——推动以数字化、网络化为导向的文化、出版、影视等信息内容产业,发展以电子商务平台、物流平台等为切入点的网络增值服务业。

——推进“三网融合”,构建网络间信息交换平台,积极推动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整体平移。

——扶持行业信息化应用软件服务业的发展,重点扶持一批基础好、特色鲜明的证券、金融、纺织、工业自动化控制、数字电视等行业应用软件企业,培育3—5家国际知名软件企业。

——推行软件业“联盟化、集团化”运作,鼓励由重点软件企业牵头建立软件企业联盟,提升我市软件业整体承接能力。

——设立软件开发基金,建立软件工程中心、测试中心和认证中心,鼓励软件企业推广CMM和PMM认证,力求到2010年培育出2—3家通过CMM和PMM认证的软件企业。

———建设全市的征信系统和“杭州市CA认证中心”,引进一批国际知名企业,设立2—3家中外合资信用服务企业。

(六)以市场化、专业化为导向,完善中介服务体系

发展目标:

到2010年,我市中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中介服务行业达到50个,从业人员达到20万以上;基本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运作规范、接轨国际的现代中介服务业体系;建成立足本省、辐射全国的“长三角”南翼的中介服务中心。

发展重点:

——大力发展工程咨询、高新科技、房产中介等行业准入要求高、专业技术要求强的知识密集型中介机构。

加快服务的专业化提升,促进服务品种和服务方式的创新。

——积极引进国际著名的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中介企业;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设立从事研究、开发、设计的中介机构。

——重点扶持一批服务水平较高、管理理念较新、经营规模与业绩在行业中排名前列的会计、房地产、高新科技中介机构向集团化、综合化方向发展,打造全国知名品牌。

——深入推进脱钩改制,加快中介机构与挂靠的政府部门脱钩,凡从事经营性服务的中介机构要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凡承担行政职能的中介机构要退出市场,改为公益性事业单位。

——引导一般性中介服务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扩大行业协会的覆盖面,更好地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破除行业、部门垄断,清理并取消不合理的地方限制,实行“非禁即入”,营造公平、公开、规范的市场环境。

(七)以持续快速健康为基调,稳步发展杭州房地产业

发展目标:

到2010年,我市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3年的3%上升到4%左右,形成“供需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调控有效”的房地产发展格局,增强“住在杭州”的品牌优势。

发展重点:

——完善房地产用地管理制度,优化住房供应结构,科学安排高中低档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的供应比例,抓好拆迁安置房、农民多层公寓和创业人才公寓等专项用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培育金融信贷、咨询、设计、开发、市场交易与物业管理各类房地产中介服务市场,引进著名房地产中介企业集团,形成一条龙配套服务体系。

——加快住宅产业现代化,住宅建设要在信息化、智能化、生态化和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方面有所突破,提高房地产业科技含量。

——扶持品牌房地产企业,培育若干家大型房地产开发集团,提升杭州整体房地产业发展水平。

——建立房地产市场的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市场监测体系建设,建立房地产综合信息发布制度,培育和规范房地产市场。

——建立房地产业法规政策体系,完善征地拆迁制度、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和土地使用权公开“招拍挂”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贯彻《杭州市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妥善处理好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和房地产开发建设两者的关系,提升“历史文化名城”的品位档次。

(八)探索新型服务机制,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

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市基本建立起新型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服务门类齐全的社区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困有所帮、难有所助、需有所应的社区服务新局面。

发展重点:

——加强社区就业服务,开展就业信息咨询、职业指导、就业培训和推荐、组织就业等服务。

——完善社区卫生保障网络,开展以疾病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

——加强社区为老服务,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管理体系,加快老年服务设施建设,基本普及老年人综合服务场所。

——加强社区信息化服务,建立健全以“杭州市市民服务呼叫信息中心(96345)”为中心的呼叫服务网络,在市、区、街道和社区内建立四级联网的社区服务信息网络中心。

——制定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吸引各种经济主体投资社区服务业;在社区服务业不同领域中,各培育2—3家品牌企业。

——积极构建覆盖社区各类弱势群体和优抚对象的新型社区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工作体系和服务体系。

——扩大市民求助中心覆盖面,完善社区帮扶救助站建设,扶持各类家政服务公司的发展,兴建残托所和残疾人服务站。

——积极引入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纠纷调解、保险理财、商业服务等目前相对欠缺的社区服务项目。

五、我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空间布局

依托区位优势,科学规划布局,促进产业集聚,打造若干个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功能区。

全市现代服务业的空间布局划分为旅游休闲服务、中心城区综合服务、现代物流(商贸)服务、园区生产性服务等四大功能区。

(一)旅游休闲功能区

——西湖西溪旅游休闲区。

涵盖西湖风景名胜区、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区,主要范围包括西湖、灵隐、龙井、虎跑、西溪等多个景区。

西湖风景名胜区要充分发挥园林山水、人文古迹、都市景观兼备的优势,实现从单纯的观光游向观光游、休闲游、会展游“三位一体”转变。

——城市西部旅游功能区。

这一功能区向杭州西部纵深延伸,包含“三江两湖”等风景区。

要继续推进“旅游西进”战略,构筑起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国家风景旅游线,围绕1小时半交通圈,形成“三江两湖一山一河”大杭州旅游圈。

——省际黄金旅游功能区。

依托沪杭、杭徽高速公路,联合上海、黄山两市,将杭州的旅游休闲和上海的都市、黄山的自然风光结合起来,共同打造一条“名城名湖名山”的国际级黄金旅游线。

(二)中心城区综合功能区

——中央商务区(CBD)。

该区横跨钱塘江,包括江北钱江新城、江南萧山钱江世纪城,是杭州市未来的城市中心区。

钱江新城将建成杭州未来集行政办公、金融贸易、会议展示、公司总部、商务洽谈、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央商务区(CBD)。

区内重点发展外向程度高、服务范围广、附加值高的新型服务业,带动我市形成钱江经济带,打造服务全省、全国的商务、信息核心平台。

——中央商业区(核心商圈)。

以老城区武林商务圈和湖滨地区为核心,向四面延伸。

该区域重点围绕武林广场和西湖文化广场和运河(两广一河),建设国内一流水准的商业设施。

武林广场和西湖文化广场着重体现现代文化与商业服务功能;湖滨地区主要承载传统文化与商务功能;庆春路与延安路金融区块为金融服务区和商业银行集聚区。

各个区块协调发展,打造国内领先的中央商业(金融)服务区。

——特色商业街区。

继续提升和完善我市9条特色商业街:

湖滨旅游商贸特色街区、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南山路艺术休闲特色街区、丝绸特色街区、武林路时尚女装街、四季青服装特色街区、信义坊商业步行街、梅家坞茶文化村和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

重点开发解放路时代商业街、延安路时尚购物街。

把“9+2”商业特色街区建设作为打造我市“购物天堂”的重要突破口。

——县(市)域功能街区。

各县(市)要根据自身特点,实行重点突破,并主动承接城市中心的辐射,按照争创特色的要求,发展壮大各自的强项,形成强有力的区块效应。

(三)物流功能区

——物流园区服务区。

主要包括九堡、下沙、康桥、勾庄物流区块和萧山航空园区等物流基地。

依托各园区所辐射的产业,九堡和下沙园区主要提供生活资料物流服务;康桥和勾庄主要提供生产资料物流服务;萧山航空园区主要面向高新技术、信息软件。

实现物流、交易、仓储、加工、运输、报关、货代等的配套发展,创造专业化程度高、流通功能强、经营规范的区域物流中心。

建设完善下沙口岸保税物流中心、康桥物流基地、萧山陆路口岸及嘉兴独山港区粮食储运码头。

——物流配送中心。

启动杭州市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杭州物流配送中心、杭州富日物流中心等重点建设项目;依托现有物流企业,扶强扶优,建设好浙江传化物流基地、萧山大型钢材物流中心、浙江金恒德国际汽车物流广场、杭州烟草物流中心、杭州富阳口岸国际物流中心;鼓励富日、祐康、世纪联华等物流(电子商务)和连锁企业发展壮大,成为辐射全市乃至全省的消费品物流配送中心。

——商品批发市场。

以产业升级为依托,创新交易方式,使传统市场向连锁经营、展览展示、购销代理、商品信息服务、物流配送等多种交易服务功能的新型市场转变。

中国杭州四季青服装交易中心、杭州农产品交易中心及我市现有的部分省、市重点市场将成为近期重点扶持和转型的主体。

(四)生产者服务功能区

——下沙产业技术服务区。

区内服务业发展依托杭州经济开发区,结合高教园区的智力资源,积极发展对外贸易、综合代理、进出口咨询、产品信息及产品研发、组合配售等服务,提升基地竞争力。

——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