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7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48271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专题7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专题7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专题7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专题7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专题7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专题7教案.docx

《高考专题7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专题7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专题7教案.docx

高考专题7教案

2010年高考政治专题复习精品教案(七)

专题七、辩证法

一、主干知识网络 

   二、高考考点解读

1.联系的普遍性

(1)【世界观】:

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具体内容:

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反面内容:

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

(2)【方法论】: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具体内容:

①即注意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②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③要注意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分析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

(3)【应用范围】: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要配套进行;处理好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与教育、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人的全面发展。

2.联系的客观性

(1)【世界观】: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反面内容:

主观臆造联系。

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否定事物的联系。

(2)【方法论】: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真实联系,反对主观臆造的联系。

3.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形式具有多样性。

(1)【世界观】:

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复杂的、多样的)

反面内容:

任何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方法论】:

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

4.因果联系

(1)【世界观】:

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

具体内容:

原因和结果是先行后续,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2)【方法论】:

①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

②正确把握因果联系。

方法意义:

①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②正确把握因果联系,能够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因推果,果推因)

(3)【应用范围】生产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改善的关系。

农业和工业互为因果,相互促进。

5.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

(1)【世界观】: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具体内容: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

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3)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

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

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2)【方法论】:

(1)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应用范围】:

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既要发挥各地区的经济潜能,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6.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1)【世界观】: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2)【方法论】:

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具体内容:

①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②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③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3)【应用范围】:

要用创新精神拥护和支持改革。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7.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

(1)【世界观】: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具体内容:

矛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方法论】:

①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②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

(3)【应用范围】:

“两手抓”。

要正确处理市场与宏观调控、速度与效益、效率与公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产与消费、经济与教育、经济与人口、经济与资源、经济与环境等矛盾。

正确处理民主与法制、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等矛盾。

8.矛盾的特殊性

 

(1)【世界观】: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具体内容: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2)【方法论】: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方法意义:

①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②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3)【应用范围】:

不同的地区状况走不同的路子。

企业自身现状不同,经营方式、改革方式也不同。

市场与宏观调控相结合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不同的地区、领域、部门、行业和不同的时期,应有所差别。

不同的社会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化解。

9.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1)【世界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不可分割的。

具体内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2)【方法论】:

从特殊到普遍,再从普遍到特殊。

方法意义:

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认识秩序和工作方法)】

(3)【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4)【应用范围】: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具有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而且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

10.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

(1)【世界观】: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方法论】:

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具体内容:

①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3)【应用范围】:

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资源配置的“两手”。

国有企业改革要“抓大放小”。

反面内容:

不分主次。

“单打一”

(4)【关键词】:

关键,中心,突出、首要、重要,主要,重点,根本任务,主攻方向。

1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1)【世界观】: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2)【方法论】:

既要全面看问题,又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具体内容:

①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矛盾主要方面,认清事物的性质。

②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3)【应用范围】:

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判定股份制的性质。

成绩是主流,存在着不少矛盾和困难。

“一国两制”。

廉政建设的形势。

(4)【关键词】主、次支流,性质,方向,形势,对事物的评价。

1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矛盾的不平衡性),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具体内容:

①首先要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其次要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③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联系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和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

13.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

(1)【世界观】:

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方法论】: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重视内因的作用。

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3)【应用范围】:

既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又要进一步扩大开放。

脱贫致富。

企业发展。

人的成长。

14.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

(1)【世界观】: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具体内容:

一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方法论】: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具体内容:

①要坚持适度原则;②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③要注重量的积累(数量增减、结构、次序变化)。

(3)【应用范围】:

三步走去实现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

改变劳动组织形式、具体分配形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实现经济的巨大飞跃。

结构调整。

(4)【关键词】:

过程,根本性质变化,结构、次序,度,飞跃,积累。

15.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

(1)【世界观】: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具体内容: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2)【方法论】:

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支持新事物成长;正确对待前进中的曲折,要准备走曲折之路。

(3)【应用范围】:

支持改革等新生事物。

对待人生。

16.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

(1)【世界观】: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2)【方法论】:

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必须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三、典型题例点拨

[例1]世界自然基金会2007年5月7日发布的一份报告发出指出告,污染、全球变暖、滥建大坝等现象的蔓延,正在使地球上最具代表性的河流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

这主要表明

A.先行后续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

B.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C.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因果关系

D.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解析】C(解析:

本题涉及到的高考知识点有因果联系的客观性;A、B表述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从题中所提供的信息可知,人们在改造自然时要预见到它可能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后果;也就是说,凡事预侧立,不预侧废,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必须正确对待因果关系。

因此选C)

【点评】本题以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为背景,从知识、思维层面,点明命题人的命题意图。

考生必须具有对时政等焦点问题的敏感性,同时必须对考生进行方法点拨。

[例2]:

2007年4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全国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温家宝总理指出,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要善于抓住重点B.要学会统筹兼顾

C.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解析】A(解析:

解答该题要抓住核心词“关键在于加强领导”,抓“关键”也就是抓重点,可见答案应选A。

而B、C、D虽然说法正确但均与题意无关)

【点评】时事热点是冲刺阶段复习备考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本题就涉及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

“节能减排”问题。

如何将这些热点问题与教材和考试大纲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既符合中学教学实际,不一味追逐热点,又能与高考要求保持一致,我认为,应结合考纲,合理地选择热点问题,从这些素材中提练出政治学科的核心知识和能力要求来考查考生。

本试题设计突显开放性,体现课改新理念。

四、易混知识辨析

1、“两点论、两分法’中的“两点论”与“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中的“两点论”的关系

(1)二者的区别:

①含义不同。

“两点论、两分法”是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既看事物的这一面,又看事物的那一面.

②二者依据不同。

前者哲学依据是矛盾普遍性原理:

后者哲学依据是主次矛盾辨证关系原理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而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都属于矛盾的特殊性。

③二者强调的内容不同。

前者只强调两点,强调全面,后者强调的是带有重点的两点。

(2)二者的联系:

①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原理要求的“与重点论相统一的两点论”中的两点与普遍牲原理要求的“两点论”中的两点统一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②二者的反面都是一点论。

所以,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不能笼统地讲前者就是后者。

2、如何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理论和实践两方面)

(1)理论上:

首先:

二者的区别:

①含义不同。

主要矛盾是指在复杂事物中包含多个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个矛盾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这个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反之,不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次要矛盾。

②二者提出的背景不同。

现实存在的事物往往是很复杂的,不只包含一种矛盾,而是一个由多种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或系统。

主、次矛盾说的是“矛盾体”,可以称为“一个”可“一种”矛盾;而矛盾主、次方面研究的是任何一个矛盾中的两个对立面之间的关系,说的是“矛盾侧面”,所以只能叫做“一方”或“方面”。

③从外延上讲,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许多矛盾”相互比较而言的,而主要方面则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相互比较而言的。

比较的结果,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则可以有多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方,而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

④并非一切事物内部都有主要矛盾。

事物有简单和复杂之分,对简单事物而言,其内部只包含一个矛盾,因而无所谓主次。

只有复杂事物内部包含两个或两以上的矛盾时,才有主次之分。

而对于任何一个矛盾而言,它总是包含着矛盾的双方的,所以任何矛盾的双方都要分为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⑤方法论意义不同。

主次矛盾的原理告诉我们集中力量找出主要矛盾,才能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重点、关键或中心,同时做到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矛盾的主次要方面原理告诉我们,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因此,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主流,同时,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一定条件下二者还可能相互转化,所以也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⑥可以用来判断二者区别的一些重点词语:

“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突出任务”、“核心问题”、“放在首要地位”等说法都可以判断为抓主要矛盾;“抓主流”、“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占主体”等词语都可作为矛盾主要方面的识别依据。

其次,二者的联系:

①都是讲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地位和作用的不平衡的问题,都属于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

②主次矛盾都是矛盾体,因而其内部均包含着矛盾的双方,所以,主次矛盾又都有它们各自的矛盾主、次方面。

有时我们可以见到这样的一个说法:

“主要矛盾决定着复杂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其实其本质含义就是说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这个复杂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③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④二者都要求坚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2)实践上:

如何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

第一种方法:

从教材框题入手,“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主要矛盾),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矛盾主次方面)”。

第二种方法:

性质界定法,即看材料是不是要给事情(物或人)定性,也就是说做总结、评判其优劣、利弊、得失、好坏、正误等,若是,则用矛盾主要方面,否则就是主要矛盾。

这也是从教材内容入手,“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

第三种方法:

关键词界定法,即看材料中所运用的一些词语,如:

中心、重心,重点、关键、突破口、根本上、牵牛要牵牛鼻子、胡子眉毛一把抓(教材中还有一些俗语)等,这就是主要(次要)矛盾。

而主导、主体、主流(支流)、优势、总体上、大多数、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等,这是矛盾主要(次要)方面。

五、时政热点链接

热点透析:

关于北京“节俭办奥运”的多角度理论思考

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晚圆满落下帷幕。

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雅典奥运会上创造了新的辉煌,以32金17银14铜的成绩历史性地在金牌榜上位居第二。

从北京市市长接过奥运会会旗的那一刻起,世界的目光转而聚焦中国的北京。

北京市长在中共北京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上提出,在筹办2008年奥运会过程中,北京奥组委及其他相关部门必须牢固树立“节俭办奥运”的观念,尽最大努力降低工程造价。

结合唯物论、辩证法的有关知识,我们对“节俭办奥运”可作如下分析和思考。

哲学常识角度: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

节俭办奥运符合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中国是一个大国,有十几亿的人口,建国已经50多年,改革开放也已经有20多年,我们来办一届奥运会,在经济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一点毫无疑问的。

但是,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办任何事情都必须从这个国情出发。

在市场经济尚不发达的国家,举办奥运会还要靠政府的力量。

北京办奥运,从最初的“将承办一届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到今天的“节俭办奥运”,是务实精神的体现。

2、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对于举办奥运会这种巨型的活动,政府操作的指导思想,至关重要。

面对一个花钱工程,是办“出色而浪费”的,还是办“出色而节俭”的?

两种不同的指导思想,带来的结果,大不相同。

另外,奥运会这种前所未有的大活动,我们能坚持节俭原则,为其他类似活动树立了一个最有说服力的榜样。

办奥运会能如此,其他活动如全运会、省运会、各种文艺晚会、招商引资会等等,也都毫无例外地应该实行节俭办事原则。

3、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

奥运场馆设施的选址、规划和设计既要符合举办奥运会的要求,又要充分考虑赛后利用,使奥运场馆能够长期为人民的健身、文化和休闲服务,这充分考虑的举办奥运会的长远利益。

4、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观点。

北京市长强调,必须将“节俭办奥运”的观念真正落实到整个筹办过程中。

对奥运场馆建设他提出了三点要求,其中第二点要求是新建场馆标准要适度,在满足赛事需要的前提下重新调整项目规划,通过设计优化、技术论证、科技攻关、科学管理等手段,千方百计降低工程造价。

国家体育场位于规划中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因结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络状的构架而被形象地称为“鸟巢”。

根据专家的反复研究论证,“鸟巢”原设计方案中的可开启屋顶被取消,屋顶开口扩大,并通过钢结构的优化,大大减少了用钢量。

优化调整后的方案可以确保工程造价控制在国家发改委要求的22.67亿元之内。

六、命题角度思考

对“利息税调整”的理论思考

背景材料: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2007年6月27日上午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可以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停征或者减征个人所得税的决定草案的议案。

根据这一决定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授权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停征或者减征个人所得税

国务院决定自8月15日起,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现行的20%调减为5%。

【相关链接】

  “利息税”就是对个人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1950年,我国颁布利息所得税条例,规定对储蓄存款征收利息税,后因种种原因停征。

目前所开征的利息税始于上个世纪90年末。

当时,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我国经济出现通货紧缩势头,经济增长动力缺乏,投资不足,消费不旺,在连续七次降低银行利率并采取一系列积极财政政策后,储蓄存款余额依然持续增长,刺激消费成为当时的一种必然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从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征收储蓄利息税,以期把高额居民储蓄这只"笼中虎"赶出来。

(一)与经济常识结合点 

1、体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的调节不是万能的,有其自身的弱点和不足,需要国家采用经济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以确保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中央银行调整利息税正是利用经济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的体现。

2、中国人民银行具有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职能。

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利息税可以适当扭转实际利率为负的局面,有利于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

3、储蓄的作用。

利息税的调整从一定意义上说等同于加息,随着实际利息收入的提高,居民的储蓄愿望多少会上升,有利于实现市场供应和商品购买力之间的平衡,从而调节货币流通,稳定物价,实现社会的稳定。

4、利息调整对股市造成一定的影响。

股票价格和预期股息成正比,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

央行调整利息税后,可能分流一部分股市资金,对股票价格会成生一定的影响。

(二)与哲学常识结合点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主观符合客观。

1999年11月1日至今,我国对居民储蓄一直征收20%利息税。

开征利息税,旨在促进居民增加消费支出、拉动内需上升。

但近8年的实施效果表明,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深层次原因,我国储蓄倾向一直比较高,利息税在促进居民消费方面效果不明显。

相反,一旦CPI(消费者物价指数)高涨,扣除利息税后银行实际存款利率反而为负。

正因如此,关于利息税的调整势在必行。

2、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由于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

人们对于利息税有着不同的意见。

在调查中,78.8%的人认为应该彻底取消。

19.9%的人则认为,可以保留这个税种,但是应该设一个起征点,规定总存款在一定数额以下的可以免征利息税。

3、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这就要求我们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利息税调整后,存款不会出现大幅回流。

目前股票、基金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相当高,因此,利息税调整对股市影响有限。

但将对国债、寿险等理财产品产生明显影响。

国债年收益率本来低于同期存款利率,或与同期定期存款利率持平,但利息税调整后,无疑使得短期债券投资吸引力大幅度下降。

如果储蓄存款的利息税调整,而国债的收益不作调整,国债的吸引力将大大下降。

4、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利息税开征8年来,在鼓励消费和投资、合理调节个人收入、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物价指数有一定上涨,居民储蓄存款利息收益相对减少。

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方针政策必须随之发生改变,利息税调整体现了这一点。

5、世界就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两分法,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对于利息税的调整我们要辩证地看,一方面利息税这个税种的存在是合理的。

因为,利息是个人所得的一部分,如果其它收入都要交个人所得税,那么利息收入就没有不交税的理由。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利息税制度上存在较多不完善之处。

其中最为人所诟病的是,其加重了中低收入阶层的负担,其存在有其不合理性。

6、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目前通货膨胀已取代通货紧缩成为目前经济生活的主要隐患。

在这种情况下,征收利息税与整个宏观调控的政策大方向不近一致,所以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