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第二章复习内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41324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第二章复习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第二章复习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第二章复习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第二章复习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第二章复习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第二章复习内容.docx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第二章复习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第二章复习内容.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第二章复习内容.docx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第二章复习内容

第2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第1节安全生产标准化

1、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提出了“强化管理,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求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内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

2、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有利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有利于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有利于促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3、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要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排查隐患为基础。

4、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模式。

5、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行自主评定、外部评审的方式。

6、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确定目标:

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目标。

按照所辖部门在生产经营中的职能,制定安全生产指标和考核办法。

●设置组织机构,确定相关岗位职责。

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安全生产投入保证。

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完善和改进安全生产条件,按规定提取安全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并建立安全费用台账。

●法律法规的执行与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教育培训

●生产设备设施管理:

设备设施检维修前就制定方案,检维修方案应包含作业行为分析和控制措施。

7、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和生产过程的控制。

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应进行分析的控制。

对动火作业、起重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

作业许可证应包含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等内容。

8、生产经营单位和相关方的项目协议应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或签订专门的安全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

9、隐患排查前提及依据: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生变更或有新的公布

●操作条件或工艺改变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设

●相关方进入、撤出或改变,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有新的认识

●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10、隐患排查范围:

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

11、隐患排查方法:

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专项检查。

12、隐患治理方案:

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

13、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

14、隐患治理措施包括:

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

15、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国家重大危险源有关标准对本单位的危险设施或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安全评估。

16、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

17、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设置报警装置,制定应急预案配置现场急救用品、设备,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18、生产经营单位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

19、主要负责人应对绩效评定工作全面负责。

20、生产经营单位发生死亡事故后应重新进行评定。

21、事故调查组应根据有关证据、资料,分析事故的直接、间接原因和事故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和处理建议,编制事故调查报告。

第2节企业安全文化

1、(INSAG《安全文化》)标志着安全文化正式在世界各国传播和实践。

2、标志着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文件是(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

3、安全文化分为三个层次:

●直观的表层文化,如企业的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与秩序;

●企业安全管理体制的中层文化,它包括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管理网络、部门分工和安全生产法规与制度建设;

●安全意识形态的深层文化

4、企业安全文化是“以人为本”多层次的复合体,由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精神文化组成。

5、企业安全文化的主要功能:

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和同化功能。

●导向功能:

●凝聚功能:

当企业安全文化所提出的价值观被企业职工内化为个体的价值观和目标后就会产生一种积极而强大的群体意识,将职工紧密联系在一起。

(凝聚力和向心力)。

●辐射和同化功能:

企业安全文化一旦在一定的群体中形成,便会对周围群体产生强大的影响作用,迅速向周边辐射。

6、安全文化建设是安全管理中高层次的工作,是实现零事故目标的必由之路,是超越传统安全管理来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根本途径。

7、安全文化评价指标:

●安全承诺:

内容、表述、传播、认同。

●安全管理:

安全权责、管理机构、制度执行、管理效果。

●安全环境:

安全指引、安全防护、环境感受。

●安全培训与学习:

重要性体现、充分性体现、有效性体现。

●安全信息传播:

信息资源、信息系统、效能体现。

●安全行为激励:

激励机制、激励方式、激励效果。

●安全事务参与:

安全会议与活动、安全报告、安全建议、沟通交流。

●决策层行为:

公开承诺、责任履行、自我完善。

●管理层行为:

责任履行、指导下属、自我完善。

●员工层次行为:

安全态度、知识技能、行为习惯、团队合作。

8、安全文化评价指标里的减分指标:

死亡事故、重伤事故、声音记录。

9、安全文化评价程序:

●建立评价组织机构与评价实施机构

●制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下达《评价通知》

●调研、收集与核实基础资料

●数据统计分析

●撰写评价报告

●反馈企业征求意见

●提交评价报告

●进行评价工作总结

10、企业应对自身安全文化建设情况进行定期的全面审核,审核内容包括:

●领导者应定期组织各级管理者评审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的有效性和安全绩效结果

●领导者应根据审核结果确定并落实整改不符合、不安全实践和安全缺陷的优先次序

●识别新的改进机会

●采用有效的安全文化评估方法

11、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基本要素包括:

安全承诺、行为规范与程序、安全行为激励、安全信息传播与沟通、安全事务参与、自我学习与改进、审核与评估。

12、在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划时,要求做到()。

●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观念、状态进行初始评估

●对本单位的安全文化理念进行定格设计

●制定出科学的时间表及推进计划

13、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机构可以定为“安全文化建设委员会”,必须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委员会主任。

第3节重大危险源

1、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要求,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加强国家、省(区、市)、市(地)、县(市)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和生产安全预警机制。

3、造成重大工业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既与危险品的固有性质有关,又与设施中实际存在的危险品数量有关。

通过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就可以确定哪些是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潜在危险源。

4、根据安全工程学的一般原理,危险性定义为事故频率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乘积)。

5、根据安全工程学的一般原理,危险性定义为事故频率与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乘积,即危险性评价一方面取决于事故的易发性;另一方面取决于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的严重性。

6、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的影响因素确定为21项,分别是:

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物料处理、物料储存、操作方式、粉尘生成、低温条件、高温条件、高压条件、特殊的操作条件、腐蚀、泄漏、设备因素、密闭单元、工艺布置、明火、摩擦与冲击、高温体、电器火花、静电、毒物出料及输送。

7、由多种危险物质构成的重大危险源,应根据(最大危险原则和概率求和原则)对其发生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综合判定。

最大危险原则:

事故后果相差大,按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

概率求和原则:

危险物具朋多种事故形态,且事故后果相差不大,平均原理估计事故后果。

8、各级重大危险源应达到的受控标准是:

①一级危险源在A级以上;②二级危险源在B级以上;③三级和四级危险源在C级以上。

9、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的监控预警系统,通过各参数的变化趋势对危险源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在企业中特别要严密监视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态向事故临界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变化趋势)。

10、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系统的目的主要是监视重大危险源在(正常)情况下的运行情况及状态,并对其实时和历史趋势作一个整体评判,对系统的下一时刻做出超前的预警行为。

11、事故临界状态:

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的监控预警系统。

当被实时监测的危险源的各种参数超出正常值的界限时,如不采取应急控制措施,可能会引发火灾、爆炸及重大毒物泄漏事故。

12、事故初始阶段:

如果预防措施全部失效,或因其他原因致使危险源及周边空间起火、为及时控制火势、应与消防措施结合,可从两个方面采取补救措施:

●应用早期火灾智能探测与空间定位系统及报告火灾发生的准确位置,以便迅速补救。

●自动启动应急控制系统,将事故抑制在萌芽状态。

13、《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的发布机构是(国际劳工大会)。

14、《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中对重大危害设施的定义为:

不论长期地或临时地加工、生产、处理、搬运、使用或储存数量(超过临界量)的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或多类危险物质的设施。

15、我国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将“重大危险源”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16、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17、由于工业活动的复杂性,需要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控制重大危险源。

18、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各国应根据具体的(工业生产)情况制定合适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19、企业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安全评价报告)。

20、企业在重大危险源辨识和评价基础上,应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严格的安全监控管理制度和措施,包括检测、监控、人员培训、安全责任制的落实等。

21、应急救援系统是重特大事故预防控制技术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应负责建立现场应急救援系统,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应急救援系统、预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

场外应急救援系统由政府安全监管部门根据企业上报的安全评价报告和预案等有关材料建立。

22、应急救援系统是重特大事故预防控制技术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场外应急救援系统由政府安全监管部门根据企业上报的(安全评价报告和预案)等有关资料制定。

23、政府主管部门应制定综合性的土地使用安全规划政策,确保重大危险源与居民区、其他工作场所、机场、水库及其他危险源和公共设施安全隔离。

24、防止重大工业事故发生的第一步是辨识或确认高危险性的工业设施(危险源)。

25、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申报和普查、评价结果,按危险严重程度,可建立(4)级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监管信息系统。

26、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下列场所或装置属于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范围的是(d)。

A.某化工厂生产场所临时存放2个450t煤油储罐(临界量为5000t)

B.某工厂储罐区存有3个0.2t乙炔储罐(临界量为1t)

C.某厂生产场所临时存放3个2t氨储罐(临界量为10t)

D.某厂储罐区存放2个5t乙醚储罐(临界量为10t)

27、1993年6月第80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将“重大事故”定义为:

在重大危害设施内的一项活动过程中出现意外的、突发性的事故,如严重泄漏、火灾或爆炸,其中涉及到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并导致对工人、公众或环境造成即刻的或延期的严重危险。

28、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29、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数据编辑、查询、应急预案、显示)。

30、具有燃烧爆炸性质的危险物质可分为7大类:

爆炸性物质、气体燃烧性物质、液体燃烧性物质、固体燃烧性物质、自然物质、遇水易燃物质、氧化性物质。

31、各城市应建立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等信息。

●企业重大危险源的普查分类申报信息

●危险源分组评价信息

●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管理情况信息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重大危险源的时监察记录

32、对于毒性物质,其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主要取决于以下参数:

().

1)、毒性等级2)、物质的状态3)、气味4)、重度

33、城市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集(计算机数据管理、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于一身,能够提供重大危险源信息,有利于及时、准确地决策,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及事故后造成的各项损失。

第4节安全规章制度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设,其核心就是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

2、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原则之一是主要负责人负责的原则。

3、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

4、生产经营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是:

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5、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重要保障。

6、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必须把安全生产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正确处理好安全生产与工程进度、经济效益的关系。

7、按照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建立涵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规章制度。

主要包括:

●规划设计、建设安装、生产高度、生产运行、技术改造的全过程;

●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

●事故预防、应急处置、调查处理全过程。

8、安全生产责任制应明确:

生产经营单位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及各生产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即全员职责)。

9、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涵有:

①增强生产经营单位各级主要负责人、各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及各岗人员对安全生产的责任感;

②明确责任,充分调动各级人员和各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加强自主管理,落实责任;

③责任追究的依据。

10、一般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分为四类:

综合管理、人员管理、设备设施管理、环境管理。

11、综合管理制度包括:

1)、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

2)、安全生产责任制;

3)、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

4)、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5)、安全设施和费用管理制度;

6)、重大危险学源管理制度;

7)、危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

8)、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9)、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

10)、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11)、防灾减灾管理制度;

12)、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

13)、应急管理制度;

14)、安全奖惩制度

1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一般包括:

规程、标准、规定、措施、办法、制度、指导意见等。

13、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依据主要包括:

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地方政府的法规、标准;②生产、经营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事故教训;③国际、国内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

14、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原则包括:

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②主要负责人负责的原则。

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的职责。

③系统性原则。

④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规章制度的建设应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以确保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严密、完整、有序。

15、“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含义是:

●安全第一:

要求必须把安全生产放在各项工和的首位,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工程进度、经济效益的关系;

●预防为主:

求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要以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和控制为基础,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通过制度的实施达到规范人员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综合治理:

就是要求在管理上综合采取(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各级主要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等各级人员,以及党政工团有关管理部门的责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

16、人员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①安全教育培训制度;②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

③安全工器具的使用管理制度;④特种作业及特殊作业管理制度;

⑤岗位安全规范;⑥职业健康检查制度;⑦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17、安全规章制度起草前应对目的、适用范围、主管部门、解释部门及实施日期等给予明确,同时还应做好相关资料的准备和收集工作。

18、安全规章制度的管理内容包括起草、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审核、签发、发布、培训、反馈和持续改进(3-5年进行一次修订)。

19、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一般包括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

20、安全生产奖惩制度进行审核时,要求应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代表)审核。

21、技术规程规范、安全操作规程等技术性较强的安全规章制度,应由(生产经营单位主管生产的领导或总工程师)签发。

22、环境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安全标志管理制度、作业环境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第5章组织保障

1、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必须有组织上的保障,否则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就无从谈起。

组织保障主要包括两方面:

①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保障;②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保障。

2、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3、当生产经营单位依据法律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委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时,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

4、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指在生产经营单位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专职或兼职人员。

5、三大高危行业矿山、建筑、危险品生产经营

6、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7、具体是否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危险性的大小、从业人员的多少、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等因素确定。

8、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作用是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组织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各种安全检查活动,督促各种事故隐患及时整改,监督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等。

9、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应满足如下要求:

①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具体是否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危险性的大小、从业人员的多少、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等因素确定。

②除上述以外,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由生产经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应满足如下要求:

10、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应满足如下要求:

①矿山:

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②除上述三类高风险单位以外且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也可以只配备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还可以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③当生产经营单位依据法律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委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时,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

第6节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2、建立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制度。

企业安全费用的提取,要根据地区和行业的特点,分别确定提取标准,由企业自行提取,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安全生产。

3、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也是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和管理的主体。

4、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标准,高危行业应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要求。

5、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等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董事会予以保证;

6、一般国有企业由厂长或者经理予以保证;个体工商户等个体经济组织由投资人予以保证

7、一般来讲,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应编制年度(或半年)安全技术措施计划,费用支出按计划执行。

8、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

为了强化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依法对矿山、道路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收取一定数额的(风险抵押金),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转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所需资金。

9、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或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存储标准:

1)小型企业不低于人民币30万元;

2)中型企业不低于人民币1OO万元;

3)大型企业不低于人民币l50万元;

4)特大型企业不低于人民币200万元。

为了不影响特大型、大型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周转,每企业风险抵押金累计达到500万元时不再存储。

10、煤矿企业的存储标准

按照煤矿企业核定(设计)或者采矿许可证确定的生产能力核定,其标准为:

1)3万吨以下(含3万吨)存储60万~100万元;

2)3万吨以上至9万吨(含9万吨)存储150万~200万元:

3)9万吨以上至15万吨(含15万吨)存储250万~300万元:

4)15万吨以上,以300万元为基数,每增加10万吨增加50万元。

为了不影响特大型、大型国有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周转,每个企业风险抵押金累计达到600万元时不再存储。

11、风险抵押金存储的要求

(1)风险抵押金由企业事先按时足额存储,企业不得因变更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合伙人、停产整顿等情况迟(缓)存、少存或不存风险抵押金,也不得以任何形式向职工摊派风险抵押金。

(2)风险抵押金存储数额由省、市、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同级财政部门核定下达。

(3)风险抵押金实行专户管理。

12、煤炭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标准是按照(矿井生产能力)对煤矿进行划分的。

13、风险抵押金使用规定

1)为处理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而直接发生的抢险、救灾费用支出;

2)为处理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善后事宜而直接发生的费用支出。

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产生的抢险、救灾及善后处理费用,全部由企业负担,原则上应当由企业先行支付,确需动用风险抵押金专户资金的,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由代理银行具体办理有关手续。

14、每年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同级财政部门要将上年度本地区风险抵押金存储、使用、管理等有关情况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及财政部

15、风险抵押金实行分级管理,由省、市、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同级财政部门共同负责。

16、对中央管理企业的风险抵押金,按照属地原则管理,由所在地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同级财政部门确定后报国家安全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