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十 第一板块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 玉钟.docx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十 第一板块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 玉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十 第一板块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 玉钟.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十第一板块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经过许多词人艺术上的探索、实践,特别是苏轼的特殊艺术贡献,北宋后期的词创作蔚为大观。
填词的艺术技巧愈益成熟,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精致的艺术表现使填词创作达到宋词的高峰。
由于北宋后期文人比较注重个人感受,内容和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所以大开大阖的慢词就大行其道,而且有些词人自创曲调,抒发独特的感情。
晏幾道词集《小山词》的主要内容大都是描写他个人由贵变衰以后的抑郁和失意后的悲哀,对往事的回忆和困顿潦倒的深愁,成为贯串他词作的基本旋律。
被尊为婉约之宗的秦观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他身处逆境的各种感受。
其中仍以描写离愁的作品为多,感伤的情绪贯串始终。
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其文学主张,主要侧重在创作技巧方面。
其词既有深慨之作,又有鄙俗之作,词风典雅优美。
贺铸承前启后,接受了诗化革新的观念,并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进行了反复的实践。
周邦彦通过自己的创作,在词史上赢得了很大声誉,甚至被称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
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能够初步了解北宋后期词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精致的艺术表现手法。
2.能够鉴赏每首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3.能够鉴赏词作的语言,通过对诗歌意境(境界)的体验、鉴赏,了解意境的艺术魅力。
1.《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幾道素以“工于言情”为人称道。
这首词通过景物描写烘托渲染人物的内心情感,有欢聚时的缠绵,有离别时的愁怨,
有追寻往昔时的惆怅,有面对现实的哀婉。
学习时,可就表现情感基调的关键词句反复诵读,体会作品情真意切的特点;再想像作品描绘的三个深情款款的画面,体会词作精工婉妙的艺术特色。
2.《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这首词情思委婉缠绵,词句清空如话,而其妙处更在于能用声音配合之美,造成一种迷离惝恍的梦境,有情文相生之妙。
学习时,可反复诵读全词,探讨词的韵律之美和精巧的构思。
3.《清平乐》(春归何处)
这首词是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历来受到人们的好评。
学习时,可通过诵读来体会词人的心境;也可结合其他惜春题材的诗词,进行比较阅读,以探究词作的风格和特点。
4.《踏莎行》(雾失楼台)
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景中有情;下片以抒情为主,情中带景。
学习时,可从情景的映带、寓意的巧妙等角度的鉴赏入手,可对词中的精彩句子进行个性化解读和评点。
词作在用韵上也富有特色,可通过诵读加以体会其对表现沉郁凄婉之情所起的辅助作用。
5.《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这首词写与一女子邂逅相逢而引起的种种思绪。
学习时,可在了解贺铸生平的基础上,深入体会,理解“表面似写相思之情,实质上抒发悒悒不得志的‘闲愁’”见解。
还可列举诗词中写愁的名句,了解贺铸抒写愁思的创造性。
6.《苏幕遮》(燎沉香)
这首词不仅体物工巧,而且情景交融,具有清丽而幽远的抒情境界。
学习时,可通过诵读,思考词人是如何抓住荷花作文章,不但穷极荷之神理,而且因此物引发自己胸中纯真浓烈的思乡之情的。
第一板块
对应学生用书P79
一、字音识记
1.晏幾道(jī) 2.小
(pín)
3.拚却(pàn)4.银
(ɡānɡ)
5.百啭(zhuàn)6.蔷薇(qiánɡ)
二、词语释义
1.去年春恨却来时:
又来,再来
2.彩袖殷勤捧玉钟:
酒盏的美称
3.当年拚却醉颜红:
甘愿,任凭。
却,语助词
4.今宵剩把银
照:
只管拿着。
剩,同“尽”,尽管
5.寂寞无行路:
指春天的踪迹
6.唤取归来同住:
呼唤。
取,语助词,犹“着”
7.百啭无人能解:
形容鸟声悦耳多变
8.因风吹过蔷薇:
顺着风势
三、名句背诵
1.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2.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3.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4.今宵剩把银
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5.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对应学生用书P79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整体感知
一、作者简介
晏幾道(1038—1110),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能文善词,与其父齐名。
其词受五代艳词影响而又兼“花间”之长,多抒写人生失意之苦与男女悲欢离合之情。
以小令见长,工于言情,语言清新,曲折轻婉。
晚年家境中落,其词多感伤情调。
有《小山词》。
二、相关背景
晏幾道友人沈廉叔、陈君龙家,有莲、鸿、
、云四歌女,宴会则清歌娱客,幾道作词相授,相交甚欢。
后来沈、陈或死或病,诸歌女亦离散。
此词即为晏幾道怀念小
之作。
三、内容提要
词的上片写“春恨”,描绘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的情景。
下片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况,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
全词在怀人的同时,也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
四、写法借鉴
1.含蓄真挚,字字关情
词的上片中“去年春恨却来时”可以说是词中的一根时针,其余四句是四个相对独立的镜头(梦后—酒醒—人独立—燕双飞),每个镜头都流露出词人内心的痛苦,句句景中有情。
下片,词人想到的是“两重心字”的罗衣和“曾照彩云归”的明月,还有那倾诉相思之情的琵琶声,句句情景交融。
2.多层对比手法的运用
如“梦后”与“酒醒”的对比;“去年”与现在,“人独立”与“燕双飞”的对比;相会与离别,心心相印与天各一方的对比。
而这一切对比都基于情感上的对比:
欢—悲。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是人与自然的对比。
词人选择了三个自然意象作为生命的参照:
(1)落花与人,强调年华流逝,岁月无情,青春苦短。
(2)人在雨中,暗示生命景况之凄凉,心绪之迷惘和感伤。
(3)孤独的人和双飞的燕是有情与无情、有知与无知的对比,强调人的孤独,又暗含对重逢的期待。
重点揣摩
1.《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这首词全篇由远及近,层层翻转,并描绘了三幅画面,请借助时间词概括这些画面,并分析作者是如何串联画面的。
参考答案:
对应
诗句
时间词
画面
串联画面的情感及手法
首尾各两句
梦后、明月
明月楼台酒醒图
以高锁楼台、低垂帘幕、梦、酒等意象渲染“春恨”
“去年”三句
去年、落花
微雨落花独立图
以双飞燕子反衬“春恨”
“记得”三句
初见
相许相知相思图
以昔日欢聚之乐写今日独处之“恨”
2.词的下片刻画了小
怎样的形象?
参考答案:
她穿着“两重心字”的罗衣,暗指两人心心相印。
抱着琵琶“说相思”,是因害羞而以琵琶传相思之情,写出了两情相悦。
由此可见,小
是一个天真烂漫、娇美可人、温柔多情的少女。
3.“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参考答案:
反衬的手法。
无情的春燕尚且能够双宿双飞,而有情之人却只能在落花微雨之中独立。
以物衬人,将孤寂伤感之情深化。
4.结尾两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是如何表现词人的思念之情的?
参考答案:
词人选择了这一特定情境:
在当时皎洁的明月映照下,小
像一朵冉冉的彩云飘然归去。
彩云,借指美丽而薄命的女子,亦暗示小
悲惨的境遇。
结尾两句因明月兴感与首句“梦后”相应。
如今之明月,犹当时之明月,可是如今的人事情怀已大异于当时了。
梦后酒醒明月依然,彩云安在?
在空寂之中仍旧是苦恋,执着到了一种“痴”的境地。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整体感知
一、相关背景
这首词是写晏幾道与一个相熟的女子久别重逢的故事。
这个女子可能是晏幾道自撰《小山词序》中所提到的朋友沈廉叔、陈君龙家的歌女莲、鸿、
、云诸人中的一个。
晏幾道经常在这两位朋友家中饮酒听歌,与这个女子是很熟的,而且有相当的爱惜之情,离别之后,时常思念,哪知道现忽然不期而遇,又惊又喜,所以写了这首词。
二、内容提要
这首词写词人与思念已久的歌女的重逢。
上片回忆当年佳会,重笔渲染初会时的情景;下片写别后思念,盼重逢而成梦;结尾写久别重逢,竟然将真疑梦,足见重逢时的情谊。
三、写法借鉴
1.词情婉丽,手法精妙
上片回忆当年佳会,用重笔渲染,写初会时的情重。
下片先写别后思念,忆相逢实则盼重逢,相逢难再,相思成梦,足见离别后的情深;结尾写久别重逢,竟然将真疑梦,足见重逢时的情厚。
这样,词人以一“情”字贯串整首词,情感细腻,真挚动人。
2.上、下片不同的境界,互相配合,互为补充
上片描摹当年欢聚的情景,似实却虚,匆匆一现,倏归乌有;下片抒写久别后不期而遇的惊喜之情,似梦却真,利用声韵的配合,宛如一首乐曲,使听者也仿佛进入梦境。
全词不过五十五个字,却能造成虚实两种境界,互相补充配合,既有色彩的绚烂,又有声音的谐美,足见晏幾道词艺之高妙。
重点揣摩
1.这首词的内容表现了一对恋人的“爱情三部曲”,是哪三个过程?
参考答案:
此词表现的是一对恋人的“爱情三部曲”:
初盟,别离,重逢。
2.这首词在色彩使用上有何特色?
参考答案:
善用色彩字面,营造场景。
词中利用“彩袖”“玉钟”“醉颜红”“杨柳”“桃花扇”“银
”等色彩词,营造了色彩绚丽、恍然如梦的美丽的爱情世界。
3.“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这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精到之处?
参考答案:
借时间的推移,化静态为动态,从侧面表现出舞姿的尽态极妍,渲染欢乐气氛,独出机杼。
清平乐(春归何处)
整体感知
一、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三宗之一。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
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有《山谷集》,又名《山谷琴趣外篇》。
二、相关背景
黄庭坚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
后新党重新执政,黄庭坚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
这首词就写于被贬之时。
三、内容提要
此为惜春之作。
词作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著和追求。
这首词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表达了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四、写法借鉴
1.构思新颖,内容含蓄
全词自始至终都表现得十分委婉含蓄,未直言惜春,对春天的喜爱、眷恋之情却始终弥漫在字里行间。
词人就这样跟读者捉迷藏,将一腔惜春深情全部掩埋在平淡朴实而又像谜语一般的语言中,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2.虚实结合,回环反复
“虚实结合”在词作中体现为:
不仅使用拟人化手法,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而且将现实世界与幻想世界融合起来,使全词内容起伏有致、意趣盎然。
同时词的上下片又采用回环、反复的笔法,一再借“寻春踪迹”来反复渲染自己的恋春、惜春之情,使感情的波澜呈现反复跌宕之势。
3.拟人手法,意境优美
词人将春幻想成美丽的仙子,赋予她人的特征,不仅寻找她的踪迹,还要留她同住;又想像黄莺应该知道她的行踪,可又听不懂黄莺啼叫之意;直到看见蔷薇花开,才终于醒悟:
春天已去,夏天来了。
这样写使全词生动形象,意趣盎然。
重点揣摩
1.“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
结果如何?
参考答案: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所以要到处寻找春的踪迹。
可是,“寂寞无行路”,表明春天消失得无影无踪。
惜春伤春之情寄寓其间。
2.你认为本词构思中最有境界(趣味)的词句是哪些?
请简单赏析。
参考答案: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欲唤春归来同住的奇想,有童稚的天真,唯其“稚”,故艺术地强化了诗意的穿透力。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向黄鹂询问,而黄鹂无语,且因风而逝。
又一童话的联想,传达出一个永无答案之谜。
暗示伤春的永无慰藉,表现出伤春是人类的终极烦恼这么一个主题。
对应学生用书P125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殷勤(yīn) 隽永(juàn) 百啭(zhuǎn)
B.衰颓(tuí)拚却(pàn)题跋(bá)
C.踪迹(jì)山岚(lán)银
(ɡōnɡ)
D.琵琶(bā)起衅(xìn)绮丽(qǐ)
解析:
选B A项“啭”读zhuàn;C项“
”读ɡānɡ;D项“琶”读pá。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婉转 俊逸 卓而不群 独辟蹊径
B.潇湘锦瑟缠绵悱恻淋漓尽致
C.眷恋蕴藉琐窗朱户欢呼雀跃
D.妖娆萧飒星火燎原驿寄梅花
解析:
选A “卓而不群”应为“卓尔不群”。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去年春恨却来时(又来,再来)
B.当年拚却醉颜红(甘愿,任凭)
C.唤取归来同住(取来,拿来)
D.因风吹过蔷薇(顺着风势)
解析:
选C 取,语助词,犹“着”。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微雨燕双飞。
(2)当时明月在,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歌尽桃花扇底风。
(4)百啭无人能解,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落花人独立
(2)曾照彩云归 (3)舞低杨柳楼心月 (4)因风吹过蔷薇
二、拓展阅读
5.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清平乐
晏幾道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
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1)本词在写景抒情上有何特色?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尾两句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此词写离别,然而所写景物却是碧涛春水、青青杨柳、晓莺啼鸣。
这是以乐景写离愁,以春天美好的景物写离别,词中景物枝枝叶叶都饱含离情。
(2)结尾两句以怨写爱,抒写出因多情而生绝望,而绝望又恰好表明不忍割舍之情。
6.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
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
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②寻得雁分付③。
又还是、秋将暮。
[注] ①阑:
阻隔;阻拦。
②直饶:
纵使。
③分付:
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1)“隔”字的双重意蕴应包括外在景物的美好与人物内心情感的哀伤。
“隔”字把在遥望一片浩渺江水、迷蒙远树时的失望惆怅的心境呈现出来,既反映了客体的真实美,又表现了主体的情思意绪。
(2)上片:
“江水西头隔烟树。
望不见、江东路”反映出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怀念,是实写;“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住”描绘了只有在梦中才能实现自己的心愿,飞到思念中的亲人的身边,是虚写。
这样虚实结合,更加反映出主人公对亲人的思念之深。
下片:
“灯前写了书无数。
算没个、人传与”反映出主人公不满足虚幻的梦中相会,要谋求实在的交流与联系,却又无从实现,这是实写;“直饶寻得雁分付。
又还是、秋将暮”写主人公设想鸿雁传书,但由于时值秋暮,雁要南飞了,因此连托雁传书的愿望也难达到,这是虚写。
通过虚实结合,进一步深化了离情别绪。
答案:
(1)①(客观)视觉的阻隔:
江水、烟树隔断归路;
②(主观)情感的阻隔:
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2)(示例一)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孤独的虚写(想像);想像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
(示例二)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错过大雁传信时的虚写(想像);想像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
三、语言表达
7.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
①这是说,诗与画的意境可以相通,读诗时仿佛是欣赏一幅画,而观画时又好像是吟诵一首诗
②文学与艺术意境是可以相通的
③由此意推而广之,我们在读古人诗词时,不但常是如同观画,而且有时仿佛是看电影或聆听乐曲
④苏轼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⑤因为词的上片利用彩色字面描摹当年欢聚情况,宛如一幕电影;下片抒写久别相思不期而遇的惊喜之情,利用声韵配合,宛如一首乐曲
⑥晏幾道的《鹧鸪天》一词即是如此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排序应先确定中心话题:
阐述文学与艺术的相融关系。
由题可确定②为首句,然后④①以“诗与画”为例加以说明,③⑥⑤从另一方面“电影……乐曲”加以说明,故顺序为②④①③⑥⑤。
答案:
②④①③⑥⑤
8.仿照下面示例,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
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青天”“月亮”“芭蕉叶”“露珠”作为描述对象。
[示例]
青天,是一片芭蕉叶,
月亮是一滴露珠。
手指,轻轻一点,它就落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
解答仿写类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
本题例句前两句运用了比喻中的暗喻,采用“……是……”的形式,而且两个比喻的本体和喻体都有内在联系;最后一句要承第二个比喻写一个哲理性句子。
仿写的句子要符合上述要求。
答案:
(示例一)荷叶,是一个大玉盘,水滴是一个音符。
微风,轻轻一吹,它就响了。
(示例二)心灵,是一片夜空,烦恼是一颗流星。
眼睛,微微一眨,它就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