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332066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x

《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x

中长期防治水规划

目录

第一章矿井概况1

第一节矿井概况1

第二节现采掘情况、5年采掘计划及水害分析1

第三节地质勘探情况4

第二章井田地质特征6

第一节地层6

第二节煤层9

第三节矿井地质构造12

第三章矿井水文地质特征12

第一节矿井水文性质12

第二节井田内主要含水层13

第三节主要隔水层15

第四节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15

第五节矿井充水因素分析16

第六节井田及周边地区老窑水分析22

第四章矿井防治水规划24

第一节防治水组织机构24

第二节地面防治水规划25

第三节井下防治水规划26

第四节综合防治措施27

第五节防治水工作的预防32

中长期防治水规划

第一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矿井概况

山西柳林联盛郭家山煤业有限公司位于柳林县县城140°方向直距约11km的郭家山~狮尾沟村一带,行政区划隶属于陈家湾乡管辖。

地理坐标为东经110°57′22″~110°59′34″,北纬37°21′04″~37°22′43″。

井田紧靠离石-石楼的二级公路,距孝柳铁路穆村站13.5km,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交通较便利。

该井田地处晋西黄土高原,属吕梁山西侧的中山区,地貌类型以侵蚀的黄土梁、峁为主,其次为黄土沟谷地貌中的冲沟。

井田内地势高低起伏,最高点在井田东南部的山梁上,海拔1110.0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部石盘沟沟中,海拔为885.0m,最大相对高差225.0m。

井田内有石盘沟从井田西界附近由南向北穿过,其它沟谷都是季节性沟谷,平时干枯无水,只有在洪水期才有大的洪流通过。

第二节现采掘情况、5年采掘计划及水害分析

一、现采掘情况及水害分析

(1)现采掘情况

我矿现开采4号煤层,回采工作面为4215高档工作面,无掘进工作面。

(2)现采掘工作面水害分析

根据现采掘工作面布置情况分析4#煤层主要水害为:

①4209采空区和4213采空区积水;

②大气降水及雨季沟谷洪水;

③上覆岩层含水层水,地表基岩风化带裂隙水;

二、5年采掘计划及水害分析

(1)5年采掘计划

2011年回采工作面为4215高档工作面,无掘进工作面。

2012年回采安排为4215高档工作面、4217综采工作面,无掘进工作面。

2013年掘进安排为8#皮带上山剩余段、轨道上山剩余段、回风上山、8101皮带顺槽、8101轨道顺槽。

2014年掘进安排为8#8101皮带顺槽剩余段、8101轨道顺槽剩余段、8101切眼、8103皮带顺槽、8103轨道顺槽、8105皮带顺槽。

2015年掘进安排为8#8103轨道顺槽、8103切眼、8105皮带顺槽剩余段、8105轨道顺槽、8105切眼。

回采为8#8101综采工作面。

(2)水害分析

根据采掘计划布置情况分析主要水害为:

①我矿采空区积水和相邻煤矿采空区积水;

②大气降水及雨季沟谷洪水;

③上覆岩层含水层水,地表基岩风化带裂隙水;

④井田地质构造水

三、水害防治:

1、我矿采空积水和相邻矿井采空区积水的防治:

①在回采推进和掘进工作面掘进时,要严格遵守“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探放水方针。

②井下采掘至井田边界时,应预留井田保安煤柱,以防周围煤矿采空积水引发该矿水灾害发生。

③井下巷道沿煤层布置,受煤层起伏影响较大,巷道中可能发生积水现象,在矿井生产期间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巷道适当位置设置水仓,由小水泵将积水排出,确保井下巷道畅通。

2、上覆岩层含水层水,地表基岩风化带裂隙水的防治:

由于本区长期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其上覆岩层含水层水,地表基岩风化带裂隙水相对较弱,开采煤层时,只要完善排水设施,就能有效防治本水害。

3、大气降水及雨季沟谷洪水的防治;

①由于本区长期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大气降水雨量相对较少。

加强“雨季”三防工作。

煤矿企业要建立防范台风暴雨的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建立雨季巡视制度和停工撤人制度。

雨季前必须对防范台风暴雨进行隐患排。

②对矿区内河道进行彻底清挖、疏通,必要时对河堤进行加固;严禁将矸石、炉灰、垃圾等杂物堆放在山洪、河流可能冲刷到的地段,严禁侵占河道,保障河道的畅通;对洪水可能淹没的废弃老窑井口必须按规定填实封死,或在井口浇注l个大于井筒断面的坚实的钢筋混凝土盖板,严防地表水倒灌井下淹井。

4、井田地质构造的防治

井下虽揭露了冲刷带以及多个陷落柱,但不含水或不导水,开采其附近要留的保安煤柱,也应引起防治水和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

因此,在工作面采掘前对内部构造、构造导、含水性及含水层富水性分布规律进行探测,是预防水害发生的有效措施。

第三节地质勘探情况

历年来的地质勘查工作主要有:

1、1958年,山西省地质厅212队在柳林精查区以南进行了青龙城普查勘探,1958年9月将资料移交148队后,由148队就已有成果于1959年12月提交了《河东煤田青龙城区普查勘探地质报告》。

1962年10月7日经山西省煤管局地质勘探局复审技术委员会复审以决议书第019号文定为基本合格报告。

2、1987年,山西省地矿局215队对河东煤田中部进行了远景调查,并提交了《山西省河东煤田中部远景调查区地质报告》。

该报告经山西省地矿局1987年审批通过。

3、1988-1992年,山西煤田地质勘探148队在青龙城进行了详查地质工作,并于1992年6月提交了详查地质报告。

当时施工了33个钻孔,总进尺21439.37m。

其中水文孔5个,进尺3079.05m,岩溶孔3个,岩溶进尺347.60m。

山西煤管局以晋煤决字[1992]08号文批准。

本煤矿位于该详查区东南部。

4、1992年,山西煤田地质勘探148队在沙曲进行了精查地质工作,并于1992年6月提交了精查地质报告。

施工有42个钻孔,进尺24004.64m,其中特级21个,甲级20个,乙级1个,特甲级孔率98%;所有钻孔均进行了物探测井,完成实测米21530.30m,占总进尺的90%。

共求得A+B+C+D级储量225228万吨,其中A+B+C级储量201372万吨,D级储量23856万吨。

全国储委1992年以全储决字[1992]第363号文批准。

本煤矿位于该精查区的东南部外围。

5、1993年,山西省地矿局215队对曹家山、陈庄井田进行了精查工作,并编制了《山西省柳林县曹家山、陈庄井田扩建勘探(精查)地质报告》,该报告经山西省储委以晋储决字[1993]13号文批准通过。

本煤矿位于该井田东部。

6、2006-2007年,郭家山煤业有限公司及狮尾沟煤业有限公司为扩大生产能力后的建井需要,以进一步查明井田内的地层、构造特征、水文地质特征以及各可采煤层的赋存形态、煤质、瓦斯、煤尘爆炸性、地温和顶底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资源/储量等,委托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在其井田范围内进行煤炭地质勘探工作,在井田内及邻区共施工10个钻孔,总进尺2422.24m。

7、2009年10月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编制的《山西柳林联盛郭家山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并评审能过。

经过开采验证,以往地质勘查成果提供的可采煤层、煤层厚度、埋深、顶底板岩性、水文地质特征等基本与实际情况相符,地质可靠程度较高。

第二章井田地质特征

第一节地层

井田位于吕梁山中段西缘,属黄土高原丘陵山区,井田内地表大部分被上第三系上新统(N2)和第四系上更新统(Q3)、全新统(Q4)所覆盖,基岩仅在沟谷中出露。

井田内发育的地层由老至新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上第三系上新统;第四系上更新统、全新统的地层。

现分述如下:

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

与下伏上马家沟组地层整合接触。

本组厚103.54~147.41m,平均124.16m。

下、中部多为浅灰、灰白色角砾状泥灰岩、碎屑灰岩,夹薄层白云质灰岩及铝土质泥岩,含不稳定的似层状、透镜状细晶石膏2-3层,石膏层厚1~7m,或为巨厚层状的泥灰岩、白云质灰岩与石膏层混生,并有纤维状石膏脉充填于不规则的裂隙中,石膏脉宽0.5~5m。

上部为中厚~巨厚层状灰白、深灰色微晶石灰岩、薄层状黑灰色泥灰岩、白云质灰岩、角砾状碎屑泥灰岩。

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与下伏奥陶系中统峰峰组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本组厚16.29~39.00m,平均27.37m,下部为铁铝岩段,厚0~16.29m,平均4.29m,其底部为山西式铁矿,呈透镜状、鸡窝状,厚0~4.90m,一般为1m。

上部为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深灰色铝质泥岩、粉砂岩夹灰色中~细粒石英砂岩、灰岩及煤层,灰岩0~3层。

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本组以K1砂岩与下伏本溪组地层整合接触,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厚81.02~116.76m,平均96.22m。

本组可明显分为三段。

下段(C3t1):

由K1砂岩底至8-1号煤层顶,厚37.33~70.55m,平均52.70m。

为一套灰、灰黑色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的碎屑岩段,夹0~2层不稳定的生物碎屑灰岩及薄层铝质泥岩,含煤3~5层,其中8-1、8-2、9号煤层为稳定可采的主要煤层。

中段(C3t2):

由L1灰岩底至L5灰岩顶,厚25.66~57.76m,平均36.21m。

岩性由3~5层灰色泥晶(微晶)石灰岩夹深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和少量薄层粉~细砂岩和煤层组成。

本段所含的煤层均为零星可采或不可采煤层。

上段(C3t3):

由L5灰岩顶界至K3砂岩底,厚0-13.93m,平均7.31m,为深灰~黑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夹薄层铝质泥岩和不稳定的6-1薄煤层。

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底部以K3砂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为井田内另一主要含煤地层。

全组厚42.89~79.92m平均厚60.80m。

岩性为深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中~细粒砂岩,含煤4~5层,其中3、4号煤层为稳定可采的主要煤层。

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底部以K4砂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本组厚度66.12~102.18m,平均81.93m。

本组岩性为灰色、灰绿色、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及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偶夹薄煤层煤线。

K4砂岩厚度变化大,厚度0.55~21.70m,平均5.41m,岩性为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交错层理发育。

6、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以K6砂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全组厚269.70~457.40m,平均371.00m。

主要由灰色、灰绿色、紫红色、紫色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由下向上紫色色调渐浓。

全组分为三段。

下段(P2s1):

主要为灰绿色、灰白色砂岩、粉砂岩与杂色、深灰色及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互层,厚121.00~156.90m,平均137.13m。

下部K6砂岩厚1.25~23.57m,平均10.06m,为灰~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

中段(P2s2):

厚73.67~116.23m,平均91.40m。

主要为紫红色砂质泥岩夹灰色、绿灰色砂岩及灰黑色泥岩。

砂质泥岩多呈团块状,水平层理发育,夹泥岩条带,层面上有云母片。

7、上第三系上新统(N2)

广泛分布于井田内的山梁之上,岩性主要为棕红色~浅棕红色粉质粘土、亚粘土夹钙质结核,次为砂砾石,杂色粘土及泥灰岩、灰岩。

底部为砂砾石层。

其厚度为4.00~94.50m。

与下伏各组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8、第四系上更新统(Q3)

厚0—162.8m,广泛分布于井田内的梁、垣、峁和半坡上。

由浅红、黄红色砂质亚粘土及亚粘土组成。

垂直节理发育,地貌上易形成陡壁、黄土柱及天生桥。

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9、第四系全新统(Q4)

为现代冲积、洪积物,系砾石、卵石和砂及砂土的层状或混合堆积,分布于井田大的冲沟内。

第二节煤层

一、含煤性

井田内含煤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山西组和太原组共含煤14层,自上而下分别为山西组的1、3、4-1、4、5号煤层和太原组的6-1、6、7、7-2、8-1、8-2、9、10、11号煤层。

山西组和太原组累计厚度为123.91-196.68m,平均157.02m。

煤层累计厚度平均为13.98m,含煤系数为8.90%。

1、山西组(P1s)

地层厚度一般为42.89-79.92m,平均60.80m。

含煤1-5层,煤层总厚度平均为5.97m,含煤系数平均为9.82%。

1、3号煤层位于本组中上部,1号煤层为不可采煤层,3号煤层属大部可采的稳定煤层;4、4-1、5号煤层位于本组中下部,4号煤层属大部可采的稳定煤层,4-1、5号煤层为不可采煤层。

2、太原组(C3t)

地层厚度一般为81.02-116.76m,平均为96.22m。

含煤一般4-9层。

煤层总厚度平均为8.01m,含煤系数为8.32%。

其中主要可采的8-1、8-2、9号煤层位于本组中部,其余煤层虽见有零星可采点,但难以构成具有工业价值的可采。

二、可采煤层

井田内共含五层全区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自上而下依次为山西组的3、4号煤层和太原组的8-1、8-2、9号煤层,现分述如下:

可采煤层情况一览表

含煤组段

煤层号

煤层厚度

(m)

层间距

(m)

煤层结构

(夹矸层数)

顶板岩性

底板岩性

稳定性

可采性

西

4

1.51-4.59

3.26

较简单

(0-2)

泥岩、砂质泥岩

泥岩、砂质泥岩

稳定

大部可采

53.00-65.4761.90

8-1

0.80-1.02

0.88

简单

(0)

石灰岩

泥岩、炭质泥岩

稳定

全区可采

0.97-1.78

1.43

8-2

0.60-1.08

0.76

简单

(0)

泥岩、砂质泥岩

泥岩、砂质泥岩

稳定

大部可采

5.89-10.97

8.93

9

1.63-4.82

4.02

复杂

(1-3)

泥岩、砂质泥岩

泥岩、砂质泥岩

稳定

全区可采

1、4号煤层

位于山西组中下部,上距3号煤层12.05-23.45m,平均15.66m;下距K3砂岩9.18-20.26m,平均13.76m。

煤层厚度为1.51-4.59m,平均3.26m,含0-2层厚度为0-0.44m的夹矸,结构较简单,属大部可采的稳定煤层,在井田西南部存在古空区,东南部存在冲刷带。

其顶板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细~中粒砂岩,底板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

2、8-1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的中下部,上距4号煤层砂岩53.0-65.47m,平均61.90m,煤层厚度为0.80-1.02m,平均0.88m,不含夹矸,结构简单,属全区可采的稳定煤层,其顶板岩性为石灰岩,局部有一层炭质泥岩伪顶;底板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

3、8-2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中下部,上距8-1号煤层0.97-1.78m,平均1.43m。

煤层厚度为0.60-1.08m,平均0.76m,不含夹矸,结构简单,属大部可采的稳定煤层,其顶板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底板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

4、9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中下部,上距8-2号煤层5.89-10.97m,平均8.93m。

煤层厚度为1.63-4.82m,平均4.02m,含0-3层厚度为0-0.45m的夹矸,结构复杂,属全区可采的稳定煤层。

其顶板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细粒砂岩;底板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

第三节矿井地质构造

井田地层总体上为一单斜构造,走向北北西,倾向南西,地层倾角为3~7°,发现八个直径为17~125m陷落柱,另根据金家庄煤业有限公司煤矿和原狮尾沟煤矿井下揭露控制,本井田东南部4号煤层存在冲刷带。

井田内未发现有断层。

总之,井田构造复杂程度类型属中等类型。

第三章矿井水文地质特征

第一节矿井水文性质

井田内地势高低起伏,最高点在井田东南部的山梁上,海拔1110.0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部石盘沟沟中,海拔为885.0m,最大相对高差225.0m。

井田内无常年性河流。

但沟谷纵横,沟中平时干涸,雨季有短暂洪流,沿较大沟谷向西南流出井田外,经三川河流入黄河。

上马家沟组及峰峰组灰岩含水层为中等富水性含水层,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弱,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水富水性弱。

松散岩类含水层连续性差,基本不含水,补给条件也不好;上第三系上新统底砾岩含水层,多出露于沟谷中,其次为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层间砂砾石含水层,广泛分布于区内,因其间含水层出露高,连续性差,补给条件不好,含水层富水性弱。

第二节井田内主要含水层

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石灰岩岩溶水含水层

离石详查区外围广泛出露,岩性为蓝灰色致密状灰岩,常夹泥灰岩、泥岩和石膏等。

本层在区内无泉出露,在详查区以西约16km的柳林镇有泉涌出。

钻孔揭露此层39-223m,根据岩芯所见裂隙不发育,仅有少量峰窝状溶洞。

4号孔钻穿该层6.5m时,发现漏水,水位从原来的数米突降至134m(标高811.87m)。

51号孔钻穿该层32m时曾漏水,水位亦随之下降,但很快被岩粉堵塞而回升,说明裂隙(溶洞)不大,该孔抽水试验结果:

水位标高为877.70m,单位涌水量为0.00076L/s.m,渗透系数0.0047m/d。

206孔钻穿该层223m,水位无变化,仅消耗量略有增加。

上述情况说明该组含水层裂隙、溶洞不发育,含水微小,个别地方可能含水稍多。

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碎屑岩类及碳酸岩类裂隙含水层

本组含水层主要由3层石灰岩组成,其平均厚度L5是3.11m,K2是7.73m,L1是8.74m。

其间距多在10m内,中间主要隔以泥岩,或者有少量砂岩。

遇K2和L2时消耗量及水位明显变化的钻孔占29%,遇L5有显著变化的占4%。

这些孔多位于浅部。

K2和L1。

含水性因地而异,相差悬殊,浅部裂隙发育,含水性强,深部则截然相反。

例如位于浅部的37、39号孔K2和L1涌水,q=1.073L/s.m;而位于深部的51、78号孔q=0.0009L/s.m左右,35号孔则无水。

本组抽水试验结果:

水位标高874.93-961.67m,浅部高,深部低;q为0.0009-1.073L/s.m,最大为最小的1200倍,k为0.0056-9.00m/d,最大为最小的1600倍。

水质属重碳酸盐-硫酸盐型,为软的淡水。

3、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砂岩裂隙含水层

岩性主要由砂岩组成,厚度不大,且不稳定,含水微少。

4次抽水试验中就有两次是水位下降几十米后不再出水,其余两次q值0.00012-0.0022L/s.m,k值0.0012-0.012m/d,水位标高881.23-1025.42m。

水质属重碳酸盐-氯化物型,为硬的淡水。

4、二叠系石盒子组(P1x-P2s)砂岩裂隙含水层

本组厚砂岩较多,且位于浅部,易于接受补给,故含水性较山西组稍强,出露的下降泉较多,流量多为0.1-0.5L/s,最大1.1L/s。

有10%的钻孔发现本组涌水。

试验结果:

q值为0.0025-0.061L/s.m,k值为0.0032-0.22m/d,水位标高882.36-1069.35m。

水质属重碳酸盐-硫酸盐型,为软的淡水。

5、上新统砾岩含水层

上新统的底砾岩,常为半胶结状,渗透性好,多位于沟谷侵蚀基面以上,当埋藏较深时,由于有红土覆盖,而含承压水。

地表有不少小泉出露,水量多在0.2-0.4L/s间,钻孔遇该层涌水的有2、92、34号,涌水量0.26-1.8L/s。

6、全新统冲积砾石含水层

本层广泛分布于三川河河谷中,砾石多为滚圆状,透水性好,含水较丰富。

潜水水位多在10m内,其年变化幅度不大,为0.33-0.93m;7-10月最高,1-3月最低。

离石县城和马茂村有该层泉水涌出,流量分别为35L/s、20L/s,水质属重碳酸盐-氯化物型,为微硬的淡水。

第三节主要隔水层

1、井田内奥陶系顶面至9号煤层底板间平均厚度为64m左右,包括本溪组,岩性主要为泥质岩、铝土泥岩类,夹不稳定的薄层砂岩和灰岩,具有较好的隔水性能,对奥灰岩溶水可起到隔水作用。

为井田及区域良好的隔水层。

2、此外,相间于各灰岩、砂岩含水层之间的较厚的泥岩、砂质泥岩及裂隙岩溶不发育的砂岩、灰岩均可视作隔水层,加上本区断层不发育,因此,各含水层组基本上是独立的,互不构通,厚度稳定,隔水性能较好。

第四节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

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在雨后一定时间内,各民井水位有上升现象,其径流方向与地表水基本一致,向沟谷下游径流。

地面蒸发和人工开采是主要的排泄方式。

深部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和太原组灰岩裂隙含水层主要是在其裸露区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

各含水层属于平行复合式结构,含、隔水层间均处于分散隔离状态,各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被其间隔水层所阻隔,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水位差,若无构造沟通隔水层不遭破坏时,则各含水层间无互补关系。

地下水主要以径流为主,径流方向一般沿岩层倾斜方向运动,排泄方式主要是矿井排水。

奥陶系岩溶水的补给主要是裸露区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入渗补给,本区为岩溶水径流区,径流方向由南东流向北西,最终排向柳林群泉,近年来人工开采也是其主要排泄方式之一。

第五节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一、矿井充水来源

现依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将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如下:

1、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体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降水通过不同成因的基岩裂隙及松散沉积物孔隙,与含水层沟通的情况下,以及通过煤层露头渗入地下进入井下,成为矿井充水的间接但重要的补给来源。

也可通过3号煤层采空区上部的地层下沉形成的导水通道进入矿坑。

但一般情况下,由于地形坡度较陡,植被不发育,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对入渗补给地下水条件差。

2、地下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现开采4号煤层,4号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是山西组砂岩含水层,间接充水含水层为第三系砾石层的风化裂隙带水、下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

8-1、8-2、9号煤层的直接充水顶板是太原组砂岩、灰岩含水层,山西组砂岩含水层为间接充水含水层。

二、矿井充水通道

据井田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矿井充水通道主要为岩土层的孔隙、裂隙、岩溶、顶板冒裂带及井筒。

其次为可采煤层回采后产生的冒落带及导水裂隙带。

1、4号煤层采空区导水裂隙带高度

根据顶板岩性,4号煤层顶板为泥岩、砂质泥岩;采用经验公式

(1)、

(2)计算其导水裂隙带高度:

Hh=

(1)

Hh=

(2)

式中:

Hh——导水裂隙带高度m;

M——累计采厚m。

4号煤层厚度为1.51-4.59m,平均为3.26m,取最大值4.59m;

根据公式

(1)计算结果为:

19.87~27.87m,公式

(2)计算结果为:

26.42m。

取最大值27.87m。

2、8-1号煤层采空区导水裂隙带高度

根据顶板岩性,8-1号煤层顶板为石灰岩;采用经验公式

(1)、

(2)计算其导水裂隙带高度:

Hh=

(1)

Hh=

(2)

式中:

Hh——导水裂隙带高度m;

M——累计采厚m。

8-1号煤层厚度为0.80-1.02m,平均为0.88m,取最大值1.02m;根据公式

(1)计算结果为:

22.68~40.48m,公式

(2)计算结果为:

40.30m。

取最大值40.48m。

3、8-2号煤层采空区导水裂隙带高度

根据顶板岩性,8-2号煤层顶板为泥岩、砂质泥岩;采用经验公式

(1)、

(2)计算其导水裂隙带高度:

Hh=

(1)

Hh=

(2)

式中:

Hh——导水裂隙带高度m;

M——累计采厚m。

8-2号煤层厚度为0.60-1.08m,平均为0.88m,取最大值1.08m;

根据公式

(1)计算结果为:

8.93~16.93m,公式

(2)计算结果为:

15.39m。

取最大值15.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