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25795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非复吴下阿蒙       非复:

不再是

B.愿为市鞍马         市:

市场

C.徐以杓酌油沥之     沥:

下滴

D.遂反溯流逆上矣     遂:

于是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她写得和辙押韵,描绘人物维妙维肖,让读者赞不绝口。

B.黄大年教授多年来通霄达旦,遍稽群藉,为中国地球物理学科培养了大批人才。

C.从崂顶望去,重峦叠嶂中,一条小河蜿蜒流向大海,海面上波光粼粼。

D.崂山区教体局党委开展“蛛丝蚂迹找问题,红脸出汗促廉洁”活动,党员同志获益匪浅。

3.根据语境及对联相关常识,依次填入横线中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国三大名楼之一的湖南岳阳楼,有一副102字的长联。

上联:

一楼何奇?

          ,          ,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

儒耶?

吏耶?

仙耶?

前不见古人,           。

下联: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

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             。

①范希文两字关情    ②杜少陵五言绝唱

③使我怆然涕下      ④问谁领会得来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老舍纪念馆是坐落于丰富胡同19号的普通的一座四合院。

B.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用上写景技巧,是能否写好景物的关键。

C.有人建议,一旦遇到雾霾天气,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停工听课。

D.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0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二语文教材中。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夏天的雨来得猛烈,总是淅淅沥沥下一阵,让人觉得酣畅极了。

B.任何不称职或者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C.班长对同学们说:

“我现在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讲,请大家一定要洗耳恭听。

D.每当我看电视的时候妈妈就会坐在我身旁,说我少看点电视,多看看书,喋喋不休个没完。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昆明的雨》是汪曾祺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于平淡、自然、家常的语言中体现了对昆明的无限怀恋。

B.《我为什么而活着》作者在文中表明自己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博大美好的情怀。

C.《梦回繁华》这篇文章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描摹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

D.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先从几个方面介绍园林景观,再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给读者以全面、具体的印象。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骤然(zóu)  狡黠(xié)   有模有样(mú)     气喘吁吁(xū)

B.慰藉(jí)     茸茸(ròng)    不屑置辩(xuè)    唾手可得(chuí)

C.阔绰(chuō) 着落(zháo)  随声附和(hè)       憨态可掬(hān)

D.寒碜(chen)   沏茶(qī)    矢志不移(shǐ)    分外妖娆(fèn)

二、现代文阅读

①春雨绵绵中,一批成长于故乡自留地里的番著被锄头一个个从温润的泥土中唤醒。

秋日落地,春日回阳,这是南方番薯与大地亲密交流的轨迹。

②地是自家的地,番暮却是老家的伯母所种为了传递深情的牵挂和浓厚的情意,一麻袋番薯从家乡雷州市善排村坐三轮车出发,先是到我们村子所在的南兴镇,又从南兴镇坐途客车,银转五百多公里来到深圳。

我驱车把这袋番著接回家中,母亲迫不及待地按每人一个将番薯洗干净,放进锅里,约半个小时,一盘裂开嘴香喷喷的番著被端上来,真的是粉而甜,甜而糯啊!

母亲和父亲边吃边笑着,那笑容像我记忆中的番著花,虽不起眼,却是样盛张。

他们不停地赞叹着,这就是当年的味道,这才是真正的原生态食品,母亲告诉我们,伯母为种好这一季番著,给番薯施的全是有机肥,似乎就想证明,来自故乡的味道,那香那甜,都是朴素且发自内心的,独一无二。

③把番薯种到瓶子里,任其生出蓬勃的叶,长成一(

A.抹

B.道

C.帘)绿色,这却是受好友的启发。

那天,好友在朋友圈里晒了在自家书房一个玻璃瓶里种出的番著苗,据说,这棵番薯他已经种了三个春秋。

看他拍的相片,这哪里是一棵著苗啊,简直就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彩画,紫色的著藤,绿色和淡黄色相间的叶子,相互纠缠,既呈现生机,又藏有诗意。

如此诗情画意,我是记在心上了。

④这天,母亲又在阳台一角挑番著,准备送到锅里,我看到一个已经发了芽,便让母亲给我留下。

我要带回单位去,要种番薯了。

⑤水乃生命之源,水润万物。

我把水像泥土一样装进玻璃瓶里,满满一瓶。

著块的五之一泡在水中。

母亲对我说,只要根长出来,番薯就算养活了。

这让我对此甚是期待。

每天早上我都要看看薯块上是否有根冒出来。

直到一周后,当我看到第一条银白色的根从著块中挤出来,像一条尾巴在水中摇摆起来的时候,我才舒一口气,心头忍不住一阵欢喜。

著根长越多,越长越快,不曲不折地伸长着,倒有点像南方的榨树根,一条一条,却是清晰可见,洁白而纯净。

⑥紧接着,又有一个个新芽从著块上翘起来,嫩嫩的,每片嫩芽似乎都是一张笑脸,尽管娇柔,却饱含真情。

⑦番薯叶长出来,一间随室仿佛都抹上新的色彩。

一片片苍绿的番薯叶顺着不断伸长的著藤,长得认真而有序,像小孩儿伸出的小巴掌,让人忍不住想轻轻抚摸一下。

枝上有枝而不蔓,每片番薯叶被一枝枝叶柄举着。

同一棵番薯上长出的叶子,形态各异,有的呈裂片宽卵形,有的三角状卵形,有的就像一颗心。

叶子越长越密,紧随着时光,南方惯有的艳绿与北方秋季同步的黄,就这样结在了同一藤枝上。

经遇风霜,整个瓶子也就变成一幅画,这与好友家的已有几分神似。

有同事经过我办公室门口,站在远处好奇地问那是什么花时,我总会笑着让他们先看看,最后他们也都忍不住笑,怎么这么像一枝花啊?

⑧一个来自故乡的番薯,因为一份机缘,而得以存活,并像花一样活着,让故乡的味道,在异乡散发开来,既喂养我的目光,也温暖了我的情思。

有时我在想,那叶柄上举着的或就是一个农家子弟的前世,尽管不是花,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便也努力地生发,像花一样绽放,没有那份娇媚,却也多一份随遇而安。

⑨玻璃瓶种上了番著,自然成不了薯田,因为番薯属于根茎植物,薯块其实就是它根的一部分。

但从一个供人果腹的农作物到一盆赏心悦目的风景,香薯已换了角色。

⑩换了角色,同样活好,让叶子像花儿一样绽放,这或许也是我们所需要的生活。

8.有人说,这篇文章的题目可拟为“故乡的番薯”:

也有人说,拟为“我的番薯梦”更合适。

请说说你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9.文章第@段横线上应选填的词语是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

10.下面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一片片苍绿的番著叶顺着不断伸长的薯藤,长得认真而有序,像小孩儿伸出的小巴掌,让人忍不住想轻轻抚摸一下。

11.下面这段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你觉得放在哪两段之间异适,谈谈你的看法。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在农村长大的人,对番薯叶或许队有共同的记忆,那时的番著大多用于煮番薯饭。

而到如今,连番薯叶已是城市人餐桌上的环保菜,这不由让我想起农村的岁来,那年月的我们是如何也不敢想,番著会有如此“尊贵”的待遇。

12.文章结尾段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除了这个道理外,读了这篇文章,你还有哪些体会?

尝试着写出一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火车上的见闻

许 锋

虽然是冬日,但广州不太冷,尤其是拖着行李箱,挤了一阵子地铁,在人丛中穿梭、摩擦,浑身竟有些燥热。

今年车站将进站口“前置”,几十个口子“一”字排开,电子屏幕清晰地告示着车次,坐哪趟车,就从哪个口进。

大学生志愿者精神饱满,耐心地为返乡心切的人们提供问答服务。

如此疏导,秩序井然。

我们往西去。

很幸运,“抢”到了卧铺票、全家三口,一上,一中,一下。

先安置妻女,有一个行李箱很重很大,我往下铺的座位底下塞,塞不进去。

我吃力举起箱子往行李架放,行李箱摇搖欲坠,我也摇摇欲坠。

一个壮小伙儿眼尖手快,迅速托住,我顺势借力,箱子妥妥地归位。

我说了声谢谢,壮小伙儿说不用。

我一扭头,人不见了。

一对愁容满面的小夫妻边走边打电话,说的是乡音,我听了个大概:

他们仨,上来俩,还有一个,是他姐,还在赶地铁。

这时离开车不到二十分钟估计赶不上了。

我也替他着急。

春运一票难求,亲人赶不上这趟车,就要改签,但改签恐怕连硬座都没有。

退票也不行,退了更难买上,真是急煞人也!

果然,直到列车徐徐启动,落下的人还没上来。

幸好事情还是解决了,怎么解决的?

退票,直奔机场。

机票有,虽然贵点,但没有什么能阻挡游子回家过年的脚步。

小夫妻在惠州的一个镇上开餐馆,以川菜为主。

我以为男青年会炒的菜不是很多,不料,看到他手机里的菜谱,密密麻麻,好几张。

我们吃过的川菜,他都会做,我们没吃过的,他也会做,还有很多菜名,我没听过。

一个二十来岁的人,会做这么多菜,不简单。

男青年的餐馆规模中等,食客都是附近工厂的工人。

做餐饮,熬人。

有时候,客人一聊就聊到晚上十一点,只能等。

我问他,你不是有营业时间么?

他笑了笑,哪有赶客人的道理?

要是赶客,人家下回就不来了。

累是累点,但收入还不错。

镇上房价不高,我以为他们的理想是就地安居乐业,可他们却不想买房。

他们的想法是趁着年轻,多干几年,等攒够些钱后,回老家开餐馆。

伴随车轮与钢轨的撞击声,我们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但有一句话,他说了好几遍,“千好万好,还是家乡好”。

车快到长沙站时,已暮色四合,华灯初上。

年轻的女列车员提前收拾妤三大包垃圾,列车停稳,她提着两大包垃圾下车,放在站台的垃圾堆放点,当她返身准备提另一包垃圾时,我顺手提起垃圾袋递给了她。

靠近车门的瞬间,寒风拂面,凉气袭人。

女列车员的发丝在风中飘舞。

女列车员是个勤快的人。

上班时间,一遍又一遍拖地,清理卫生间,干着脏、累、苦的工作。

面对我这个素不相识的乘客的意外称赞,她莞尔一笑,这不都是应该做的嘛!

晚上八点,是列车员换岗的时间。

老车长召集列车员开短会,叮嘱大家,晩上值班格外重要,要确保旅客人身和财物安全;遇到突发情况,要及时报告。

老车长最后问大家,听明白没有?

列车员齐齐回答,听明白了!

随后,一个个矫健或倩丽的身影隐没于两侧车厢,开始守护一个个返乡人的梦。

一站又一站,人潮退去又通上,冬日的温暖,一路蔓延。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主要叙述春运期间一列西去火车上的见闻。

B.车站进站之所以秩序井然,是因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了咨询服务。

C.文中多处使用口语化的语言,通俗易懂,如“他们仨,上来俩……”。

D.本文与杨绛的《老王》都选取了生活中的凡人“善”事来表达主旨。

14.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很幸运,“抢”到了卧铺票。

(赏析加点词语)

15.“青年”身上表现出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16.“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17.请从两个层面各举文中一个事例,简要分析文末“冬日的温暖”的深层含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温暖的苇花

①芦苇的花,最不像花,像是用轻软的丝絮絮出来的。

②出城,逢到有河的地方,有沟的地方,就能看到它。

不是一棵一棵单独生长,要长,就是一片,一群。

挤挤挨挨,摩肩接踵,亲亲密密。

它们是最讲团结精神的。

这一点,比人强。

人有时喜欢离群索居,喜欢特立独行。

所以,人容易孤独,而芦苇不。

③风一吹,满天地的苇花,齐齐地,朝着一个方向致意。

它让我想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那样的诗句来,那是极具苍茫寥廓,极具凄冷迷离的景象。

可是,我眼前的苇花不,一点也不,我看到的,是一团一团的温暖。

冬阳下,它像极慈眉善目的老妇人的脸,人世迢迢,历尽沧桑,终归平淡与平静。

④我一步一步下到河沿,攀了两枝最茂盛的苇花。

一旁的农人经过,看我一眼,笑笑。

走不远,复又回过头来看我一眼,笑笑。

他一定好笑我的行为,采这个做什么呢!

⑤我是要把它带回家的。

家里有花瓶,靛青色的,上面拓印着一片一片肥硕的叶。

这是我的一个学生,在江西读书,不远千里给我捎回来的。

花瓶太大,没有花能配它。

插两枝苇花进去,却刚刚好。

苇花伸出长长的脖颈,在我的花瓶上方笑,绵软、温柔,一团和气。

⑥来我家的人看到,惊奇一声,这不是芦苇吗!

⑦当然是。

寻常的物,换了一个环境,就显出不寻常来。

有一句话讲,环境造就人。

其实,环境也造就物的。

⑧我的老父亲看到,却吃吃笑出声来。

他说,丫头,亏你想得出。

我知道父亲笑什么,老家遍地芦苇,没人拿它当宝贝的。

⑨冬天,农闲。

家家要做的事,就是去沟边、河边割芦苇,运回家当柴火。

一丛一丛的芦苇倒下,苇花受了惊吓,扑扑扑,四下飞散,飞絮满天。

农人的头上身上,都沾满苇花。

他们把它当尘一样的,随便拍拍,轻描淡写。

弯腰,却在小鸟用苇花垒成的窝里,捡到几只还温热着的鸟蛋。

他们很高兴地把鸟蛋揣进怀里,哪里顾得上半空中,鸟的凄凄鸣叫呢?

他们的眼前,晃过家里几个孩子的小脸。

请原谅,贫穷年代,那是孩子的美食。

⑩我的祖母用苇花絮过枕头和尿垫。

她称苇花叫茅花。

“那个时候,天冷得嘎嘎叫啊,我的手冻得裂了口子,还是一条沟一条沟去摘茅花,摘回来给你爸絮枕头,絮尿垫。

茅花软乎乎的,我的儿子枕睡在上面就不冷了。

”——祖母每说到这儿,就停下来,眼神里波光乍现。

她想起她初为人母的幸福时光了,多遥远哪。

而我,总会在她的话里,发好一会儿的呆。

我转身,看着头发已渐灰白的父亲想,这么老的父亲,也是被他的母亲疼大的。

人类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就是因为这样的爱啊,年年复年年,如苇花。

⑪也见过村人用苇花编毛窝的。

这是一种草鞋,编出的毛窝,像毛茸茸的小船儿。

天寒地冻,冻僵的双脚,伸进毛窝里,又轻软,又暖和。

人被冻僵的神经,也一下子活络起来。

贫穷年代,它默默无闻地,温暖了多少双脚啊!

⑫现在,毛窝已很少见了。

今年,我去一个山沟沟游玩,在一间供游人游览的旧作坊里,赫然见到毛窝。

它们被染成五颜六色,一双一双串在一起,挂在墙上,成了艺术品。

18.作者围绕苇花写了几件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A.

19.说说标题“温暖的苇花”有什么作用

A.

20.作者在记叙“我”攀了两枝最茂盛的苇花,将它插在花瓶中这一事件时,分别写到了农人和父亲的笑,各自笑的原因是什么?

21.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冬阳下,它像极慈眉善目的老妇人的脸,人世迢迢,历尽沧桑,终归平淡与平静。

(2)苇花伸出长长的脖颈,在我的花瓶上方笑,绵软、温柔,一团和气。

三、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各题。

(选文一)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选文二)诸葛杰①年少不肯学问,始与王夷甫谈②,便已超诣③。

王叹曰:

“卿天才卓出,若复小加研寻,一无所愧。

”厷看《庄》《老》,更与王语,便足相抗衡。

(节选自《世说新语·文学第四》)

注释:

①诸葛杰(gong)字茂远,一作诸葛宏,仕至司空主簿。

②谈:

清谈,是魏晋名士就一些玄学问题析理问难、反复辩论的文化现象。

③超诣:

造诣高深。

22.解释下列语句中文言词语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___________

(2)卿天才卓出        卿:

___________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但当涉猎。

(2)更与王语。

24.下列三个选项,不属于两篇短文共同说明的道理的一项是___________。

(只填序号)

A.告诫人们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B.“劝学”讲究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C.告诉人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四、综合性学习

25.莫泊桑的小说构思布局别具匠心,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同样十分强调情节,仅章回题目就引人入胜,回目都采用对偶形式,富有韵律美。

如果把《项链》也改成章回小说,老师尝试拟了一半的回目,请你加以补充。

第一回收请柬徒生烦恼______________

第二回______________魂魄散如坠冰窟

第三回偿巨债勇担重任______________

第四回苦海有涯话艰辛______________

26.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亲人间相互了解是建立和谐家庭关系的基础。

班级中正准备开展以“不容易的父母”为主题的班会。

(1)现在,同学们正在讨论要搜集哪些方面的材料来反映父母“不容易”。

请你仿照示例,从不同角度列出三条,供同学们参考。

示例:

父母家务繁重。

(2)在即将举行的班会上,你准备发言,讲述一个体现“父母不容易”的细节。

请把你要讲述的话写出来,字数在100﹣120字。

五、作文

27.请以“那件事,让我想起来就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如“高兴”“觉得温暖”“遗憾”“后悔”等;

(2)不少于600字;(3)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