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 国共十年对峙练习 新人教版必.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314797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9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市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 国共十年对峙练习 新人教版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南省长沙市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 国共十年对峙练习 新人教版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南省长沙市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 国共十年对峙练习 新人教版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南省长沙市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 国共十年对峙练习 新人教版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南省长沙市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 国共十年对峙练习 新人教版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 国共十年对峙练习 新人教版必.docx

《湖南省长沙市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 国共十年对峙练习 新人教版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市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 国共十年对峙练习 新人教版必.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长沙市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 国共十年对峙练习 新人教版必.docx

湖南省长沙市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5课国共十年对峙练习新人教版必

第15课国共十年对峙

1.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了赤白贸易线,通过各种渠道,向白区输出苏区盛产的竹木等。

后来又设立了对外贸易机构,派人到白区进行贸易,也保护来苏区进行贸易的白区商人。

这些措施的作用主要在于

A.打破敌人对根据地的封锁B.赢得农民对根据地的支持

C.缓和国共两党之间的分歧D.打击地方土豪劣绅的势力

2.1933年《女子月刊》以《理想爱人》为标题发起一次征文,下表是对这次征文内容的整理。

下列对图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A.革命精神被列入择偶标准,反映了知识青年的革命激情

B.男女双方都要求爱人身体强健,反映了战争年代特定的审美观

C.男性对爱人普遍要求无摩登虚荣习气,说明当时坚守质朴的优良传统

D.男女择偶标准都有对爱情忠诚,说明婚姻自由成为主流

3.在1929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兴国土地法》中,把1928年制定的《井冈山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权所有”的内容,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下政府所有”。

这一转变说明了

A.当时党内“左”倾思想的泛滥B.共产党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C.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尚未成熟D.根据地的革命形势日趋严峻

4.国际联盟的一份调查表明,华南地区的雇农和半雇农占了农村人口的60%~90%,他们除了将年产庄稼的40%~60%交作地租外,还要替佃主交纳正常的地税和附加税——附加税为正常地税的35%~350%不等。

农民被剥削到了极限,只有一场革命能解救他们。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晚清时期中国南方农民的贫困问题B.“平均地权”思想提出的社会根源

C.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的必要性D.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原因

5.从1931年开始,南京民政府在红军较为活跃的湖北、江西、福建等省份推行农村合作运动,在不触动地主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推广“温和的土地革命”,即“合作制”,使当地的农村合作社得到空前发展。

这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

A.积极贯彻执行新三民主义B.旨在实现耕者有其田

C.抵制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D.工作重心转向了农村

6.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

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

这说明A.中共开始由幼稚走向了成熟B.红军已粉碎国民党的围剿

C.中共建立了完整的领导核心D.红军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7.据陈云手稿记载,遵义会议作出了四项决定:

据此判断,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确定了毛泽东的最高领导地位B.使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纠正了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

8.“我们是无产阶级的军队!

”“红军是抗日的武装!

”“蒋介石是卖国贼!

”“打倒国民党政府!

”“工人组织起来,改良待遇!

工人农民加入红军实行土地革命!

”某一历史时期这些宣传标语口号

A.服务于红军战略转移的需要B.已摆脱"左倾"路线的束缚

C.突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D.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9.农会是国民革命时期中共领导建立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权。

1927年中共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这是对传统乡村社会政治关系的有力冲击。

它推翻了地主阶级政府,成为新的政权形式。

这说明当时

A.国内形势变化导致苹命性质变化B.土地革命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C.乡村民众政治追求高于经济诉求D.中共注重政权建构动员农民革命

10.下面是红军长征途中留下的一些遗存图片。

当时有歌谣唱到:

“红军走了留哪样?

留下标语指方向。

红军走了留哪样?

留下话儿暖心肠!

”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这类刻画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A.介绍了当时的革命形势B.播撒了持续革命的火种

C.彻底摆脱左倾思想影响D.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11.八七会议通过的《最近职工运动议决案》指出:

“工人阶级应该时刻准备能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

以乡村农民之胜利为依据,推翻反革命政权,而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城市政府”。

材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

A.确定了土地革命的方针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影响D.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12.美国记者斯诺根据在延安采访的资料,于1937年10月在英国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介绍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和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无私奉献、甘愿牺牲的伟大精神,在西方引起轰动,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而广为流传。

这反映出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初步形成B.国共实现了由内战到抗战的转变

C.长征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D.长征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持

13.近代,上海《申报》曾登载了一则新闻:

“东路总司令部电军事机关称,瑞金、古城、会昌间有残匪五万余人,经我东北两路军压迫,有突围而走赣西、退窜鄂川模样。

但我军布置周密,不置漏网。

”这则新闻可以间接佐证

A.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开始B.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

C.武汉会战失利,抗日进入相持阶段D.北伐胜利进军,成功消灭北洋军阀

14.毛泽东曾说:

“大革命失败以后,官逼民反,共产党被‘逼上梁山’,那个时期找们不大讲孙中山,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如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样。

”毛泽东的这段话反映了

A.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B.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不符

C.国共两党的革命领导权之争D.中共更加重视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15.1930年2月,中国发生大规模的军阀混战,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乘机提出把组织工人政治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扩大红军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迫切任务来抓。

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

A.对中国革命的目标认识摸糊B.从时局出发做出了正确决策

C.对革命形势的估计明显错误D.摒弃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16.2011年大陆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中,对蒋介石追随孙中山,推倒北洋军阀,尤其是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应有的肯定。

但对他发动政变、导致国共关系破裂,以及内外政策的保守性和个人独裁,抗战胜利后违背民意、发动内战的责任,也予以充分的揭露和批评。

这体现了作者的()

A.文明史观B.整体史观C.革命史观D.唯物史观

17.下图中A、B、C、D四种描述准确的是

A.处毛泽东放弃了革命领导权,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从瑞金开始战略转移

B.处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决定的进军方向是湖南四川地区

C.处召开的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D.处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开始了

18.魏巍在《地球上的红飘带》中说:

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条红飘带。

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

他所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红军长征D.解放战争

19.1934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黎平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政治局采纳了毛泽东的建议,决定放弃在湘西地区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并创立根据地的原定计划,而认为应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川黔边区挺进,黎平会议的决议

A.为新领导集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B.使中共确定移师陕北的战略方针

C.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地位D.使中国革命道路出现了重大转折

20.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革命思溯风起云涌的年代,有学者通过对北平人力车夫的调查显示,这些生活在底层的无产者居然有半数不赞成革命,而他们正是革命要解放的对象。

这种状况表明A.革命脱离中国社会实际B.底层民众普遍排斥革命

C.近代改良思想影响广泛D.革命运动缺乏社会基础

21.按照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的逻辑顺序,下表空白处应该填入的是

A.南昌起义B.抗日战争时期C.遵义会议D.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22.毛泽东指出:

“(湘南特委)批评我们太右,烧杀太少,没有执行所谓‘使小资产变成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的政策,于是改变原来前委的领导人……湘南特委提出的‘一切工厂归工人’的口号,也宣传得很普遍。

”毛泽东的这一说法

A.反映了湖南特委的“左”倾错误B.体现了党中央实事求是的作风

C.旨在维护湘南特委的正确方针D.巩固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3.1928年2月,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提出:

“故今后本党在民众中,其目的为建设的组织、建设的宣传、建设的训练,不特共产党之方法应彻底湔除,即本党青年党员之幼稚行为,亦须根本纠正。

”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力图维护一党独裁B.全力围剿工农红军C.推进国民经济建设D.与共产党争夺民众

24.大革命失败后,党中央负责人瞿秋白说:

“为彻底实现土地革命,工人阶级就不能不领导着农民根本推翻中国的资产阶级,因为中国资产阶级根本上与剥削农民的豪绅地主相混合。

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

”他的这一认识A.模糊了民主革命的性质B.破坏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团结

C.扩大了革命斗争的范围D.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25.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主张“组织有计划、有秩序的战略退却,把从城市的退却和向农村的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使革命在更为广泛而深刻的阶级基础上向敌人展开了新的进攻”。

毛泽东这一主张反映了

A.民族矛盾的冲突加剧B.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D.红军长征战略的正确

26.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关门主义是党内的主要危险”,规定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

上述大调整的背景是()

A.内外时局的变化B.国共关系的变化C.土地革命的完成D.长征的完全胜利

27.周恩来曾回忆说:

“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

”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A.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B.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

C.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D.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

28.比较下列两幅图,分析正确的是()

A.两次事件的发生都因中国共产党的“左”倾错误而导致

B.两次事件的发生都因国外的反动势力干预而发生

C.“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共两党的合作仍在继续

D.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阶级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延安地区延川县第三乡321户阶级成分表

资料杨英杰《延川县禹居区三乡的阶级关系及人民生活》,《共产党人》第3期

注释:

“知识分子”是小学教师。

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表格进行历史阐释。

(要求:

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30.(12分)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阅读下面两幅地图

从两幅地图中提取两项中国革命形势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第15课国共十年对峙

参考答案

1.A【解析】1928年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民党对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材料中的措施主要是为打破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封锁,故A正确;“建立了赤白贸易线”“设立了对外贸易机构,派人到白区进行贸易”与“赢得农民对根据地的支持”无关,排除B;CD与材料无关。

2.A【解析】从材料看出,革命精神被列入择偶标准,反映了当时知识青年的革命激情,故A正确;男女双方都要求爱人身体强健,并非战争的需要,排除B;“要求无摩登虚荣习气”说明比较务实,是由当时经济落后的社会环境决定的,并非是坚守质朴的优良传统,排除C;材料为当选征文的数据分析,不能说明婚姻自由成为主流,排除D。

3.B【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共开展土地革命的情况,符合中国土地革命时期的国情,材料无法体现“左”倾思想开始泛滥,A错误;由“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权所有”到“归兴国上农兵代表会议下政府所有”体现了对共产党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故B正确;CD材料无法体现。

4.C【解析】1920年成立国际联盟,清朝1912年灭亡,故A时间不符合题意;“平均地权”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的内容,是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的纲领,故B时间不符合题意;

“农民被剥削到了极限,只有一场革命能解救他们”指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进行土地革命的必要性,故C正确;“农民被剥削到了极限,只有一场革命能解救他们”反映反封建的必要性,抗战时期,抗日是主题,调查不可能抗战时期的,1945年,联合国取代国际联盟,因此,D时间不符题意。

【名师点睛】紧扣关键信息“国际联盟的一份调查”,知道国际联盟存在的时间(1920---1945年)。

5.C【解析】根据材料文字“从1931年开始”“在红军较为活跃的湖北、江西、福建等省份推行农村合作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抵制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A、B、D表述都不符合史实和题意,均排除。

6.A【解析】根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判断是遵义会议,结束了李德博古的错误的军事指挥权,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军事上的领导地位。

“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表明中共开始由幼稚走向了成熟,故A正确;B不符合史实;C材料无法体现;D与材料无关,排除。

7.D【解析】根据材料文字“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可知,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遵义会议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无关,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根据材料文字“取消‘三人团’(博古、李德、周恩来),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可知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纠正了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D项表述符合题意,D正确。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红军、党、国家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主要是纠正了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本题容易错选A,注意“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确定了毛泽东的最高领导地位”区别。

8.A【解析】根据材料“红军是抗日的武装!

”、“蒋介石是卖国贼!

”、“打倒国民党政府!

”可以判断出此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暂时还未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可以排除C项;从材料中看不出是否摆脱“左倾”路线,所以B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产物,所以D项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以判断出此为红军长征时期的宣传标语,因此选择A项。

点睛:

根据标语可以判断出时间范围在日本侵略中国之后,即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1935年华北事变之前,与长征的时间符合。

标语内容上体现了抗日反蒋,宣传红军,这都符合红军长征的需要。

9.D【解析】从材料来看,共产党在国民革命时期格外注重开展农民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国民革命运动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推翻地主阶级政府建立新政权,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错误,此时的革命性质依旧是反帝反封建;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突出这种比较。

10.B【解析】根据“留下标语指方向”“留下话儿暖心肠”“实行耕者有其田”说明红军所到之处进行革命宣传,播撒下革命的火种,故B正确;A不能准确反映材料信息,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彻底摆脱左倾思想影响”,排除C;从“实行耕者有其田”“当红军才是白色士兵的出路”看出此时中共的工作重心仍然是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工作重心没有转移,排除D。

11.B【解析】根据“工人阶级应该时刻准备能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而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城市政府”,反映中共中央仍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故B正确;C不符合史实;D不符合材料“而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城市政府”,排除D。

12.C【解析】材料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共实现了由内战到抗战的转变无关,排除AB;由“《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详尽介绍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和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无私奉献、甘愿牺牲的伟大精神,在西方引起轰动,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而广为流传”,看出长征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持”,排除D。

13.B【解析】首先我们先看材料中涉及的地点:

瑞金、古城、会昌。

这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的根据地,所以“残匪”指的就是红军。

再根据“有突围而走赣西、退窜鄂川模样”可以看出这指的是红军被迫长征的史实,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战略状况不对,此时是国民党处于优势地位,所以不是解放战争中后期;C选项错误,本题与日本无关;D选项错误,此题没有涉及到北伐战争的内容。

14.D【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了毛泽东思想。

根据“大革命失败以后,官逼民反,共产党被‘逼上梁山’”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大革命失败与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无关,故排除A;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存在相符之处,故排除B;大革命失败后国共两党就不再存在革命领导权的争夺,故排除C;根据“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可知此时的中共注重对革命道路的探索,故选D。

15.C【解析】试题分析:

据材料“1930年2月,中国发生大规模的军阀混战,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乘机提出把组织工人政治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扩大红军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迫切任务来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敌强我弱,这说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对革命形势的估计明显错误,故C正确。

中国革命的目标仍然是反帝反封,故A排除。

材料体现了错误的决策,故B排除。

材料未涉及“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故D排除。

16.D【解析】根据材料关于对蒋介石的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和认识,即能够体现出作者所持的史观是唯物史观。

可知,ABC三项明显不正确,排除。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

史学理论与研究·历史史观·唯物史观;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近代中国革命家和政治家·蒋介石

17.D【解析】D处为甘肃会宁,三大红军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开始。

故答案为D项。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排除A项;B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排除B项;长征途中的毛儿盖会议决定左右两路军迅速执行北上的发展计划,排除C项。

18.C【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从材料中“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着瑞金城外”即一头连在陕北,一头连在江西,故C项符合题意。

点评:

本题通过魏巍的著作《地球上的红飘带》考查红军长征的路线,题目设计较为新颖。

关于红军长征的原因、历史意义和长征精神的内涵等内容也应要求学生掌握。

19.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采纳了毛泽东的建议就是肯定了毛泽东的建议,也就为新领导集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移师川黔边区而非陕北,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地位是遵义会议而非黎平会议,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革命道路出现了重大转折是进军井冈山而非黎平会议,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0.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了当时中国的革命缺乏群众基础、缺乏社会基础,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当时中国必须革命,革命符合当时国情而非脱离中国社会实际,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半数”不赞成革命说明并不是普遍排斥革命,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革命而非改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1.D【解析】图示中的二级标题应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阶段,三级标题为具体内容即包含的重大事件;依据时序,在国民革命时期后应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而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又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故答案为D项。

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ABC项。

22.A【解析】从材料中的“(湘南特委)批评我们太右,烧杀太少,没有执行所谓‘使小资产变成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的政策”来看,湘南特委实行的是打击面过大的“左”倾路线。

故答案为A项。

这种做法不是实事求是的表现,排除B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23.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国民党通过加强思想控制来维护一党独裁,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928年2月尚未开始全力围剿工农红军,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经济建设,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加强对民众思想的控制而非与共产党争夺民众,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4.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瞿秋白的这一认识将民主革命的斗争指向资产阶级,扩大了革命斗争的范围。

故答案为C项。

A项材料不能反映,材料并未说明瞿秋白仍然认为只能进行民主革命;土地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不包括资产阶级,排除B项;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材料所述与此无关,排除D项。

25.B【解析】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国民党已经转变为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而中国共产党则依然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国内阶级矛盾加剧,A项错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从而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把从城市的退却和向农村的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使革命在更为广泛而深刻的阶级基础上向敌人展开了新的进攻”是强调革命方向、革命道路的调整,并未涉及到掌握武装的重要性及长征等问题,C、D两项错误,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