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试题第4单元第10课课后达标检测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313331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试题第4单元第10课课后达标检测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试题第4单元第10课课后达标检测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试题第4单元第10课课后达标检测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试题第4单元第10课课后达标检测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试题第4单元第10课课后达标检测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试题第4单元第10课课后达标检测 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试题第4单元第10课课后达标检测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试题第4单元第10课课后达标检测 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试题第4单元第10课课后达标检测 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试题第4单元第10课课后达标检测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试题:

第4单元第10课课后达标检测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党的十八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一宏伟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提高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

D.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全面小康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理解。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故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要求有(  )

①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②基本实现现代化,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③人民生活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④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应选①④。

②“基本实现现代化”表述错误,应为基本实现工业化;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本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不符合题意。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过程,这就要求(  )

①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的更快些,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③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同步实现现代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的理解,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③中的“同时”,④中的“同步”表述错误,应排除。

4.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这是因为科学发展观(  )

①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②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选C。

②表述错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④中的“物质基础”表述错误。

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始终坚持民生优先,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  )

A.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B.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

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解析:

选B。

本题主要考查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改善民生是党和国家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的体现,故选B项。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6.“以环境和资源换增长”的做法,结果是投资效率的持续下滑、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

这告诫我们,必须(  )

A.不断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B.加大投入拉动经济增长

C.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D.适当控制经济增长速度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知识。

“以环境和资源换增长”的做法是一种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它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故选C项。

A、B、D三项与题意不符。

7.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7.5%,这是我国GDP预期增长目标连续第二年低于8%。

对政府调低GDP增速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经济发展速度取决于国家宏观调控

②政府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③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④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政府主动调低GDP增速,说明我国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②③④符合题意。

①表述错误,应排除。

8.目前,我国企业面临产能过剩突出、综合成本持续上升、缺乏竞争新优势等诸多困难,亟需转型升级。

企业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加快转型升级(  )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②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海外收购步伐

③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提升核心竞争力

④调整产业政策,支持新兴战略性产业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

针对材料中提到的“产能过剩突出、综合成本持续上升、缺乏竞争新优势”等困难,企业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提升核心竞争力,应选①③。

②不符合题意,④是对政府而言的。

9.下图是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用来描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变化关系的曲线。

在我国,图中的拐点出现,必须(  )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②降低经济发展的速度

③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④优化出口、投资和消费的比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选C。

材料强调降低能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所以必须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故①③正确。

降低能耗、保护环境,并不一定要降低经济发展速度,排除②。

优化出口、投资和消费的比例与能耗高低无关,排除④。

10.2013年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7.7%。

其中最终消费贡献3.5个百分点,投资贡献4.3个百分点,出口贡献-0.1个百分点。

这表明当前我国(  )

①经济发展更多靠内需拉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提升

②不断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③经济发展由注重数量和规模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

④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从消费、投资、出口对GDP的贡献看,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靠内需拉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显著成效,应选①②。

③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1.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物质资源消耗少、知识技术密集、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中央提出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中央之所以重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是因为该产业(  )

①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②投资少,见效快,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③能源消耗低,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④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扩大就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选B。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物质资源消耗少、知识技术密集、综合效益好的特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不符。

12.2013年8月12日,国务院《“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国98%的行政村将通宽带。

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

A.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B.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标志

C.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措施

D.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

解析:

选D。

《“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提出村村通宽带的目标,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故选D项。

A项不符合题意,B、C两项表述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前,我国人民正在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十五”与“十一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

六大方面的实现程度年均提高百分点比较

(1)描述上图所反映的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六大方面实现程度的变化。

(2)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补充下表。

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不足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方面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方向和途径

片面追求数量、产值和速度

转变发展立足点

高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市场

调整需求结构

高度依靠物质资源的消耗

调整要素结构

东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

调整区域结构

对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理解不全面

坚持四化道路

解析:

本题考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

(1)问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概括图表信息时,既要注意两个时期六大方面的变化趋势,又要注意六大方面之间的差异。

(2)问,可依据图表所给出的项目,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对应填写。

答案:

(1)①六大方面在“十一五”时期的增速均高于“十五”时期;②“十一五”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法制社会效果明显,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生活质量持续改善,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方面实现程度也有提高。

(2)①质量和效益 ②内需拉动 ③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④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⑤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14.中国的城镇化,其规模之大为人类历史所未有,不仅对中国的发展很重要,而且会影响世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近年来GDP和城镇化率状况图。

注:

①国际上,当一国(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其城镇化率一般在55%左右,发达国家为60%。

当人均GDP为4500美元时,其城镇化率一般在70%左右。

②中国人均GDP:

2009年3700美元,2012年6500美元。

材料二 2013年8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门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及有关专家到北京中南海,听取城镇化研究报告并与他们进行座谈。

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中国城乡和区域差距的基本途径。

城镇化承接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

有研究表明:

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2000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由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2.7倍到3倍,将拉动最终消费增长约1.6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解析:

本题以城镇化建设为背景材料,考查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状况及意义。

(1)问,概括图表信息时,既要注意图表中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态势,GDP与城镇化率的关系,又要注意小注中中外城镇化的差距,并指出我国城镇化的努力方向。

(2)问,可依据材料中信息,从促进城乡发展、扩大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消费、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方面阐述城镇化的积极作用。

答案:

(1)近年来我国经济呈现增长态势,城镇化率逐年提高。

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率密切相关、相互促进。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化水平明显滞后,并落后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因此,应积极促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2)推进城镇化建设,有利于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有利于扩大就业,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有利于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