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306139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调研报告.docx

《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调研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调研报告.docx

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调研报告

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

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高职院校推进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落实学院精神,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为培养掌握现代景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事旅游景区、景点开发与管理和导游接待服务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提供思路。

调研内容:

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实施三年,重点调查和研究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情况,研究才培养模式是否合理、实施效果如何、未来需要的人才以及存在问题、改进建议。

调研方法:

深度座谈、撰写顶岗实习心得体会、电话访谈等多种方法。

调研时间:

2012年8月1日——2012年8月15日

被调研者:

旅行社、景区负责人和景区(10)01班学生

调研人员:

景区开发与管理教研室教师

调研资料:

本次调研对旅游企业电话访谈3次,教师与学生座谈会记录5份,学生顶岗实习心得体会17份。

调研结果:

通过电话访谈、深度座谈和学生撰写心得体会,我们主要就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合理、实施效果如何、未来需要的人才以及存在问题、改进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行业与区域背景分析

(一)旅游行业背景

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已经成为旅游业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子行业,需要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2007年全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1200多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达5100多万人。

预计到2015年,全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将达到1700多万人,间接从业人员将达到8300多万人。

目前旅游专门人才缺口至少200万人,今后还将以每年20万人的数字递进。

(二)区域发展背景

据调查,青海省旅游客源逐步扩大,创汇不断增加。

“十五”期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341万人次,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88.8亿元,2002年,青海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22.35万人次,创汇990万美元,旅游收进达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2%。

2002年青海旅游业为社会提供直接就业岗位5000余个。

目前,全省直接旅游从业职员达3.5万人,间接从业职员近16万人。

现在,青海省已成为西部地区主要的旅游地,旅游人数与旅游收入逐年增加。

二、“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

根据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实施“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即1个学期集中完成基础素质和通用能力培养,利用2个学期实施“做中学、做中教”的工学交替的岗位群专业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在此基础上为了深化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现与岗位能力对接,利用1个学期实施岗前模拟实训,提升职业能力,在完成岗前模拟实训后,利用1个学期完成部分理论课程和实训教学,最后1个学期实施顶岗实习,最终实现学生能力逐步递进与用人单位岗位要求零距离对接。

通过调研发现,无论是旅游企业还是学生,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认识不够、理解不深,通过我们的解释之后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今后在学生顶岗实习之前或者新生进校时,有必要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加以解读。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

1、对学校来说

通过学生实践,可以了解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从而制定出适合市场需要的、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用以指导教学。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既具有专业知识又能够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基于景区开发与管理岗位群工作的实际需要,立足于民族地区,突出培养能够适应草原型生态旅游,胜任景区设计、营销、管理和服务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只有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更好的为学生和社会服务。

通过学生实践,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建立与企业之间合作的长效机制,对教师实践、“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以及解决学生的就业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学生实践,可以上学校建立起一套跟企业大致相似的管理模式,学生走出校门,进入工作单位,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如果学校的管理模式跟企业相差甚远,学生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就需要更长的时间,从而浪费学生的经历和时间,也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麻烦。

2、对学生来说

学生普遍认为,这种“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合理的。

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学和直接获得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根据市场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担任着在校学生和“职业人”两种身份。

学生认为,这种“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完成了“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其目的是用理论指导实践,再通过实践修正自身的理论知识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通过实践发现,原来在课本上无法理解的知识,在实践中很容易明白。

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对实习很有帮助,而且也意识到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还远远不够,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的补充。

同时在实践中又可以学到学校中难以学到的东西,比如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合作等。

这种“工学交替”的教育体制使自己认识到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联系,使自己与社会接轨,对社会有了新的认识,提高了专业素质和技能,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加强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对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帮助。

3、对企业来说

企业负责人认为,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的旅游专业人才。

旅游业是一个地区的窗口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较高,社会上的一些短期培训或许能够解决低层次的劳动技能问题,却不能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劳动技能问题,而我们这种“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又通过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深受企业欢迎。

同时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本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季节性,在旅游旺季时安排学生去企业定岗实习,淡季返回学校继续上课,既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又可以让学生在在社会实践中培养他们的职业素质和技能,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中查漏补缺,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解决旅游企业人才紧缺的问题。

三、旅游市场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直接就业1人带动间接就业4.3人,但我国旅游业劳动密集型特征较为明显,带动就业人数相比其他国家更为显著。

据有关部门预计,未来10年,中国每年将增加旅游从业人员近百万人,而中国的旅游院校每年仅能提供15万名左右毕业生,旅游专业人才非常紧缺。

从这方面来讲,旅游业的广阔的发展空间为高职旅游

(一)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的旅游企业及相关行业人才需求已经呈现出一定的特点,管理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针对此种情况,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应立足企业需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不仅仅局限于取得行业从业资格证书,也要横向拓展学生的其他技能。

旅游行业是服务性行业,旅游企业的从业者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旅游产品是即时消费品,所接受的是面对面的服务,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

因此,旅游行业对员工的要求就直接体现为服务质量,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操作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

就学校方面而言,应着眼于服务技能的培养。

同时,要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学生为目标,以满足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

旅游行业一致认为,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应着重体现在:

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能力、旅行社的经营与管理能力、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能力、导游服务技能、旅游行业政策法规的领悟和理解、景区经营管理能力、职业礼仪、职业道德、语言表达能力、外语表达能力等。

良好的沟通能力也是现代旅游人才要求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未来人才需求预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旅游景区、旅行社和其他旅游企业都面临着机遇。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经营管理、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方面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景区开发与管理人才需求包括景区规划设计人员、景区经营管理人员等;旅行社的发展也逐渐走上规模化的道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包括导游人员、计调人员、营销人员等。

另外,在旅游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也新增了如国际导游、国际领队专业,人才需求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五、对策或措施

(一)加强专业教育

1、专业教育目的要明确。

让学生全面了解专业发展前景,树立信心;让学生从分了解职业岗位及要求,培养职业意识、确立学习目标、准确职业定位并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2、引入行业标准,将行业管理、评定制度等作为一门课程。

3、专业教育形式多样化。

包括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假期实践、企业观摩与实践等,除了开设相关的课程外,可请企业专家讲座。

(二)课程设置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培养

课程体系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础、手段、根本途径。

根据调查中显示的旅游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高职院校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景区规划设计能力、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能力、景区管理能力等。

(三)改革教学方法,突出职业技能培养

主要指教学中突出职业情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在培养职业意识,养成职业习惯、培养职业技能,通过真实案例和真实情景模拟加强教学的效果。

(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由于旅游行业比其他行业更注重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因此,培养合格的旅游从业人员应有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

实践教学形式(专业认识实习、课堂实训、实验室模拟实习、旅游企业岗位实习、毕业实习等);各实践教学时数;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考核制度等。

景区开发与管理教研室

二0一二年八月二十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