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一〇六中学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302429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1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〇六中学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〇六中学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〇六中学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〇六中学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〇六中学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〇六中学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docx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〇六中学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第一〇六中学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〇六中学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docx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〇六中学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〇六中学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一、选择题

1.将CH4设计成燃料电池,其利用率更高,装置如图所示(A、B为多孔性碳棒)持续通入甲烷,在标准状况下,消耗甲烷体积VL。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H-由A端移向B端

B.0<V≤22.4L时,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KOH=KHCO3+2H2O

C.22.4L<V≤44.8L时,负极电极反应为:

CH4+9CO32-+3H2O-8e-=10HCO3-

D.V=33.6L时,溶液中阴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CO32-)>c(HCO3-)>c(OH-)

【答案】C

【解析】

【分析】

n(KOH)=2mol/L×1L=2mol,可能先后发生反应①CH4+2O2=CO2+2H2O、②CO2+2KOH=K2CO3+H2O、③K2CO3+CO2+H2O=2KHCO3。

【详解】

A、燃料电池中,通入CH4的一端为原电池的负极,通入空气的一端为原电池的正极,在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OH-由B端移向A端,故A错误;

B、当0<V≤22.4L时,0<n(CH4)≤1mol,则0<n(CO2)≤1mol,只发生反应①②,且KOH过量,则电池总反应式为CH4+2O2+2KOH=K2CO3+3H2O,故B错误;

C、当22.4L<V≤44.8L,1mol<n(CH4)≤2mol,则1mol<n(CO2)≤2mol,发生反应①②③,得到K2CO3和KHCO3溶液,则负极反应式为CH4-8e-+9CO32-+3H2O=10HCO3-,故C正确;

D、当V=33.6L时,n(CH4)=1.5mol,n(CO2)=1.5mol,则电池总反应式为3CH4+6O2+4KOH=K2CO3+2KHCO3+7H2O,则得到0.5molK2CO3和1molKHCO3的溶液,则c(HCO3-)>c(CO32-)>c(OH-),故D错误;

故选C。

【点晴】

本题考查了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重要考点,计算要求的综合性较强,本题难度较大。

解答本题,要理清思路:

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一端为原电池的负极,通入空气的一端为原电池的正极,n(KOH)=2mol/L×1L=2mol,可能先后发生反应①CH4+2O2→CO2+2H2O、②CO2+2KOH=K2CO3+H2O、③K2CO3+CO2+H2O=2KHCO3;根据甲烷的量计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结合反应方程式判断反应产物及发生的反应。

2.反应3A(g)+B(g)═2C(g)在三种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在同一时间内,测得的反应速率用不同的物质表示为:

①vA═1mol/(L•min) ,②vC═0.5mol/(L•min), ③vB═0.5mol/(L•min),三种情况下该反应速率大小的关系正确的是(  )

A.②>③>①B.①>②>③C.③>①>②D.②>①>③

【答案】C

【详解】

都转化为A表示的反应速率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

①vA=1mol/(L•min);

②vC=0.5mol/(L•min),由3A(g)+B(g)═2C(g),则转化为A表示的反应速率vA=0.5mol/(L•min)×

=0.75mol/(L•min);

③vB=0.5mol/(L•min),由3A(g)+B(g)═2C(g),则转化为A表示的反应速率vA=0.5mol/(L•min)×3=1.5mol/(L•min);

显然③>①>②,故选C。

3.某实验兴趣小组以Zn和Cu为电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研究原电池,并对实验进行了拓展,以下实验记录错误的是

A.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逐渐溶解

B.电子在溶液中从Cu电极流向Zn电极

C.把铜片换成石墨,实验现象相同D.把稀硫酸换成硫酸铜溶液,电流计指针依然偏转

【答案】B

【分析】

以Zn和Cu为电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金属锌做负极,金属铜做正极。

【详解】

A.铜片正极上会析出氢气即有气泡产生,负极锌片逐渐溶解,故A不选;

B.电子不能经过电解质,而是沿导线从负极流向正极,故B选;

C.把铜片换成石墨,仍具备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会产生电流,锌做负极,石墨做正极,电极上生成氢气,故C不选;

D.以Zn和Cu为电极,硫酸铜为电解质溶液,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Zn+CuSO4=Cu+ZnSO4,仍具备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可以形成原电池,会产生电流,故D不选;

故选:

B。

4.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改用98%的硫酸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B.100mL2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C.SO2的催化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的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变慢

D.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变慢

【答案】D

【详解】

A.稀硫酸改为98%的硫酸,铁在浓硫酸中钝化而不能产生氢气,A错误;

B.100mL2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不反应,但稀释了盐酸,氢离子浓度下降,故反应速率下降,B错误;

C.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C错误;

D.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变慢,D正确;

答案选D。

 

5.电动汽车以锂电池提供动力,锂电池技术已经成为汽车研究的前沿科技。

某锂电池的电池反应为:

xLi+Li3-xNiCoMnO6

Li3NiCoMn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互为可逆反应

B.充电时主要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放电过程中,Li+向电池的正极移动

D.充电时,电池上标有“-”的电极与外接电源正极相连

【答案】C

【详解】

A.对电池充电是在外接电源的情况下,使其逆向进行,而放电是在没有外接电源的情况下自发进行的,二者进行的条件不同,充、放电也不是同时发生的,所以二者不是可逆反应,故A错误;

B.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错误;

C.原电池放电过程中,电池内部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Li+向电池的正极移动,故C正确;

D.充电时,电池上标有“-”的电极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故D错误。

答案为C。

6.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

该反应历程示意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

C.①→②吸收能量并形成了C—C键D.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答案】C

【详解】

A.该反应总反应为CH4+CO2

CH3COOH,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A项说法正确;

B.图中变化可知,甲烷在催化剂作用下经过选择性活化,其中甲烷分子中碳原子会与催化剂形成一新的共价键,必有C−H键发生断裂,故B项说法正确;

C.①→②的焓值降低,过程为放热过程,有C−C键形成,故C项说法错误;

D.由图可知,1mol甲烷和1mol二氧化碳反应生成1mol乙酸,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故D项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说法不正确的是C项,故答案为C。

7.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C…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CO→CO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CO2⇌H2CO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

【答案】C

【详解】

A.C和CO2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

B.“CO→CO2”的反应可以是

,是化合反应,也可以是

,也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错误;

C.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C正确;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故“CO2⇌H2CO3”的反应不可用酚酞试剂验证,故D错误;

故选C。

8.原电池是化学电源的雏形。

关于如图所示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电子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C.锌片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D.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

【答案】B

【分析】

Zn、Cu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中,锌为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铜为正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锌沿导线流向正极铜,内电路中阳离子移向正极Cu,阴离子移向负极Zn,据此解答。

【详解】

Zn、Cu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中,锌为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铜为正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锌沿导线流向正极铜,

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A错误;

B.Zn、Cu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中,锌为负极,铜为正极,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锌沿导线流向正极铜,故B正确;

C.Zn、Cu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中,锌为负极,铜为正极,负极上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故C错误;

D.原电池中,铜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D错误;

故答案选:

B。

9.下列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1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图2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C.中和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

D.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

【答案】D

【详解】

A.图1所示的装置没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没有电流通过,所以不能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选项A错误;

B.图2所示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选项B错误;

C.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选项C错误;

D.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断键需要吸收能量,成键放出能量,所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用坩埚钳夹持一片未打磨的薄铝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铝不能滴落下来,好像有一层膜兜着

铝熔点高,没能熔化

B

将H2在充满Cl2的集气瓶中燃烧

集气瓶口上方有白烟生成

H2、Cl2化合生成HCl

C

取两支试管,分别放入一小片打磨过的铝片,再分别加入3mL20%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都有气体产生

前者生成氢气,后者生成氧气

D

相同温度条件下,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质量分数为3%和6%的H2O2溶液,再分别加入等量二氧化锰粉末,比较H2O2的分解速率

6%的H2O2溶液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较快

相同条件浓度大H2O2分解速率快

A.AB.BC.CD.D

【答案】D

【详解】

A.铝不能滴落下来,好像有一层膜兜着并不是因为铝熔点高,而是因为加热时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熔点很高的氧化铝,故A错误;

B.生成的HCl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液滴,出现白雾并不是白烟,故B错误;

C.铝和盐酸或者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气体均为氢气,故C错误;

D.两支试管中只有H2O2溶液的浓度不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6%的H2O2溶液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较快,可以说明相同条件浓度大H2O2分解速率快,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g)+I2(g)⇌2HI(g),其他条件不变,缩小反应容器体积,正逆反应速率不变

B.C(s)+H2O(g)⇌H2(g)+CO(g),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

C.若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能说明反应2A(?

)+B(g)⇌2C(?

)已达平衡,则A、C不能同时是气体

D.1molN2和3molH2反应达到平衡时H2转化率为10%,放出的热量为Q1;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当2molNH3分解为N2和H2的转化率为10%时,吸收的热量为Q2,Q2等于Q1

【答案】D

【详解】

A.H2(g)+I2(g)⇌2HI(g),其他条件不变,缩小反应容器体积增大压强,则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A错误;

B.C(s)+H2O(g)⇌H2(g)+CO(g),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会随着反应而变化,当其不再改变时则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B错误;

C.2A(?

)+B(g)⇌2C(?

)的两边,气体分子总数不可能相等,故不管A、C是什么状态,若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均能说明反应2A(?

)+B(g)⇌2C(?

)已达平衡,C错误;

D.设合成氨反应中消耗1molN2和3molH2同时生成2molNH3时,放出热量为Q,则热化学方程式为:

,消耗2molNH3同时生成1molN2和3molH2时,吸收热量为Q,则热化学方程式为:

,当1molN2和3molH2反应达到平衡时H2转化率为10%,放出的热量为Q1=0.1Q,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当2molNH3分解为N2和H2的转化率为10%时,吸收的热量为Q2=0.1Q,D正确;

答案选D。

12.一定温度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发生反应:

2SO2(g)+O2(g)

2SO3(g)。

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t/s

0

2

4

6

8

n(SO3)/mol

0

0.8

1.4

1.8

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前2s的平均速率v(O2)=0.4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体积压缩到1.0L,平衡常数将增大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4molSO3,达到平衡时,SO3的转化率小于10%

D.保持温度不变,向该容器中再充入2molSO2、1molO2,反应达到新平衡时

减小

【答案】C

【详解】

A.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当n(SO3)=1.8mol,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在前2s的平均速率v(SO3)=0.8mol÷2L÷2s=0.2mol·L-1·s-1,同一可逆反应中同一段时间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v(O2)=0.5v(SO3)=0.5×0.2mol·L-1·s-1=0.1mol·L-1·s-1,故A错误;

B.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与压强、物质浓度都无关,故B错误;

C.原平衡,SO2的转化率为1.8mol÷2mol×100%=90%。

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molSO3时,将建立等效平衡,SO3的转化率等于10%,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充入4molSO3,相当于对原平衡加压,SO3的转化率减小,应小于10%,故C正确;

D.保持温度不变,向该容器中再充入2molSO2、1molO2,相当于缩小容器的体积,增大了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增加,氧气的物质的量减少,所以

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13.H2能在Cl2中燃烧生成HCl,HCl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为H2和Cl2。

图为H2、Cl2和HCl三者相互转化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1放热B.过程2吸热C.过程3放热D.过程4放热

【答案】C

【详解】

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存在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其中键断裂吸热,键形成放热,图中过程1是吸热过程,过程2是放热过程,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是放热过程,而氯化氢的分解是吸热过程,故答案为C。

14.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A2(g)+B2(g)

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速率之比ν(A2):

ν(B2):

ν(AB)=1:

1:

2

B.浓度之比c(A2):

c(B2):

c(AB)=1:

1:

2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AB,同时消耗nmolA2

D.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

【答案】D

【详解】

A.它们的速率之比虽然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但并不能表示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A不正确;

B.平衡状态下的各组分的浓度之比通常不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只有它们的浓度不持不变状态才是平衡状态,所以B不正确;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AB,同时消耗nmolA2,只描述了正反应速率,不能表示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C不正确;

D.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说明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了,所以是平衡状态。

【点睛】

一个可逆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可从两方面判断;一是看正反应速率是否等于逆反应速率,两个速率必须能代表正、逆两个方向,然后它们的数值之比还得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具备这两点才能确定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二是判断物理量是否为变量,变量不变达平衡。

15.人们利用原电池原理,制作了多种电池,如电子计算机所用纽扣电池就是其中一种。

它的两极材料为锌和氧化银,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电极反应是:

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锌为正极,Ag2O为负极B.原电池工作时,负极区溶液pH增大

C.锌为负极,Ag2O为正极D.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K+向负极移动

【答案】C

【分析】

【详解】

A.根据电极反应式,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锌为负极,故A错误;

B.负极反应Zn+2OH--2e-═ZnO+H2O,消耗氢氧根离子,溶液pH减小,故B错误;

C.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锌为负极,故C正确;

D.溶液中K+向正极移动,故D错误。

 

16.已知2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能量484kJ,且氧气中1mol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olH-O键形成时放出能量463kJ,则氢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kJB.557kJC.436kJD.188kJ

【答案】C

【详解】

根据题意2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能量484kJ,2H2(g)+O2(g)=2H2O(g)ΔH=-484kJ/mol,设1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x,则ΔH=-484=2x+496-463×4,解得x=436,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睛】

反应热ΔH=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减去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若差值小于0,为放热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

17.根据反应KMnO4+FeSO4+H2SO4→MnSO4+Fe2(SO4)3+K2SO4+H2O(未配平)设计如下原电池,其中甲、乙两烧杯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1,溶液的体积均为200mL,盐桥中装有饱和K2SO4溶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墨b是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忽略溶液体积变化,Fe2(SO4)3浓度变为1.5mol/L,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0.1mol

C.甲烧杯中的电极反应式:

MnO4-+5e-+8H+=Mn2++4H2O

D.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K+向甲烧杯中移动

【答案】B

【详解】

A.在乙池中,Fe2+-e-=Fe3+,则石墨b是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正确;

B.Fe2(SO4)3浓度变为1.5mol/L,则反应生成的Fe2(SO4)3为0.5mol/L×0.2L=0.1mol,由Fe2+生成的Fe3+为0.2mol,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0.2mol,B错误;

C.甲烧杯中,MnO4-得电子转化为Mn2+,电极反应式为MnO4-+5e-+8H+=Mn2++4H2O,C正确;

D.电池工作时,甲烧杯中阳离子减少,所以盐桥中的K+向甲烧杯中移动,D正确。

故选B。

18.已知反应:

NO2(g)+SO2(g)

SO3(g)+NO(g),起始时向某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NO2、2molS18O2,.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O2中不可能含18OB.有1molN18O生成

C.S18O2的物质的量不可能为0.8molD.SO2、SO3、NO、NO2均含18O时,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

【答案】C

【详解】

A.NO2(g)+SO2(g)

SO3(g)+NO(g)反应到达平衡后,化学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故NO2中可能含18O,A错误;

B.NO2(g)+SO2(g)

SO3(g)+NO(g)该反应是可逆反应,NO2的转化率小于100%,故生成N18O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B错误;

C.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又因为NO2(g)+SO2(g)

SO3(g)+NO(g)这个反应是可逆反应,NO2的转化率小于100%,故平衡时S18O2的物质的量大于1.0mol,C正确;

D.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不在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当SO2、SO3、NO、NO2均含18O时,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对应可逆反应,反应物的转化率小于100%,生成物的产率小于100%,化学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达到平衡后,同种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大于0。

19.我国科学家在CO2电催化还原制乙烯和乙醇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其反应机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第1步中“CO2→*CO"碳氧双键断开需要吸收能量

B.第2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CHO

C.第3步“*CHO→*OCHCHO*”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原子数目及种类不变

D.第4步产物有乙烯、乙醇和水

【答案】C

【分析】

由图可知:

第1步CO2碳氧双键断开形成*CO和O,第2步发生反应*CO+H→*CHO,第3步“*CHO→*OCHCHO*”,第4步为*OCHCHO*脱离催化剂表面生成乙烯和乙醇,据此分析。

【详解】

A.断开共价键需要吸收能量,故A正确;

B.观察图,第2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CHO,故B正确;

C.第3步“*CHO→*OCHCHO*”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原子种类改变,数目增加,故C错误,;

D.第4步产物有乙烯、乙醇,根据原子守恒,产物中有水生成,故D正确;

答案选C。

20.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指针指向M,由此判断下表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组合是()

M

N

P

A

稀硫酸溶液

B

稀盐酸溶液

C

硝酸银溶液

D

硝酸铁溶液

A.AB.BC.CD.D

【答案】C

【点睛】

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说明M、N与池中液体构成了原电池。

N棒变细,作负极,M棒变粗,说明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在M极上得到电子,生成金属单质,M变粗,M做原电池的正极。

【详解】

A.如果是锌、铜、稀硫酸构成原电池,则电池总反应式为Zn+2H+=Zn2++H2↑,Zn作负极,M极变细,故A错误;

B.如果是铁、铜、稀盐酸构成原电池,电池总反应式为Fe+2H+=Fe2++H2↑,则铁是负极,铜棒M是不会变粗的,故B错误;

C.如果是银、锌、硝酸银溶液构成原电池,电池总反应式为Zn+2Ag+=Zn2++2Ag,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