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环保类专业的建设与探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87460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环保类专业的建设与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职院校环保类专业的建设与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职院校环保类专业的建设与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职院校环保类专业的建设与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职院校环保类专业的建设与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环保类专业的建设与探讨.docx

《高职院校环保类专业的建设与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环保类专业的建设与探讨.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职院校环保类专业的建设与探讨.docx

高职院校环保类专业的建设与探讨

高职院校环保类专业的建设与探讨

摘要:

高职环保类毕业生的知识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通过总结高职院校环保类专业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改革、专业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结合人才需求情况,学生素质情况,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职教育环保类专业专业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加,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范围的生态危机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环保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开始关注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

同期,国务院发布了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明确指出要设置环境保护的专业和课程,进行环保技术人才的培养。

我国高等学校从1977年开始设立了工科环境类本科专业;1981年设立环境工程硕士点;1983年设立环境工程博士点;1999年开始,建立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土后流动站。

至此,全国高校中开设有环保技术类专业的本科院校接近300所,专科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所开展的环保专业亦不下百所[1]。

然而,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高校毕业生,缺少实际工作实验,动手能力也较差,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等。

而用人单位需要的是有很强设计、动手能力,同时懂管理、懂相关法规的复合型人才。

多会倾向选择有相关从业经验的人才,因此与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之间产生了矛盾[2]。

1高职环保类专业的建设与改革成效

为了改变高职院校环保专业在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和探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人才培养改革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3]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认为我国环保人才主要分布于:

(1)各级政府环保部门;

(2)研究机构;(3)大专院校;(4)市、区级工业企业的环境监测与治理部门;(5)有害物质的治理企业(含私营企业);(6)环保仪器、设备的制造、安装、销售企业或部门等。

而适合高职层次毕业生的岗位则主要分布于后三者,具体说来就是环境监测与治理的第一线,他们所从事的是样品的采集、保存、预处理、分析,数据处理、报告结果和环保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检修、销售以及环境管理等工作。

就业岗位更加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更加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更贴近实际。

1.2职业素质课程体系构建完成[4]

通过对高职环保专业人才就业岗位群的调查研究,认为高职环保类学生的职业素质的构成,主要包括:

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人文精神;以环境监测、环境管理、污染控制及环保设备营运为核心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以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职业观念;以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实事求是、诚信为本的职业态度以及以适应社会生存发展和强大竞争压力为补充的职业身心素质。

高职环保专业职业素质课程体系主要包括:

培养学生良好人文素质的人文知识课程;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环保专业理论与技术课程;以及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身心素质的理想道德与身心发展课程。

1.3实践教学继续改革[5]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环保类专业在教育、教学中沿用高等学历教育模式,存在过多强调理论的倾向,难以承担实用性人才的培养。

通过不懈的探索,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改革。

通过调整实训课时的比例,将知识传授的内容限制在“够用”范围内,优化了实践教学内容,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方式上也实行了多种形式教学,结合企业、岗位进行教学等。

另外,尽可能使课内外实验、实训相结合,校内实验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起来。

1.4专业课程不断开发[6]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环保类专业核心课程在开发过程中,能够把握行业整体需求;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生产或社会工作第一线从事操作服务或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掌握主体工艺设施的操作、调试、运管和维护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非研究性人才、设计型人才。

另外,注意了主体的多元性,能够积极邀请行业、企业专业参与到课程开发的各个环节。

同时,在课程内容方面,能够把课程整体构架从传统学科体系内容解构出来,并按照“工作过程”进行合理的重构和整合。

在教材编写方面,注重课程学习的可持续性和可接受性。

2专业建设发展的探讨

随着高考扩招规模的增加,应届毕业生数量屡创新高,环保类专业就业市场的压力增大和竞争更加激烈。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环保类专业的就业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在面临挑战和机遇的时期,如何让学生脱颖而出,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还需要环保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和努力。

针对现在高职环保类专业发展,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2.1人才培养目标应突出“工程性”

目前涉及国民经济发展主要依靠4种人才:

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而我国高职环保类专业对于人才培养的定位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强调技术性和技能性,而对人才培养的“工程性”没有重视,或者就没有涉及,这在本质上是忽略了高职环保类学生就业的单位和岗位面向。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普遍认识到高职类环保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部门主要是一些污染企业的污废水(气)处理站、污染集中治理企业如环保公司、环保设备厂家等;高职环保类学生主要从事污水处理站的建设,管理和运行工作,从事的岗位是污水(废气)处理工、污泥处理工、分析化验工、机泵操作工等;这些部门是需要高职环保类专业的学生[3]。

但是,企业在招聘(人才需求)的同时,必然伴随着污染治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和投产。

企业人员期望我们的毕业生,能够从工程项目的建设初期,能够参与工程的土建、设备、管道、电气、自动化、防腐等工程建设;希望他们不但要懂环保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善于将技术意图或工程图纸转化为物质实体,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实际问题;在后期的管理运行过程中,亦能够通过经验的积累,对工程运行提出改进意见。

具备某一岗位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成为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高级技能型工程技术人才。

市场是一根指挥棒,市场需要我们培养的人才具有一定的工程性,能够参与到工程建设中,而不仅仅是污染治理技术人员。

同时,环保类专业本来就属于工科专业,而合格的污染治理技术人员亦需要一定的工程技术作为基础。

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市场,遵从市场导向,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组织与实施,都应该体现工程性,才能使我们的毕业生“适销对路”。

2.2专业定位更需准确

目前,高职环保类专业的设置,普遍集中在污染治理和环境监测两个方向。

虽然有的院校在专业方向上有所侧重,但该专业的培养方向无外乎有:

大气污染控制方向、水污染控制方向、固体废物管理方向、环境评价方向、环境监测方向、环境规划与管理方向及物理性污染控制方向。

而事实上,为了体现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上述方向对应的专业教学内容几乎是目前各大院校都要开设的专业课程,而且很多学校的环保专业面向的几乎是所有相关的领域,并无显著的侧重或倾向。

这就导致高职环保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随就业需求发生了偏转。

因为在学生有限的在校时间里,学校不可能将学生培养成在本专业各个方向上都擅长监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理论研究、新产品开发的“门门懂、样样精”万能人才。

因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各高职院校应考虑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区域企业特点,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应该有所侧重、有所取舍、有所针对。

3人才培养模式仍需改革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环保类专业大都新开设不久,国内还没有值得借鉴的经验,在教学组织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还处于摸索阶段。

根据教育部的有关精神,培养出与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复合人才的迫切需要,急需建立起一种与环保专业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而我国高职环保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还是以学科为核心的普通教育模式,即强调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又要具有理论研究和设计能力,还没有完全真正形成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体系和模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还比较欠缺。

这就需要我们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坚持工学结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依托环保企业,坚持学校、企业、行业三方结合,共同构建有利于持续发展的高职环保类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服务于企业的环保运营,又满足学校的人才培养。

同时,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验实训的安排中应该体现专业的定位与企业的发展相互融合;技能的培养与企业行业的标准相互融合;实训项目的设置与企业的生产相互融合;课程的考核与职业技能标准相互融合;顶岗实习与学生的就业相互融合,形成全新的适应社会发展、企业发展、学校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4教材内容急需更新

当前环保技术类专业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与本科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大同小异,高职环保类教材亦可以说是本科教材的缩略版或简化版。

高职环保类教材中,普遍存在知识冗余、知识老旧、重点不突出的问题。

以《水污染控制技术》教材为例,教材内容将城市污水处理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的形成、发展及演化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排放标准的提高,现在污水处理厂(站)的污水生物处理主体工艺是脱氮、除磷或同步脱氮除磷工艺,而单纯的活性污泥法已经很少,这类知识在教材上的出现就显得冗余。

而教材上关于在企业中常用的活性污泥脱氮除磷的工艺原理、操作、影响因素等知识叙述较少,内容陈旧。

另外,在气浮章节,近年新出现的涡凹气浮机、浅层气浮等设备已经在企业中得到大量的应用,而在教材中还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内容。

这些都是我们专职教师在进行教材改革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同时,在教材的编排上应该重点突出,选择最新的或广泛使用的设备、构筑物等,而不是知识的简单罗列。

5教学方法手段需要转变

近几年,伴随高考扩招,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近几年由于各地区都在细化录取批次,高职高专院校的录取大都被排在最后几个批次中,考生分数偏低,其生源质量不高。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需要我们不断转变思路。

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灵活采用包括案例教学法、网络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在教学手段上,需要既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又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手段,强调老师讲好每节课,尽量丰富课堂内容。

实训条件应采取现场的生产设备和员工培训条件,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缩短了学习内容与生产知识的距离。

课堂板书与多媒体课件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计算机课件在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方面的优势。

采用实物及模型等教具,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6结语

“十二五”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将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

这预示着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将实现更高层次的融合、发展。

这种融合的结果必将带来环保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进而拉动这些产业的建设、服务、管理领域对一线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但是,高职环保类专业建设仍然面临着不少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专业教师能够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探索改革,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输送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有效促进工业持续发展能力并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实力,并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起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曹红葵,董俊明.环保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其解决方案[J].建设人才开发,2009(7):

22-25.

[2]李志伟,张慧英,何伟.高职环保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2010,12

(2):

161-165.

[3]宗越,王卫红,黄立丽,等.论高职环保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确定[J].职教论坛,2005(6):

125-127.

[4]刘明星,周玉梅.高职环保专业职业素质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文教资料,2007(10):

49-50.

[5]陶星名,王宇峰,曾爱斌,等.高职环保专业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12):

116-118.

[6]李宏罡,张玲,黄慧,等.高等职业教育中环保类课程开发特点及措施[J].现代农业与科技,2011(5):

22-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