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生态农林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议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76122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亩生态农林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万亩生态农林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万亩生态农林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万亩生态农林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万亩生态农林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万亩生态农林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议书.docx

《万亩生态农林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亩生态农林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议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万亩生态农林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议书.docx

万亩生态农林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议书

XXX省XXX生态林业科技有限公司

万亩生态农林综合开发土地治理

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  项目概要

1.1 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项目区范围、规模:

涉及11000亩山地,2100亩耕地。

建设内容:

(1)建好路网等基层设施。

计划修建4米宽林区道路60公里,作业道路120公里,新建拦河坝1座,蓄水量4000立方米以上。

(2)实行功能分区,分类经营,综合开发。

重点开发造林面积11000亩,其中相对集中连片新建名优经济示范项目油茶园7000亩,香椿林500亩,香椿菜园100亩,竹林2150亩,竹笋园500亩;花卉种植300亩;中草药种植400亩;杂树菌50亩)。

(3)发展林下经济和循环经济,开展林下养殖。

鸡鸭年养殖量各2万只;特种养殖年出栏10000头;水面养殖50亩。

建设期限:

工程于2013年10月开工,2016年10月底竣工,项目建设期限三年。

1.2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该项目概算总投资8020万元。

项目资金由企业自筹解决502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3000万元。

1.3 效益

本项目实行农业与林业结合、长效与短效结合、种植与养殖结合、机械化与人工结合、售苗与售果结合、种养殖基地与生态旅游结合等生态型、循环型经济模式。

项目建成后,主要是现代农业和中药材、林业育苗等收入,同时可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拉动运输、加工、旅游、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增长,促进农业、林业、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4 组织领导和管理

项目区成立建设指挥部,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管理要求,搞好立项、实施、竣工验收、运行各阶段的检查监督,实行报账提款制度,专款专用,用足用好项目开发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

2.1 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

XXX市位于XXX省中部偏西南,长江北岸,大别山东麓,东邻庐江、枞阳两县,西连潜山县,北接舒城县,南抵怀宁县和安庆市。

199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XXX撤县设市。

全市总人口75万,市区常住人口12万,现辖12个镇、3个街道。

XXX镇位于XXX市南郊9公里处,206国道、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全镇总面积133.44平方公里,耕地4.9万亩,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546个村民组,总人口6.36万人,劳动力3.4万人。

农业生产环境较好,水利设施较为完善。

2.1.2 地形、地貌及土壤

XXX地处长江经济协作区腹地,国土面积14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3万亩,其中水田47万亩,旱地5.3万亩,湖泊水面16.7万亩。

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山地、丘陵、平原依次呈阶梯分布。

XXX山区土壤属麻石黄棕壤,母质为花岗片麻岩发展而成,PH值为5.0——5.7。

2.1.3 水资源

XXX位于XXX省中部偏西南,属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宜林、宜农、宜牧、宜渔,年均气温15.9℃,年降水量1340.1mm。

XXX市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地表径流。

年均降水量为1340.1mm,年均径流深为594mm,全市地表水年均径流总量9.77亿立米。

年人均拥有水资源1286立米,年均每亩耕地占有量1289立米。

目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主要利用地表水,而地下水资源利用甚少。

水资源在地区和时空分布上很不均匀。

通过对九个水文站近40年的水文资料分析,西部山区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年均降水量在1300~1400毫米;中部丘陵比山区稍少,平均降水量在1200~1300毫米;东南沿湖圩区,接近长江,年均降水量在1300毫米左右。

可保证农业综合开发的用水。

2.1.4 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全镇总面积133.44平方公里,耕地4.9万亩,山场3.4万亩,开发潜力巨大。

2.2 社会经济状况

XXX镇位于XXX市南郊9公里处,206国道、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全镇总面积133.44平方公里,耕地4.9万亩,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546个村民组,总人口6.36万人,劳动力3.4万人。

农业生产环境较好,水利设施较为完善,2005年,全镇粮食总产量3.4万吨,油料5744吨,棉花292吨,同时发展有生猪养殖、水产养殖、花卉种植、经果林种植等一批特色农业。

2010年,实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000元,财政收入达2500万元。

按照“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林则林”的原则,打造农业板块经济,沿龙眠河、挂车河以及合安路两侧,大力发展粮、油生产。

建立优质水稻示范片不少于3个,优质油菜示范片不少于2个,最终形成3—4个生产基地,复种面积达8万亩以上,优质品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逐年扩大棋盘岭水蜜桃生产基地、朱公板栗生产基地的种植面积,每年增加100亩以上。

到2010年基本扩大到1000亩以上,扩大花卉生产规模,年增加花卉销售收入不低于200万元,扩大国外松等经济林的种植面积,到2010年,经济林种植面积达200亩以上。

2.3 基础设施

2.3.1 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近年来,XXX市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先后完成了石南、枧山等8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组织实施龙眠河城区段、金神段治理工程,扩挖344口当家塘,增强农田灌溉能力。

XXX镇位于XXX市南郊9公里处,206国道、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全镇17个村浇铺了柏油路,2个村浇筑了水泥路,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较好。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3.1 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水资源利用率低。

项目区内水利设施缺乏,工程老化,灌溉手段落后,水资源浪费严重。

(2)农业基础设施较差。

项目区原有的农业基础设施,因多种原因,年久失修,利用率低。

生产道路建设较少,不利于农业生产,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土地产出力低,亟待改善提高。

(3)农业机械利用低、效益差。

由于项目区内缺乏统一的农业综合开发,村与村之间、户与户之间各自为战,人为造成耕作零碎,加之又是山区不便于农业机械使用。

(4)农业科技在农业增收中所占的比重较低。

农业科技在农业增收中所占的比重较低。

项目区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思想观念陈旧保守,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力差。

农业高新技术、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步伐慢,造成农业科技含量低,对农业增收的贡献低。

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一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高效农业、林业快速发展的重点项目。

该项目的开发建设,有利于拉动农业内部生产结构调整,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土地产出效益;有利于农业、林业生产实现品种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有利于农业、林业先进技术和新成果推广应用及生态的改善。

通过该项目的开发建设,区域面积内的水资源将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形成高水高用,低水低用,输、提、扬、引、蓄相结合的工程优化布局,不仅减少轮灌周期,而且可以根据经济林、竹园、香椿园、中草药等各种经济作物不同时期的需水,进行适度有效的控制灌溉。

从区域内面积看,一是该区域属山地,通过整治后非常有利于该项目的操作;二是项目区职工对经济林、竹园、香椿园、中草药等生产有一定的栽植管理经验,从而增加项目实施的成功率。

近几年XXX镇努力发展山区经济,不断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经济林、竹园、香椿园、中草药和生态旅游已成为该镇的特色产业,继续加强对农业的综合开发,是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

目前,制约XXX镇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各项农业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布局不合理。

项目区水利设施老化,灌溉手段落后,水资源浪费严重;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农民增收速度缓慢。

因此,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把项目区建设成优质高效现代农业、林业、养殖业生产示范基地和农业循环经济的示范基地,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中低产田相对集中,土层较厚,质地适中,有机质含量较高,适宜各类经济林果的种植,利于连片开发。

(2)水资源富集,山泉常年流淌,拦河坝常年蓄水,河道地表径流四季不断。

项目区水资源充足,农业综合开发用水均有保障。

(3)项目区交通能源支持力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

项目区交通便利,村道路硬化、电力能常年保证农灌和综合开发的需要,农、林、水、机等服务组织健全,可直接为目区开发提供技术服务。

(4)项目区职工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非常高,通过近年来的农业生产和参观学习,项目区的职工已普遍认识到提高科技含量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收入的重要性,通过开发可实现规模效益。

第四章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

4.1 建设内容

4.1.1 水利措施

新建拦河坝1座,蓄水量4000立方米以上,加之山泉不断和公司的先进喷灌条设备,可确保建设项目用水。

4.1.2 农业措施

(1)建设带状整地梯田20片5000亩;

(2)花卉种植300亩;中草药种植400亩;杂树菌50亩;鸡鸭养殖各2万只;特种养殖10000头;水面养殖50亩。

4.1.3 林业措施

(1)新修林道5条共60公里,作业道12条120公里。

(2)根据功能分区,实行综合开发。

重点开发造林面积11000亩;其中新建名优经济示范项目油茶园7000亩,香椿林500亩,香椿菜园100亩,竹林2150亩,竹笋园500亩。

4.1.4科技措施

科技培训。

聘请安农大、省农科院、林科院和省市林业专家,分别进行优质林果、林业育苗、中草药等新品种和实用技术培训班20期,培训人员2000人次,建立网络服务体系。

第五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5.1 投资估算

5.1.1 估算依据

项目投资估算的依据和原则是:

根据建设内容估算投资数额,即以项目定投资,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估算,水利设施等固定资产购置的投资按照当前同种类型机械设备的平均价格,并考察市场变化情况综合计算,苗木购置费用参照当地市场价格进行计算,其他建设内容的投资均参照本地或外地同类建设内容的投资进行估算。

5.1.2 投资估算

该项目概算总投资8020万元,其中:

(1)项目区修建4米宽林区道路60公里需投资600万元,修3米宽林班作业道路12条120公里需投资720万,林道、作业道总投资1320万元。

(2)带状、穴状、全垦整地造林11000亩,需投资5000万元。

(3)培育名特优苗木100亩,需投资200万元。

(4)现代农业种植2000亩,需投资200万元。

(5)新建拦河坝1座,蓄水量4000立方米以上。

需投资500万元。

(6)建设生产管理用房1000平方米及附属实施投资200万。

(7)鸡鸭年养殖量各2万只;特种养殖年出栏10000头;水面养殖50亩,需投资600万元。

5.2 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8020万元,项目资金由企业自筹解决502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3000万元。

第六章 综合效益分析

6.1 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土地产出能力得到提高,经测算头两年,主要是现代农业和中药材、林业育苗、生态旅游等收入,预计项目建成后,前三年每年可实现2000万—3000万元,四年后每年可实现4000万元以上,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

现将该项目投资效益财务分析如下:

油茶园7000亩,按造林后第五年开始投产,到盛产期后,每亩产茶籽120公斤以上,销售价按12元/公斤,年亩产值可达1440元,纯收入1000元/亩,年收入700万元左右,九年可收回成本。

香椿林500亩,香椿菜园100亩,亩均年收入1万元,年收入600万元左右。

竹林2150亩,竹笋园500亩,亩均收入1万元,年收入2650万元左右。

花卉种植300亩,亩均收入2万元,年收入600万元。

中草药种植400亩,亩均年收入1万元,年收入400万左右。

杂树菌50亩,亩均收入2万元,年收入100万元左右。

现代农业种植2000亩,亩均收入4000—5000元,年收入800—100万元。

建设生产管理用房1000平方米及附属实施,需投资200万,建成后生态旅游、餐饮收入20—50万元左右。

鸡鸭年养殖量各2万只;特种养殖年出栏10000头;水面养殖50亩,预计共有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

6.2 社会效益

项目区内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促进农业生产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将极大推动项目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安置大量的农业生产劳动力,年人均增加农民收入近5000元。

同时有利于提高项目区农产品科技含量与档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可带动当地1000—2500人就业,拉动运输、加工、旅游、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项目建成后,年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近50万元。

6.3 生态效益

开发项目实施后,改善了项目区内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通过经济林建设,优化种植结构,提高了林木覆盖率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更好地改善了项目区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环境面貌。

可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增长,真正实现农业、林业、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七章环境影响与评价

7.1环境现状分析

项目区农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水利灌溉基础设施缺乏,现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生产条件差,投入大,成本高,土地产出效益低,严重制约山区农民收入的增长。

7.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

项目实施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反而对农业产出和生态环境带来有利影响,能够进一步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林木覆盖率和土壤有机质平衡比率等。

通过建设沼气池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经济,建设太阳能路灯等发展利用绿色能源。

这是一个对生态环境友好、对农业农民农村友好、对城乡居民健康友好的项目。

7.3对策及措施

鼓励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项目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实施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产量和效益,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第八章能耗评价分析

该项目的能耗主要是电耗、水耗。

项目建成后,主要能耗是:

(1)50间1000平方米的生产管理用房,每间安装40瓦节能日光灯一盏,共计50盏。

40瓦节能日光灯每小时耗电0.04度,平均每天按5小时计算,全年耗电为:

0.04×50×5×365=3650(度)。

(2)100亩育苗按正常年份每年浇水10次计算,每次每亩需用水5立方米,全年共需用水:

100×10×5=5000(立方米)。

生活及管理房屋用水平均每月20立方米,全年需用水:

50×12=600(立方米)。

累计全年需用水5600立方米左右。

(3)林业苗木在春季或梅雨季节栽植,主要靠天降雨,遇到干旱时才提水灌溉,平时用水用电量不大。

(4)待生态园建成后,可以在山顶安装太阳能路灯等设备,不仅降低能耗,而且有利于节能减排,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因此,该项目建成后,能耗较低,是一个低能耗、低污染、可循环利用的好项目。

第九章 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

9.1 组织机构设置

项目区成立建设指挥部,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管理要求,搞好立项、实施、竣工验收、运行各阶段的检查监督,实行报账提款制度,专款专用,用足用好项目开发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公司成立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由董事长兼总经理任组长,分管副总经理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对开发项目的各项工作进行统一决策、统一领导。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办公室形成上下相通,左右相连的组织管理机构,并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办事机构,具体组织项目的实施。

9.2管理保障措施

一是施工管理。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及补充规定的要求,对年度投资100万元以上的单项工程纳入监理范围。

二是资金管理。

对项目建设投资实行专人、专账、专户管理,严禁任何人或单位以任何形式挤占挪用,全面实行报账提款制。

三是物资管理。

项目区建设所需材料、苗木,均由公司办公室、财务部报总经理审批后,实施统一采购、统一贮存、统一供应、统一管理。

9.3运行管理与项目维护

项目建设要按照“四高八化”的标准,由公司办公室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制定建设标准,并严格执行各项制度。

(1)严格工期。

根据项目建设内容,一是栏水坝等水利工程组织专业人员施工,并聘请工程监理部门负责工程质量监督,确保完成年度开发任务。

二是梯田土方任务,结合农闲时节使用大型工程机械加快施工进度。

三是林网植树任务在次年三月底前完成。

(2)严格标准。

各项建设内容都要严格按《XXX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试行)》的有关规定执行,水利工程的结构材料等符合设计图纸的规范要求,经济林及林网植树采用适地适树的原则,保证成活率。

(3)严格资金检查监督。

采取专项审计,对各类开发资金的到位、管理、使用进行检查监督,规范项目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报账提款制度,保证用足用好开发资金,确保专款专用。

(4)严格验收。

所有建设工程,全部制定具体施工检查验收办法。

由发改委、财政、农委、林业、水利等主管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检查验收,阶段检查与竣工验收相结合,确保工程达到建设标准。

(5)完善运行管理。

项目建设完成后,建立健全维护管理组织和制度,保证项目长期有效地发挥效益。

第十章结论和建议

10.1可行性研究结论

该项目经过上述综合分析、论证,得出如下结论:

(1)经济可行性。

项目建成后,预计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3000万元,前三年每年可实现1000万—1500万元,四年后每年可实现3000万元以上,所以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财务状况,从财务和国民经济方面来看,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

同时该项目每年能够向社会提供大量的农产品。

在改善项目区生产生活条件,增加经济实力,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效益显著,也证明开发项目是必要的、可行的。

(2)技术可行性。

本项目对山区中低产田改造的主要建设内容和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论证,项目体现以经济林、苗木和中药材建设为中心,以新建环项目区生产路、整修梯田为基础的方针,实行农业与林业结合、长效与短效结合、种植与养殖结合、机械化与人工结合、售苗与售果实结合等生态型循环经济模式,同时引进和应用先进技术,所以该项目在技术上有保证。

(3)组织可行性。

该项目在上级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统一组织和指导下,公司成立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和组织实施管理,保证项目能够按计划顺利实施。

(4)建设资金可行性。

XXX省XXX生态林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几年的发展经济实力较强。

同时,该民营企业主还有大型钢构加工企业,实施以工补农,完全有能力自筹5000万元,进行农业综合开发。

总之本项目紧紧围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明确,符合国家农业开发政策和精神,切合XXX农业发展实际,体现农民意愿。

报告中所述项目区基础情况详实,建设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投资来源可靠,效益分析客观。

本项目的实施,不仅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而且必将发挥更大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业综合开发再上新水平。

因此,本项目在经济、技术、组织等方面具备建设的可行性。

10.2项目建议

该项目设计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组织管理措施有力,效益大、风险小,建议上级对该项目予以立项,以利尽快组织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