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头歌全解之理血之剂.docx
《汤头歌全解之理血之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汤头歌全解之理血之剂.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汤头歌全解之理血之剂
xx歌全解之理血之剂
理血之剂,即理血剂。
是调理治疗血分病证的方剂。
血是营养人体的重要物质,在正常情况下,周流不息地循行于脉中,灌溉五脏六腑,濡养四肢百骸。
一旦受某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造成血液耗伤,或血行不畅,或离经妄行,或瘀蓄某处,均可导致血分病证。
常见的如血虚、瘀血和出血的证候。
因此,理血之剂是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补血、活血祛瘀和止血的作用,治疗血虚、血瘀和出血证的方剂。
故理血剂又有补血、活血祛瘀和止血之分。
但很多方剂书均将补血之剂归入补益剂中论述,学者可相互参照。
1.理血之剂之四物汤养血通剂
(《xxxx和剂局方》)
【歌诀】
四物地芍与归芎血家百病此方通
八珍合入xx气血双疗功独崇
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补方雄
十全除却①芪地草加xx②煎之名胃风
【注释】①却:
即祛除。
②xx:
指xx(即小米)。
【组成】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各等分
【用法】上四味药研为粗末,每次三钱,水煎去渣,空腹热服。
【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营血虚滞。
症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唇爪无华,妇女月经不凋,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舌质淡,脉细弦或细涩。
【方析】血虚为本方的主证。
血滞为本方的兼证。
故方中熟地黄滋阴补血为君药。
当归助君药补血,且能活血而行滞,是妇科调经的要药,为臣药。
白芍敛阴养血柔肝;川芎行气活血,共为佐药。
四药合用,既可补血,又能行血,使补而不滞,行而不伤,补中有散,散中有收,共成补血调血的良方。
按:
本方在《方剂学》教材中,归属于补益剂。
足补血的基本方,也是妇科调经的常用方。
凡一切血虚证及月经不调证,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原书四药等分,未分主次,其义示人以大法。
故使用本方时,应视病证而定君药。
若取补血,当重用熟地黄为君;若作调经,应以当归为主,加大剂量;若用于活血,可重用当归、川芎为君,且白芍易赤芍。
临床使用时,可随证加减。
【附方】
(1)八珍汤(《正体类要》)即本方合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用法:
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服。
制成蜜丸,即“八珍丸”,每次服三钱,每日二次,温开水送下。
功用:
补益气血。
主治:
气血两虚。
症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虚。
(2)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即八珍汤再加黄芪、肉桂而成。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熟地当归白芍药川芎黄芪肉桂各等分
用法:
10味药剉为粗末,每次服二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二个同煎,不拘时候温服(制成蜜丸,即“十全大补丸”,每次服三钱,每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
功用:
气血双补,助阳固卫。
主治:
气血不足,虚劳咳嗽,食少遗精,腰膝无力,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
(3)胃风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即十全大补汤除去黄芪、熟地黄、炙甘草,加粟米(即小米)百粒而成。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益气补血,温胃祛风。
主治:
胃肠虚弱,风冷乘虚侵入,客于肠胃。
症见大便泄泻,完谷不化,或大便下血等。
2.理血之剂之人参xx补气养血
(《xxxx和剂局方》)
【歌诀】
人参养营即十全①除却川芎五味联
xx远志xx枣肺脾气血补方先
【注释】①十全:
即“十全大补汤”。
【组成】白芍药三两当归一两陈皮一两黄芪一两桂心一两人参一两白术一两炙甘草一两熟地黄七钱半五味子七钱半茯苓七钱半远志半两
【用法】上12味药剉成粗末,每次用四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同煎,去渣温服。
照本方制成蜜丸,即“人参养荣丸”,每次服三钱,每日二次,温开水送下。
【功用】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主治】积劳虚损,脾肺气虚,营血不足。
症见呼吸少气,行动喘息,心虚惊悸,咽干唇燥,饮食无味,体倦肌瘦,身热自汗,毛发脱落等。
【方析】脾肺气虚,营血不足为本方的主证。
故方中用人参大补元气,补脾气益肺气;白芍补血敛阴,两药相合,益气补血,共为君药。
黄芪助人参补脾益肺,且又固表止汗;白术助人参健脾益气,且又可燥湿,使脾健则气血生化有源;当归、熟地助白芍补血,共为臣药。
陈皮理气健脾,使补血不滞,补气不壅;茯苓健脾渗湿,且又宁心安神;五味子敛阴止汗,配合参、芪可益气固表,加强补肺养心的作用;远志养心安神;桂心补阳活血,与方中补气、补血药相伍,可温化阳气,鼓舞气血生长;生姜、大枣调补脾胃,共为佐药。
炙甘草益气健脾,且调和诸药,有佐使之用。
按:
本方即由十全大补汤去川芎,加五味子、陈皮、远志、生姜、大枣而成。
其功用不仅益气补血,兼可养心安神。
去掉行气活血的川芎,则使补血作用更显。
补气药中配少量行气药陈皮,使补气不壅,更增强补气之效。
在《方剂学》教材中,本方归属于补益剂(气血双补)。
3.理血之剂之归脾汤(严用和)引血归脾
(《济生方》)
【歌诀】
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随
酸枣xx龙眼肉煎加xx心脾
怔忡①健忘俱可却肠风②崩漏③总能医
【注释】①怔忡:
即患者感到心跳剧烈。
②肠风:
此指脾虚不能统摄而致便血。
③崩漏:
是妇女月经病中的一种出血证。
崩是出血量多而来势急剧;漏是出血量少,但持续不断,其病势较缓。
【组成】白术一两人参半两黄芪一两当归半两炙甘草二钱半茯神一两远志半两酸枣仁一两木香半两龙眼肉一两
【用法】中10味药切碎,研成粗末,每次用四钱,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水煎,上滓温服。
本方制成蜜丸,即“人参归脾丸”。
每次服三钱,每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心脾两虚,气血不足。
症见心悸怔忡,健忘不眠,盗汗虚热,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
②脾虚不能统血。
症见便血、崩漏,妇女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或带下等。
【方析】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及脾不统血均为本方的主证。
脾虚生湿,湿浊下注之带下为本方的兼证。
故方中人参、黄芪补脾益气,使气旺生血,气旺统血,共为君药。
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白术健脾燥湿,与参、芪相配,加强补脾益气之功,共为臣药。
酸枣仁、茯神、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补气补血不壅滞,不碍胃;生姜、大枣调补脾胃,以资生化,共为佐药。
炙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为使药。
诸药相合,共奏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
但以益气健脾为主,使脾健气血生化有源,统血摄血有权。
冈生血、统血都归脾,故名归脾汤。
按:
本方在《方剂学》教材中归属于补益剂,方中气血并补,且以补气为主,但确为补血的代表方剂,意在补气生血,因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健血生,血足则心有所养,怔忡健忘可消除。
脾气旺就能统血摄血,所以凡肠风、崩漏诸证属心脾两虚者均能治疗。
4.理血之剂之xx(xx)补血xx
(《xx直指方论》)
【歌诀】
xx用草芪参二茯芎xx寻
xx远志兼桂味再加酸枣总宁心
【组成】炙甘草四钱炙黄芪白茯苓茯神川芎当归半夏曲各半两人参柏子仁远志肉桂五味子酸枣仁各一分
【用法】上13味药共为粗末,每次用三钱,加生姜五片,大枣二枚水煎服。
【功用】补血养心。
【主治】心虚血少。
症见心神不宁,怔忡惊惕等。
【方析】心虚血少,心神不宁为本方的主证。
故方中用当归补血养心,为君药。
人参、黄芪补益心气,且益气补脾,使气血生化有源,则心血虚得补;酸枣仁、柏子仁补血养心安神,共为臣药。
茯苓、茯神补益心脾,宁心安神;远志安神益智;半夏曲去痰涎;川芎行气活血;五味子收敛心气,防止心气耗散;肉桂与参、芪、当归等补气补血药相配,可温化阳气,鼓舞气血生长,加强补血养心之功,共为佐药。
炙甘草益气补心,调和诸药,为佐使药。
诸药合用,共奏补血宁心之功。
5.理血之剂之当归四逆①汤(张机)益血复脉
(《伤寒论》)
【歌诀】
当归四逆①xx芍细辛甘草xx着
再加大枣治阴厥②脉细xx由血弱
内有久寒加姜茱发表xx经脉
不用附子及干姜助阳过剂阴反灼
【注释】①四逆:
此指手足厥冷,只是手从指至腕,足从趾至踝不温。
②阴厥:
即寒厥。
此是因阳虚血弱,又受寒邪,寒凝经脉,四末失其温养,而致手足厥冷。
【组成】当归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炙甘草二两木通二两大枣二十五枚
【用法】xx7味药水煎,分3次温服。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复脉。
【主治】阳气不足而又血虚,外受寒邪。
症见手足厥冷,舌淡苔白,脉细欲绝或沉细。
亦可治寒入经络而致腰、股、腿、足疼痛。
【方析】阳虚血弱,经脉受寒为本方的主证。
故方中当归辛甘温,补血和血,畅通血行;桂枝辛甘温,温阳散寒,温经通脉,以祛经脉中的寒邪,共为君药。
芍药酸苦微寒,养血和营,与当归相合,以补血虚;细辛助桂枝温经散寒,共为臣药。
炙甘草、大枣益气补脾,以资气血生化之源,使血虚得补;且甘草合桂枝,又辛甘化阳,加强桂枝温阳散寒之力;甘草合芍药,则酸甘化阴,加强芍药补血养阴之效;木通通血脉,利关节,又防桂枝、细辛辛燥伤阴,共为佐药。
甘草兼有凋药使药之用。
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
按:
本方所治阴厥与四逆汤(见祛寒之剂)所治阴厥大有区别。
本方证是因为阳虚血弱,经脉受寒所致,只限手足厥寒,其肢厥程度较四逆汤为轻,并见舌淡脉细等血虚之象。
而四逆汤证中肾阳衰极,阴寒内盛所致,其厥逆严重,肢冷上过肘,下过膝,并见全身虚寒征象,临证须注意辨别。
在《方剂学》教材中,均将本方放在温里剂中论述,乃是温经散寒的代表方剂。
【附方】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牛姜汤(《伤寒论》)本方即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二升、生姜半斤而成。
用法:
水酒各半煎,分五次温服。
功用:
养血通脉,xx寒。
主治:
平素胃中有寒,阳虚血弱,经脉受寒。
症见手足厥寒,脉细欲绝等。
按:
如果患者内有久寒(即平素胃中有寒),又见到脉细欲绝的阴厥,就须在当归四逆汤中加吴茱萸、生姜以温中散寒,姜与桂枝、细辛相合,又可发散在表之寒。
附子、干姜均为大辛大热之品,可助阳散寒治阴厥。
但辛热太过易灼伤阴血,本方证虽有阳气不足,然肝知亦虚,所以不用。
6.理血之剂之桃仁承气汤(张机)膀胱蓄血①
(《伤寒论》)
【歌诀】
桃仁承气五般奇甘草硝黄并xx
热结膀胱少腹胀如狂蓄血最相宜
【注释】①蓄血:
病证名。
指邪在太阳(表证)没有解除,病邪随经传入膀胱化热,与血相搏结于下焦所致的蓄血证(即血瘀于下焦)。
【组成】桃仁五十个炙甘草二两芒硝二两大黄四两桂枝二两
【用法】上5味,水煎,分三次温服。
芒硝宜溶服。
【功用】破血下瘀。
【主治】下焦蓄血。
症见少腹急结(即感拘急胀满),小便自利,大便色黑,谵语烦渴,甚则其人如狂,脉沉实或涩等。
【方析】《伤寒论》原治邪在太阳不解,随经入膀胱腑化热,与血结于下焦所致。
故血热互结而致下焦蓄血为本方的主证。
方中用桃仁破血下瘀;大黄下瘀泄热,二药合用,瘀热并治,共为君药。
桂枝通行血脉,助桃仁活血祛瘀;芒硝泻热软坚,助大黄下瘀泄热,使瘀热从大便而去,共为臣药。
炙甘草益气凋药,缓诸药峻烈之性,使祛瘀而不伤正,为佐使药。
五药相配,使蓄血去,瘀热清,诸症自平。
按:
如表证末解者,当先解表,而后再用本方。
7.理血之剂之犀角地黄汤(孙思邈)胃热吐血
(《备急千金要方》)
【歌诀】
犀角地黄芍药xx胃热火邪干
斑xx毒①皆堪治或益②xx总伐肝
【注释】①斑xx毒:
即阳毒发斑。
阳毒,指热邪较重,热壅于上。
斑,指发于肌肤表面的片状斑块,抚之不碍手。
此乃因胃热盛,热伤血络,迫血妄行,外溢肌肤,则发斑成片。
热毒甚则斑色紫黑。
②xx:
即增加。
【组成】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
【用法】上4味药。
水煎(犀牛为重点保护动物,严禁捕猎,临床上犀角用水牛角代替,用量为犀角的10倍,全书同),分三次服。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①伤寒温病,热入血分证。
症见身热谵语,昏狂发斑,斑色紫黑,舌绛起刺,脉细数。
②热伤血络,迫血妄行。
症见吐血、衄血、便血、溲血(尿血),舌红绛,脉数等。
③蓄血留瘀。
症见善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等。
【方析】热入血分,迫血妄行为本方的主证。
离经之血,留而为瘀,或热与血结成瘀,此蓄血留瘀为本方的兼证。
方中犀角咸苦寒,入心、肝、胃经,善清心、肝、胃三经血分实热而凉血解毒;生地黄甘寒,凉血止血,清热养阴,为君药。
芍药(以赤芍为宜)、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使血止而不留瘀血,且化斑,为臣药。
四药相配,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之功。
按:
若郁怒而致肝火盛出血者,可用本方加柴胡、黄芩以清泻肝火。
8.理血之剂之咳血方(xx)咳嗽痰血
(《xx》)
【歌诀】
咳血xx诃子收①瓜蒌海xx栀投
xx丸口噙②化咳嗽痰血服之xx③
【注释】①收:
即指诃子味酸涩收敛,以敛肺止咳。
②噙:
噙(qín),音芹。
即含在口中。
③瘳:
xx(chōu),音抽。
即病愈。
【组成】青黛诃子瓜蒌仁海石炒山栀(原书未著分量)
【用法】上5味药共研细末,用白蜜和生姜汁做成丸,含在口中化服。
【功用】清肝宁肺,化痰止咳。
【主治】肝火犯肺之咳血证。
症见咳嗽痰稠带血,咳吐不爽,心烦易怒,胸胁作痛,颊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等。
【方析】本方证由肝火上逆,火热灼肺,肺络受损而致咳血,故肝火犯肺为本方的主证。
肺津受灼为痰是本方的兼证。
方中青黛清肝泻火凉血;栀子清泻心肺之火,凉血除烦,且导热下行,二药共为君药。
痰不除则咳不止,又臣以瓜蒌仁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海浮石清肺降火,软坚化痰。
诃子敛肺气止咳,又能下气降火,为佐药。
诸药相合,共奏清肝宁肺之功。
使肝火得清,火不犯肺,肺润痰化,咳嗽痰血自愈。
服时采取噙化方法,意在使药力徐徐入肺,更好地发挥作用。
按:
本方证病位在肺,病本在肝,虽治咳血,方中却没有止血药,而是清肝火,化痰热,治病求本,而达到止咳止血的目的。
9.理血之剂之秦艽白术丸(李杲)血痔①便秘
(《xxxx》)
【歌诀】
xx白术丸xx归尾桃仁枳实攒②
地榆泽泻皂角子糊丸血痔便艰难
仍有苍术防风剂润血疏风燥湿安
【注释】①血痔:
此指便血明显的痔疮。
可分内痔和外痔两种。
②攒:
攒(cuán),即聚。
【组成】秦艽桃仁皂角子烧存性,各一两白术当归尾枳实泽泻各五钱地榆三钱
【用法】上8味药共研细末,和桃仁泥研匀,煎熟汤打面糊为丸,如芡实大,每次服五十至七十丸,空腹白开水送下。
【功用】疏风活血,润燥通便,凉血止血。
【主治】血痔、痔漏。
症见有脓血,大便燥结,痛不可忍等。
【方析】血痔便秘为本方的主证。
多因湿热风燥蕴积肠胃,气血不和,以致浊气瘀血滞留肛门所致。
血热腐败,则脓血不断。
方中秦艽散风除湿,兼能利二便,导湿热从二便而去;桃仁活血祛瘀,又润肠通便,二药共为君药。
皂角子润燥滑肠通便;当归尾助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地榆清热凉血止血,共为臣药。
白术健脾燥湿;枳实下气破结,通大便,畅气机,气行则血行,有助活血祛瘀消痔;泽泻渗利湿热,导湿热从小便去,共为佐药。
诸药相合,共奏疏风活血,润燥通便,止痛止血之功。
(2)秦艽防风汤(《兰室秘藏》)秦艽防风当归身白术各一钱五分炙甘草泽泻各六分黄柏五分大黄橘皮各三分柴胡升麻各二分桃仁30个红花少许用法:
共为粗末,水煎服。
功用:
疏风清热,活血止痛。
主治:
痔漏,大便时疼痛。
按:
秦艽白术丸、秦艽苍术汤、秦艽防风汤三方均有疏风活血,清热燥湿,通便止痛之功。
皆可治痔疮、痔漏、便秘、便时疼痛等证。
而秦艽苍术汤为秦艽白术丸去白术、枳实、地榆,加苍术、防风、黄柏、大黄、槟榔,故其燥湿清热通便之力较强,更适用于痔漏便秘湿热偏盛者。
秦艽防风汤为秦艽白术丸去皂角子、枳实、地榆,加防风、升麻、柴胡、陈皮、大黄、黄柏、红花、炙甘草而成,故其清热行气活血作用较强。
10.理血之剂之槐花散(xx)便血。
(《本事方》)
【歌诀】
槐花散用治肠风↑①侧柏xx枳壳充
为末等分米饮下宽肠凉血逐风功
【注释】①肠风:
前人认为便前下血,下血新鲜(鲜血),直出四射者为肠风。
此乃因风邪热毒壅遏于肠胃血分,损伤血络,血渗肠道而致。
【组成】槐花侧柏叶xx穗炒黑枳壳各等分
【用法】上4药研成细末,用清米汤调服二钱,饭前空腹服。
若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清肠止血,疏风下气。
【主治】肠风脏毒下血。
症见便前出血,或便后出血,或粪中带血,以及痔疮出血,血色鲜红或晦暗(脏毒下血则晦暗),舌红,脉数等。
【方析】肠风便血为本方的主证。
方中用槐花苦寒入大
【附方】
(1)秦艽苍术汤(《兰室秘藏》)秦艽桃仁皂角子各一钱苍术防风各七分黄柏五分当归尾泽泻各三分槟榔一分大黄少许
用法:
上药共为粗末,水煎服。
功用:
疏风祛湿,活血止痛。
主治:
痔疮、痔漏,大便秘结疼痛。
肠经,专泻热清肠,凉血止血,为君药。
侧柏叶助槐花凉血止血;荆芥穗炒黑,疏大肠之风并入血分而止血,共为臣药。
枳壳下气宽肠,使大肠风热下行,为佐药。
四药合用,既能凉血止血,又能宽肠疏风下行。
用米汤调服可养脾胃生津,使凉血清肠不伤脾胃。
11.理血之剂之小蓟饮子(严用和)血淋↑①
(《济生方》)
【歌诀】
xx饮子藕xxxxxxxx生地xx
归草黑栀淡竹叶血淋热结服之良
【注释】①血淋:
淋证之一。
即小便淋涩不畅,尿时痛而有血。
又有血虚、血冷、血热、血瘀之分。
本方所治血淋是瘀热结于下焦所致。
【组成】小蓟藕节蒲黄木通滑石当归炙甘草栀子炒黑淡竹叶各半两生地黄四两
【用法】上10味药研成粗末,每次用四钱,水煎,去渣温服,饭前空腹服用。
【功用】凉血止血,利尿通淋。
【主治】下焦热结之血淋、尿血。
症见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等。
【方析】下焦热结之血淋、尿血为本方的主证。
故方中以小蓟凉血止血为君药。
生地黄凉血止血,养阴清热;蒲黄、藕节凉血止血,并能消瘀,使血止而不留瘀血,共为臣药。
君臣相配,加强凉血止血之功。
滑石、竹叶、木通清热利尿通淋;栀子泻三焦之火,导热从小便去;当归养血和血,能引血归经,且防诸药寒凉太过,和生地黄相合,又防利尿伤阴,共为佐药。
甘草和中调药,为使药。
诸药相合,于凉血止血中寓以化瘀,泻火通淋中寓以养阴,用治下焦热结所致的血淋、尿血,其效甚佳。
12.理血之剂之四生丸(陈自明)血热妄行
(《妇人大全良方》)
【歌诀】
四生丸用三般叶侧柏xx生地协
等分生捣如泥煎血热妄行止衄惬↑①
【注释】①惬:
惬(qiè),音妾。
即满意,称心。
【组成】生侧柏叶生艾叶牛荷叶生地黄各等分
【用法】上4味药捣烂做成鸡子大的丸药,每次用一丸,水煎服。
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凉血止血。
【主治】血热妄行。
症见吐血、衄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舌红或绛,脉弦数等。
【方析】热入血分,迫血妄行的吐衄出血为本方的主证。
故方中以侧柏叶凉血止血,为君药。
生地黄清热凉血,助君药加强凉血止血之效,并能养阴生津,兼防血热伤阴,为臣药。
生荷叶凉血化瘀,使止血不留瘀;生艾叶辛温而不燥,可止血祛瘀,与荷叶相配,既可增强本方止血之功,又可避免血止留瘀之弊。
四药合用,共奏凉血止血作用,使血清血宁,吐血、衄血可止。
按:
方中四药俱生用,故名“四生丸”,意在增强凉血止血作用。
然只可暂用,中病即止,若多服、久服,寒凉太过,容易造成瘀滞的不良后果,不可不加注意。
13.理血之剂之复元活血↑①汤(李杲)损伤积血。
(《医学发明》)
【歌诀】
复元活血xxxx花粉当归xx入
桃仁红花大黄草损伤瘀血酒煎祛
【注释】①复元活血:
本方有活血祛瘀之功,能祛除积在胁下的瘀血,使瘀血去,新血生,气调畅,血脉通,则胁痛可自平。
故名叫复元活血汤。
【组成】柴胡半两天花粉三钱当归三钱穿山甲炮,二钱桃仁去皮尖,五十个红花二钱大黄酒浸,一两甘草二钱
【用法】上8味药共研粗末,每次用一两,水酒煎(水和酒比例为3:
1),去滓,温热服。
【功用】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
症见胁肋疼痛不可忍。
【方析】因损伤而瘀血留于胁下,胁下痛不可忍为本方的主证。
故方中重用酒制大黄荡涤留瘀败血,引瘀血下行;柴胡归肝经,疏肝调气,使气行血活,且引诸药入肝经,与大黄相配,一升一降,调畅气机,更增加攻散胁下瘀血之功,共为君药。
当归、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共为臣药。
穿山甲破瘀通络;天花粉能入血分消瘀散结,又可清热润燥(因血瘀久化热),共为佐药。
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药。
加酒煎服能增强活血祛瘀之效。
增辑
1.理血之剂之黄土汤(张机)便后血。
(《金匮要略》)
【歌诀】
黄土汤将远血↑①医胶xx地术附甘随
更知赤豆当归散近血↑②服之效亦奇
【注释】①远血:
即是先下便后下血,血色黯黑,因其是远离直肠、肛门部位的出血,故名。
②近血:
即是排便时先下血后大便,血色多鲜红,其出血部位接近直肠或肛门,故名。
多见于肠风、痔疮下血。
【组成】灶心黄土半斤阿胶黄芩干地黄白术附子炮甘草各三两
【用法】先将灶心黄土水煎取汤,再煎余药,分二次服。
【功用】xx健脾,养血止血。
【主治】远血证。
症见先便后血,血色黯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亦可治吐血、衄血及妇人崩漏等。
【方析】因本方所治诸证乃因脾阳不足,中焦虚寒,失去统摄所致。
故脾阳不足,脾气虚寒所敛远血证为本方的主证。
中气虚寒,则阴血生化不足,且便血量多,每易耗伤阴血,所以阴血不足为本方的兼证。
方中灶心黄土(即伏龙肝)温中涩肠止血,为君药。
附子、白术温阳健脾以摄血,共为臣药。
生地黄、阿胶滋阴养血,并能止血;黄芩苦寒,防止附、术温燥太过动血,共为佐药。
甘草既益气补中,又调和诸药,为佐使药。
诸药配合,寒热并用,标本兼治,温阳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碍阳,对便血、吐、衄、崩漏因脾阳虚所致者,均有较好的疗效。
【附方】赤小豆当归散(《会匮要略》)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晒干当归十两用法:
二药共研细末,每次用浆水(即炊粟米熟,浸冷水中至味酸。
或用秫米和曲酿成,如醋而淡)调服方寸匕,日三次。
功用:
清利湿热,养血活血。
主治:
近血证。
症见下血,先血后便,血色鲜红,舌红、脉数等。
按:
本方证因湿热蕴结肠中,灼伤血络所致。
故方中用赤小豆清热利湿解毒,使湿热从小便而去;当归养血活血;浆水清凉解毒,其功偏清热凉血以血,因此适用于近血证。
而黄土汤功偏温阳健脾以止血,所以适用于脾阳虚不统血之远血证。
2.理血之剂之黑地黄丸(刘完索)便血久痔。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歌诀】
黑地黄丸用地黄还同苍术味干姜
多时便血脾虚陷燥湿滋阴两擅长
【组成】熟地黄苍术各一斤五味子八两干姜一两春季七钱,夏季五钱
【用法】上4药共研细末,枣肉和作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100丸,米汤送下。
【功用】滋阴补血,燥湿xx。
【主治】便血久痔,脾胃虚弱。
症见多时便血,面色青黄,神倦无力等。
【方析】本方证乃因脾胃虚寒,脾不统血而致。
多时便血,阴血耗伤,脾胃虚弱,生化无源,则阴血更亏,所以阴血不足,脾虚不能统血为本方的主证。
脾虚失运生湿为本方的兼证。
故方中重用熟地黄为君,以滋阴补血。
苍术燥湿健脾;干姜温中健脾,二药相合,使湿去脾健,统血有权,共为臣药。
佐以酸温之五味子益气滋肾涩血;大枣既可补脾,又可益阴血。
诸药相合,共成滋阴养血,燥湿温中,健脾止血之剂。
3.理血之剂之癫狗↑①咬毒汤泻疯狗毒。
(《xx验方》)
【歌诀】
癫狗咬毒无妙方毒传迅速有难当
桃仁地鳖大黄共蜜酒浓煎连滓尝
【注释】①癫狗:
即疯狗。
【组成】桃仁去皮尖,七个地鳖虫七个,活去足,酒醉死大黄三钱
【用法】上3药共研细末,加白蜜三钱,陈酒一碗煎,连滓服。
【功用】破血逐瘀排毒。
【主治】被疯狗咬伤。
【方析】疯狗为中毒之病犬,咬伤人体后,其毒进人人体血分,发展迅速有危险,故毒滞田血分为本方的主证。
方中地鳖虫破血逐瘀而排毒;大黄荡逐瘀血毒邪,二药共为君药。
桃仁破血行瘀,为臣药。
白蜜益气补中,解毒,且缓三药峻烈之性,使逐瘀不伤止;陈洒行气活血,促进血行,助君臣大恶血,共为佐使药。
诸药合用,破血逐瘀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