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地理地理考点点睛练习19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中图必修 精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45415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9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三地理地理考点点睛练习19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中图必修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最新高三地理地理考点点睛练习19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中图必修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最新高三地理地理考点点睛练习19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中图必修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最新高三地理地理考点点睛练习19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中图必修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最新高三地理地理考点点睛练习19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中图必修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三地理地理考点点睛练习19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中图必修 精品.docx

《最新高三地理地理考点点睛练习19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中图必修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三地理地理考点点睛练习19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中图必修 精品.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三地理地理考点点睛练习19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中图必修 精品.docx

最新高三地理地理考点点睛练习19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中图必修精品

第19讲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课时1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考点一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

强化专练

1.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据此回答

(1)~(3)题。

(1)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

B.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C.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D.寒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2)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B.宜农荒地多

C.土壤肥沃

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

(3)有关东北土地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大,但分布分散

B.宜农荒地多,但肥力不高

C.有大面积肥沃的红土地

D.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答案

(1)C

(2)D(3)D

考点二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

强化专练

2.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

据此回答

(1)~

(2)题。

(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

①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有关东北水稻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水稻是东北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②水稻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加③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④东北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1)C

(2)C

考点三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强化专练

3.下图是“我国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等温线数值,读图回答

(1)~

(2)题。

(1)图中甲地等温线明显北偏,主要原因可能是()

A.太阳光照比周边地区强B.受南部海洋气流影响

C.地处盛行风背风地带D.位于高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

答案C

(2)目前不属于影响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是()

A.不合理灌溉,土壤盐碱化B.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C.粮食品种和质量欠佳D.常受低温和冻害的影响

答案A

命题视角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

(2007·全国文综Ⅱ)下图表示甲、乙两地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甲地为中亚某地(46°N,62°E),乙地为我国吉林省某地(44°N,125°E)。

(1)甲地属于气候,对种植玉米不利的气候条件是,适宜发展的农业为。

乙地属于气候,对种植玉米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中国的玉米带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的平原。

读下表,回答问题。

表1吉林省近年来三种谷物种植面积(单位:

1000hm2)

年份

稻谷

小麦

玉米

合计

2001

686.9

53.8

2609.5

3350.2

2003

541.0

22.1

2627.2

3190.3

2004

600.1

11.4

2901.5

3513.0

2005

654.0

9.5

2775.2

3438.7

(2)表中四年数据表明,稻谷种植面积的变化趋势是。

若以每年三种谷物种植总面积为100%计算,则玉米种植面积所占百分比最高达,2005年小麦种植面积所占百分比为。

中国的东北、华北等很多地区都适合种植玉米,如今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美国。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的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很快,成为玉米需求新的增长点。

表2中国玉米产需表(单位:

10000t)

年度

产量

年度总需求

需求结构

饲料消费

食用消费

工业加工

其他

201

10600

11813

8380

771

1180

1482

2002

11136

12410

8327

737

1380

1966

2003

12130

13789

9020

828

1450

2500

2004

11400

13077

9156

792

1540

1589

2005

12160

13181

9360

820

1730

1271

2006

13000

13400

10000

-

-

600

(3)根据表2中玉米产量与需求变化情况,分析玉米价格变化的趋势,并指出这种趋势对玉米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答案

(1)温带大陆性降水少(干旱)畜牧业温带季风夏季气温高,降水集中,利于玉米生长松嫩

(2)先降后升82.6%0.28%

(3)从整体上看,玉米总产量在扩大,总需求也在增长,主要原因在于饲料消费、工业加工对玉米需求量的增加。

从2001年至2006年,玉米总需求一直大于总产量(总供给),且供需差额先扩大再缩小。

因此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玉米价格应该逐步上扬,但上扬的幅度将会逐渐减小。

玉米价格的上扬将会进一步刺激生产者采取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改进耕种技术等措施,增加玉米产量。

变式演练

读下图,完成

(1)~

(2)题。

(1)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耕地、林地、草地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D.草地、耕地、林地

(2)图示区域中,粮食商品率高于太湖平原,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B.地形平坦

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多

答案

(1)D

(2)D

(原创题)“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

据新华网哈尔滨2008年10月6日电:

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近期提出,要在2012年使全省粮食总产登上1000亿斤新台阶,粮食商品量达到800亿斤。

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粮食作物属于黑龙江垦区的有()

A.冬小麦和高粱B.春小麦和玉米

C.油菜籽和甜菜D.水稻和花生

2.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

B.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急剧扩大

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D.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少

3.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

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

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答案1.B2.C3.D

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

读图回答4~6题。

4.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不足B.水资源短缺

C.人口密度较大D.洪水灾害频发

5.图中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A.地势平坦广阔B.土壤深厚肥沃

C.降水丰富,水源充足D.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6.天津、青岛、大连吸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其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①水陆交通便利②劳动力价廉质优③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④水源、动力充足⑤市场前景广阔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②⑤

答案4.B5.D6.D

7.(2009·山东青岛模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南北方资源分布比较表

地区

资源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耕地面积

64%

36%

矿产资源

59%

41%

水资源

19%

81%

材料二我国各省区资源条件评价示意图和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

(1)我国耕地面积北方大于南方,而单产却低于南方,其主要原因是不如南方。

(2)南方的水资源占全国的81%,为何经常出现严重的干旱现象?

(3)西部各省在开发土地资源的过程中,应本着什么原则(双选)()

A.充分发挥地区土地资源优势,毁林开荒,发展种植业

B.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C.毁林种草、退耕还草,大力发展畜牧业

D.开展农田基本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4)图中A地区农业生产潜力高,但近年来已不再是我国商品粮的基地,为什么?

(5)B、C两地都位于青藏高原,农业生产潜力差异却较大,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案

(1)水热资源

(2)夏季风的强弱不同,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

(3)BD

(4)A地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地价上升,劳动力价格上升,粮食生产成本提高;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生产为主。

(5)B地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C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地区,B地海拔较C地低,热量条件较好;B地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较C地多;B地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灌溉水源充足。

课时2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考点一工业化和城市化

强化专练

1.关于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而言,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B.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互相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

C.不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因其发展条件不同,在起步早晚、水平高低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

D.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基本保持一致

答案D

考点二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强化专练

2.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这有利于解决因不合理城市化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建设“健康城市”。

据此回答

(1)~(3)题。

(1)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

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

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

(2)生态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A.绿地B.工业区C.交通区D.住宅区

(3)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

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一大酸雨中心

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C.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答案

(1)B

(2)A(3)D

命题视角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原创题)北京奥运火炬接力以“和谐之旅”为主题。

圣火于2008年5月4日开始在国内113个城市传递,既经过了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又经过了星火燎原的革命老区。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奥运火炬传递到经济特区深圳、汕头、厦门。

这些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1)图中1、2、3线是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同一种地理界线。

该地理界线最有可能是()

A.橡胶种植北界B.1600毫米年降水量线

C.30°C等温线D.热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2)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3)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何在?

(4)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推动力是什么?

(5)图示区域内,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

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分布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

(1)D

(2)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珠江水系水网密布,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非常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到三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科技较发达,劳动力充足;政府政策优惠等。

(3)地理上毗邻港澳,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

(4)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

(5)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广州、珠海等地以第二产业闻名,这二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香港拥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珠江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条件,如人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等。

变式演练

1.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而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据此完成

(1)~(3)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B.城市建设相对滞后

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

(2)与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相比,其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③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A.①②③B.③④C.①④D.②③④

(3)“城中村”的主要经济活动是()

A.工商业B.农牧业C.第一产业D.旅游业

答案

(1)D

(2)A(3)A

命题视角二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据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4)题。

(1)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

(2)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其产生的原因是。

(3)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4)如果该地区是珠江三角洲,试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及原因。

答案

(1)酸雨出现的频率较高,总体趋势上升,但有波动

(2)问题:

①大气污染或酸雨污染;②污水污染;③地表径流污染

原因:

①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生产活动);②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③农业活动污染(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

(3)①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②兴建污水处理厂;③加强农业污染防治;④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⑤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管理(或限制高污染行业发展),污水达标排放。

(4)①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原因:

a.与长江三角洲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

b.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

②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原因:

a.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规模急剧膨胀,但规划、建设与管理滞后,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缺少分工合作,竞争力下降。

b.“城中村”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隐患。

变式演练

2.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因水资源有限而使一些城市缺水严重

B.珠江三角洲是以轻工业为主的地区,环境污染只表现为水污染,其他影响不大

C.珠江三角洲各城市的发展能够统筹兼顾,利于珠江三角洲一体化的发展

D.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由于盲目建设“开发区”、“工业城市”,大量占用良田,造成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答案D

(2009·陕西咸阳模拟)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

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肇庆等市。

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叙述中,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地理位置条件的是()

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B.毗邻香港,靠近东南亚

C.有许多优惠的政策

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2.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3.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从“三来一补”开始的,“三来一补”指的是()

A.资金、技术人员、劳动力和补偿贸易

B.来料加工、来图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C.优惠政策、服务设施、劳动力和补偿贸易

D.生产设备、技术指导、优惠政策和补偿贸易

答案1.B2.C3.B

(原创题)下图是“广东省城市分布图”。

读图回答4~6题。

4.该省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①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②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③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④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5.该省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①以旅游业为主②以轻工业为主③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④以金融、服务业为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反映该省主要区域城市化模式的是()

答案4.C5.B6.A

7.下面两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

读图并回答问题。

(1)简析两经济区发展经济共同的区位优势。

(2)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较高,是我国重要的两大城市群。

(城市填图中代码,省市填简称)

a.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是以和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以一大批大中城市为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并加强与香港、两个特区的协调,打造一个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b.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为核心,地跨三省市,龙头城市上海市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该城市群目前的特大城市有,不久这里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圈”。

(3)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试分析其区位优势。

(4)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5)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

答案

(1)共同的区位优势:

①两区同处在河流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②三角洲地势平坦,水网密布,降水充沛,土壤比较肥沃,劳动力资源丰富;③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至三熟。

(2)a.AGFb.⑤⑥⑧沪苏浙①③⑤⑥⑧

(3)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靠近东南亚,毗邻香港、澳门,地理位置优越;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低廉;是著名侨乡之一;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有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

(4)基础建设大量占用耕地,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土地资源紧张,农业基础明显削弱;生态环境破坏,区域环境质量下降;工业的迅速增长,导致能源紧张。

(5)积极发展核电,建设了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加快“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建设。

原创快递

【背景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7年12月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文件,批准长沙、株洲、湘潭(简称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材料二湖南省略图

【尝试命题】

1.把下列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填在后面的横线上:

③城市,④河流,⑥湖泊。

2.湖南省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矿石初级产品,经A线,B线及沪杭线运往长江三角洲地区。

3.“‘3+5’城市群建设战略是湖南崛起的核心增长极,是湖南发展的引擎。

”试分析该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

4.简述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意义。

5.作为公民个人,下列行为符合建立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的是()

A.夏季尽可能将空调温度调低一些

B.购物时为了方便,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C.尽可能缩短自己每次洗澡的时间

D.积极使用纸质贺卡

答案1.株洲长江洞庭湖

2.有色金属湘黔浙赣

3.①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平原面积广,地势平坦,具有良好的空间结构和生态条件,水、森林资源丰富;②湘江及其支流为城市提供充足的水源及便利的航运条件;③区内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有色金属矿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重要的原材料基地;④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踞中华腹地,扼南北要冲,居京广经济带、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是支撑沿海、沿江开放地区的后方基地和促进内地开发的先导城市;⑤在产业结构上,长株潭城市群有很强的互补性;⑥农业基础好,劳动力资源丰富;⑦国家政策扶持。

4.①有利于形成核心增长极,加快新型工业化的进程;②整合优势产业资源,在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增加就业的产业方面率先突破;③有助于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有序的新型城市体系,带动全省新型城市化进程。

5.C

一、选择题

(原创题)下图是“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组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甲地区作为全国性商品粮生产基地,与太湖平原相比()

A.单位面积产量高B.传统经验丰富

C.水陆交通便利D.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2.适宜在甲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A.春小麦、亚麻、甜菜B.冬小麦、玉米、甘蔗

C.棉花、冬小麦、玉米D.水稻、冬小麦、甘蔗

3.下图代表该地区商品粮基地综合开发方向的是()

答案1.D2.A3.A

读下图,完成4~6题。

4.我国耕地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A.东多西少B.南多北少

C.西南多东北少D.内陆多沿海少

5.在沿海省份中,M附近省区耕地所占比重较小,其最主要制约因素是()

A.热量条件B.水分条件

C.地形条件D.土壤条件

6.制约N省级行政区耕地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A.热量条件B.水分条件

C.地形条件D.市场条件

答案4.A5.C6.B

(原创题)读“某地景观图”,回答7~8题

7.根据图中景观判断,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①黄土高原②云贵高原③江南丘陵④华北平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关于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正确的是()

①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②扩大水稻的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③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延长生产链④应用大型农业机械,发展立体农业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7.B8.C

(2009·山东济南模拟)读下图,完成9~10题。

9.南京市建国以来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是()

A.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变化不明显

B.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先升后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