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优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优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优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优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本单元主要教学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这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几何中的“三视图”是工程制图、机械制图的基础,在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课教学内容通过一个具体情境——四名同学分别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一个熊猫实物玩具展开,通过学生的观察,再结合教材上给出的从四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图,让学生判断四种形状究竟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本单元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和比较简单的几何图形,并根据图形推断原立体图形的形状。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对物体进行观察,他们从大量的生活背景中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的观察体验,对于处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该物体的形状可能会不一样这一事实,学生基本能够理解。
只是在这节课学习以前,学生的认识有的比较模糊,有的还不很准确,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来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清晰的数学认识,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强化日常的生活经验,积累更加丰富的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立体思维。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教学之前,可以先拿一个六个面颜色不同的正方体或长方体,让学生在某一位置观察这个正方体或长方体,问学生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的颜色,要看到其他几个面的颜色,需要改变观察的角度。
使学生理解:
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面的特征,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
还可以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学生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2.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准备正面、侧面、后面有差别的实物,让学生分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这个实物,也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位置同时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在不同位置看到的该物体是什么形状。
使学生通过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1 观察物体
(1)……………………………………………………………..1课时
2 观察物体
(2)………………………………………………………..1课时
观察物体例1;练习十六第1、第2题。
(教材第68、第70页)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
2.知道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3.凭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重点:
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熊猫玩具、课件。
师: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
如果学生知道,请一名学生讲给大家听;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简单地把故事内容介绍给大家。
师:
你们说为什么故事中的每个人说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呢?
生:
因为他们每个人摸到的都是大象身体的一部分,各不相同。
师:
是啊,角度不同,结果也可能不相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学习的状态,初步感受新知识】
师:
(出示熊猫玩具)这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喜欢吗?
师:
现在老师把熊猫放在讲桌上,请四个同学到讲台上来,分别站在熊猫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
学生举手到前面来,按位置站好。
师:
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生1:
我看到了大熊猫的前面,有黑眼圈,黑鼻子,四肢也是黑的,肚子是白的。
生2:
我看到了大熊猫的后面,有黑尾巴,白色的背上有一圈黑色的毛。
生3:
我看到了大熊猫的左面,只能看到它的左半边身子。
生4:
我看到了大熊猫的右面,只能看到它的右半边身子。
师:
他们说的你能听明白吗?
老师想知道,这左边和右边有没有明显的区别呀?
生:
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别。
师:
你有什么办法让人一看就知道是熊猫的左面还是右面?
生:
我们可以把大熊猫的左耳上系一个蝴蝶结,这样在左面的同学就能看到蝴蝶结,而右面的同学是看不到蝴蝶结的。
师:
说得真棒!
拿出你准备的玩具在小组里观察,看看你们的观察结果怎样。
学生在小组合作观察,交流观察结果。
师:
现在请大家仔细看图,想一想:
你知道这幅图中的图片是谁看到的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68页“做一做”图片)
学生观察后,交流明确:
长头发的小女孩儿看到的是车头在右边的第三幅图;
梳小辫的小女孩儿看到的是车头在左边的第一幅图;
戴帽子的小男孩儿看到的是车头正面的第四幅图;
没戴帽子的小男孩儿看到的是车尾部的第二幅图。
师:
同学们,经过刚才的观察,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亲自观察实物,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构建空间观念】
师:
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观察的好孩子。
大家能做到吗?
观察物体
(1)
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
前面
后面
左面
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节课以小学生喜爱的讲故事活动导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表明,学生对情境中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
导入的设计先声夺人,既帮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搭建认知平台,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主体参与,探究新知。
始终围绕“自主参与、深刻体验”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地探索新知,同时要注重个性化教学方式。
A类
连一连。
(考查知识点:
观察物体;能力要求:
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B类
连一连。
(考查知识点:
观察物体;能力要求:
能正确辨别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
教材习题
第70页“练习十六”第1、第2题
1.大象的上面是小鸟拍的;大象的后面是小熊拍的;大象的侧面是袋鼠拍的;大象的正面是小猴子拍的。
2.① ③ ②
观察物体例2、例3;练习十六第3~5题。
(教材第69~71页)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几何体的不同形状。
2.知道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3.凭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重点:
辨认简单几何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观察能力。
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课件。
师: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知道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开门见山,告诉学生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明确学习目标】
1.教学例2。
师:
(出示长方体)这是什么?
生:
长方体。
师:
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长方体,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说说你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学生在小组观察后交流汇报,可以适当展示学生的作图,引导大家说说分别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
师:
同样观察一下正方体、圆柱和球,然后把你观察的结果告诉大家。
组织学生交流、总结:
长方体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可能不相同;正方体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都是正方形;圆柱从上、下两个面看到的是圆形,从侧面看到的是长方形;球无论从哪个面看到的都是圆形。
师:
由此看来,上一节课的结论,同样适用于今天的学习:
从不同角度看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教学例3。
师:
如果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并且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
生1:
可能是正方体,因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生2:
可能是长方体,因为有特殊的长方体的两个面是正方形。
师:
说得很对,仅仅有一个面是正方形,我们不能确定它究竟是什么立体图形,只能推断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构建空间观念】
师:
今天我们知道了,从不同角度看到简单的几何体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观察物体
(2)
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
前面
上面
侧
联系生活,实践运用。
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
本节课创造大量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培养了学生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A类
观察下面的物体,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用线连起来。
(考查知识点:
观察物体;能力要求:
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B类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物体的哪一面看到的?
(考查知识点:
观察物体;能力要求:
能正确辨别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
正 上 侧
教材习题
第70、第71页“练习十六”第3~5题
3.
4.③ ① 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