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桩桩顶偏位规范要求参考模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239532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挖孔桩桩顶偏位规范要求参考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工挖孔桩桩顶偏位规范要求参考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工挖孔桩桩顶偏位规范要求参考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工挖孔桩桩顶偏位规范要求参考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工挖孔桩桩顶偏位规范要求参考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工挖孔桩桩顶偏位规范要求参考模板.docx

《人工挖孔桩桩顶偏位规范要求参考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挖孔桩桩顶偏位规范要求参考模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工挖孔桩桩顶偏位规范要求参考模板.docx

人工挖孔桩桩顶偏位规范要求参考模板

人工挖孔桩桩顶偏位规范要求

篇一:

人工挖孔桩套用规范

节理是岩石中的裂隙,是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也是地壳上部岩石中发育最广的一种构造。

垂直節理發育就是岩石中的裂隙垂直于水平面,这样的结果是垂直方向上岩石的支持力很大,而水平方向上的力却很小~黄土高原的黄土就具有直立性,但由于水平方向上的力却很小,很容易被水侵蚀

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相关规范的套用

[摘要]桩基础牵涉到的相关规范多,相关规范出台的时间前后距离大,虽然有些问题在不同规范中都有规定,但因为各套规范的侧重点不一样,文字表述上难免有一些差异,在套用这些规范时,容易造成理解规范的片面性,只有将这些规范融会贯通,才能正确运用规范来指导设计、施工、检

测等相关工作。

[关键词]桩基础;规范;片面性;融会贯通

桩基础是工程结构中采用的主要基础类型,目前约占全部工程结构基础的70%以上,其中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又是目前在工程实践中应用最多的桩基类型。

长期以来业内在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设计、施工、检测工作中或多或少的存在对规范理解不够透彻的问题,

这里提出来请同行一起探讨和学习。

1、桩位允许偏差

笔者在工作中发现,个别监理单位在桩基施工结束后进行桩位验收时,要求人工挖孔桩的桩位允许偏差不能大于10mm。

其实《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以下简称GB50202-2002)第5.1.1条规定单排桩的桩位允许偏差是针对桩基放样桩位的限制,虽然说桩位偏差越小工程质量就越高,但人工挖孔桩直径大,小量偏差对桩基的承载能力是没有影响的,桩位验收时用放样允许偏差来要求是不恰当的,而应按GB50202-2002中表5.1.4规定来验收,表中关于混凝土护壁人工挖孔桩是这样相应规定的:

1-3根、单排桩基垂直于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边桩允许偏差50mm;条形桩基沿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中间桩允许偏差150mm。

在套用该表时,个别施工单位又将所有混凝土护壁人工挖孔桩的桩位允许偏差放大到150mm。

这里我们先理解一下规范中群桩基础这个术语。

GB50202-2002中没有桩基础的相关术语解释。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以下简称JGJ94-94)规定,“桩基础:

由基桩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单桩基础:

采用一根桩(通常为大直径桩)以承受和传递上部结构(通常为柱)荷载的独立基础”;“群桩基础:

由2根以上基桩组成的桩基础”。

如果不仔细分析,这三个术语会让人以为,一般桩基础工程中的基桩数量都是几十根,肯定就是群桩基础,甚至认为根本就不可能有单桩基础。

因此在确定桩位允许偏差时认为:

采用混凝土护壁人工挖孔桩基础工程中,凡是在建筑平面周边的基桩桩位允许偏差50mm;其余的基桩桩位允许偏差

150mm。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以下简称JGJ94-2008)中也没有“单桩基础”和“群桩基础”的术语解释,但是关于桩基础的术语解释却与JGJ94-94有很大区别:

“桩基础:

由设臵于岩土中的桩和与桩顶联结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或由柱与桩直接联结的单桩基础”。

这个术语里面涵盖了“单桩基础”和“群桩基础”的术语。

可以这样理解:

单桩基础:

采用一根桩(通常为大直径桩)支承一个或多个上部竖向构件的桩基础;群桩基础:

由2根以上基桩和承台组成共同支承一个或多个上部竖向构件的桩基础。

其实是不是群桩基础与是否有由一个承台连接几根基桩有关。

工程实践中很多人工挖孔桩基础都是采用由柱与桩直接联结的单桩基础,如果是短肢剪力墙超出了挖孔桩断面范围,在单桩基础上增加一个单桩承台,实在是剪力墙太长就在基桩之间增加承台梁。

也有群桩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的情况,但同一承台下的桩数并不多。

这样一来,很多基桩的桩位允许

偏差就只能是50mm而不是150mm。

2、桩顶标高

GB50202-2002第5.1.4条规定灌注桩的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

由于是验收规范,很容易理解为桩基在验收的时候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

规范这样规定是考虑桩基混凝土一次浇灌量大或者是水下浇灌混凝土的基桩,混凝土面浮浆较厚且强度较低,达不到设计要求,为了保证桩头部分的混凝土强度,应该将浮浆部分剔除,也就是规定一种工艺,而不是规定验收状态,验收状态应该是实际桩顶标高与设计标高一致。

当然这种统一“高出0.5m”的规定似乎有点值得商榷,因为不同的成桩工艺、不同的基桩直径、不同的单桩混凝土量,其浮浆厚度是不可能一样的。

JGJ94-2008第6.3.30、6.4.11、6.5.4条分别对不同成桩工艺的基桩“超灌高度”作了规定,就显得比验收规范的规定要合理一些。

笔者以为,由于大直径人工挖孔灌注桩相对其他成桩工艺(比如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泥浆护壁灌注桩)的孔内集水、桩身直径、混凝土坍落度等作业条件较好,只要桩身混凝土量不是太大,其浮浆厚度一般是没有0.5米那么厚的,较多情况下剔凿0.15~0.2米后做回弹显示混凝土强度能达到设计要求。

这里说明一下没有承台的单桩基础因为上部构件插筋的锚固问题,混凝土一般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到基础梁下口或插筋锚固区下口,浮浆厚度最大的地方不是在设计的桩顶标高处,而是在

第一次浇筑混凝土顶面。

对于有承台的桩基顶标高(特别是低承台桩基),由于承台与桩身混凝土不能一次性浇筑,个别施工单位在浇筑桩身混凝土时,浇灌高度比设计桩顶标高略低(有的比承台底标高还低),浮浆剔凿后桩顶标高比设计顶标高低很多,这一部分与承台混凝土一起浇筑。

承台与桩头连接处必然产生断面突变,连接不好就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

规范要求大直径灌注桩顶嵌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小于100mm,这个嵌固构造非常重要,不但能够有效抵抗桩与承台之间的水平剪切,而

且还能避免桩基在承台以下出现薄弱环节。

所以在确定有承台的基桩

顶标高时应考虑浮浆剔除后应比承台底高100mm。

3、桩与承台的连接

桩顶嵌入承台实际是桩与承台连接构造的一个部分,桩与承台连接构造的另一个要求是桩身主筋在承台中的锚固长度。

这方面的规定在早期有一点混乱:

JGJ94-94第4.2.4条规顶桩顶主筋锚入承台不小于30倍主筋直径,混凝土抗拔桩基的桩顶钢筋伸入承台的长度不应小于40倍主筋直径。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以下简称GB50007-2002)第8.5.2条规定桩顶钢筋伸入承台的长度,Ⅰ级钢不宜小于30倍主筋直径、Ⅱ级钢不宜小于35倍主筋直径。

随着钢筋混凝土理论的成熟(相对成熟),现在这方面的规定就逐渐统一起来: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6G101-6第61页桩顶纵筋在承台内的锚固构造中规定桩顶钢筋伸入承台的长度取Lae与35d的较大值。

JGJ94-2008第4.2.4条规定混凝土桩的桩顶纵向主筋应锚入承台内,其锚入长度不宜小于35倍纵向主筋直径;对于抗拔桩,桩顶纵向主筋的锚固长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确定。

可以看出06G101-6与JGJ94-2008的规定基本没有出入。

笔者发现个别设计规定桩顶钢筋伸入承台的长度取Lae,而忽略了Lae与35d的比较。

4、桩笼钢筋的箍筋加密

影响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的竖向承载力的一大因素是桩身的配箍条件,JGJ94-94第4.1.3条规定受水平荷载较大的桩基和抗震桩基,桩顶3~5d范围内箍筋应适当加密。

JGJ94-2008第4.1.1条规定受水平荷载较大桩基、承受水平地震作用的桩基以及考虑主筋作用计算桩身受压承载力时,桩顶以下5d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间距不应大于100mm;两套规范的差别显示出桩身的配箍条件引起了专家们

的注意,笔者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大直径人工挖孔桩基的配箍设计不规范,比如某工程是这样设计的:

无承台的桩基桩顶2米范围箍筋加密,有承台的桩基在承台以下1.5米范围箍筋加密。

分析该工程,裙楼地下车库部分的桩基,桩身长度4~6米,从其计算上审查仅需构造配筋即可,桩顶2米(没有承台)箍筋加密就是浪费,而33层的塔楼桩身长度10~16米,桩身直径1.0~1.4米,桩顶1.5米(有承

台)箍筋加密就不满足规范要求。

5、桩基的检测

凡是与桩基有关的规范,都规定了基桩在施工前和施工后应进行确定竖向承载力的试验,用词一律采用了正常情况下均应该这样做的严格用词“应”,而且都是以“必须严格执行”的强制性条文来规定。

根据GB50007-2002第8.5.5条:

当桩端持力层为密实砂卵石或其他承载力类似的土层时,对单桩承载力很高的大直径端承型桩,可采用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桩端土的承载力特征值;第10.1.8条:

施工完成后的工程桩应进行竖向承载力检验,……,大直径嵌岩桩的承载力可根据终孔时桩端持力层岩性报告结合桩身质量检验报告核验的规定,很多施工单位就仅做低应变动测或声波透射法检测。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JGJ106-2003(以下简称

JGJ106-2003)第3.3.7条规定对于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当受设备或现场条件限制无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可采用钻芯法测定桩底沉渣厚度并钻取桩端持力层岩土芯样检验桩端持力层,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应少于10根。

规范用“可采用”这个词,并不是表示“也可以不采用”,而是表示在没有办法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静载检测的无奈情况下,必须采用其他手段从其他角度检验桩基承载力,就目前的检测理论和检测能力出发,推荐采用钻芯法检测(高应动测发因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而没有推荐)。

所以当基桩

篇二:

人工挖孔桩规范

人工挖孔桩规范

一、基桩及承台工程验收资料

1.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场地标高相近时,桩基工程的验收应待成桩完毕后验收,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时,应待开挖到设计标高后进行验收。

2.基桩验收应包括下列资料:

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桩基施工图、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及材料代用通知单等。

2)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执行中的变更情况。

3)桩位测量放线图,包括工程桩位线复核签证单。

4)成桩质量检查报告。

(小应变)

5)单桩承载力检测报告。

(静载试验、抽芯等)

6)基坑挖至设计标高的基桩竣工平面图及桩顶标高图。

3.承台工程验收时应包括下列资料:

1)承台钢筋、混凝土的施工与检查记录;

2)桩头与承台的锚筋、边桩离承台边缘距离、承台钢筋保护层记录;

3)承台厚度、长宽记录及外观情况描述等。

二、成桩质量检查

1.灌注桩的成桩质量检查主要包括成孔及清孔、钢筋笼制作及安放、混凝土搅拌及灌注等三个工序过程的质量检查。

1)混凝土搅制应对原材料质量与计量、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

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检查;

2)钢筋笼制作应对钢筋规格、焊条规格、品种、焊口规格、焊缝长度、焊缝外观和质量、主筋和箍筋的制作偏差等进行检查;

3)在灌注混凝土前,应严格按照有关施工质量要求对成孔的中心位置、孔深、孔径、垂直度、孔底沉渣厚度、钢筋笼安放的实际位置等进行认真检查,并填写相应的质量检查记录。

4.对于一级建筑桩基和地质条件复杂或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桩基工程,应进行成桩质量检测。

检测方法可采用可靠的动测法,对于大直径桩还可采取钻取岩芯、预埋管超声检测法、检测数量根据具体情况由设计确定。

5.成桩桩位偏差应根据不同桩型按(相关)规定检查。

三、单桩承载力检测

1.为确保实际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达到设计要求,应根据工程重要性、地质条件、设计要求及工程施工情况进行单桩静载荷试验或可靠的动力试验。

篇三:

人工挖孔桩规范

人工挖孔桩相关的规范条文

一.基桩及承台工程验收资料

1.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场地标高相近时,桩基工程的验收应待成桩完毕后验收,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时,应待开挖到设计标高后进行验收。

2.基桩验收应包括下列资料:

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桩基施工图、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及材料代用通知单等。

2)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执行中的变更情况。

3)桩位测量放线图,包括工程桩位线复核签证单。

4)成桩质量检查报告。

(小应变)

5)单桩承载力检测报告。

(静载试验、抽芯等)

6)基坑挖至设计标高的基桩竣工平面图及桩顶标高图。

3.承台工程验收时应包括下列资料:

1)承台钢筋、混凝土的施工与检查记录;

2)桩头与承台的锚筋、边桩离承台边缘距离、承台钢筋保护层记录;

3)承台厚度、长宽记录及外观情况描述等。

二.成桩质量检查

1.灌注桩的成桩质量检查主要包括成孔及清孔、钢筋笼制作及安放、混凝土搅拌及灌注等三个工序过程的质量检查。

1)混凝土搅制应对原材料质量与计量、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检查;

2)钢筋笼制作应对钢筋规格、焊条规格、品种、焊口规格、焊缝长度、焊缝外观和质量、主筋和箍筋的制作偏差等进行检查;

3)在灌注混凝土前,应严格按照有关施工质量要求对成孔的中心位置、孔深、孔径、垂直度、孔底沉渣厚度、钢筋笼安放的实际位置等进行认真检查,并填写相应的质量检查记录。

4.对于一级建筑桩基和地质条件复杂或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桩基工程,应进行成桩质量检测。

检测方法可采用可靠的动测法,对于大直径桩还可采取钻取岩芯、预埋管超声检测法、检测数量根据具体情况由设计确定。

5.成桩桩位偏差应根据不同桩型按(相关)规定检查。

三.单桩承载力检测

1.为确保实际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达到设计要求,应根据工程重要性、地质条件、设计要求及工程施工情况进行单桩静载荷试验或可靠的动力试验。

四.人工挖孔桩灌注桩的施工

1.开孔前,桩位应定位放样准确,在桩位外设置定位龙门桩,安装护壁模板必须用桩心点校正模板位置,并由专人负责。

2.第一节井圈护壁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井圈中心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不得大于20㎜;

2)井圈顶面应比场地高出150—200㎜,壁厚比下面井壁厚度增加100—150㎜。

3.修筑井圈护壁应遵守下列规定:

1)护壁的厚度、拉结钢筋、配筋、混凝土强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2)上下节护壁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

3)每节护壁均应在当日连续施工完毕;

4)护壁混凝土必须保证密实,根据土层渗水情况使用速凝剂;

5)护壁模板的拆除宜在24h之后进行;

6)发现护壁有蜂窝、漏水现象时,应及时补强以防造成事故;

7)同一水平面上的井圈任意直径极差不得大于50㎜。

4.遇有局部或厚度不大于1.5m的流动性淤泥和可能出现涌土涌砂时,护壁施工宜按下列方法处理:

1)每节护壁的高度可减小到300-500㎜,并随挖、随验、随浇注混凝土;

2)采用钢护筒或有效的降水措施。

5.挖至设计标高时,孔底不应积水,终孔后应清理好护壁上的淤泥和孔底残渣、积水,然后进行隐藏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应立即封底和浇注桩身混凝土。

6.浇注桩身混凝土时,混凝土必须通过溜槽;当高度超过3m时,应用串筒,串筒末端离孔底高度不宜大于2m,混凝土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振实。

7.当渗入最过大(影响混凝土浇注质量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混凝土的浇注质量。

五.施工准备

1.灌注桩施工应具备下列资料:

1)建筑物场地工程地质资料和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

2)桩基工程施工图(包括同一单位工程中所有的桩基础)及图纸会审纪要;

3)建筑场地和邻近区域内的地下管线(管道、电缆)、地下构筑物、危房、精密仪器车间等的调查资料;

4)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

5)桩基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6)水泥、砂、石、钢筋等原材料及其制品的质检报告;

7)有关荷载、施工工艺试验参考资料。

2.施工组织设计应结合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质量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施工平面图、标明桩位、编号、施工顺序、水电线路和临时设施的位置;

2)确定成孔机械、配套设备以及合理施工工艺的有关资料;

3)施工作业计划和劳动力组织计划;

4)机械设备、备(配)件、工具(包括质量检查工具)、材料供应计划;

5)桩基施工时,对安全、劳动保护、防火、防雨、防台风、爆破作业、文物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6)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季节性(冬、雨季)施工的技术措施。

3.成桩机械必须经鉴定合格,不合格机械不得使用。

4.施工前应组织图纸会审,会审纪要连同施工图等作为施工依据并列入工程档案。

5.桩基施工用的临时设施,如供水、供电、道路、排水、临设房屋等,必须在开工前准备就绪,施工场地应进行平整处理,以保证施工机械正常作业。

6.基桩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基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

开工前,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

1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法

根据设计要求及工期安排,挖孔桩采用“跳三挖一”的顺序施工,共分3个循环完成,第一批桩完成立即进行第二批桩的施工,第二批桩完成后3天开始进行第三批桩的施工。

挖孔桩施工顺序工艺流程见下图所示。

挖孔桩采用人工开挖,小型卷扬机起吊土石方,分节开挖及灌护壁混凝土成孔,分节开挖深度视地质情况采用0.5~1.0m,护壁混凝土采用现场自拌。

孔桩钢筋笼在加工房加工成型,用两台QY-16型汽车吊整体起吊放入孔内。

人工挖孔桩桩芯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串筒法灌注。

2人工挖孔桩技术措施

挖孔桩采用人工开挖,小型卷扬机起吊,分节开挖及灌注钢筋混凝土护壁成孔。

施工中根据地质情况按0.5~1.0m循环进尺进行施工,护壁混凝土采用现场自拌。

桩身钢筋笼在加工房加工成型,用两台QY-16型汽车吊分段起吊放入孔内。

挖孔桩桩芯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串筒法灌注,挖孔桩施工技术措施如下:

a.平整挖孔桩施工场地,布设挖孔桩桩位测量控制点,并编制桩位编号及坐标表,经复核无误后现场测放桩中心点,在桩位四周引测桩中心控制护桩。

施工前先由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逐孔全面检查各项施工准备工作,逐级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使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在思想上、组织上、操作上得到落实。

b.由人工逐层用镐、锹进行开挖。

挖土顺序为先中间,后周边,第一节桩孔开挖完成后,进行护壁钢筋混凝土施工。

护壁模型采用组合式钢模板,模板用U型卡连接,上、下由两半园组成的钢圈顶紧,并用桩心点校正模板位置。

护壁混凝土采用C20早强混凝土,现场自行拌制,用机动翻斗车运至现场灌注,插入式捣固器振捣密实。

其中孔口护壁混凝土应比其它护壁厚15cm,护壁顶面高出现场地面20cm,以防杂物掉入伤人及地表水流入孔桩内。

待第一节孔圈护壁完成以后,重新布设桩心控制点,将孔桩中心点用十字线布设于护壁顶面,标高基点布设于护壁上,并检查复测其准确性和精度。

在挖孔桩成孔过程中,以此为标准来检查其垂直度和几何尺寸。

桥梁工程施工建设是本标段建设的关键,如何做好桥梁施工建设,对加快本标段的施工工期及经济效益尤为重要。

一、做好前期的施工准备工作

在桥梁开工报批以后,施工现场应做好场地平整及施工便道的铺设,场地应消除杂物,换除软土,整平夯实,并应做到节约用地,少占农田,注意防止环境污染又能便于施工的原则。

测量人员应做好施工前导线点的复测检查,加密导线点,在桥梁工程周围形成一个附合导线网,根据图纸放出桩基础中心桩位及地面标高,为较核桩位的准确性,桩位放样必须有两个以上的站点同时放样,并请业主测量组检查合格后方可施工。

施工现场在开工之前必须做到用电、用水到位,为了保证施工安全,电力线须做到架空铺设,并且不能烦碍施工机械的正常施工,如需跨施工场地的,应计算施工机械可通过的净高,并备有专人电工进行电路巡查检修。

后勤部,机械应在开工之前对各种材料、工具、机械进行检修、添加,满足施工需要。

桥梁施工人员对各班组进行专门的图纸交底。

二、桩基础施工

桩机进场以后,桥梁施工人员应向桩基施工队交付桥梁的位置、地质情况资料、桩基桩位、桩径及标高等资料,要求每部桩机必须有专人负责桩孔的成孔检查,地质情况的记录,地质样本的保存,钻孔资料的记录,并每天上报一份交与施工人员检查归档,如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地质条件与设计图纸严重不符,应及时上报施工员,并重新设计桩长。

施工时桩机可用枕木或型钢搭设工作平台,安置位置应能承受桩机的各种荷载,防止出现不均匀沉降,造成桩孔倾斜、偏位,施工队进场时必须保证桩机机械的各种性能正常,钻头直径达到标准要求,每一桩机都必须配备同一型号的后备钻头一个,每个桩基的施工队必须配备专门的检查人员,对施工安全及在施工中的机械

故碍及时排除。

开孔前应埋设护筒,以防止地面水或杂物进入桩井,护筒应高出地面30cm,护筒埋设后测量人员测出护筒顶标高,以便检查桩长。

钻孔过程中,钻孔应保持均速前进,对不同地质条件钻进中也应调节钻机的速度,遇到流砂层时,速度不宜过快,因在泥浆未形成护壁时,容易造成塌孔、施工队统一使用项目部提供泥浆原料,钻孔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泥浆浓度,实验室人员每天到场检查泥浆稠度。

现场施工队每进尺5-8m,用“检孔器”检查孔径和竖直度,发现桩孔有倾斜时,应及时修正,钻孔机为2小时,冲机为4小时检查一次进尺,并捞取岩本,做好原始记录,到达设计标高时,施工人员应及时通知桥梁施工员,对桩孔、深度、桩长进行验算,并较对施工资料及土样与设计地质资料是否符合,不符时应及时上报有关部门重新验算桩长,如符合要求,则对桩孔进行清孔,会同质检及监理对桩孔进行查验,合格则进行钢筋笼的吊装。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