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 王吉章分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38861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6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科学 王吉章分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四年级科学 王吉章分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四年级科学 王吉章分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四年级科学 王吉章分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四年级科学 王吉章分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科学 王吉章分解.docx

《四年级科学 王吉章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科学 王吉章分解.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科学 王吉章分解.docx

四年级科学王吉章分解

 

教师备课本

 

姓名:

王吉章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上册

日期:

2011年8月24日

 

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备注

1

我们关心天气天气日历

2

2

温度与气候风向和风速

2

3

降水量的测量云的观测

2

4

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单元复习

2

5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物质在水中怎样溶解

2

6

国庆节放假

2

7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

2

8

溶解的快与慢100克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2

9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单元复习

2

10

听听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

11

声音的变化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2

12

声音的传播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

2

13

保护我们的听力单元复习

2

14

身体的结构骨骼、关节和肌肉

2

15

运动起来会怎样

(一)运动起来会怎样

(二)

2

16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2

17

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单元复习

2

18

复习

2

19

复习

2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我们关心天气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天气,感知不同的天气会带

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能力目标:

激励学生去观察动物和植物的变化与天气的关系。

使学生能坚持观测天气、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

情感目标:

在观察和研究天气的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对周围世

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教师和学生观察天气,认识天气,预测天气。

教学难点

推测天气变化的经验和用物象预告天气的活

教学方法

观察法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的模式

教学准备

各种天气的图片,生物预告天气的谚语和图片等

教学过程:

1、导入.

2、不同的的天气.

(1)小组交流对不同天气的体验.

(2)讨论:

在不同的天气里,我们应该怎么办?

(3)用图画记录天气出示记录天气的表格。

晴多云阴

(4)鼓励学生坚持用简图记录一周的天气。

三、生物预报天气

(1)在大自然中,生物也能预测天气,老师听说过这样一句谚语“蚂蚁搬家,必有雨下”。

这是在说什么?

(2)生物为什么能预告天气?

(3)观察课本第20页,蜻蜓、燕子、蚂蚁怎样预告天气?

(4)你还知道哪些生物可以预告天气?

四、预测未来的天气

(1)了解明天的天气。

(2)了解天气预报内容.

(3)推测本地未来的天气情况。

五、了解天气预报中的新内容我们在收看天气预报的时候,电视、广播还会发布一些与天气有关的预报。

板书设计:

我们关心天气

一、我们知道的天气现象:

晴多云阴

二、今天的天气怎样

三、网状图

教学反思:

对部分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作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2、天气日历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能力目标: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

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情感目标: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

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学制表。

教学难点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方法

观察法和操作法。

教学模式

引导探究模式

教学准备

纸片彩笔天气图标等

教学过程:

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1.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2.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天气现象。

3.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

并提示学生在今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4.可以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的小纸卡,小组内不画重复的。

注意提示学生在卡片的上方写上今天的日期。

5.天气日历可以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天气日历,但全班共同完成一个天气日历的记录可能会比较现实。

6.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天气。

因为,从这一次开始,学生将持续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对天气情况进行判断。

此时的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观察能力还不强,教师应重点对在什么地方测量温度最合适?

如何判断天空中的云是多云、阴天等方法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并作初步的指导。

7.回到教室后,教师可将“天气日历”贴在黑板上。

提问学生:

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云量?

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

请一名同学把小记录卡粘在“天气日历”今天的日期栏内。

8.依次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降雨量、风向、风级?

9.出示“温度记录表”,指导学生用填充图(描竖条)的方法记录今天的气温。

10.讨论怎样安排每天的记录任务?

明确分配任务的方案,确定每天在什么时间来观察天气。

板书设计:

天气日历

一、导入天气现象,复习天气符号

二、出示天气日历,介绍天气日历

三、制作天气日历,并示范指导

四、认识日期—气温柱状

教学反思:

让学生练习画一画天气符号,是和后面雨量器的教学相配合,运用小旗被风吹动情况的符号来记录风量,也是和后风”的教学活动相配合,并使学生的观察和记录更容易一些。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3、温度与气温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

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能力目标: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

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目标: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

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方法

观察法、操作法和总结归纳法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模式

教学准备

温度计图表等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示学习课题。

二、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

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

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 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6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

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

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

为什么不同?

三、气温的测量

1、 讨论,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

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

2、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 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4、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

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

5、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温度与气温

一、室内外温度的测量比较二、气候的测量

1、教室内的温度是:

2、教师内的温度是:

3、比较室内外的温度

教学反思:

收集的数据制成“温度填充图”,分析每天选择同一时间测量气温,确定只有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对测量的气温才能进行比较和分析;即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4、风向和速度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

向和风速来描述。

能力目标:

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

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

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情感目标:

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

帮助。

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

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

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

教学方法

观察法和操作法

教学模式

合作探究模式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你们觉得风是什么?

能听到,看到风吗?

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

二、探究内容:

(一)风向和风向标

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

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

简单练习。

小结: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

(1)出示自制风向标。

介绍制作方法

(2)小组讨论:

风向标的使用方法

(3)问:

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

(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

(二)风速和风速等级

1、问: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

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

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

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

(三)实地观察

1、测量风向和风速

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

板书设计:

风向和速度

一、风向和风向标

方位图

二、风与参照物的方向相反

三、风的方向、风向标与风向一致

教学反思:

练习风向的判断和认识风向标,但对于参照物方向相反理解不佳,有待练习。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5、降水量的测量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运用已知的学习方法去观察云,判断天气状况。

能力目标: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会讨论、设计、实施实验方案,

据得出准确认真进行雨量测量,对照实验数结论。

情感目标:

经历观测实验的探究过程,激发探究天气的兴趣。

教学重点

观测云量判断天气状况。

教学难点

设计、实施测量雨量的方案。

教学方法

观察法、测量法和归纳总结法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的模式

教学准备

自制雨量筒直尺

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导入:

你认为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它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学生自由发言,谈各自的看法。

2、我们看云去。

(1)、由谈论天气过渡到云。

请描述印象中的云是什么样的?

(云的形状,云的多少等)。

学生用语言、画画等方法来描述云。

观看图片,说说这是什么天气状况下的云?

学生根据图中云的状况来判断这是什么天气下的云。

(2)、书上是用什么方法来测云量的?

怎样根据云量来判断天气的?

学习测云量的方法。

讨论:

什么样的情况是多云?

想不想,用学到的方法去观测今天的云呢?

再根据观测到的现象来判断一下今天是什么天气?

学生带纸笔去观测云,并记录结果。

(3)、我们一起把观测到的结果交流一下吧。

学生交流讨论观测记录,统一小组意见得出今天的天气结论。

3、下雨了,我们去测雨量。

(1)、天气情况中有个雨天,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下了多少雨呢?

量雨筒有什么要求呢?

再次强调直筒平底的要求。

请学生介绍自己的雨量筒。

(2)、有了雨量筒,我们怎样去测量呢?

(3)、天没下雨,怎么办呢?

(4)、汇报结果,计算对照数据得出结论是大雨,是中雨,还是小雨。

4、课外延伸

我们学会了看云、量雨这个星期剩下的几天中,大家观测一下云和雨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降水量的测量

一、制作雨量器:

制作雨量器方法。

二、测量降水量:

降水量等级表。

教学反思:

学生对与制作雨量器比较好,但对于测量降雨量和统计降雨量

方面有一些问题,有待练习。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6、云的观测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云在天

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能力目标: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

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情感目标:

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

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

教学重点

根据云量的多少,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

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难点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并能根据云的

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方法

观察法

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探究的模式

教学准备

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直径约30cm的圆片,白纸

教学过程:

(一)观察云

1、问:

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

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

2、师介绍方法:

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3、室外观察,明确任务:

(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

(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3)在观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

4、反馈

(二)对云进行分类

1、分组活动:

根据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

2、生汇报

3、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云进行分类的方法。

4、再次观测,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种类型的云,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板书设计:

云的观测

一、观测云和判断不同的云量

二、对云进行分类

1、积云2、层云3、卷云

教学反思:

学生们根据天空的情况基本可以判断云量和天气情况,但不熟练,

有待练习。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

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

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情感目标:

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

教学重点

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天气的一

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教学难点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

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教学方法

观察法和分析法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经过进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记录了很多相关天气信息,今天,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

二、探究内容:

(一)统计天气信息

1、讨论统计方法。

(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

(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

2、分组统计

发给相应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表。

(二)分析天气信息

1、反馈:

(1)统计云量的小组:

有多少天是晴天?

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

哪种天气最多?

哪种天气最少?

(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

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

哪种类型的云最见?

(3)统计风向的小组:

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

(4)统计风速小组:

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

通常刮大风还是风?

(5)统计降水量的小组:

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2、问:

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

3、单元评价

(1)问:

今天天气怎样?

(2)互评这个单元的学习情况。

板书设计:

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一、统计气温数据

二、分析云量的变化

三、分析风向和风速的变化

教学反思:

有部分学生的数据不太准确,造成对云量和风的判断不准,

有的同学做的比较好;有待练习。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8、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实验观察溶解现象,知道溶解是在水中化开,变成肉眼

看不见小颗粒并能判断一些常见物质在水中是否容易

溶解,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能力目标:

通过分组实验,学会做一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实验。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落实具体任务,渗透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实验,学会做水的溶解性实验。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能够判别盐粒、食用油是否容易溶解在水中。

教学方法

观察法和实验法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水槽、烧杯、小塑料量杯、水、冰格盒、滴管沙子盐白糖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和水有关的问题。

老师先来做一个实验,你们要认真观察,实验结束后要能把实验过程说出来。

二、探究

1、检验水能溶解哪些物质

1)、猜测:

你们认为盐能溶解在水中,那么白糖、红糖能溶解在水中吗?

2)、出示实验表格幻灯片

讲解:

请同学们看实验表格,像盐块、、红墨水、砂子、糖块、、奶粉等都叫做物质。

这些物质是否容易溶解在水中呢?

在猜想这一栏相应的物质后面画“V”,然后用实验来验证你们的想法,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栏部分。

(3)、学生实验。

(4)、汇报、交流。

形式:

哪组先完成,把结果贴在黑板上,其它组如果有不同结果可以上来修改。

(5)、小结、归纳。

通过今天的实验研究,你们知道了什么?

板书课题“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三、拓展

1、认识空气容易溶解在水中

你能想办法说明你的想法吗?

2、人们能用这些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做什么呢?

3、你在这节课的实验中有哪些收获或体会?

还有什么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吗?

四、布置作业

你认为面粉和茶叶容易溶解在水中吗?

五、收实验表格,整理实验用品。

板书设计: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一、溶解和熔化的区别

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了

三、白糖在水中的溶解

四、面粉在水中的溶解了吗

五、沙子在水溶解了吗

教学反思:

1、通过对空气现象的讨论,使溶解概念进一步得到完善。

2、让学生交流、了解溶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9、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第九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

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能力目标:

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

溶解过程。

情感目标:

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方法

观察法和实验法

教学模式

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

装水烧杯4筷子1高锰酸钾1、小药勺、食盐1、沙沙1、面粉1

教学过程:

一、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1.引导想象:

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教师讲解:

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

教师出示高锰酸钾。

(教师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

3.引导观察描述:

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4.学生实验:

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

(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地描述)

6.学生汇报:

高锰酸钾在进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样的变化?

它在水中溶解了吗?

它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异同?

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观察记录实验:

进一步观察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观察结果可直接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变成的微粒大小

在水中的分布

是否沉淀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

是溶解还是没溶解

2.小组交流:

修正描述和记录。

3.全班讨论交流:

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们能观察和区别吗?

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分的呢?

4.整理记录:

学生对溶解特征的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

板书设计: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的溶解的

一、高锰酸钾的溶解

二、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反思: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面粉和沙子不溶于水,会出现沉淀。

2、食盐和高锰酸钾溶于水。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十、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感知和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

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

能力目标:

能借助实验进一步观察多种物质之间的溶解现象,根

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

情感目标:

在观察、交流中,将看到的新的“溶解”现象与已知的

作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探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望。

教学重点

根据溶解主要特征区分其他更多的容易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

观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气

教学方法

实验法和观察法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的模式

教学准备

玻璃杯、滴管、酒精、食用油、其他一些非水液体;雪碧(汽水)、注射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准备一杯水和一袋咖啡。

学生观察咖啡放入水中搅拌之后的现象。

·咖啡在水里怎么啦?

你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咖啡在水利溶解了?

·我们已经知道食盐、砂糖、肥皂、咖啡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

那么其他的液体、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2.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

·在水里滴几滴酒精,观察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酒精里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酒精中溶解?

·在水里滴几滴食用油,观察油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食用油中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油中溶解?

·问:

酒精和水相互溶解吗?

食用油和水相互溶解吗?

·运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更多的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溶解解现象。

·问:

哪些液体能相互溶解,哪些不能容易相互溶解?

3.观察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

(1)观察溶解在雪碧(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打开雪碧(汽水)瓶盖,观察液体里逸出的气泡。

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气体。

·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2)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这杯水里有空气吗?

你是怎样想的?

(生活经验的提取)

·用试管装1/3清水,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

观察试管壁上是否有小气泡出现。

·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4、课后继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也能互相溶解。

板书设计:

液体之间溶解现象

一、胶水和洗能发溶解在水中吗

二、醋、酒精和食用油能溶解在水中吗

教学反思:

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液体也可相互溶解,也有不相互溶解的液体。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十一、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十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一些气体也容易溶

解于水。

能力目标:

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进行气体溶解于

水的实验。

情感目标:

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意识

到溶解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难点

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方法

观察法和实验法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的模式

教学准备

装30毫升水的烧杯2、筷子1、小勺2、食盐20克、苏打20克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