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237465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一、路基填筑施工标准和质量措施

1、路基填筑过程中如何控制中线偏位

路基填筑过程中容易产生中线的偏位,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导线点受到破坏,施工过程中中线复测的频率不够,没有按要求设立保护控制桩。

为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在施工中可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1)、应进行导线复测,并加固导线点,一直保护至交工验收。

(2)、路基施工前,应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设计图表、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定出路基用地界桩和路堤坡脚、路堑堑顶、边沟、取土坑、护坡道、弃土堆等的具体位置桩。

在距路中心一定安全距离处设立控制桩,其间隔不宜大于50m,桩上标明桩号和路中心填挖高度。

(3)、在放完边桩后,应进行边坡放样,对深挖高填地段,每挖深或填高60-80cm应复测一次中线桩,测定路基标高和宽度,以控制边坡的坡度。

(4)、机械施工中,应在边桩处设立明显填挖标志,并在不大于200m间距段落内、距中心桩一定距离设立控制桩。

处理措施:

校核导线点,重新恢复中线,按“规范”要求保护设立的控制桩。

亏坡的一侧按照规范要求开台阶补填,多余的一侧进行削坡处理。

2、路基填前清表如何控制

路基填前清表不彻底,潜伏着滑坡、差异沉降等隐患。

在施工中可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1)、对于路基附近的危险建筑应予以适当加固;对文物古迹应妥善保管。

(2)、应将路基范围内的树根全部挖除,并将坑穴填平夯实。

(3)、在填方和借方地段的原地面应进行表面清理,清理深度应根据种植土厚度决定,清出的种植土应集中堆放。

填方地段在清理完地表后,应整平压实达到规定要求,重新测量地面标高,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后,方可进行填方作业。

3、土路堤适宜的填筑方法和控制要点

(1)水平分层填筑法

不论采用何种方式、不论使用哪类土填筑,均应按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以利排水与填筑层密实稳定。

不同类型的填料应分层填筑,不得混填,以避免因填土杂乱导致出现“水囊”与滑动现象。

(2)、开蹬填筑法

在稳定的斜坡上填筑路堤时,横坡为1:

10~1:

5时,应清除草皮、树根等杂物以及淤泥和腐埴土,并翻松表土再行填筑;横坡陡于1:

5时,除进行填前清表外,还应开蹬(将原地面斜坡挖成台阶宽度不小于1.5m,高度一般为0.6m左右的阶梯)填筑。

(3)横向填筑法

填筑陡坡路堤时,往往受地形限制,运土车难以通行,需要从横向直接卸土于路堤基底,然后逐渐沿纵向向前伸展。

此法填筑层较厚不易压实,应尽可能采用透水性较好的填料,并选择高效能压实机械碾压。

(4)、联合填筑法

此法亦称混合填筑法,即在陡坡路段,下部采用横向填筑方式,至一定高度厚,上部改用水平分层填筑法。

(5)、单侧加宽法

为使新、旧路基结合紧密,形成一体,加宽前需将旧路加宽一侧开蹬(台价宽不小于1.5m,高度一般为0.6m左右),然后分层填筑、碾压至规定密实度。

(6)、双侧加宽法

旧路基双侧加宽时,应将路基双侧边坡均开蹬,然后分层填筑、碾压至密实,以利新旧路堤结合牢固。

(7)、加宽加高法

当原路基既要加宽又要加高时,除应将加宽一侧旧路边坡开蹬,然后分层填筑外,待加宽部分达到旧路堤原有高度时,加高部分应按断面全宽分层填筑、压实。

(8)、填筑层设置横坡法

新填路堤或旧路堤加高,填筑过程种每一填筑层必须留有2%-4%的横坡,预防雨水积聚侵湿,并随时挖好排水沟,确保纵、横向排水畅通。

(9)填筑层次衔接法(层间咬合法、阶梯法或分层搭接法)

①层间咬合法

路堤填筑分段纵向衔接必须采取层间相互咬合、错缝搭接的做法,避免层间出现通缝,以利于路堤稳固。

②阶梯法(或分层搭接法)

在路段划分较长,多个作业班组同时填筑时,由于进度不一,采用层间咬合法不能同步进行时,可采用阶梯法(即:

一作业段完工后,继续填筑上一层前,在作业段端头预留空白段,使填筑层间呈阶梯状,便于另一作业段随时衔接)。

纵向衔接的梯级也可做成斜坡。

(10)、机械作业法

①施工布置

机械施工时,应根据地形、路基横断面形状和土方调配图等,合理的规定运行路线。

土方集中的施工点,应有全面、详细的运行作业图据以指导施工。

②机械堆填

两侧取土、填高在3m以内的路堤可用推土机从两侧分层堆填,并配合平地机分层整平,分层碾压;土的含水量不够时,用洒水车洒水补充。

可用平地机配合少量人工整修边坡、路基顶面及路拱拱度。

③挖推填压

在山坡上作半填半挖路基时,应从高处开始用推土机挖切,顺路中线逐渐向下,将土向下推到半填部位,并从填土最低处开始填筑碾压。

此时可根据现场作业面,运用压路机或手扶式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密实。

④多机配套铲运联合作业

取土场运距在1km范围内时,可用铲运机运送土,配合推土机开道、翻松硬土、平整取土地段、清除障碍和助推等;取土场运距超过1km范围时,可用松土机翻松,用挖土机、装载机配合自卸车运土,用平地机平整填土,压路机配合洒水车碾压。

挖掘机、装载机与自卸车配合运输时,要合理布置取土场地的汽车运输路线,设置必要的标志。

汽车配备数量,应根据运距远近和车型确定,其原则是满足挖装设备施工能力的需要。

⑤因地制宜组织土石运输

土石方的运输应视当地条件、运距、设备等情况,采用不同的运输机具如推土机、铲运机、胶带运输机、自卸车、绞车牵引的索道等;当装卸范围内有一定高差,而汽车等受到地形和其它条件限制时,可采用架空索道运输,其规模视工程数量、运距、地形、设备条件而定;夜间施工,应具备足够的照明设备。

4、路基压实度不够如何防治

在施工中,路基压实度不能满足施工要求,主要原因包括:

压实遍数不够;压路机质量偏小;填土松铺厚度过大;碾压不均匀,局部有漏压现象;含水量偏离最佳含水量,或超过有效压实规定值;没有对紧前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治;土场土质种类多,出现不同类别土的混填;填土颗粒过大(>10cm),颗粒之间空隙过大,或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如粉质土、有机土及高塑指的粘土等。

采取的预防措施:

(1)确保压路机的质量及压实遍数符合规范要求;

(2)选用振动压路机配合三轮压路机碾压,保证碾压均匀;

(3)压路机应进退有序,碾压轮迹重叠、铺筑段落搭接超压应符合规范要求;

(4)填筑土应在最佳含水量±2%时进行碾压;

(5)当下层因雨松软或干燥起尘时,应彻底处治至压实度符合要求后再进行当前层施工;

(6)优先选择级配较好的粗粒土等作为路基填料填料的最小强度应符合表1的要求;多雨潮湿地区当采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的粘性土,用作本工程路床的填料时,应采取晾晒、掺加石灰粉等措施,使压实度达到表2所列标准;

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控制表               表1

 

技术指标

层位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

填料最小强度(CBR,%)

填料最大粒径(cm)

上路床(0—30cm)

8.0

10

下路床(30—80cm)

5.0

10

上路堤(80—150cm)

4.0

15

下路堤(>150cm)

3.0

15

零填及路堑路床(0—30cm)

8.0

10

 

土质路基压实标准             表2

填挖类型

路面底面计起深度范围(cm)

压实度(%)

上路床

0—30

≥95

下路床

30—80

≥95

上路堤

80—150

≥93

下路堤

>150

≥90

零填及路堑路床

0—30

≥95

(7)不同类的土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度一般不宜小于0.6m;

(8)填土应水平分层填筑、分层压实,通常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小于15cm。

5、如何控制路基填料含水量?

(1)质量问题及现象

当填料含水量不均匀时,压实度也不均匀,会导致路基填筑层局部翻浆或碾压不实。

(2)原因分析

 填料含水量不匀,或洒水量控制不严。

 

(3)预防措施

①细粒土、砂类土和砾石土不论采用何种压实机械,均匀在该种土的最佳含水量±2%以内压实。

当土的实际含水量没有位于上述范围内,应均匀加水或将土摊开、晾晒,使之达到上述要求后方可进行压实。

②当需要对土采用人工加水时,达到压实最佳含水量所需的加水量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m=(w—w0)Q/(1+w0)

式中:

m——所需加水量(kg)

     w0——土原来的含水量(以小数计);

w——土的压实最佳含水量(以小数计);

     Q——需要加水的土的质量(kg)。

需要加水,宜在取土的前一天浇洒在取土坑内的表面,使其均匀渗入土中,也可将水运至施工现场,用水车均匀、适量的浇洒在土中,并用拌和设备拌和均匀。

(4)处理措施

①翻浆处晾晒、换填适宜的填料或加生石灰粉调整含水量。

②当填料过干时,应计算确定含水量,拌和均匀后方可碾压。

6、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如何防治?

(1)质量问题及现象

路基行车带压实度符合规范要求,但路基边缘带压实度不够。

(2)原因分析

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填筑要求施工;

压实机具碾压不到边;

路基边缘漏压或压实遍数不够;

采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边缘带(0~75cm)碾压频率低于行车带。

(3)预防措施

①路基施工应按设计的要求进行超宽填筑。

②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到边;

③认真控制碾压顺序,确保轮迹重叠宽度和段落搭接超压长度;

④提高路基边缘带压实遍数,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高于或不低于行车带。

(4)处理措施

校正坡脚线位置,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时,返工至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注意:

亏坡补宽时应开蹬填筑,严禁贴坡),控制碾压措施和碾压遍数。

7、对于不同土质,如何保证填筑的质量?

(1)质量问题及现象

不同土质填筑,路基出现裂缝或局部翻浆,压实度达不到要求。

(2)原因分析

①取土源在深度上不同土质交错分层,混杂运输,填筑时也未采取措施;

②取土源土质相同而含水量差异很大;

③不同土质填筑时,没有根据填料的性质(强度、透水性等)差异合理确定填筑方案。

(3)预防措施

①取土源遇有土质交错分层时,可分层挖土,分堆存放,分别使用;对于含水量大的土通常采用晾晒的办法疏干水分,工程紧迫时可采用掺加一定剂量的生石灰或水泥稳定土等。

②填料土质不同时,填筑方案应符合下列规定:

a.以透水性较差的土填筑于路堤下层时,并做成4%的双向坡;如用于填筑上层时,除干旱地区外,不应覆盖在透水性较好的土所填筑的路堤边坡上。

b.不同性质的土应分层填筑,不得混填,尤其是不能用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以免在填方区内形成“水囊”。

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不宜小于0.5m。

c.不因潮湿或冻融影响而改变其体积的优良土应填在上层,强度较小的土应填在下层。

(4)处理措施

 路基填筑过程出现翻浆可参照本节“第20问”处置;出现裂缝则应返工,换填适宜的填料。

8、怎样保证零填方地段的压实度

(1)质量问题及现象

路基零填方是指路基设计标高与清表后的地面标高相同的部位,易出现因压实度不均,导致填挖交界处产生较大差异沉降的现象。

(2)原因分析

路基零填方概念不清,层位和施工范围确定有误,压实不均,控制标准和施工方法不当。

(3)预防措施

①路基工程零填方经常出现,精心施工是关键。

如零填方的左或右、前或后均为填方段,则该段应留出与毗连的挖方段有足够的纵向碾压长度或横向碾压宽度;相应的挖方段应开蹬碾压,该碾压段应与填方段处于同一标高的碾压段内,即填挖交界同期同时碾压,可保证零填方处的压实度,有效的避免差异沉降。

②零填及路堑路床的压实,应符合表1的规定。

③当路堑、零填路基的路床表面30cm内为换填土,其土质符合表3填料要求时,应进行压实,其压实度须符合表1的规定;换填超过30cm时,应按表列数值90%的标准执行。

④当路堑、零填路基的路床表面以下30cm内的原状土土质应符合表3填料要求,但干密度不符合表1的规定时,因将路床表层原状土翻松后进行压实,其压实度须符合表1的规定。

(4)处理措施

对已出现差异沉降的路段进行返工处理,弄清概念,正确确定施工层位和范围,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9、半填半挖路基(横断面)施工,如何保证其稳定性?

(1)质量问题及现象

半填半挖(横断面)路基出现纵向裂缝,并以裂缝为界产生轻微沉陷、侧移。

(2)原因分析

 路基施工过程中对半填半挖(横断面)路段处治不符合规范要求。

(3)预防措施

①在稳定的斜坡上填筑路堤时,当横坡为1:

10~1:

5时,应清除草皮、树根等杂物以及淤泥和腐殖土,并翻松表土,再进行填筑。

②当横坡陡与1:

5时,除清除草木等杂物、淤泥和腐殖土外,还应将原地面斜坡挖成稍向内倾斜的台阶,阶梯(台阶)宽度一般≥1.0m。

③对于倾斜度过陡的山坡,以致无法填筑或占地太宽,填方数量甚大,则可视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废石方,包括叠砌、护墙、护脚、挡土墙、栈道、栈桥等多种形式的修筑支撑或路基。

(4)处理措施

对出现沉陷、侧移的路段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如:

于路基侧移发展方向前修筑挡土墙),必要时返工。

10、路基压实度“超密”如何防治?

(1)质量问题及现象

路基检验过程中有时出现压实度值超过100%的现象,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压实情况。

(2)原因分析

①不同种类的填料混填;

②标准击实所用土样与路基填筑用土不同;

③压实设备类型与击实标准不匹配;

④现场检测压实度时,取样层位偏上或偏下,而路基填筑层在铺筑、碾压、成型过程中不同层位往往存在施水偏差,即使是同一个取样试坑,不同层位的含水量也有偏差,甚至相差悬殊,这将直接影响试验结果,所以取样层位很关键,稍有疏忽,就可能出现“超百”的假象;

⑤试验误差所致。

(3)预防措施

①路基施工中不同种类的填料应分层填筑,不可混填;

②标准击实所用土样与路基填筑用土一致,当取土坑土层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进行标准击实试验,确定适宜的最大干密度;

③采用的压实设备类型应与击实标准类型相匹配,可参照表2选用压实设备。

④施工中检验填筑层压实度时,应注意试坑不同部位的含水量的偏差,选取有代表性的土样,测试其含水量,确定其压实度;

⑤校准、标定检验试验仪器;审核检验试验人员资格;严格按试验检验规程操作,正确确定测试层位,消除检验、试验及操作误差。

(4)处理措施

校核试验仪器,核查填料类型,增加检验试验频度,如仍查找不到明显原因,则重做“标准击实”试验,并用“试验路”验证。

11、路基压实超过规定遍数,压实度仍然不够,如何防治?

(1)质量问题及现象

路基压实超过现场压实试验提供的控制遍数,压实度仍然达不到标准的要求。

(2)原因分析

①填筑层超厚或填料的含水量不当;

②碾压速度太快,轮迹重叠宽度太小,层间搭接长度太短;

③压实设备类型与击实标准不匹配;

④碾压工艺不合理;

⑤路基土实际颗粒组成与标准击实试验样品不一致;

⑥路基当前压实作业段前层存在软土地基或未消除的“弹簧”、翻浆等病害。

(3)预防措施

①压实应根据现场“试验路”提供的松铺厚度和控制压实遍数进行。

若控制压实遍数超过10遍,应考虑减少填土层厚或改换压实机具类型,可参照表2选用。

②各种压路机的碾压行使速度开始时宜用慢速,最大速度不宜超过4km/h;碾压时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小半径曲线由内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横向接头对振动压路机一般重叠0.4-0.5m。

对三轮压路机一般重叠后轮宽的1/2,前后相临两区段纵向宜重叠1.0-1.5m。

使用夯锤压实时,首遍各夯位宜紧靠,如有间隙,则不得大于15cm,次遍夯位应在首遍夯位的缝隙上,如此连续夯实直至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③标准击实试验样品应与路基实际用土颗粒组成等技术指标相一致,否则,应视现场取样重新做击实试验。

④严格控制碾压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2%范围内。

⑤路基某层施工时,应在前层软基、“弹簧”、翻浆等病害彻底处治合格后开工。

12、路基有效宽度不足如何防治

(1)质量问题及现象

整修路基时,出现路基宽度不足、边坡过陡,工后潜伏着滑坡隐患。

(2)原因分析

①路基坡脚放线不到位、亏坡;

②路基碾压宽度不足;

③路基施工过程种防护措施不利、路基防护工程不及时,遭受自然灾害所致。

④检查、验收时对边坡比,尤其是桥头处检查不严。

(3)预防措施

①认真控制路基坡脚放线,严禁亏坡和工后二次贴补现象;

②路基施工每一填筑层两侧均应超宽30-50cm填筑、碾压密实;

③路基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护,预防潮汐、风浪侵袭,雨水冲刷等,防止路基坡脚损失,损害路基宽度;

④路基完工后,防护工程及时开工,缩短路基裸露时间,减少自然侵害;

⑤施工中间检查、验收时严格检查边坡比(尤其是桥头处)。

(4)处理措施

①路基边坡局部亏坡,可用人工夯实补足;

②路基边坡亏损严重且段落较长,应开挖台阶并逐层填筑压实。

13、路基弯沉值超限如何防治

(1)质量问题及现象

回弹弯沉值主要反映的是土基垂直变形回弹能力。

在填筑达到设计标高并经过一段时间固结后,进行路基施工质量检验,路基实测弯沉值大于规定容许弯沉值。

(2)原因分析

回弹弯沉与路基相对湿度关系很大,各点的回弹弯沉值又与其填筑高度及土的相对密度有关,其原因可能是:

①填筑层超厚,其底部压实度不够,层间形成薄弱夹层;

②同一水平填筑层,两作业段交接处衔接不符合要求;

③填前清表不彻底、基底强度低或填前碾压不符合要求,压实度不合格;

④路基排水不畅,积水;

⑤填料水稳定性差;

⑥路基填料强度低;

⑦超粒径填料偏多,压实均匀度差;

⑧填料粒径梯度小,不能形成良好的级配。

(3)预防措施

①填前清表要彻底,填前压实度、强度合格后方可进行当前层填筑;

②彻底处治“弹簧”、翻浆等病害,保证填筑层强度;

③用强度较低的填料填筑路基时,应用石灰、水泥等结合料稳定;

④若填方分几个作业段施工,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地段,应按1:

1坡度分层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少于2.0m;

⑤更换水稳性不良的填料,采取措施,确保路基排水畅通,路基顶面无积水,边沟积水不超过规定范围;

⑥严格按表3控制填料强度和粒径;

⑦选用粒径梯度合理、级配良好的填料;

⑧参照表2合理选择夯实机具,控制最佳含水量和松铺厚度,确保填筑层压实度。

(4)处理措施

当路基实测弯沉值大于规定容许弯沉值(季节性因素除外),可参照以下情况分别处理:

①填土高度小于1.0m时,可用石灰土封层;

②填土高度小于2.0m时与天然地基有关,可采用注浆法处理;

③填土高度大于4.0m时,可采用土工布或土工格栅加强路面基层。

14、路基填筑过程中翻浆如何防治?

(1)质量问题及现象

路基填筑过程中发生翻浆现象是屡见不鲜的。

所谓翻浆就是填筑过程中紧前层或当前层填料含水量偏大,碾压时出现严重“弹簧”、鼓包、车辙,挤出泥浆,这种现象就叫翻浆。

有的是局部一块,有的是一个段落,此刻填筑层无法碾压密实。

(2)原因分析

路基填筑时,以下场合易出现翻浆:

①地下水位较高的洼地;

②近地表下1~3m处有淤泥层;

③坑塘、水池排水后的淤泥含水量大,填土无法排除;

④低位段填土后横向阻水,填筑层遭水浸后再填筑,下层易产生翻浆;

⑤所填土中粘性土和非粘性土混填,粘性土含水量大,碾压中粘性土呈泥饼状,形成局部翻浆;

⑥透水性差的土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且透水性好的土壤含水量大,形成“水囊”。

(3)预防措施

①对于施工中发生的路基翻浆区别情况分别对待,小面积的可挖开晾晒后重压;

②深度大于0~60cm的翻浆可掺加生石灰粉处理;

③翻浆面积不太大而严重段,可抛石处理;

④对于属于天然地基问题产生的翻浆,可布设土工格栅、土工布(用以分布荷载、排除多余水分),尔后填干土碾压施工;

⑤对于地表下4~6m存在淤泥层导致的翻浆,可采用压力注浆办法处理;

⑥注意,不同性质的土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

15、路床或路基填筑层表面积水如何防治?

(1)质量问题及现象

雨厚路床或路基填筑层表面积水,不能迅速排除,影响施工。

(2)原因分析

①路床或路基填筑层表面凸凹不平,排水不畅;

②路床或路基填筑层表面未设置横坡或横坡太小甚至出现倒坡;

③路床开挖后,没做好排水盲沟,或排水盲沟淤塞,路槽水无法排至边沟;

④路床标高低于周围地面标高,而路基又没有边沟或其他排水设施,以致路床水无法排除。

(3)预防措施

①路基压实前应整平,表面平整度应达到规定要求;

②路床或路基填筑层表面,应根据土质类型和气候情况设2%~4%的双向或单向排水横坡,但严禁出现反坡;

③路槽开挖后,应开设盲沟,并同边沟连同;

④路基开工前应挖好排水边沟,或做好其他排水措施。

(4)处理措施

①恢复或设置排水设施;

②排除路床、路基填筑层表面积水,对过湿土采用晾晒、掺加生石灰粉或外加剂重新压实。

16、路基出现纵向开裂如何防治?

(1)质量问题及现象

路基交工后出现纵向裂缝,甚至形成错台。

(2)原因分析

①清表不彻底,路基基底存在软弱层或坐落于故河道处;

②沟、塘清淤不彻底、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

③路基压实不匀;

④旧路利用路段,新旧路基结合部未挖台阶或台阶宽度不足;⑤半填半挖路段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台阶并压实;

⑥使用渗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时,错误地采用纵向分幅填筑;

⑦高速公路因边坡过陡、行车渠化、交通频繁振动而产生滑坡,最终导致纵向开裂。

(3)预防措施

①应认真调查现场并彻底清表,及时发现路基基底暗沟、暗塘,消除软弱层;

②彻底清除沟、塘淤泥,并选用水稳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严格控制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③提高填筑层压实均匀度;

④半填半挖路段,地面横坡大于1:

5及旧路利用路段,应严格按规范要求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1.0m的台阶并压实;

⑤渗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不宜纵向分幅填筑;

⑥若遇有软弱层或故河道,填土路基完工后应进行超载预压,预防不均匀沉降;

⑦严格控制路基边坡符合设计要求,杜绝亏坡现象。

(4)处理措施

路面结构层出现纵向裂缝,可采用聚合物、高强水泥胶液压力灌缝;沥青路面出现纵向裂缝,可采用开槽灌沥青胶防水处理;路基出现纵向裂缝,可采取边坡加设护坡道的措施。

17、路基边坡严重冲刷、浪窝如何防治?

(1)质量问题及现象

雨后路基边坡冲刷严重,甚至形成浪窝,影响荷载的传递和公路安全运营。

(2)原因分析

①过早削坡而边坡防护工程未能及时赶上;

②未设临时急流槽和拦水埂;

③每次雨水冲刷后未能及时修补路基;

④边坡没有植被防护;

⑤路基亏坡,整修时采用“贴补法”,致使边坡不密实,两层皮,整体性差;

⑥排水沟边缘距路基坡脚太近;

⑦路基施工没按超宽填筑、超宽压实的要求做,致使亏坡。

(3)预防措施

①削坡后边坡防护工程应及时跟上;

②应设临时急流槽和拦水埂;

③雨水冲刷后应及时修补路基;

④路基施工应超宽填筑、超宽碾压,一般较设计宽度每侧富裕不少于30cm,以确保边坡密实;

⑤路基亏坡,整修时开蹬,分层填筑压实,严禁贴补,确保路基整体性和边坡密实;

⑥排水沟边缘距路基坡脚不少于2m;

⑦种植灌木、草皮,强化边坡植被防护。

18、路基滑坡、坍塌如何防治?

(1)质量问题及现象

山区公路地处鸡爪式地形的半填半挖段或路线跨越深沟、峡谷的填方段以及爆破施工的挖方段的临空断面上的路基,若是土质边坡,则容易发生边坡坍塌、路基沉陷及滑移现象。

(2)原因分析

①路基滑坡的原因为:

a.设计对地震、洪水和水位变化影响考虑不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