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9屈原列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27737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巩固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9屈原列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巩固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9屈原列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巩固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9屈原列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巩固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9屈原列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巩固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9屈原列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巩固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9屈原列传.docx

《《巩固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9屈原列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巩固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9屈原列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巩固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9屈原列传.docx

《巩固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9屈原列传

《巩固练》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9屈原列传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皭然泥而不滓者也B.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C.厚币委质事楚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疾:

遗憾

B.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短:

诋毁

C.人穷则反本穷:

贫穷,贫困

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夺:

改变,更改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事其君②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③以剌世事④以浮游尘埃之外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入则与王图议国事②谗谄之蔽明也

③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④蝉蜕于浊秽

⑤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⑥亡国破家相随属

⑦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⑧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⑨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A.①④⑨/②/③⑧/⑤⑥/⑦B.①④⑦/②⑤/③⑧/⑥/⑨

C.①④⑦/②/③⑧/⑤⑥/⑨D.①④/②/③⑧/⑤⑥/⑦⑨

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A.秦,虎狼之国,不可信B.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C.数十年,竟为秦所灭D.举贤以自佐

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

姓是人出生了就有,用来“别婚姻”。

B.由于人口繁衍,一个民族分为若干分支,它们的称号就是氏。

本文中屈原的“屈”是“姓”而不是“氏”。

C.文中的“三闾大夫”是楚国官名,掌管王族事务。

D.“齐与楚从亲”中“从”指“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用于阻止强国对弱国的兼并,即诸侯联合抗秦的同盟。

二、其他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3)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4)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三、情景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分析了屈原《离骚》用来列举事实讽刺当时政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

(4)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对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与动乱的前因后果,没有不作充分反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离骚》的文风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聪:

聪明

B.犹离忧也离:

同“罹”,遭受

C.其文约,其辞微微:

简约

D.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滓:

渣滓

10.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王怒而疏屈平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C.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D.博闻强志,明于治乱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1.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介绍了《离骚》的创作原因、写作目的,谈及《离骚》的内容和艺术特色,高度民主地评价了屈原的品行与志向。

B.这段文字是司马迁与屈原在情感上的共鸣,是对不明君王的怨诽,对“方正不容”的世俗的抨击,是对国家和君王忠信的表白。

C.这段文字没有详评《离骚》的内容,也没有评价其艺术价值,而是重点介绍创作《离骚》的原因。

D.这段文字高度赞扬了《离骚》的思想及艺术成就,指出《离骚》在思想及艺术成就上都达到了可与“日月争光”的巅峰。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2)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奉使(节选)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

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

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

陆生因说佗曰:

“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

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候皆属,可谓至强。

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

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

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

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

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

”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

“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

”因问陆生曰:

“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

”陆生曰:

“王似贤。

”复问:

“我孰与皇帝贤?

”陆曰:

“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

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岖②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

”尉佗大笑曰: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曰:

“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

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选自《说苑》)

南越列传(节选)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

秦时已并天下。

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

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

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

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选自《史记》)

(注)①椎结:

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②踦岖:

同“崎岖”。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

B.足下,敬辞。

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

C.北面,面北,面向北。

指臣服于人。

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

D.尉,秦设置的县一级的武官名称。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

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原本自傲自大。

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

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

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五、小作文

17.屈原至死不离开楚国,司马迁对此是同情和肯定的,但“评议”说屈原完全可以“以彼其材,游诸侯”,如此,“何国不容”,屈原又何必“自令若是”。

你怎么看待司马迁这种矛盾的说法?

请写一段简短的文字谈谈你的看法。

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中通假字的辨别能力。

A项,“泥”同“涅”,染黑,“滓”同“缁”,污浊。

句义为:

他洁白干净,沾染世俗的污垢而不被污染;

B项,“指”同“旨”,主旨。

句义为:

他的文章看似平凡而其主旨却十分重大;

C项,“质”同“贽”,礼物。

句义为:

用丰厚的礼物以及委派人质来讨好楚国;

D项,无通假字,句义为:

脸色憔悴枯黄,身体瘦弱,精神萎靡。

故选D。

2.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文言实词的意义的能力。

A项,句意是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疾”应为“痛心”,解释错误。

B项,句意是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短”解释正确。

C项,句意是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穷”应为“处境艰难”,解释错误。

D项,句意是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硬要走草稿,“夺”应为“强取为己有”,解释错误。

故选B。

3.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义的辨别能力。

①代词,他的;②代词,文章的;③连词,表目的;④连词,相当于“而”。

因此,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故选D。

4.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活用现象的辨别能力。

①入:

对内、在朝内,名词作状语。

②谗谄:

说人坏话,奉承献媚的小人,动词活用作名词。

③邪曲:

品行不正的小人。

方正;端方正直的人。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④蝉:

像蝉那样。

名词作状语。

⑤存、兴:

使……存,使……兴。

动词的使动用法

⑥亡:

使……灭亡。

破:

使……破败。

动词的使动用法。

⑦内,外:

在朝内,在国外。

名词作状语。

⑧忠:

忠诚的人。

贤:

贤能的人。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①④⑦名词作状语;②动词活用作名词;③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⑤⑥动词的使动用法。

⑨名词活用作动词。

故选C。

5.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

例句,被动句。

“于”是被动句的标志;本句话意思是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

A项,判断句。

意思是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信任;

B项,状语后置句。

正常语序应为“于治乱明,于辞令娴”,意思是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

C项,被动句。

“为”为被动标志,“被”的意思,本句话意思是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所灭亡;

D项,宾语前置句。

正常语序为“举贤以佐自”意思是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

故选C。

6.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项,战国时期屈原的“屈”应该是“氏”。

因为男称氏女称姓,姓起于女系,氏起于男系。

秦汉以后,姓氏合一,通称姓或兼称姓氏。

故选B。

7.

(1)诚实不欺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

屈平写作《离骚》。

其原因大概是由怨愤引起的。

(2)他的文笔简约,他的言辞含酱隐晦,他的志趣高洁,他的品行方正。

其文辞描写的是寻常事物,但是它的意旨却极为博大;列举的事例浅近,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3)(如果世上)人人都醉了。

为何不吃那酒糟喝那薄酒?

为什么要保持高才美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

(4)刚洗完头发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拍掉衣服上的尘土。

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净的身体受脏物的污染呢?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见”表被动;“信”,守信用;忠,忠诚;“之”,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助词;“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判断句;“盖”,表示原因的承接连词,原来是。

(2)“约”,简约;“微”,含蓄;“廉”,正直;“称”,引用;“指”,通“旨”,旨意、思想、主旨;“举”,列举;“类”,事例;“迩”,近;“而”,但;“见”,通“现”,表现。

(3)“何”,为什么;“餔”,吃;“糟”,酒糟;“啜”,喝;“醨”,薄酒,淡酒;“怀”,名词作动词,怀抱着;“瑾、瑜”,都是美玉;“怀瑾握瑜”,保藏珍异,这里指保持高尚的节操志向;“自令”,宾语前置,使自己;“令”,使;“为”句末语气助词,呢,表反问。

(4)“新”刚刚;“沐”,洗头发;“振”抖掉;“谁”怎么;“身之察察”定语后置句,即“察察之身”;“察察”,形容洁净的样子;“汶汶”,污浊;“受物之汶汶者乎?

”,正常的语序“受汶汶物”,定语后置。

8.《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识记式默写和情境式默写,本题属于情境式默写,学生需要根据字义识记字形,注意书写正确。

例如:

“淫”“诽”“喾”“靡”“怛”等。

9.B

10.C

11.C

12.

(1)人在处境困难的时候就追念本源,所以人在劳苦疲惫的时候。

没有不呼天的;在病痛悲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

(2)推究这种志行。

即使同日月争光都是可以的。

【解析】

【分析】

9.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能力。

A项,“聪:

聪明”错误,聪:

灵敏;

C项,“微:

简约”错误,微:

含蓄精妙;

D项,“滓:

渣滓”错误,滓:

通“缁”,黑色。

故选B。

10.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汇用法的判断能力。

A项,连词,表示顺承/连词,表示递进;

B项,代词,他/结构助词,的;

C项,都是表示目的,来;

D项,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动词,到。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项,“重点介绍创作《离骚》的原因”理解不全面,由原文“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知,这段文字借写屈原忧愁幽思而作,重点介绍了创作的原因,还有目的,内容,风格和思想基础。

故选C。

12.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此类题目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用现代汉语表述出来。

第一小句:

“穷”:

“处境困难”;“本”:

“本源”;“未尝”:

“没有”;第二小题:

“推”:

“推究”;“虽”:

“即使”;“可”:

“可以”。

参考例文:

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

“离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

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

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

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

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

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

……他远古称颂帝喾,近古称道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周武王,用这些来讽刺楚国当时的政事。

他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治乱的规律,无不透彻明白。

他的文笔简约,他的言辞含蓄,他的志趣高洁,他的品行端正。

他的文辞表达平常的事物,但含义却很重大;列举的事例,虽近在眼前,但表达的意思却极为深远。

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作品所述的物也是芬芳的;他的品行方正不苟,所以至死也不容于世。

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超脱于尘埃之外,不沾染世俗的污垢,他真是一个洁白干净出污泥而不染的人。

我们推论他的这种志趣,即使同日月争光也是可以的。

13.C

14.A

15.B

16.

(1)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

(2)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

【解析】

【分析】

13.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第二个“王”是名词作动词,在南越称王,故与“南越”不能断开,排除A、B;“闻”的宾语是“君王王南越”,其后不能断句,“助天下诛暴逆”是“不助”的宾语,不能断开,“百姓新劳苦”是“怜”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D。

句意是:

现在大汉天子听说你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你。

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您南越王的金印。

故选C。

14.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项,“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错,这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喻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没有体现“恭”。

故选A。

15.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B项,“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错,根据原文“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意思是南越与汉王无法相比。

而尉佗自己说“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说自己如果生在中原,也能建立汉王一样的丰功伟业,并没有认为南越可以与中原抗衡。

故选B。

16.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足下”,敬辞,您;“弃反”,“丢弃”;“捐”,“抛弃”;“且”,“将要”;

(2)“中国”,古今异义,“中原”;“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居”,处于;“何遽”,怎么就,表反问。

【点睛】

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

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

“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

“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

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

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

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

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

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陆贾跟随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

在高祖刚把中国平定的时候,尉佗平定了南越,于是在那里自立为王。

高祖派遣陆贾带着赐给尉佗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

陆贾到了南越,尉佗梳着一撮椎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他。

陆贾就此向尉佗说道:

“您本是中原人,亲戚、兄弟的坟墓都在真定。

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

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

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

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

五年之间,天下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

现在大汉天子听说你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你。

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您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

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

但是你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来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骜不驯。

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你祖先的坟墓,诛灭你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你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

”尉佗听罢,于是立刻站起身来,向陆贾道歉说:

“我在蛮夷中居住的时间长了,太失礼节了。

”接着,他又问陆贾:

“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呢?

”陆贾说道:

“你似乎比他们强一点。

”尉佗又问:

“那我和皇帝相比呢?

”陆贾回答:

“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整个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王的宏伟业绩,统理整个中国。

而中原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

而现在你的人数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你怎么能同汉王相比呢!

”尉佗听了,哈哈大笑,说道:

“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

”于是就非常喜欢陆贾,留下他和自己饮酒几个月。

尉佗说:

“南越人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听到的道理。

”陆贾完成授予尉佗南越王封号的使命,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朝的管制约束。

陆贾还朝之后,把以上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

(选自《说苑》)

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

秦国兼并了六国,统一天下。

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

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的职务。

任嚣死后,尉佗趁此机会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

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

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

汉高帝十一年,派遣陆贾去南越,赐予尉佗南越王的称号。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17.司马迁的这一矛盾反映了写史和评史的不同出发点。

写史,是从人物的客观实际出发,屈原所处时代的历史条件及他在楚国的地位决定他不可能离开楚国,司马迁肯定这一点,是尊重客观史实。

而评史则是从作者所处时代的思想高度出发,司马迁从汉初“大一统”的观点看待战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