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考历史下学期冲刺模拟试题五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23100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考历史下学期冲刺模拟试题五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考历史下学期冲刺模拟试题五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考历史下学期冲刺模拟试题五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考历史下学期冲刺模拟试题五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考历史下学期冲刺模拟试题五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考历史下学期冲刺模拟试题五含答案解析.docx

《山东省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考历史下学期冲刺模拟试题五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考历史下学期冲刺模拟试题五含答案解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考历史下学期冲刺模拟试题五含答案解析.docx

山东省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考历史下学期冲刺模拟试题五含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下学期冲刺模拟试题(五)

24、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对前代帝王多不称姓名或尊号,都称庙号、谥号或年号。

一般来说,对隋朝以前的皇帝多称谥号,如汉文帝、晋武帝、隋炀帝等。

唐至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等。

明清两朝的皇帝多称年号,如永乐帝、康熙帝。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称呼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B、庙号是与宗庙祭祀有关,起源于西周的宗法制

C、谥号与庙号都是帝王死后由礼官议定,为帝王所独有

D、始皇帝的称呼是尊号,与谥号、庙号、年号不同

25、《国语·周语》谓:

“宣王即位,不籍千亩,虢文公谏,王弗听。

……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

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

仲山父谏曰:

‘民不可料也!

’王卒料之。

”这反映出周宣王时

A、高度集权,独断专行

B、荒废生产,征收重税

C、形势变化,旧制动摇

D、诸侯反叛,分封制瓦解

26、著名学者易中天在其《中华史卷十二:

南朝,北朝》中指出: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南北朝的历史意义,我认为那就是:

原来有的没了,原来没的有了。

什么没了?

五胡。

什么有了?

南北。

”这说明

A、汉民族对少数民族的单向融合导致五胡的消失

B、南北分野对中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C、国家分裂严重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

D、民族融合是导致民族消失的根源

27、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他把自己的思想主旨概括为四句口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以下对其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人性无善无恶

B、认为善恶认识源于人心

C、“致良知”、“知行合一”就是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D、主张为善去恶的根本途径是格物致知

28、1896年,梁启超在代总理衙门起草的《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指出:

“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二者相需,缺一不可。

”1898年张之洞出版《劝学篇》,提出:

“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中体西用”是当时中国各政治派别普遍接受的主张

B、张之洞把西政作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其思想与维新派思想趋同

C、梁启超与张之洞宣扬“中体西用”都有救亡图存的目的

D、19世纪末,“中体西用”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强劲动力

29、“官有三畏:

畏洋人、畏革命党、畏姨太太;民有三畏:

畏民贼、畏蠹国虫、畏卖国奴;顽固党有三畏:

畏拆城、畏剪发、畏易服;学生有三畏:

畏作文、畏考试、畏读国文。

”——1911年宁调元作。

这段材料说明

A、中国进行政治革命与文学革命的必要

B、北洋政府官员统治腐败,教育落后

C、民国剪辫易服法令遭到顽固派的抵制

D、清朝政府统治腐败,科举考试扼杀人才

30、史迪威,(时任驻华美军总司令)向马歇尔(时任陆军参谋长)建议说:

“我们援华的目的是支持中国抗日,那么凡是中国境内的抗日武装,都有权利得到我们的援助。

我只想将我们对华援助的物资,拿出一小部分给中国共产党,支持他们抗日。

”马歇尔答道:

“你说服我并不难,因为你和我都是军人。

但是,你要用这些话去说服总统,那就不行了,因为政治家思考的方法与我们不同。

”这段对话反映出

A、美国援华的根本目的是支持中国抗击日本侵略

B、在援华物资分配上美国军方与美国政界存在根本分歧

C、美国在二战时期的国家利益及战后的战略意图

D、美国政界没有正确认识中共在抗战中的作用和地位

31、“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

”这是1958年流行的一首诗歌,这首诗反映出

A、当时人们对人民公社的衷心拥护和赞美

B、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直线发展历程

C、小农经济是阻碍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落后生产方式

D、生产关系的变革逐渐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脱离

32、《十二铜表法》第24条:

“杀人者处死刑;过失致人于死的, 应以公羊一只祭神,以代本人。

”第10条:

“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

”这说明

A、《十二铜表法》以考虑过失责任作为处理案件的一般原则

B、《十二铜表法》开始出现区分民法刑法的意识

C、《十二铜表法》以维护奴隶制贵族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D、《十二铜表法》以“案例”为主,具有简便实用的特点。

33、在美国宪法的背后,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政治文化。

在美国形成初期,美国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第一个新型国家”的公民。

这不是一个法国大革命时宣扬的准宗教性的乌托邦社会,而是根据政府的首要原则建立起来的新型自由共和国。

这种新型自由共和制既希望避免导致共和国崩溃的离心危险,又希望避免随心所欲的集中权力。

这说明

A、美国首创共和政体

B、美国人的政治追求与法国人有本质差别

C、美国新型共和国的首要原则是三权分立

D、美国联邦共和制的建立有着很深的文化背景

34、早在五十年代初,苏联经济学界就讨论了“外延式增长”与“内涵式增长”的问题。

外延式增长就是靠增加投入实现增长,内涵式增长就是靠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实现增长。

学界一致认为,外延式增长迟早会遇到限制,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必须从外延式增长转变为内涵式增长。

对苏联的经济增长一直没有从外延式转向内涵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苏联领导人不重视科技创新

B、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技术创新

C、苏联对科技创新投入不够

D、美苏争霸影响了科技创新

35、表3为2006年WTO对世界服务贸易提供模式的分类及所占比例统计

这反映了

A、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新变化

B、商业对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性

C、当时世界资本主要流向服务业

D、经济全球化的开始向服务贸易领域扩展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召开盐铁会议,以贤良文学为一方,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另一方,围绕盐铁专营、酒类专卖和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展开激烈辩论。

桑弘羊认为富裕在工商,而不在农业;获利在交通,而不在耕种。

……朝廷储备粮食,掌握货币,限制富人,调剂穷人,禁止拥有过多的财富,堵塞获得利益的途径,这样,家家户户都不愁吃穿了。

……不控制货币发行,就会使真假同时流通。

豪强富足,就会互相倾轧。

国家统一铸钱,百姓就不会三心二意;钱币由国家统一发行,百姓就不会生疑。

……国家应控制资源,管理市场,平衡物价,待机守时,依轻重缓急之策管理百姓。

——桓宽《盐铁论》

材料二消费是一切生产的唯一目的,但在重商主义下,消费者的利益,几乎都是为着生产者的利益而被牺牲了,这种主义似乎不把消费看作一切工商业的终极目的,而把生产看作工商业的终极目的。

对于凡能与本国产物和制造品竞争的一切外国商品,在输入时加以限制,就显然是为着生产者的利益而牺牲国内消费者的利益了。

……就任何一点说,限制或阻害商人、工匠及制造业工人的产业,都不是地主及耕作者的利益。

这一不生产阶级越自由,他们之间各种职业的竞争越激烈,其他二阶级所需的外国商品及本国制造品,就将以越低廉的价格得到供给。

这种完全的贸易自由,使得他们在国内感到的那种最重要缺陷,在最适当、最有利的情况下得到填补。

……各种各类不同的工人,在整个政治社会中占其多数,凡足以改善多数人之生活,便永远不能视为有害于社会全体。

当社会最大部分的分子穷苦无依,则那个社会断然不能昌盛而安乐……文明国君主,为社会全体利益计,莫若拍卖王室领地,从而分配给人民。

……人的本性是利己的。

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利己主义者的互相帮助只有在互利的基础上进行。

因此人们互相帮助的最合理的办法就是交换

——亚当斯密《国富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桑弘羊经济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当斯密经济思想与桑弘羊经济思想相比有何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

(10分)

(3)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二经济思想在当时的历史作用。

(5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部分正史中表彰忠孝节义的“列传”一览表

史书名称

成书年代

表彰名教的列传

《史记》

西汉

《汉书》

东汉

《三国志》

西晋

《后汉书》

南朝宋

列女

《宋书》

南朝梁

孝义

《魏书》

北齐

孝感、节义、列女

《梁书》

孝行

《陈书》

孝行

《隋书》

孝义、列女

《新唐书》

北宋

忠义、孝友、列女、奸臣、叛臣、逆臣

《宋史》

忠义、孝义、列女、奸臣、奸臣、叛臣

《金史》

忠义、孝友、列女、逆臣、叛臣、

《元史》

忠义、孝友、列女、奸臣、叛臣、逆臣

表格能够反映我国古代正史在表彰名教方面变化的趋势。

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安史之乱以后,国家失去有效地控制户口及田亩籍帐的能力,土地兼并更是剧烈,加以军费急需,各地军政长官都可以任意用各种名目摊派,无须获得中央批准,于是杂税林立,中央不能检查诸使,诸使不能检查诸州,赋税制度非常混乱。

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江南地区出现武装起义。

材料二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唐德宗即位,宰相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

到建中元年(780年)正月,正式以敕诏公布。

规定,"租庸调"和一切杂捐、杂税全部取消,但丁额不废;依照丁壮和财产的多少定出户等,分夏秋两次征收,依户等纳线,依田亩纳米粟,

"两税法"颁布以后,到建中(780年正月-783年十二月)年间末,就有了1300多万的两税收益,比"两税法"以前唐王朝的全部财赋收入还要多出百万,唐王朝的全部财赋收入达到了3000余万贯。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行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税法实行的意义。

(9分)

45.(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17年,英法美日等列强一边倒支持中国参战。

一战的爆发导致国际体系发生巨变,为中国调整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跻身国际社会提供了动力和机遇。

梁启超就认为,如果中国能恰当地利用国际局势,就能完成创建“完全合格的民族国家”的目标。

在1914年底日本占领山东之后,中国参战的愿望更加强烈,因为只有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战后和平会议,才有收回山东主权的一线希望。

    中国参战的另外一个动机是获取经济利益。

英国曾表态,如果中国采取任何不利于德国利益的行动,英国将考虑中国要求延期偿付庚子赔款的要求,并确保给予其他的财政援助。

材料二 尽管中国参战作出较大贡献,但不幸的是,自身利益在参战前就已被协约国出卖,1919年4月30日,美、英、法三国会议不顾中国代表反对,决定把德国在山东享有的一切权利全部让给日本。

对此,伦敦《泰晤士报》指责英国政府出卖中国,美国《波士顿纪录报》认为,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置是“粗暴而野蛮的掠夺”。

中国虽然没有实现预定的收回山东主权的目标,但也部分实现了自己的参战目标:

废除了与德奥之间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停付或缓付庚子赔款;赢得国际社会的入场券,首次以战胜国的身份参与国际关系体系的重新安排,成为国际联盟的创始国之一。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一战及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弱小民族、国家利益的肆意践踏,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的贪婪与掠夺本质,也彻底粉碎了中国人对“国际公道正义”“公理战胜强权”的幻想。

由此,中国人开始寻求一条介于中国传统封建制度与西方道路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参加一战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参加一战的影响。

(9分)

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狄仁杰字怀英,山西太原人,祖、父都做过官。

唐高宗仪凤年间(676 - 679),狄仁杰出任大理寺(最高法院)官员。

据说一年内裁断羁押案件无数,涉及1.7万人,没有喊冤的。

他甚至敢跟皇帝据理力争。

当时大将军权善才误砍了唐太宗陵的柏树,高宗怒道,“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

”狄仁杰劝道:

“古人云:

‘假使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

’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

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

”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武则天天授二年(691),狄仁杰转任地官侍郎、判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当上了宰相(其时宰相为多人)。

武则天告诉他说,“你在汝南政务做得好,不过也有说你坏话的,你想知道是哪些人吗?

”狄仁杰说,“陛下认为我做错了,我可以改;陛下认为我没做错,那是我的幸运。

我不想知道是谁说了坏话。

”武则天赞叹不已。

圣历初年(698),突厥侵略河北,突厥杀死所掠男女万余人退去。

狄仁杰任河北安抚大使。

当时很多民众曾被突厥人胁迫反抗唐朝,他上书说,负罪者在山泽中潜伏,宽恕他们就会出来,追究他们就会落草为寇。

边境一时的战事不必深忧,而内陆不安宁就很麻烦了。

不如赦免河北诸州百姓,不再追究。

武则天采纳了。

唐中宗即位后追赠狄仁杰为司空,之后唐睿宗又封他为梁国公,所以狄仁杰又被后人尊为狄梁公。

——摘编自《旧唐书狄仁杰列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狄仁杰的意见被中宗和武则天接受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狄仁杰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

(9分)

参考答案

24、考点: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答案:

D

解析:

统一后嬴政定尊号为“始皇帝”,尊号与谥号、庙号、年号不同,答案D。

称呼变化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无关A错误;庙号起源于商朝,西周废除B错误;谥号并非帝王独有C错误。

25、考点:

西周政治制度发展演变

答案:

C

解析:

周宣王是西周后期统治者,材料中“不籍千亩”和“料民于太原”反映了土地及赋税制度的动摇,C正确。

A、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特征;B、对材料误解D、是春秋战国时期。

26、考点:

魏晋南北朝的阶段特征

答案:

B

27、考点:

宋明理学

答案:

B

解析:

心学认为心是万物本源,人的善恶认识源于人心,B正确;理学继承孟子学说主张性善论,A错误;“致良知”、“知行合一”强调认识良知与行良知的统一,并非理论与实践的统一,C错误;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认识论,D错误。

28、考点:

洋务派“中体西用”

答案:

C

29、考点:

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

答案:

A

解析:

官、民、顽固派的三畏说明政治革命的必要,学生三畏说明文学革命必要,A正确。

题干时间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

排除B、C、D;

30、考点:

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

答案:

C

解析:

美国援助国民党抗日的根本目的是利用中国战场拖住日本,减轻自身压力;不援助共产党是考虑战后反共产主义,C正确。

其余说法错误。

31、考点:

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答案:

D

解析:

由土改到合作社再到人民公社,农村生产关系调整逐渐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D正确。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是曲折发展,B错误。

A、C说法不符合史实。

32、考点:

《十二铜表法》特点

答案:

B

解析:

B正确;《十二铜表法》处理案件的一般原则是加害责任原则,A错误;C材料没有体现;D为万民法特点。

33、考点:

美国政治制度特点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美国宪法的背后,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政治文化”判断D正确。

美国新型共和国的首要原则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C错误;A、B说法不符合史实。

34、考点:

苏联经济建设

答案:

B

解析:

企业家为追求利润就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全由国家直接控制,并不以利润为目标,国营企业的领导都是行政官员。

这种体制下,企业没有技术创新的动力B正确.A、C与材料不符合;D说法错误。

35、考点:

经济全球化及第三产业发展

答案:

B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判断B正确;A、D说法不符合史实;C材料没有体现。

40、

(1)特点:

强调依靠流通环节集聚财富;主张藏富于国,中央政府控制国家经济的命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垄断专营。

原因:

汉武帝统治时期,实行“有为”治国;打击地方诸侯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大商人势力,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增加中央政府财政收入,确保政府政策实施。

(2)不同:

主张自由贸易,反对国家干预;主张藏富于民,改善民生;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垄断;以人性为出发点研究经济。

原因:

经济上,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政治上,英国确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思想上,受启蒙思想影响;对外,世界市场的拓展。

(3)桑弘羊经济思想的实施为汉武帝“有为”治国提供强大的财政支持,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亚当斯密经济思想顺应了时代需要,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开展和资本主义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41、参考一:

趋势:

正史表彰名教的列传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4分)

原因:

学术上,儒学强调纲常名教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思想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文化教育上,儒家经典是封建教育及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6分)

总之,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纲常名教被统治者越来越重视,其在正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2分)

参考二:

趋势:

宋朝之后正史表彰名教的列传数大大增加,忠排在孝之前(4分)

原因:

政治上,宋朝之后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思想上,宋明理学形成,理学特别强调纲常名教,维护封建统治;文化教育上,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6分)

总之,宋朝之后,随着理学形成并成为统治思想,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正史中表彰名教的列传数也大大增加,并且把凸显君权的忠排在孝之前(2分)

44、原因:

政治上,安史之乱以后,中央集权严重削弱,全国赋税混乱;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旧的赋税制度遭到破坏,严重影响国家收入;政局上,社会矛盾尖锐,社会秩序动荡。

为了巩固统治。

(6分)

影响:

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保证了税源,增加了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征税标准体现公正合理,对后世赋税制度产生重大影响。

(9分)

45、

(1)原因:

协约国列强支持;中国欲以此调整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跻身国际社会;中国为对付日本,收回山东;北洋政府经济上的考虑。

(6分)

(2)影响:

虽然没有收回山东主权,但得到国际舆论同情;部分实现了自己的参战目标;一战后列强对中国的宰割引发了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9分)

46、

被采纳原因:

唐朝是封建社会繁荣时期,统治者开明治国,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狄仁杰的才能和品德受皇帝赏识;狄仁杰善于劝谏,以理服人。

(6分)

广为传颂原因:

统治者的追赠与册封;百姓对能臣、贤臣及公平正义的期待;正统思想、爱民思想等儒家思想的广泛影响;文艺影视作品的宣传(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