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区域地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20612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8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高考区域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历年高考区域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历年高考区域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历年高考区域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历年高考区域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年高考区域地理.docx

《历年高考区域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高考区域地理.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年高考区域地理.docx

历年高考区域地理

历年高考区域地理

(2002年文综试题)读图,甲地年均降水量为680mm,丙河年径流总量为118亿m3(黄河年径流总量为575亿m3)。

回答问题。

 

(1)

丙河的汛期在_______季。

其主要补给水源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地降水的水汽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其降水量较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乙湖具有明显的咸淡分区,它的________(东部或西部)盐度较高,成因为_______;________盐度较低,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地所在的国家是__________。

答案:

(1)夏;冰雪融水,雨水

(2)北冰洋,大西洋;位于地势较高的迎风坡

(3)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水,蒸发旺盛;西部;虽地处内陆,但有大量河水注入,起稀释作用

(4)哈萨克斯坦

(2003年)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

北顾但寒沙衰草……”。

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6个经纬线交点,其中与游记作者登临之处相距最近的交点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游记中的描述,可以判断此时为__________(季节);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东段和西段有明显的差异,试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一架飞机从小五台山附近机场起飞,以每小时1110千米的速度向北匀速飞行,计划绕地球1周,因故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10°N)附近降落。

①飞机飞行了约______小时。

②飞机降落地的经度约为________。

③飞机途经的国家可能是_____________(不定项选择)。

A、俄罗斯B、加拿大C、美国D、墨西哥④如起飞时北京时间为10月1日8时,那么降落时降落地的区时为______________。

(4)古长城是世界著名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由于旅游开发、交通建设等原因,长城被破坏严重,除了人为原因外,还有哪些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1°N,115°E)

(2)秋季(2分)10℃等温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10℃等温线的西半段呈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受太行山走向的影响

(3)13;65°W;ABC;10月1日9时

(4)风化、侵蚀、沙漠掩埋等。

(2004年)图中等高线的等高距为1000米。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简要叙述图示区域地形的突出特征。

(2)简要说明形成该区域地形特征的内外力作用。

(3)简述M河的水文特征。

(4)在开发利用M河时,应如何协调开发和环境的关系?

(5)图示区域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________、。

答案:

(1)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2)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强烈挤压,地壳不断隆升。

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

(3)M河的水文特征主要是:

水量丰富,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

(4)该河的开发利用主要表现为开发利用其水能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

开发利用水能资源要注意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持原有的生态平衡。

(5)三江并流  丽江古城(或丽江)

(2005年)下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

(2)根据所给信息,说明该小区域土地利用的潜力及开发利用应当注意的问题。

(3)扼要说明该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

答案:

(1)AA′剖面显示的是山地(低山、丘陵)中的一个宽阔河谷(盆地);BB′剖面显示的是山地中深切(“V”形)河谷(峡谷);CC′剖面显示的是丘陵中的河谷。

该小区域是山地(低山、丘陵)中分布着宽窄相间的河流谷地。

(2)有发展耕作业、林业、果树业和开发水能的潜力;开发中应避免坡地垦荒(过度开垦),防止水流失(保持生态平衡)。

(该小题其他答案答得合理,亦可)

(3)降水较多,有(足够)汇水面积,河流有较大落差,(在剖面线BB′附近)有峡谷形成较好坝址。

(2006年)资料表明,近年来北冰洋海冰融化的速度加快,流出北冰洋的洋流增强。

同期,墨西哥湾暖流较为稳定,北大西洋暖流速度减缓。

据此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处洋流流速的变化表现为_________(加快或减慢)。

(2)B处海水蒸发量增加,对同纬度东岸陆地造成的影响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可能受此影响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减慢⑵增温增湿(降水量增加,增加其冬春的降水量),上升水汽随西风(带)进入欧洲(亚欧)大陆新疆北部地区(或西北地区)

(2007年)某城市将建印染厂、水厂、污水处理厂、科技园区和生态公园。

图7中

的A、B、C、D、E五处可供选址,该地盛行东风。

据此并读图7,回答问题。

在A、B、C、D、E、五处中:

(1)印染厂宜选址于①,理由是②;

(2)水厂宜选址于③,理由是④;

(3)污水处理厂宜选址于⑤,理由是⑥;(4)科技园区宜选址于⑦,理由是⑧;

(5)生态公园宜选址于⑨,理由是⑩;

37.(21分)图8为某国简图。

读图8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该国南部海域属于①洋。

该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②。

(6分)

(2)从地理位置看,该国属于③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④。

(7分)

(3)该国人口稠密,在地形、气候条件下,大部分地区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为⑤。

(2分)

(4)说明该国气候、地形对发展该类型农业的不利影响。

(6分)

答案:

36.(15分)

(1)①B②在居住区的河流下游和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2)③E④在城区河流的上游

(3)⑤A⑥在城区污染源的下游(4)⑦D⑧靠近高等院校(5)⑨C⑩在污染型企业与居住区之间

37.(21分)

(1)印度②以平原为主(大部分为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势低平,北高南低

(2)③热带季风④全年气温高,降水量大;分雨(湿)季和干(旱)季(3)⑤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4)雨季降水集中(暴雨),地面低平排水不畅,形成洪涝灾害;(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在水稻生长需水量大时)如果雨季来得迟、去得早(或降水偏少)。

形成旱灾。

(2008年)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D湖泊(图a)的湖面海拔的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b所示。

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持特征,并简述原因。

(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

(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

(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

答案:

(1)(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较小,因为海拔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日变化(日较差)较大。

 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

增温快,夜晚散热快(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至0℃及以下)

(2)年降水量约600(580~620之间皆可)毫米,集中于夏季(1一3月或12月至次年3月).

(3)低温、冻害,夜间;洪涝灾害,夏季(雨季、l一3月或12月至次年3月);旱灾,其他季节(4一12月或4—11月,答春、秋季即可得分).

(4)(沟渠、水槽与高台交织,)排水通畅利于雨季防洪,灌溉方便利于早季抗旱:

水体增温和降温的速度比陆地馒,因此,增大水体面积,并使水面与高台(合理)交错分布,可减小气温变化幅度,尤其可提高夜间温度,有效减少低温、冻害对高台农作物的损害。

(2009)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

同期,下图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

(1)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

(2)说明该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

(3)概述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

(1)位于南美洲(西)北部,赤道从背部穿过(位于低纬地区或热带地区),西临太平洋。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多高峰。

(10分,每答对一点给2分)

(2)(地处低纬),雨量较充沛,(地势较高)常年光照充足,气候温暖,年温差小。

(8分,每答对一点给2分)

(3)通过航空运输,可以方便联系北美、欧洲等花卉消费市场,该国(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廉。

(政府决策)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

(12分,每答对一点给2分)

(2010年)图4中的三幅分别示意某地区的地形、1~5月气温变化和降水季节分配。

(1)根据图中信息,从地形、气候两方面分析图中城市所在河谷地区发展种植业的的条件。

(2)指出2009~2010年冬春季节该地区降水和气温的突出变化,并说明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

(1)河谷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势开阔平缓;(2分)气温4月后超过农作物生长的有效积温,但冬季气温低,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2分);各季节降水较均匀,为种植业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水分条件(2分)。

(2)突出变化:

冬春季节的降水(雪)量高出多年平均值(约15%—20%)(3分);从多年平均状况看,春季持续增温,2010年则表现为4月底以前气温持续低于0℃(3分);4月末到5月初气温快速上升到0℃以上(3分)。

主要影响:

春耕期间气温偏低,播种期推后(3分);冬春积雪量超过多年平均值,并在短时间内融化,易形成融雪性洪水灾害。

(2011年)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

收货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

左图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

右图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

(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

 

答案:

(1)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C);全年降水量大(达1600毫米以上),5~10月(6~9月)降水较丰(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干季)。

(2)为(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海拔低于200米)地势低平,自北(西北)向南(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渐低)。

(3)水网密,水量丰,便于运输;利于干季或干旱时对黄麻的灌溉;便于浸沤黄麻。

(4)位于黄麻集中生产区(原料地);稠密的水系便于原料运输,连河通海便于产品外运;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麻纺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基础好,麻纺织的历史长、工艺精,有(技术好、经济丰富的)技术工人。

(2012年)红木家具广受人们的喜爱。

目前,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

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

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

凭祥(位置见下图)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近年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开始在凭祥集聚。

 

(1)说明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的原因。

(6分)

(2)分析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

(10分)

(3)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

(6分))

答案:

(1)提高原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扩大就业;保护红木(森林)资源。

(2)(地处边境)接近原料(红木);(我国)市场需求旺盛;(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捷;(作为边境地区的较大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善。

(3)接近家具厂(客户),节省运输费用;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

(2013年)全国卷1

(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 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

图7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7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8分)

(2)推测攀枝花1月份天气特征。

(6分)

(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

小亮则从空气质量角度提出质疑。

试为小亮的质疑提出论据。

(8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鱼类资源丰富。

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

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

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

图8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

(6分)

(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

(6分)

(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

(6分)

(4)说明尼罗河鲈鱼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

(6分)

全国卷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畜、多风、植被稀疏。

图5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6分)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8分)

观点A:

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

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

图6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读图6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6分)

(2)读图6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8分)

(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

(6分)

(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

(4分)

答案36.

(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

(3)论据:

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谷深,)地理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度假。

37.

(1)(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北部唯一出口通向尼罗河);湖泊海拔高,尼罗河上游多瀑布,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

(2)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为体形大的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中鱼类为愉罗河鲈鱼提供充足的饵料。

(3)尼罗河鲈鱼体形大,食量大,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

(尼罗河鲈鱼体形大,捕捞技术和方法与当地传统不同,)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同时出现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

(4)产量大,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创汇;捕捞、加工、运输等产业随之发展,扩大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全国卷2

(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3分)(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2分) 风沙在此沉积。

(1分)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2分)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分)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分)

(3)观点A:

扩大

  论据:

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2分)河流持续搬运泥沙;(2分)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2分)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2分)

  观点B:

不会扩大

  论据:

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2分)河流源地及径流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2分)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2分)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2分)

37、(24分)

(1)原因:

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

(2分)

 过程:

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4分)

(2)植被变化:

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2分)   沼泽萎缩。

(2分)

 原因:

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

(4分)

(3)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

(3分)发展造纸能增加就业,创造产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分)

(4)(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2分)(有旱、雨两季之分,)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

(2分)

(2014年)全国卷1

36.(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6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6分)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5分)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7分)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6分)

37.(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

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图7)。

初期开采的矿石运往乙地加工。

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于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

(8分)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

(8分)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

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

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

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

(6分)

全国卷2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

图7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沼泽广布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

(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6分)

(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

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

(8分) 

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钱开始垦荒,日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

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图8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6分)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6分)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分)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

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8分)

 答案36(24分)

(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37(22分)

(1)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资金雄厚。

(2)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

(3)赞同:

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

反对:

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易沙漠化);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

36.(22分)

(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层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止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2)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

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

(3)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

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

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

 37.(24分)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虫害生存和繁殖。

(2015年)全国卷1

36、(22分)阅读图文材料,卤虫生存于高盐海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图7)属内陆沿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

(6分)

(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

(4分)

(3)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

(8分)

(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4分)

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

我国的多年冻土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

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

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

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