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细胞膜和细胞核 作业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20304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细胞膜和细胞核 作业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细胞膜和细胞核 作业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细胞膜和细胞核 作业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细胞膜和细胞核 作业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细胞膜和细胞核 作业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细胞膜和细胞核 作业doc.docx

《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细胞膜和细胞核 作业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细胞膜和细胞核 作业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细胞膜和细胞核 作业doc.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细胞膜和细胞核作业doc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细胞膜和细胞核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可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加快物质运输

B.病原体侵入宿主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蛋白质、脂肪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在清水中涨破后,可通过离心获得细胞膜

解析:

选D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升高温度可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但是不一定加快物质运输;病原体侵入宿主细胞为胞吞作用,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蛋白质和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没有膜内结构的干扰,适于作制备细胞膜的材料。

将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放在蒸馏水中,使其吸水涨破,释放出内容物,通过离心分离,可获得较为纯净的细胞膜。

2.下列有关细胞膜上膜蛋白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表明膜蛋白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该方式为主动运输

B.图2说明膜蛋白能够催化膜表面的代谢反应

C.图3表明膜蛋白有利于细胞接收膜表面的化学信息

D.三个图都能够说明细胞膜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解析:

选A 图1表示细胞膜通过载体蛋白转运物质,不消耗能量,该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通常只有一个细胞核,但也有多核细胞和无核细胞

B.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胞核内有核仁和染色体

C.染色体作为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少量分布于细胞质

D.无丝分裂过程中核膜、核仁会发生周期性的消失与重现

解析:

选A 真核细胞通常只有一个细胞核,有的细胞有多个细胞核如骨骼肌细胞,有的没有细胞核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核仁;染色体作为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分布在细胞核,细胞质内无染色体;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核膜、核仁的消失。

4.细胞膜上分布有载体蛋白和受体蛋白等功能蛋白,载体蛋白和受体蛋白的共同特点有(  )

A.与相关物质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B.相结合的物质均为小分子有机物

C.均能识别细胞外来的信息分子

D.其产生过程均由核糖体独立完成

解析:

选A 载体蛋白和受体蛋白与相关物质的结合具有特异性;与载体蛋白和受体蛋白相结合的物质也可以是无机物;受体蛋白能识别细胞外来的信息分子,载体蛋白不能;两种蛋白产生过程一般由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

5.(2019·南通模拟)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

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过程与膜内外物质的浓度无关

B.b可表示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

C.①与细胞间识别和免疫密切相关

D.②和③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解析:

选C a过程表示自由扩散,运输动力是浓度差,与膜内外物质的浓度有关;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方式为胞吐,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不是主动运输(b);糖蛋白与细胞识别和信息交流有关;②磷脂双分子层为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6.(2019·茂名一模)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大脑中X细胞合成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GF9)是一种分泌蛋白,含量远高于正常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抑郁症患者有较多FGF9的根本原因是合成FGF9的酶的活性较高

B.可通过抑制X细胞中核糖体的功能来治疗抑郁症

C.FGF9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流动性

D.FGF9通过胞吐从细胞中出来作用于靶细胞,属于细胞间直接信息传递

解析:

选B 抑郁症患者大脑中FGF9含量远高于正常人,其根本原因是控制合成FGF9的基因过量表达;FGF9是一种分泌蛋白,在X细胞的核糖体内合成,因此,可通过抑制X细胞中核糖体的功能来治疗抑郁症;FGF9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以胞吐方式分泌,其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FGF9通过胞吐方式从细胞中出来作用于靶细胞,需要经过体液运输,不属于细胞间直接信息传递。

7.下列实例中最能说明细胞膜流动性的是(  )

A.CO2进入叶肉细胞  B.抗体的分泌

C.Na+内流引起动作电位D.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解析:

选B CO2进入叶肉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抗体的分泌方式是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Na+内流引起动作电位,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均可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8.蝴蝶将一株油菜的花粉带到另一株油菜花的柱头上后,即可发生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释放精子、精卵融合等一系列生理反应;若将一株油菜的花粉带到一朵桃花的柱头上则不会发生这一系列反应。

该现象很好地说明细胞膜(  )

A.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C.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

D.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解析:

选D 根据题意中“蝴蝶将一株油菜的花粉带到另一株油菜花的柱头上后,既可发生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释放精子、精卵融合等一系列生理反应;若将一株油菜的花粉带到一朵桃花的柱头上则不会发生这一系列反应”,说明细胞膜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即细胞直接接触传递信息。

9.下列现象与细胞膜上糖蛋白无关的是(  )

A.癌细胞的扩散

B.甘油分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C.胰岛素降低血糖

D.效应T细胞攻击靶细胞

解析:

选B 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数量减少导致癌细胞黏着性降低,易扩散;甘油分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与糖蛋白无关;胰岛素与受体细胞通过糖蛋白进行识别,从而调节细胞对糖类的吸收、利用和转化;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上的糖蛋白识别,从而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10.下列一定没有涉及细胞间信息交换的是(  )

A.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之间

B.乙肝抗体与乙肝病毒之间

C.相邻的高等植物细胞之间

D.甲状腺细胞与肌细胞之间

解析:

选B 效应T细胞可以识别靶细胞,并与之结合使靶细胞裂解,该过程涉及细胞间信息交流;乙肝抗体是蛋白质,乙肝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的生物,所以乙肝抗体与乙肝病毒间的特异性识别不属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是相对独立的单位,但又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个体,所以在组成一个整体个体时,相邻的高等植物细胞之间一定会发生信息交流,比如根尖尖端细胞产生生长素,促进尖端下部细胞伸长生长;甲状腺细胞释放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几乎全身所有细胞,当然也包括肌细胞,所以两种细胞之间有信息交流。

11.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决定了细胞膜功能复杂程度

B.代谢越旺盛的真核细胞,细胞内线粒体和核孔数量越多

C.细胞核上的核孔保证了控制细胞器进行物质合成的基因能够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

D.草履虫出现两个细胞核保证了正常的核质比,有利于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解析:

选C 功能越复杂的膜,其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代谢越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量多,核仁体积大;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代谢越旺盛,线粒体的数目相对较多。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不能进出细胞核,细胞核基因转录形成的RNA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限制细胞生长的因素有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核质比,草履虫细胞中有两个细胞核,保证了核质比,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12.(2019·榆林一模)端粒存在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末端,是由DNA序列及其相关的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体。

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由蛋白质和RNA构成。

由此可知,属于核膜、端粒和端粒酶共同点的是(  )

A.都存在于所有生物细胞中

B.都含有C、H、O、N、P等化学元素

C.都与遗传信息的传递无关

D.都含有遗传物质

解析:

选B 由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和染色体,故没有端粒;核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端粒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端粒酶由蛋白质和RNA构成,三者组成元素都有C、H、O、N、P等;端粒存在于染色体的末端,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都与遗传信息的传递有关;端粒酶和核膜中都没有DNA。

二、非选择题

13.(2019·新乡校级模拟)科学家通过有关方法,测得多种膜的化学成分,如下表:

物质种类

膜的类别     

蛋白质(%)

脂质(%)(主要是磷脂)

糖类(%)

变形虫细胞膜

54

42

4

小鼠肝细胞膜

44

52

4

人红细胞膜

49

43

8

线粒体内膜

76

24

0

菠菜叶绿体片层膜

70

30

0

(1)生物膜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获取较为纯净的细胞膜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材料。

(2)从表中可以看出,各种膜在化学物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区别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家将变形虫的细胞与小鼠肝细胞分别放入0.15%的K+溶液中相同时间后,再次测定K+浓度,发现放有小鼠肝细胞的K+溶液浓度较高,从两种细胞的细胞膜成分考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人体其他细胞的细胞膜成分进行分析,发现糖类的含量基本接近8%,偶尔有个别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糖类大约只有2%,该细胞最有可能发生了________,引起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生物膜系统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结构的总称。

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因此用哺乳动物获取的膜没有核膜和细胞器膜,只有细胞膜,成分单一,因此选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作实验材料。

(2)从表中可以看出,各种膜在化学物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都含有蛋白质和脂质(磷脂),主要区别有:

细胞膜含有少量的糖类,而线粒体膜和叶绿体膜没有糖类,细胞膜上有运输矿质离子的载体。

将变形虫的细胞与小鼠肝细胞分别放入0.15%的K+溶液中相同时间后,再次测定K+浓度,发现放有小鼠肝细胞的K+溶液浓度较高,从两种细胞的细胞膜成分考虑,原因是小鼠肝细胞膜上运输K+的载体数量小于变形虫细胞膜上运输K+的载体数量。

(3)癌变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引起癌变的因素有物理、化学、病毒致癌因素。

(4)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含有大量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故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含量较高。

答案:

(1)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结构的总称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2)都含有蛋白质和脂质(磷脂) 细胞膜含有少量的糖类,而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片层膜没有糖类 小鼠肝细胞膜上运输K+的载体数量小于变形虫细胞膜上运输K+的载体数量 (3)癌变 物理、化学、病毒致癌因素 (4)含有大量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14.(2019·于都县模拟)核孔复合体主要由核被膜、中央栓和核质侧的“核篮”结构组成,如图1所示。

(1)细胞质中的物质可通过甲、乙、丙三种方式进入细胞核,这三种方式中属于被动运输的是________。

(2)下列物质中,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和成熟区细胞都需要运进细胞核的是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符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DNA聚合酶b.RNA聚合酶

c.ATP合成酶d.组蛋白(染色体成分)

(3)亲核蛋白主要通过丙方式进入细胞核。

进核之前,亲核蛋白首先需要与________结合,然后在____________的参与下完成运输。

(4)亲核蛋白一般含有核定位序列(NLS)。

为探究NLS位于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亲核蛋白的头部还是尾部,某同学以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亲核蛋白为材料进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2),得出NLS序列位于亲核蛋白的尾部的结论。

①请评价该同学的实验结论并写出评价的依据。

②请完善实验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上述结论成立。

解析:

(1)细胞质中的物质可通过甲、乙、丙三种方式进入细胞核,这三种方式中丙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甲、乙不需要消耗能量,为被动运输。

(2)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和成熟区细胞都需要RNA聚合酶来催化基因的转录,以满足细胞对蛋白质等物质的需要,因此二者都需要运进细胞核的是RNA聚合酶。

(3)亲核蛋白主要通过丙方式进入细胞核。

进核之前,亲核蛋白首先需要与受体结合,然后在中央栓蛋白协助下运输。

(4)①该实验没有放射性物质标记头部的实验,不能排除由NLS位于爪蟾卵母细胞亲核蛋白的头部参与下完成运输的可能性,故该实验结论不可靠。

②用放射性物质标记亲核蛋白的头部,显微注射进爪蟾卵母细胞的细胞质。

若实验结果为细胞核内无放射性,则上述结论成立。

答案:

(1)甲、乙 

(2)b 这两种细胞都需要RNA聚合酶来催化基因的转录,以满足细胞对蛋白质等物质的需要 (3)受体 中央栓蛋白 (4)①结论不可靠,没有放射性物质标记头部的实验,不能排除NLS位于爪蟾卵母细胞亲核蛋白的头部的可能性。

 ②用放射性物质标记亲核蛋白的头部,显微注射进爪蟾卵母细胞的细胞质 细胞核内无放射性

15.为探究温度对膜透性的影响,取质量和形态相同的两块马铃薯放入蒸馏水中进行对照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如表:

时间(h)

质量改变

百分比(%)

温度   

0

0.5

1.0

1.5

2.0

2.5

3.0

20℃

0

+5

+7

+9

+12

+14

+16

40℃

0

+0.03

0

-2

-3

-3.5

-4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

(2)在20℃下马铃薯块质量增加,主要与细胞具有______(细胞器)有关。

(3)在40℃时,随着时间延长,马铃薯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渗造成的。

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并回答问题:

实验原理:

随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渗,会使外部溶液的电导度增大。

溶液电导度的大小可以用电导仪进行检测。

电导仪非常灵敏,空气中的CO2、温度均会影响测量结果。

实验仪器与药品:

电导仪、恒温水浴锅、烧杯、量筒、洗瓶滤纸、蒸馏水。

假设:

温度升高膜的通透性增大。

实验步骤:

第一步:

取4只相同的烧杯,分别加入10mL蒸馏水,编号为A、B、C、D;

第二步:

取2块质量为10g且形态相同的马铃薯块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用滤纸将水吸干,再分别放入A、B两烧杯中,C、D两烧杯作为对照;

第三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

1.5h后取出烧杯中的马铃薯,使烧杯中的溶液保持或恢复至20℃;

第五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记录结果。

结果预测:

若实验结果符合预期,则B烧杯中溶液电导度减去D烧杯中溶液电导度的值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烧杯中溶液电导度减去C烧杯中溶液电导度的值。

讨论:

实验步骤中设计C、D组作为对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从表格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该实验是在两种温度下进行的,所以温度是本实验的自变量之一,因变量是膜的通透性大小。

(2)在20℃下马铃薯块质量增加,细胞吸水,与细胞具有液泡有关。

(3)该题中的对照实验有两种,首先是不同温度下的相互对照,同时还有同一温度下的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的对照,所以在每一温度下,都有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

故第三步时,不妨将A和C两烧杯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同时B和D两烧杯置于50℃的恒温水浴中。

根据题意,随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渗,会使外部溶液的电导度增大,即溶液电导度的大小可用于表示因变量的变化。

所以第五步是用电导仪测量溶液的电导度,并记录实验结果。

结果预测:

B烧杯中溶液的电导度减去D烧杯中溶液的电导度的值大于A烧杯中溶液的电导度减去C烧杯中溶液的电导度的值。

从题中实验原理可知,电导仪非常灵敏,空气中的CO2、温度均会影响测量结果,因此为排除这些环境因素的影响,要设置空白对照实验组。

答案:

(1)温度 

(2)液泡 (3)第三步:

将A和C两烧杯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B和D两烧杯置于50℃的恒温水浴中 第五步:

用电导仪分别测量溶液的电导度 结果预测:

大于 讨论:

排除空气中的CO2等因素干扰实验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