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新闻控制.docx
《第十章 新闻控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 新闻控制.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章新闻控制
第十章 新闻控制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新闻控制的理论依据,掌握媒介权力的滥用对社会的危害,了解新闻控制的目标和实质,掌握新闻控制的途径和具体方式;了解世界各国新闻伦理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原则;掌握《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基本要求;了解当前中国新闻调控的具体状况。
1.社会需要新闻控制的内在原因与实质。
2.新闻控制的目标。
3.新闻控制的多种途径。
4.西方新闻职业道德制定的基本原则。
5.中国新闻调控的途径及特点。
第一节 新闻控制的依据与实质
新闻控制的依据;
新闻控制的实质;
第二节 新闻控制的途径和方式
新闻控制的途径;
新闻控制的外控制;
新闻控制的内控制;
第三节 中国的新闻调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新闻调控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闻调控。
本章重点与难点
重点:
①新闻控制的理论依据;
②新闻控制的三个目标;
③新闻控制的内控制和外控制方式;
④中国新闻调控的总体特征及其优劣。
难点:
①各国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涉及的基本原则;
②中国新闻调控的多个途径。
第一节 新闻控制的依据与实质
新闻控制是指政府、政党和社会团体通过控制物质资产、颁布政策法规等手段对新闻传播行为进行的强制性管理和约束。
对于新闻媒体来说,责任与义务是并存的。
新闻媒体既拥有新闻自由权利,也要履行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新闻媒体的责任与义务,与政府、政党、社会团体以及新闻业对其进行的管理或调控直接相关。
新闻媒体在其运作与发展过程中,始终承受着来自媒体内部和外部的多重管理和约束。
政府或其他机构依法、依规对新闻媒体的传播行为进行规范和干预,防止新闻自由和媒介权力的滥用。
就新闻控制的来源看,媒体内部的控制主要指新闻职业道德约束;
媒体外部的控制主要指政府、政党、社会团体等对媒体的约束。
新闻控制既包括对新闻传播活动的调节,也包括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控制。
调节指从新闻传播活动的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之适合要求,控制指通过掌控政策或资源,使新闻传播活动不能随意进行或超出法律许可范围,或使之处于控制者的既定管理或影响之下。
一、新闻控制的依据【重点】
实施新闻控制的原因(必要性,理论依据)。
2点
1.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行要求对新闻业进行必要的控制
2.为了防范滥用新闻自由需要对新闻业实施调控
1.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行要求对新闻业进行必要的控制
A.作为社会系统的人类社会由多个子系统构筑而成,每个子系统按照组织原理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变动、发展着,并遵循组织性需求对其他子系统开放,同时从其他子系统中获取物质、能量和信息。
在循环运动中,每个子系统都会在演化过程中与其他子系统相互作用,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交互作用下维持其运动变化。
人类社会的现实存在是由所有的社会子系统共同作用、相互合作、协同发展的,因对社会的整体控制必然要通过对子系统的控制来实现。
作为社会子系统之一的新闻业,毫无疑问也被纳入这一控制中。
社会系统是差异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
社会系统最基本的规定性是具有内聚力,而系统的内聚力来源于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吸引和依存。
但是各个子系统之间也存在着排斥力,当凝聚力大于排斥力时,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合作、有序大于竞争、无序,这时社会系统才可以正常运行并发挥功能。
因此,社会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各子系统自身的稳定性及多个子系统之间的稳定性。
B.新闻传播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受众对新闻传播的反馈、对社会运作的反馈,影响着整个社会系统的协调和稳定。
在社会系统的存续演化过程中,新闻业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使得新闻系统的稳定性、确定性成为整个社会系统稳定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对新闻传播实施调控也成为必然。
“任何社会都要运用社会控制体系来推行统治阶级所确定的社会价值观,维系现存的社会秩序,使其达到预期的目标。
”
2.为了防范滥用新闻自由需要对新闻业实施调控
新闻业正常、稳定地运转,不仅对于社会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还具有满足受众获得新闻需求的重要意义。
政府、政党、社会团体通过对新闻业的控制,保证新闻业能够实现监测环境、协调社会关系的功能,防范新闻自由和媒介权力的滥用。
西方世界将自由报刊视为行政,司法、立法之外的“第四种权力”,中国也有“报青天”的说法。
媒介巨大的社会监督力量,需要借助有效的调控,才能保障新闻业履行其作为社会公器的责任。
媒介权力是指新闻媒体通过新闻传播行为对社会所发挥的支配作用。
这是一种软性权力。
不是依靠行政命令来支配人们的行为。
而是向人们灌输一种思想。
使其凝聚成统一的意志,使人们来接受或服从这种意志的支配。
在新闻传播中,媒介权力表现为通过新闻报道设置议程,通过评价事实表达和引导舆论,对政府和社会进行舆论监督。
媒介权力是新闻传播主体通过新闻传播而享有的民主权利,也是新闻自由的体现之一。
媒介权力既是国家权力的延伸,也是公共权力的监督制衡力量。
一方面,它通过对主流意识的传播,成为社会共识的黏合剂;另一方面,它通过舆论监督保障社会民主。
媒介权力既可以成为传播文化知识的权力,也可以成为对“反文化”或消极文化实现控制的权力。
由此可知,媒介权力是社会赖以构成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伴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进步,新闻媒介更加深入地参与社会生活,体现了人类传播能力的巨大发展。
同时,新闻媒介权力主体的非理性化倾向,导致新闻媒介权力滥用。
一些媒体忘记了自己承担着舆论监督和理性批判的社会责任,放弃了文化启蒙和道德教化的社会责任,利用新闻报道权牟取私利,制造和传播毫无价值的媚俗文化。
新闻业不依附于政治组织和商业机构,是保障其独立、客观,是实现舆论监督、社会关系协调功能的前提。
但是,随着商业力量对新闻业的影响日深,以及媒介与一些政治、商业机构的联合,媒介权力滥用的情况也日趋显现,甚至新闻诉讼频发。
媒介权力的滥用主要表现为:
3点
A.新闻报道背离事实真相,触犯政策法规和社会道德,造成对公民权利的侵犯和对社会秩序的破坏;
B.新闻媒体超越职权范围,替代国家权力部门直接处理社会问题,或者非法干预决策过程和司法程序;
C.新闻从业者利用新闻媒体的权威和工作上的方便,为媒体或他人牟取不正当权益。
为了防范媒介权力的滥用,世界各国政府大都通过法律法规等对新闻业进行控制。
小结:
新闻控制的依据
1.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行要求对新闻业进行必要的控制
2.为了防范滥用新闻自由需要对新闻业实施调控
1.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行要求对新闻业进行必要的控制
新闻传播业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新闻系统的稳定性和确定性成为整个社会系统稳定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新闻业的稳定运转,对于保证受众的新闻需求获得满足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政府、社会组织通过对新闻业的控制,防范新闻自由和媒介权力的滥用。
2.为了防范滥用新闻自由需要对新闻业实施调控
媒介权力是指新闻媒体通过新闻传播行为对社会所发挥的支配作用。
在新闻传播中,媒介权力表现为通过新闻报道设置议程,通过评价事实表达和引导舆论,对政府和社会进行舆论监督。
媒介权力是新闻传播主体通过新闻传播而享有的民主权利,也是新闻自由的体现之一。
二、新闻控制的实质
1.新闻控制
控制,指以制约方式进行的一种管理、监督和约束,目的在于维护和确保某种秩序的形成和延续。
“从其本意上讲是指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运动过程及运动结果进行调节、引导和管理的行为过程”。
控制的目的在于维护和确保某种秩序的形成和延续,以达到控制者对控制对象预期的运转方式和目标指向。
相对一个目标系统来说,控制既可以来自外部环境,也可以来自系统内部。
来自外部的控制即“外控”或“他控”;
来自内部的控制即“自控”。
人们通常所说的控制主要是指来自外部的控制,而把内部的控制称为自我规范、自我约束或自律。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新闻业的运作不仅依赖于本身的自组织机制,也受到各种社会势力或其他组织的制约和反作用。
依赖于本身的自组织机制的属于新闻传播的“自控”;
受到各种社会势力或其他组织的制约和反作用的属于新闻传播受到的“他控”。
新闻控制,指对新闻传播活动的调整和管理。
【附】
新闻控制主要是以约束方式对一定对象进行的一种管理、监督和制约,目的在于维护和确保某种秩序的形成和延续,以达到控制者对控制对象预期的运转方式和目标指向。
从控制的主体来看,政府、政党或利益集团往往是“他控”的主体;
“自控”的主体是新闻行业组织或新闻媒体自身控制者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对新闻传播主体获取新闻、选择新闻和传递新闻进行管理和约束。
其中,最核心的是对新闻传播内容的控制,“新闻事业中的社会控制,实际上就是对新闻事业所传播的内容的限制和规范,以免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这种控制既可以是宏观上的一些规定、限制,也可以是对某条具体新闻的制裁”。
对新闻的控制,主要是对新闻获取方式、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的约束与限制,实质是对新闻自由中传播自由的约束和限制,从而也就形成了对新闻自由中收受自由的相应约束和限制。
新闻控制就是控制者(主要有政府、政党、媒体外各种经济势力、媒体所有者等)对新闻传播媒体新闻获取方式、传播内容选择、传播方式运用的管理、约束与限制,因而它的实质就是控制新闻自由,通过对新闻获取方式、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的控制,把新闻自由限制在控制者认可的范围内。
【重点】
小结:
新闻控制的实质:
控制新闻自由,通过对新闻获取方式的控制、传播内容的控制、传播方式的控制,把新闻自由限制在控制者认可的范围内。
2.新闻控制的目标【重点】
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曾经说:
“每个国家都保证本国人民享有表达思想的自由,然而各国都或多或少地对它的大众媒介加以控制,正如对它所有的社会机构加以控制一样。
”
新闻控制的实施是从三个层面展开的:
【重点】
(1)对整个新闻业的宏观控制,控制者主要是政府或政党;
(2)对新闻媒体的控制,控制者包括国家政权及其他政治势力和社会团体,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势力和新闻法治力量;
(3)对新闻媒体传播活动的控制。
除了上述来自媒体之外的控制者之外,新闻业内的行业力量(即行业内控制)、单个媒体之内的经济力量(新闻资产所有者)以及新闻传播主体(新闻从业者和新闻受众,主要指前者)自身,也在以伦理道德的自律方式进行自控。
新闻控制的目标指向以下三个方向:
【重点】
(1)确保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传播业的走向适合社会发展的总方向、总目标,使之完成其社会责任。
政府实施对媒介编辑方针的监管,以此来调节新闻传播的方向和立场。
无论是注册登记制还是申请批准制下的媒体,都必须申报其编辑方针,国家据此调控媒介的传播行为和媒介经营行为。
(2)为了争取实现新闻信息传播最优化,以最经济的方式,传播最多的信息,获得最好的传播效果,会给予新闻传播者一定的自由度,使传播行为与社会规范保持一致,不违背施控者的利益和主张。
(3)引导新闻信息的流向和流量,使新闻媒体经营的社会效益能够满足社会受众的需求。
现代社会建立于公众的共识基础之上,一般认为新闻控制的限度或者说合理性的评价标准是一是否从公众利益角度出发。
维护和保障公众利益的新闻控制,是为良治,否则为恶治。
因此,只有合理、适度的新闻控制,才能既保障新闻自由,又防范媒介权力的滥用。
小结:
新闻控制从三个层面实施:
对整个新闻业的宏观控制;
对新闻传播媒体的控制;
对新闻媒体传播活动的控制。
新闻控制的三个目标
(1)确保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传播业的走向适合社会发展的总方向、总目标,,使之完成其社会责任。
(2)给予新闻传播者一定的自由度,使传播行为与社会规范保持一致,不违背施控者的利益和主张。
(3)引导新闻信息的流向和流量,使新闻媒体经营的社会效益能够满足社会受众的需求。
新闻控制的目标是新闻自由与行为规范的统一。
第二节 新闻控制的途径和方式
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看,新闻控制实质上是维护社会既定秩序、保证新闻媒体为权力服务的一种社会管理方式。
从治理效果来看,新闻控制方法和途径得当,既能实现公众的言论自由和新闻传播自由,也能维护社会和谐和社会正义,新闻控制方法和途径失当,则可能激化社会矛盾,戕害新闻自由。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新闻媒体与受众是相互培养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在新闻控制、新闻制度的规范下形成的,犹如鱼与水相互依存。
由此来看,选择何种途径实施新闻控制、如何选择新闻控制方法,是政府或政党维护社会稳定、健全社会秩序的一个重要手段,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一、新闻控制的途径【重点领会】2点
1.外控制与内控制
考察新闻控制的来源,新闻控制的外部来源,包括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利益组织等的政治干预、经济控制;
内部来源包括新闻媒体的规章制度、新闻从业者的职业伦理。
不同来源的新闻控制,其控制程度和控制方式也有显著差异。
一般来说,外控制的控制力度更大,属于“硬”控制;内控制的控制力度略小,属于“软”控制。
从新闻控制出现的历史来看,新闻控制首先是外控制。
世界上最早开始新闻控制的国家是英国。
1528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下令禁止外国出版商在英国开设新印刷厂,首开出版管制的先河。
1530年,英国正式设立皇家特许出版制度,规定所有出版物必须经过皇家批准,否则禁止印刷。
政府对出版自由的约束与控制,由此发端。
当代社会,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中,政府或政党通过颁布法律、法规来控制新闻传播业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政府或政党的新闻控制体现于人员安排、经费保障、发行渠道管理等多个方面。
总的来看,新闻控制仍然主要来自于政府或政党,形成对新闻传播和信息流通的干预。
2.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
新闻控制的范围存在着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两种途径。
有些国家通过颁布法律或制定政策,对新闻媒体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影响,包括新闻机构的开办、新闻机构负责人的任命、新闻报道的内容、新闻传播的范围,力图将新闻传播的控制权完全掌握在政府或执政党的手中。
有些国家依法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适度控制,给予新闻媒体一定的自由,仅仅要求新闻报道不发布违反社会基本共识和社会根本制度的内容。
二、新闻控制的外控制【重点】
1.法律控制;
2.经济控制;
3.行政控制。
1.法律控制
现代社会的秩序是自由基础上的秩序。
不同个体之间的自由权利必然有重合,更有冲突。
解决不同个体之间自由权利冲突的过程,就是形成社会秩序的过程。
秩序的形成,来源于每个公民让渡个人的部分自由权利,最终形成最大多数、最大范围的集体自由。
从宏观上讲,社会管理者的职责就是协调公民自由权利之间的关系,看护公民自由的边界,而公民自由范围的确定只能依靠法律。
法律控制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外控制力量。
传受双方应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信息的传播和沟通,这是人类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在新闻传播的外控制中,“新闻法”应当是最主要的控制力量。
“新闻法”是国家制定的有关新闻传播的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等法律文件的总称,是新闻活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世界各国的新闻法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以立法形式颁布的新闻法,另一种是体现在现有法律中或由单项法规构成的相关法律体系。
在历史上,新闻立法通常和出版立法联系在一起。
有些国家制定颁布专门的新闻法,将其作为规范新闻出版活动的基本法律。
1881年法国通过《新闻自由法》,对印刷业、报刊业、报刊销售业和广告业等进行约束。
目前,意大利、俄罗斯、瑞典、芬兰、波兰等国都有专门的新闻法,以保护新闻传播、确定新闻控制的边界。
为了规范网络媒体的传播活动,1997年德国出台了世界上第一部规范互联网传播的法律《规定信息和通信服务的一般条件的联邦法令一信息和通信服务法》(国内译为“多媒体法”)。
德国还根据网络传播发展的需要制定了《电讯服务法》《数字签名法》,对《刑法法典》等法律及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以加强对互联网传播内容的控制。
一些判例法系国家以最高法院和上级法院的判例为标准来审理新闻案件,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附】
判例法是英美法系国家的主要法律渊源,它是相对于大陆法系国家的成文法或制定法而言的。
判例法的来源不是专门的立法机构,而是法官对案件的审理结果,它不是立法者创造的,而是司法者创造的,因此,判例法又称为法官法或普通法。
美国以1735年审定的“曾格事件”作为审理煽动诽镑罪的判例,后来类似煽动诽镑案的审理皆以“曾格案”为法理来源,通过与“曾格案”的比较概括出适用于本案的法律规则。
亚洲一些国家没有专门的新闻法,往往通过宪法、刑法等法律的具体条文保护新闻自由,如中国、印度、新加坡、日本等。
这些国家除了在宪法、刑法以及相关法律中设立保护新闻自由的条款,还在诸如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之类的法律中设立条款规范新闻媒介和传播者的职责和权利,对新闻媒体的经营、驻外新闻机构和驻外记者等进行管理和约束。
【附】
法律控制就是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对新闻传播施加的控制。
新闻法规是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法令、条例、规约等法律条文的统称。
新闻法规分为两大类:
一是新闻专门法规,如新闻出版法、新闻检查法、报刊条例等。
二是非专门法规,也称新闻的相关法律,如宪法、刑法、民法、保密法、安全法等法律中有关新闻传播的条文。
新闻法规一方面为新闻自由提供法律保障,同时也从法律上对新闻自由给予一定的制约,防止媒介权力的滥用。
2.经济控制
经济控制是一种重要的新闻控制手段。
经济控制有多种表现方式:
(1)政府控制媒体的生产资料,如印刷设备和纸张,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频率、频道及播出设备等,控制互联网公司的盈利来源等;
(2)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扶持媒体,如减免税收、减少通信费用、补贴新闻纸价格等;
(3)政府和社会组织控制广告的流向和投入等。
不同国家对新闻媒体的经济控制方式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对于媒体的经济控制往往是与政府、政党紧密相连的。
英国的新闻媒体主要掌握在有实力的财团手中,而政党大多是这些财团的代表。
财团在控有报纸所有权之前,会承诺不随意更换媒体从业人员(尤其是媒体管理者)、不干涉媒体报道。
一旦财团控有报纸,必然会对其报道宗旨和理念施加影响和控制。
20世纪80年代初,《泰晤士报》因为经济困窘,不得不寻找新东家。
1985年,鲁伯特·默多克斥资购得《泰晤士报》,在短短三年中数易主编,把报纸的内容和服务方向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这是通过经济手段控制媒体的一个经典案例。
2008年,默多克集团以同样手法掌控美国《华尔街日报》,使《华尔街日报》由一份金融经济类报纸转变为一份综合性曰报。
【附】
经济控制亦即经济命脉控制,是新闻资产所有者对传媒施加的控制手段,用以掌握新闻传媒的生存权、发展权和经营权。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通过出资开办、参股控股、广告发布等途径,掌握新闻传播的经济命脉,增大传媒对出资者的依赖性。
资本家财团凭借新闻资产的拥有权和支配权,可以直接决定新闻传播的方针和规模,能够操纵新闻传播的政治方向。
3.行政控制
行政控制是政府通过对新闻业的行政管理,来对新闻传播施加影响、进行控制。
行政控制往往是通过制定新闻政策来实现的,如设立新闻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发布各类行政管理条例,以控制出版刊播权和广告经营权。
在战争或紧急状态下,一些国家的政府往往通过行政控制来保障社会秩序。
例如,“9·11”后,美国政府将反恐作为国家防卫的重要任务,并以此为借口发动了阿富汗战争。
2003年初,时任总统布什颁布行政令建立了“全球传播办公室”,该办公室的使命是“建议总统、相应的总统行政办公室和行政部门负责人使用最有效的方式持续一致地传播有利于维护美国海外利益的信息,为美国的盟友赢取支持,并为国际受众提供信息”,该办公室的目的在于“更有效地在海外宣传美国的政策”。
在缺乏专门新闻法的情况下,一些国家采用行政控制,通过相关部门制定新闻政策来弥补法律调控的缺失。
2015年,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
这一规定就账号名称、头像和简介等注册信息,对互联网企业、用户的服务和使用行为进行了规范,规范涉及机构或个人在博客、微博客、即时通信工具、论坛、贴吧、跟帖评论等互联网信息服务中注册或使用的所有账号。
这一规定要求账号管理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重点解决前台名称乱象问题。
【附】
行政控制就是国家对新闻事业进行的行政管理。
对新闻事业的行政管理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政府为了行使管理权力,大多制定行政管理条例,强制新闻单位照章行事。
②政府设立新闻管理机构,负责对新闻传媒和传播行为进行行政管理。
③利用新闻发布会形式,控制新闻信息来源。
④出版刊播权和广告经营权的审批。
⑤媒体经济的税务管理等等。
行政管理也是制约媒介权力的一种形式,是对新闻事业施加社会控制的重要途径。
新闻法规与新闻政策进行管理有利有弊:
(1)新闻法规由立法机构制定,由司法部门执行,内容较为稳定,适用于较长时期;
新闻政策由行政部门和政党制定并执行,内容较为灵活,具有阶段性特点,可以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
(2)新闻政策兼有新闻法规作用。
例如,2014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授权重新组建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并负责监督管理执法”。
2015年2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同年4月日又发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约谈工作规定》,这些规定是中国互联网立法管理的基础。
西方国家往往设立新闻媒介管理机构,由这个管理机构制定媒介管理政策,对新闻媒体进行调控。
1934年成立的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是美国管理广播电视业的独立的政府机构,总部设在华盛顿,委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通过后由总统任命,任期7年。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向美国国会负责。
它的主要职能是管理全美广播电视业的布局、协调,分配频率,决定电台、电视台的呼号、功率,颁发、更换或吊销营业许可证,制定有关法规、政策t监督全美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遵守和执行法规的情况。
【附】
新闻政策与新闻法规有区别,又有密切的关系。
在没有新闻法的情况下,执政党和政府制订的新闻政策,在相当程度上起新闻法的作用;
在新闻法已经制定,但尚不完备的情况下,根据形势需要制定的新闻政策,对新闻法起补充作用。
小结:
新闻控制的外控制。
3方面
1.法律控制是最主要的控制力量。
世界各国的新闻法律主要分为两类:
(1)以立法形式颁布的新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