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俗.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04290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民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青海民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青海民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青海民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青海民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海民俗.docx

《青海民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民俗.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海民俗.docx

青海民俗

青海民俗

  青海是我国多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全省除汉族外,世居青海的主要有藏、回、土、撒拉和蒙古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的风情。

  藏族是青海少数民族中的主体民族,从全国藏族分布看,青海是藏族分布最多的省(区)之一。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藏族歌舞旋律明快,节奏强烈、舞姿优美,动作豪放。

赛马、赛牦牛、射箭、摔跤、登山等都是藏族十分喜爱的传统民族体育活动。

 

  土族是青海高原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勤劳纯朴、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成为本民族的优良传统,国内外游客到互助土族之乡游览,已成为省内极具吸引力的民族风情旅游项目之一。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境内。

生活习俗大多同回族相似,但也有自己的特点。

据历史考证,撒拉族先民700多年前从中亚撒马尔罕迁到循化街子一带定居,后来在民间有各种各样美妙动人的神话传说,给撒拉族这个民族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蒙古族主要分布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老民族。

他们非常注重礼节,宾客来访,全家人在蒙古包外恭迎,并用“霍仁木”(全羊席)盛情招待,席间拿出自己酿制的传统饮料马奶酒为客人助兴。

蒙古族人热情奔放,喜爱歌舞,每年七、八月间都要在草原上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

届时,杀牛、宰羊,喝酒唱歌,还要举行射箭、打靶、赛马、摔跤等活动。

 

  回族,主要聚居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甘肃、青海、新疆、河南、河北、山东、云南等省区,其余散居全国各地。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回族聚居地方,多建有清真寺。

每年举行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三大节日。

 青海人类历史

根据研究得知,在距今2万多年前,青海柴达木金地的气候温暖湿润,淡水湖泊众多,水生植物非常丰富,成群的食草类动物在湖滨的疏林草原上奔走觅食。

被今天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称为“小柴旦人”的青海先民,就在这里以狩猎为生,用简单的生产工具获取食物。

   1982年,在小柴旦湖滨沙砾层中发现的刮削器、刻具和钻具等打制石器,经现代技术测定,距今已有2.3万年。

在此之前,在可可西里和沱沱河沿岸,也曾采集到一批打制石器。

说明那时这里已经有了人类居住。

   在距今6700年前,生活在贵南县拉乙亥一带的青海先民,以采集农业为生,不仅使用研磨石器加工谷物,而且能用兽皮缝制衣服。

根据1980年在贵南县发掘出土的石锤、石刀、骨锥、骨针等器物,可以证明,当时的青海先民大约处在母系氏族公社的早期。

   到了距今5000年前后,青海人的祖先们,开始过上了定居生活,他们主要从事“刀耕火种”式的原始农业,谷物以“粟”为主。

狩猎和畜牧业是辅助生产,捕猎鹿、野羊,饲养猪、狗等家畜。

这一时期的遗存,属于与仰韶文化一脉相承的马家窑文化,广布在青海东部和青海湖周围

   到距今3800年前后,青海先民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谋生的工具已经是精心磨制、造型规整、刃部锋利的石器,还有用青铜铸造的刀、矛、钺等武器。

   在距今2900年前后,青海先民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创造了青海东北部的土著文化——卡约文化,它的继续发展便是诺木洪文化。

这一时期,人们农牧兼营,西部则以牧业为主。

大家身着毛织衣服,脚穿牛皮靴,佩戴用玉、石、骨、铜等制作的饰物,吹奏着骨笛,在田间、草原上劳作和歇息。

青海饮食文化

●手抓羊肉:

吃肉时,或用手抓、撕、食,或用藏刀割食,故名。

一般就地宰杀,扒皮入锅,待水开锅,捞出即食。

肉赤膘白,肥而不腻,油润肉酥,质嫩滑软,十分可口。

一般到藏家,主人先将羊尾巴给客人,然后他人才能手抓。

又有“女婿吃羊脖子”的习俗。

●烤羊肉:

做法:

将羊肉切成小片,串穿于铁扦上,放特制的长方形烤炉焙烤。

然后在羊肉上抹上酱油、精盐、姜粉、辣面、椒粉等佐料,并翻动铁扦。

其肉嫩味香,营养丰富。

●羊杂碎:

指煮熟的牛、羊的头、心、肝、肺、肠、胃、蹄等切片,舀原汤汁,加调料,即成。

杂碎柔、嫩、烂、脆,汤香味浓。

青海最有名气的“羊杂碎”要数里离市区25华里处的大通后子河杂碎馆。

●爆焖羊羔肉:

高原一绝。

吃羊羔肉一般是有渐近线的,只有春秋产羔时期才能品尝到。

做法:

将出生15天左右的羊羔宰杀剥皮、洗净切成3~6厘米的方块,入油锅爆炒,待皮肉淡黄时加入面酱、辣面、姜粉、椒粉、精盐等,再反复炒至肉块呈红色时,加适量凉水,封锅慢煨,水干肉烂即成。

其肉细嫩,辣酥爽口,色泽暗红,芳香柔软。

你们尝一哈~好吃不~!

有空在他乡做一哈~~,

不要忘记回复啊~~~

●酸奶:

这里所说的酸奶,不是我们常喝的那种工厂加工出来的,而是当地回族人民自己加工自制的酸奶,是盛在小碗中,并在碗口盖上一块小玻璃,然后回族人民自己摆在街头上卖的那种。

这种自制酸奶味道绝对正宗、口味绝对赛过其它所以品牌的酸奶。

●馓子:

馓子是一种油炸面食。

青海回族和撒拉族群众,在每年欢度传统的“古尔邦节”、“尔德节”、“圣纪节”,以及婚丧大事中,都把馓子作为待客的主要面食品。

馓子是用头罗白面为原料,稍加盐和调料,搓成细条,一圈圈放入油中炸制而成。

●炒面片:

在面片已下锅的同时用炒锅炒好肉丁或肉片及辣子、笋片、菜瓜等蔬菜或粉条、木耳,待面片开锅,即用漏勺捞出面片,放到炒好的菜中翻炒,略炒片刻,即可出锅食用。

●烩面片:

先将肉片、豆腐片、新鲜蔬莱,如;红辣椒片等在锅中煸炒,放上羊肉汤,加盐、味精、酱油、姜末、胡椒粉等入味,再加进黄花、木耳烧沸,略勾芡汁,撒上蒜苗丝待用。

再将面片煮熟,用漏勺捞在碗中,舀上烹调好的烩菜即可食用。

●狗浇尿:

又称狗浇尿油饼。

本地较流行的一种面食。

用青油煎的薄饼。

有只加一点酵子的“半死面”和不加酵子的“死面”两种。

将小麦面和好揉匀、港开,撒上香豆粉,浇少许青油抹匀,卷成长卷。

再顺面卷方向探成螺丝状,切成小段,逐个压平微薄。

在烧热的烙馍锅中倒上约半两青油,将饼放进,沿锅边浇上一圈青油,并不停转动薄饼,使其人色均匀。

待饼上了火色,立即翻过来,再沿锅边浇一圈青油,并不断转动饼子,煎熟即可食用。

50年代以前,当地居民厨房灶台上多使用陶制的小油壶盛放青油,烙饼时,用小油壶沿锅边浇油的动作,犹如狗在墙根撒尿的姿势,故称“狗浇尿”。

●蜂尔里脊:

做法:

将里脊肉剔除筋膜,剁碎,加精盐、姜末、椒粉少许,调制成丸子。

以蛋加水粉搅匀成糊,涂在丸子上,然后在熟油中炸成金黄色,出锅浇上芡汁,装盘上席。

其色泽金黄,外酥里嫩,甜酸可口。

●甜醅:

制法:

将莜麦或青稞(去外皮)簸净,清水洗去杂质,入锅煮熟(表层开口),沥出凉冷,加入甜醅曲和匀,装进坛中密封,保持恒温(15℃上下),经3~5天发酵,开坛食用,醇香、清凉、甘甜,夏能清心提神,冬则壮身暖胃。

●焜锅馍:

它是青海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地区人们的面食品。

焜锅馍,其制法是,在普通发面里卷进菜籽油,抹上红曲、姜黄、香豆等民间食用色素,再层层叠叠地卷成面团,揉成和焜锅大小相似的圆柱状,放入焜锅内,然后将焜锅埋入用麦草为燃料的炉膛或炕洞内的火灰里。

烙出的馍馍,外脆内软,香气扑鼻。

●尕面片:

尕面片是青海人面食中最普遍而又很独特的家常饭。

这种面片不是用擀面杖擀出来的,而是用手揪出来的。

尕面片,又叫面片子。

将揉好的软面先切成粗条,叫“面基基”。

然后用潮毛巾盖上片刻(此时称“回面”)。

“回”好后,拿入手中,用手指捏扁、揪断,每个大约手指宽,投入沸水中,煮熟可食。

由于面片小,故叫“尕面片”。

●拉条:

拉条,又叫拉面,是青海人民的一种传统地方风味食品。

拉条和面片的制作方法大体相似。

不过,拉条的面团要多揉,且稍软一些,待面醒后才能拉。

拉条一般分为两种:

一种是扁形的,又叫“兰叶”;一种是圆形的,又叫“鸡肠子”。

●酿皮:

酿皮是青海地方风味浓厚的传统小吃。

其制作方法是,在麦面中掺和一定量的碱面,用温水调成硬性的面团,几经揉搓,等面团精细光滑,再放到凉水中连续搓洗,洗去淀粉,直到面团成蜂窝状的软胶样时为止。

这软胶样的面团煮熟后称作面筋。

剩下的面糊待水沉淀后,倒出浮水,将沉淀面糊舀在铺有棉布的蒸笼中蒸熟,取出,吃时须切成长条,缀以面筋数片,浇拌上调料即可

 

对青海地理位置的重新认识

青海是一个需要细心品味的地方。

我觉得人们走过青藏线后,之所以没有这种强烈的变化的感觉和对青海没有一个清晰的印象,很大的原因是由于过去我们一直把青海笼统地划在青藏高原的范围内。

一提起青海,人们想到的就是青藏高原,其实青藏高原仅仅是青海几副面孔中的一副。

就大尺度的自然区域而言,整个中国可以分为三大区域:

内蒙古和新疆所在的西北干旱区,东部诸省市所在的东部季风区和青藏高原区。

  青海省区别于中国其他省区的独特之处在于:

她是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缩影,在一省之内有三区,这是中国其他省区所不具有的。

许多地理学家已经智慧地将青海大地划分为三大自然区:

青南高原高寒区、西北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但没有人向“青海属于青藏高原”这种传统的观点挑战。

张忠孝教授不满足于把青海笼统地划入青藏高原的做法,他提出了青海是中国三大自然区交会处,青海湖就是这三大区的交会点的观点。

  用这种眼光看青海,一切就豁然开朗了。

许多人认为青海像西藏,甚至青海的许多人文学者也将青海的文化完全归属于西藏,以为青海没有自己的独特性。

其实不然,青海的文化不同于西藏,也不同于新疆,更不同于甘肃,青海的文化就是这三大区文化的交汇和融合。

  过去我对青海曾做过这样的描述:

对边疆,她像内地;对内地,她像边疆。

譬如西藏人把许多办事机构设在青海的格尔木市,甚至他们在格尔木还有自己的交警。

他们把青海当成了内地,然而内地人在心理上却把青海当成边疆,将其与西藏、新疆等同视之。

这既有历史上的原因,也有自然上的原因,用青海是中国三大自然区交会处的观点,很容易理解这些。

因为在历史上,中原的汉文化只是活动在青海的东部季风区,青海的另外两大区域,在中原的汉民族看来,就是与西藏和新疆没有太大的差别。

因此在内地人看来,青海是边疆,因为内地人看青海,往往忽略了青海的东部季风区,看到的是另外的两大区域;反之,边疆的西藏人看青海,忽略的是青南高原,看到的是东部季风区,因此感到青海像内地。

  我觉得柴达木盆地很像是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一个缩小版,柴达木周边的一条条从雪山流下来的河流,养育了一个个绿洲,这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绿洲生态模式何其相似。

当我们沿着柴达木盆地边缘的青藏公路奔向西宁时,沙漠、戈壁、雅丹、红柳、胡杨、骆驼等景观不断地扑入视野,这就是青海像新疆和内蒙古的那部分土地。

当我穿过柴达木盆地到达西宁时,青海的西北干旱区的形象已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脑海。

  柴达木盆地的南缘横亘着一座雄伟壮观的山脉——昆仑山。

昆仑山以南是高原,被称为青南高原,这里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是青海像西藏的那部分。

无论从文化还是从自然的角度讲,这里都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然而这个区域对中国的意义十分重大。

从自然的角度看,这里是中国最重要的两条大河——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所在,著名的国际河流——湄公河也发源在这里。

因为黄河与长江的源头在这里,中国人的想象也顺着两条江到达了这里。

  青海是昆仑山室神话体系的诞生地

中国古代创造了两大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神话体系,一是蓬莱神话(如八仙过海等)体系,诞生在山东所对的东海;一是昆仑山神话体系,这个神话体系中,主神是西王母,辅神众多。

像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神话,甚至像白蛇传、西游记中的神话也无不属于昆仑这个神话体系,这是东方能够和西方古希腊神话媲美的神话体系,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但是有的学者不同意将昆仑神话中的昆仑等同于今天的昆仑山,理由是今天的昆仑山是后来命名的,神话中的“昆仑”这个词有多种解释等。

但是我还是赞同把神话中的昆仑山等同于今天的昆仑山,用反证法可以证明这一点。

因为我们可以遍举古代中国人所能接触到或想象到的山,看它是不是神话中的“昆仑”。

我们可以设想:

中国东部的窗体顶端泰山、华山、庐山、黄山、秦岭等都不可能承担起那些丰富多彩、大胆离奇的想象,因为这些山不够高,人们可以登临其上,无法想象其上有仪态万方的西王母、无法将盛满琼浆玉液的瑶池放置其上,因为神话只能诞生在神秘的地方,承担了许多大胆想象的山一定是一座可望而不可及的山。

而像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横断山等大山那时还进入不了中原中国人的视野。

最后我们不得不承认:

只有今天青海境内的昆仑山能承担起昆仑神话这个庞大的体系,也只有青海境内的昆仑山能承担中国人那些瑰丽的想象。

因为青海的昆仑山正是古代中国人可望不可及的一座山。

它绵延在南丝绸之路的南侧,她的东端分为阿尼玛卿山、巴颜喀拉山,这两列山脉深入到了中国的四川、甘肃境内。

地质学家有一种说法:

昆仑山脉所属的一套岩石系统竟然一直绵延到了东部的秦岭和安徽境内的大别山。

我们知道从地质的角度看,秦岭把东部中国一分为二,昆仑山把西部中国一分为二,现在把二者结合起来,完全可以说昆仑山——秦岭是中国的中央山脉。

说到这我们就会发现昆仑山同中原大地血脉相连,她是中国东部地区能接触到,但是可望不可及的大山。

正是因为昆仑山的高大、神秘、可望不可及,也正是因为昆仑山与中原大地的种种关联,她才成了中国人的神话之源,那里的神秘激发了中国人无穷的想象力,那里成了中国人的灵感之源。

中国人不把自己瑰丽的、大胆的、恣肆的想象放置在那里,又能放到哪里呢?

  由昆仑山我想到青海的青南高原这块在自然上属于青藏高原的土地,在文化上像西藏又不像西藏。

说她像西藏,是因为那里生活着藏民族,但是那里的山那里的水已经和中原的汉文化发生了种种精神上的关联,已经被中原的汉文化涂上了种种绚丽的色彩。

  青海的另一副面孔——东部季风区是最接近东部中国的,无论是自然上还是文化上。

这个区域包括祁连山东部、青海湖盆地和河湟谷地。

河湟谷地中的河是指黄河,湟是指湟水。

河湟谷地是指这两条河沿岸的适宜农耕的谷地,范围是从湟水汇入黄河的河口算起向西季风能作用到的地区。

这片区域最东部有一部分在甘肃,但大部分在青海。

东部季风区是青海最富饶的地区,虽然这里的土地面积还不到青海面积的十分之一,但全省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这里。

省会西宁坐落在湟水河畔,紧靠青海的东部,远离全省的大部分地区,全国的省会分布在这种位置的,可能只有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可以相比。

从地理空间看,好像很不合理,但从人口分布、生活环境等角度看,又是合理的,因为这里物产最丰富、生活最舒适、人口最集中。

  这个区域最值得一提的是河湟谷地,这里是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能吹到最西界,也是古时候来自中原的汉文化能够到达的西界。

这个区域是中国也是青海三大自然区的交会点,也是三大自然区上所孕育和滋养的文化的交会点,来自中原的汉文化,来自西域和蒙古高原的游牧文化与来自青藏高原的藏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

文化的碰撞更多的时候是兵戈的碰撞,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经历过浴血的争夺,在中国恐怕没有哪一块土地经历过像河湟谷地那样多的战争。

一个个民族走马灯似地来了,又一个个地消失了。

这些历史在一些地名和山名中留下了痕迹,在这里,有的山是藏族的名字,有的是蒙古族的名字,有的是土族或撒拉族的名字,地名也是如此。

像西宁和海晏这样的地名已经是浓缩了历史的故事。

  然而这一切已经成为了历史,今天当我从西宁出发沿着湟水奔向兰州时,我看到湟水静静地流淌,羊群在缓缓地移动,有人开着手扶拖拉机在耙地,这一切似乎平常得很,然而这平常的景象却是历史上这块土地上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理想。

对边疆,它像内地,对内地,它像边疆。

也许是这样一个地理位置,使大多数人对青海的印象趋于片面。

杂志社在会员中进行了有关青海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国人对青海的了解是片面甚至苍白的。

实际上,青海的景色、文化都与西藏、新疆有着很大的差别。

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来看,它有三张脸孔;从人文角度,这里是汉、藏、游牧文化强烈冲击融汇的区域。

值得青海人骄傲的青海之最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湖水储量约854.5亿立方米,面积4573平方公里。

湖中盛产裸鲤,俗称湟鱼。

在湖的附近有驰名中外的鸟岛,它是我国八个鸟类保护区之一。

  

★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海拨在2600到3200米之间,也是青海高原上地势最低的断陷盆地,面积为2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青海省面积的三分之一。

  

★青海矿产资源丰富,经探明储量规模而论,我省有三十七种矿产名列我国前十位,其中占第一位的就有十种是:

钾盐、镁盐、盐岩、锂、碘、溴、自然硫、化工灰岩、硅石、石棉。

  

★青海是我国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之一。

它有五个藏族自治州,一个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两个回族自治县,一个蒙古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和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是我国土族、撒拉族唯一的自治县。

  

★横亘青海南部的巴颜喀拉山是黄河、长江的分水岭;黄河两个姐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是黄河流域最大的两个淡水湖。

  

★青海贵重的中药材多,其中冬虫夏草产量约占全国的百分之七十。

  

★世界上最大的盐矿储地是柴达木盆地,储量约为900多亿吨。

  

★世界上天青石矿藏量最多的地方是青海茫崖地区,达1500万吨,占全世界已探明储量的60%,全国的90%。

  

★青海钾镁盐储量最多,占全国总量的96.37%,在国内占绝对优势地位,重要产地有察尔汗、大浪滩、昆特依、马海等。

察尔汗青海钾肥厂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钾肥生产企业。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油田是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花土沟油田,最高的一口油井海拔为3260米。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桥梁是沱沱河桥。

  

★世界上辖区面积最大的城市是格尔木市面积是123460平方公里。

  

★世界上盐湖最集中的地区是青海,有盐湖150多个,被誉为“盐的世界”。

  

★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盐湖,面积五千八百五十六平方公里,为内陆沉积盐湖,盐的储量约为四百二十六亿吨。

它也是我国最大的可溶性钾镁盐矿床,是察尔汗盐湖,储量约600多亿吨。

  

★青海高原是我国鸟类最多的地区之一,共有鸟类二百多种,约一千多万只,约占我国鸟类种数的六分之一,相当于整个欧洲鸟类种数的三分之一。

  

★青海是世界上产牦牛最多的地方,是全国牦牛的一半,约占世界牦牛总数的三分之一,共有牦牛500多万头。

  

★目前我国海拨最高的铁路线,是青藏铁路哈尔盖至格尔木一段,轨平面在海拨三千七百米以上。

目前正在修建中的格尔木至拉萨的铁路也会创下许多世界之最的。

  

★海拨最高的兵站是唐古拉兵站,高达五千多米。

  

★我国最长的盐壳公路,是青藏公路经察尔汗盐湖一段,用盐筑路基,盐路面达三十二公里长。

  

★世界上地理位置最高的河流是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楚玛尔河,整个河床都在青海高原上通过,海拔4600米,河底的高度为泰山高度的3倍。

  

★我国河流发源最多的地区为青南高原,是世界闻名的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称“江河之源”、“中华水塔”。

  

★中国冰川分布最多的地区是昆仑山冰川,面积达101万平方公里。

  

★中国最广阔的沼泽地带,是柴达木盆地的盐沼泽,面积110万公顷。

  

★国内寒冷时日最长的地方是五道梁,一年中有328天的气温在0℃以下。

  

★国内陆地冰土分布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面积16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多年冻土总面积214.8万平方公里的75%,也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带冻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地区。

  

★国内降水最少的地区是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冷湖,年总降水量仅17.6毫米,比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边缘还少,是我国的“干极”。

  

★国内蒸发量最大的地区是察尔汗,年平均蒸发量3518毫米。

  

★我国温度最低的地区是青海省,全年年平均气温为5—10℃。

  

★中国最大的铅锌矿床,是位于柴达木北部的锡铁山矿区,其规模超大、品位富,伴生有金、银、锡、铟、镉、硫铁等,具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

  

★中国化肥用蛇纹岩储量最多的地区,是祁连县玉石沟铁路矿区、小八宝、黑刺沟石棉矿区和茫崖石棉矿区,储量约82亿吨,占全国总量的80%。

  

★中国石棉储量最大的地区,是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茫崖和祁连八宝,储量占全国总量的63%。

  

★中国最大的石棉矿田,是柴达木西北边缘的茫崖石棉矿,工业储量2034.8万吨,远景储量为7427万吨,其储存条件好,品位高,纤维好,拉力大,露天开采方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世界上最著名的耐盐植物,是生活在柴达木盆地含盐量高达0.5—6.5%的高浓度超温盐沼中的盐角草。

  

★中国大陆鸟类最密集之地,是青海湖鸟岛,仅0.8平方公里,有10余万只斑头雁,鱼鸥、棕头鸥、斑头雁、东麻鸭和鸬鹚等候鸟在此栖息繁衍。

  

★世界上辖区面积最大的市是青海格尔木市,面积12万平方公里。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乡一级政府,是位于唐古拉山的唐古拉山乡,海拔4532.1米。

它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乡,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

  

★世界上彩陶出土最多的地方,是甘青地区,而馆藏数青海又居首位,仅乐都柳湾就有17000余种。

其中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居于诸远古文化之冠。

 

残阳渐逝,血红冲天。

  半是夕阳余光,半是狰狞血雨。

  是的,血,到处都是冷腥的鲜血。

  整个皇宫之内,血流成河,白玉理石全被洗涮成黑红之色,到处是断壁残肢,尸横一片,到处是厮杀后的痕迹。

  “为什么?

”                                                                

  百里冰左手紧捂着胸口,瞪大着眼睛看着对面十米敌对方处,挥手点兵之人。

  那是她的未婚夫,她倾尽一生所爱之人。

  亦是绝杀她百里一族,将她迫入绝境之人。

  她不懂,为何倾尽所有的爱,换来的是百里一族的灭顶之灾。

  台下之人仍是一身儒雅白衣,清俊的脸上,就连平日里对她宠溺的笑容都没有变过。

  冷逸辰就这样含笑相对,却不肯多说只字片语。

  权利?

利益?

  她虽是寒月帝国唯一的继承人,可是她早已与身为寒月帝国帝皇的外公达成协议,她与冷逸辰成婚后,冷逸辰为帝,她为后,她会做好他的贤内助,她从来不是他成功之路上的绊脚石,他为何要如此对她?

  冷逸辰仍是气定神闲的坐在不远处,手中的白羽扇仍旧轻摇着,完全不惧百里冰眼中的怒意,只是仿佛没有听到她的问话般,仍一派温和之笑,却坚定的吐出一个字,“杀!

  百里冰怒上心头。

  手中剑气如虹,眼看便要破势而出,却听到远处传来震天动地,撕心裂肺的愤然吼声,“冷逸辰,我百里一族与你不死不休!

  “噗!

  百里冰同一时刻,一口鲜血狂喷而出,心脏之处传来剧痛。

  她突的单腿倒下。

  是皇帝外公的声音。

百里冰痛苦的闭上眼睛。

  果然,冷逸辰在派人围杀她的同时,也对她的皇帝外公与其他族人动手了,看来百里一族今日恐怕难逃灭族之祸了。

  她看着惜日对她呵护倍至的爱人,指甲恨得深入掌心,却感觉不到半丝痛意。

  血阳残光,打在百里冰的脸上,映红了她的眼,也血洗了她的心。

  “冷逸辰,你借我生辰之名,将我百里一族全部聚此,竟是为了灭我全族。

  你可知欺我百里者,杀无赦。

”明明落在下风,却仍是气度非凡,那轩昂之姿,百分不输男儿。

  百里冰冷面肃目,冷冷怒视着冷逸辰。

  天色瞬间黯然,黑云密布,邪风四起,所有天地剑气从四面八方汇集于百里冰身上,她的剑力更胜之前。

  冷逸辰前密密麻麻的高手执剑相护,可他仍然感觉到了百里冰身上所散发的凛冽剑气。

  他笑容未变,眼神却一沉。

  第一高手就是第一高手,她的内功,竟让他觉得有毁天灭地之势,难怪她会成为寒月帝国的传奇。

  可惜,可惜了……

  “大家小心,小心她的剑气,小心……”

  百里冰冷笑,全身之气一瞬之间向四面八方激烈旋转,呼啸而众人而去,可是,她的眼睛却紧紧盯着台下那稳坐之人。

  她用尽生命去爱的人竟要将她至于死地,竟灭杀她全族,既然如此,哪怕魂飞魄散,她也要拉他一起下地狱。

  她百里冰从来就不是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的人。

有仇必报,有恩必还一直是她做人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